-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睡眠障碍相关风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人体功能及健康.睡眠障碍的发病与年龄呈正相关,由于绝经综合征、代谢相关疾病而高发,女性围绝经期通常是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的转折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严重情况下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根据相关风险因素对症治疗,缓解绝经相关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目标.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措施包括非药物治疗(睡眠卫生教育、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绝经激素治疗、精神类及镇静催眠药、褪黑素、中医中药等).综述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睡眠障碍相关风险因素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围绝经期女性心理障碍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围绝经期包含了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丧失的整个过程,历时1至10余年不等,是女性心理疾病高发的脆弱"窗口期",这一时期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老年期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情绪障碍、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是常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的心理与认知障碍,但目前受到的关注不足,因此,本文就前述三类障碍的患病现状、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以期为实施预防、治疗与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解郁安神方联合耳穴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解郁安神方联合耳穴和口服替勃龙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上有激素补充治疗禁忌证患者提供有效治疗途径。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服用解郁安神方同时单侧耳穴贴压治疗,5 d换对侧耳,对照组给予替勃龙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1和3个月两组各量表评分变化,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改良Kupperman评分(KM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及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通过上述量表综合对其有效性、差异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和3个月后的PSQI、KMI、GAD-7、PHQ-9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SQI:(8.58 ± 1.94)和(5.81 ± 1.93)分比(13.10 ± 2.53)分、(9.15 ± 2.59)和(6.33 ± 1.98)分比(13.52 ± 2.27)分;KMI:(19.92 ± 2.16)和(14.67 ± 4.11)分比(28.54 ± 7.65)分、(19.02 ± 5.92)和(14.10 ± 4.37)分比(27.42 ± 7.34)分;GAD-7:(4.54 ± 2.03)和(3.81 ± 1.63)分比(5.69 ± 2.95)分、(3.71 ± 2.48)和(3.32 ± 1.73)比(4.90 ± 3.17)分,PHQ-9;(6.90 ± 2.52)和(4.98 ± 1.96)分比(9.83 ± 3.71)分、(6.15 ± 2.62)和(4.44 ± 1.81)分比(9.02 ± 3.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间PSQI、KMI、PHQ-9、GAD-7评分均下降,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和3个月后,运用PSQI、KMI评分,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略高于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和3个月后,运用PHQ-9评分、GAD-7评分,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药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疗效与替勃龙疗效相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且安全性好,对于不适合使用激素的患者可以选择中医药替代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养功与口服中药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内养功与口服中药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1年6月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6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内养功与口服中药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雌二醇(E 2)、FSH、LH水平,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1, 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应用、日间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4.11、12.49、9.88、13.54、9.47、14.11、17.91, P<0.01);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疲乏健忘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9.51、13.08、16.17、12.81, P<0.01);E 2[(35.16±3.61)mmol/L比(31.06±3.12)mmol/L, t=4.71]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FSH[(69.61±6.04)U/L比(73.26±7.41)U/L, t=2.09]、LH[(32.21±3.35)U/L比(36.04±3.49)U/L, t=4.34]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观察组治疗后4、8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30、4.36,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5/30)、对照组为10.0%(3/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6, P=0.448)。 结论:内养功与口服中药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可有效提高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其睡眠质量及中医症状,调节机体激素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运动在绝经综合征防治和绝经激素治疗风险预防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女性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易发生绝经综合征。绝经综合征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及绝经女性身心健康,降低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及绝经女性焦虑、抑郁等神经心理症状、心血管功能、骨质疏松和阿尔茨海默病的证据均已明确,但在改善睡眠障碍和血管舒缩症状方面的证据并不完全一致。伴随着多系统的多种绝经相关症状,对围绝经期女性应尽早进行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健康管理,倡导多学科合作综合管理,发挥多学科交叉联动的优势,为不同健康状态围绝经期及绝经女性提供最适宜的综合干预方式和个体化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注阐释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睡眠障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关注阐释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睡眠障碍和生命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10周的关注阐释疗法。干预前和干预10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绝经期生命质量量表(MENQOL)评价干预效果。结果:2组干预前PSQI、MEN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试验组PSQI中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维度得分和总分分别为(0.79 ± 0.10)、(1.48 ± 0.23)、(1.11 ± 0.22)、(9.70 ± 0.59)分,MENQOL中血管舒张症状、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维度得分和总分分别为(3.06 ± 0.81)、(2.06 ± 0.81)、(2.50 ± 0.51)、(2.63 ± 0.3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 ± 0.22)、(1.85 ± 0.33)、(1.25 ± 0.28)、(10.59 ± 0.66)分和(3.69 ± 0.95)、(2.83 ± 0.77)、(2.92 ± 0.94)、(3.18 ± 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306~6.021, P<0.05)。 结论:关注阐释疗法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睡眠障碍,提高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妇女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妇女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为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睡眠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有关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所有证据,包含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最佳实践信息册以及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15日。最后对相关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整合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包含指南6篇、立场声明1篇、系统评价4篇以及随机对照试验11篇,汇总了睡眠评估、心理干预、物理干预、中医干预以及运动干预5个方面共21条证据。结论:应对围绝经期妇女的睡眠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适宜可行的个体化干预措施,以改善其睡眠质量。证据应用时要结合临床环境转化为本土化证据,以指导最佳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互动达标理论下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情感障碍妇女治疗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互动达标理论下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情感障碍妇女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诸暨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围绝经期情感障碍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给予互动达标理论下健康教育.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采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使用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评价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根据SAS、SDS量表评估治疗有效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SAS量表评分[(57.26±7.21)分]、SDS量表评分[(59.98±8.45)分]比较,观察组患者SAS量表评分[(41.26±6.37)分]、SDS 量表评分[(42.98±7.45)分]均显著降低(t=11.760、10.67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 PSQ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PSQI量表评分[(8.36±1.45)分]比较,观察组PSQI量表评分[(6.32±1.29)分]明显降低(t=8.142,P<0.05).与对照组不依从率(24.00%)、完全依从率(40.00%)比较,观察组不依从率(4.00%)降低,完全依从率(68.00%)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2.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50,P<0.05).结论 互动达标理论下健康教育可改善围绝经期情感障碍妇女的睡眠质量和用药依从性,促进其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归脾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心脾两虚型围绝经期失眠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心脾两虚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分析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等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PSQ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LH、FS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E2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心脾两虚型围绝经期失眠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睡眠质量,调节性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情绪与体质量指数的关联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情绪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联性,以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障碍科 2021 年 8 月—2022 年 10 月诊断为焦虑症的围绝经期女性 119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BMI分为正常组 60 例(18.5 kg/m2≤BMI<24 kg/m2)和超重组 59 例(BMI≥24 kg/m2).采用"面对面""一对一"的形式收集和完善调查表中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抑郁和焦虑情绪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EF).通过HAMA的各个条目分析两组的焦虑情绪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焦虑与BMI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焦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超重组女性在HAMA的各个条目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5.79,均 P<0.05).超重组女性的抑郁得分(9.15±3.42)显著高于正常组(6.8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P<0.01).超重组女性的焦虑得分(11.36±3.57)分显著高于正常组(7.92±2.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P<0.01).超重组女性的 PSQI 总分(8.68±3.12)分显著高于正常组(6.12±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P<0.01).超重组女性的WHOQOL-BREF各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6.74,均P<0.01).焦虑得分与BMI呈正相关(r=0.51,P<0.01).焦虑得分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43,P<0.01),与WHOQOL-BREF各领域得分呈负相关(r=-0.39、-0.63,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焦虑得分是影响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的独立危险因素(β=-0.28、-1.26,均P<0.01).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超重者更为严重.焦虑情绪与BMI呈正相关,且对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建议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帮助她们调整心态,控制体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