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右佐匹克隆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联合采用rTMS治疗,疗程均为两周。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量表(FS-14)评分,血清皮质醇(Cor)、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脑电各频段功率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PSQI指数中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夜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服用催眠药物、日间功能、PSQI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FS-14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FS-14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or、5-HT、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5-HT、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脑电α段、β段、θ段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电α段功率高于对照组,脑电β段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患者能更有效的调节神经递质释放、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减轻患者的疲劳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慢性失眠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症状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冠心病心脾两虚患者进行访谈,以期为医护人员全面掌握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的症状提供依据,并对患者进行科学性的症状管理,促进患者心脏康复。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8例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从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症状感知、症状评估、症状反应3方面分析。症状感知(perception)包括3个主题:躯体症状感知(神疲乏力;冠心病相关症状包括胸闷心慌,气促气短,心悸健忘,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头身困重,腰膝酸软,耳鸣,畏寒肢冷;疼痛,胸痛;以及夜尿频繁)、心理症状感知(紧张焦虑抑郁,情绪遗留现象)、社会适应改变。症状评估(evaluation):包括2个主题:分为主观、客观两方面。客观原因(包括疾病因素,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突发生活事件等)。主观原因(包括性格因素、电子产品使用、睡眠认知)。症状反应(response):包括3个主题:身体与行为(身体与用药行为、身体与饮食行为、身体与运动、身体与中医护理技术);心理与行为;社会文化与行为。结果: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在症状体验方面有多种表现及诸多影响因素,但多数患者担心西药的不良反应,不愿意采取西药治疗失眠,在中药汤剂的服用上存在难坚持性,愿意尝试中医中药以及中医护理技术等方式促进睡眠。结论:医护人员可以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方案,并对冠心病心脾两虚患者症状进行有效的干预,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双心健康,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养功与口服中药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内养功与口服中药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1年6月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6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内养功与口服中药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雌二醇(E 2)、FSH、LH水平,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1, 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应用、日间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4.11、12.49、9.88、13.54、9.47、14.11、17.91, P<0.01);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疲乏健忘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9.51、13.08、16.17、12.81, P<0.01);E 2[(35.16±3.61)mmol/L比(31.06±3.12)mmol/L, t=4.71]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FSH[(69.61±6.04)U/L比(73.26±7.41)U/L, t=2.09]、LH[(32.21±3.35)U/L比(36.04±3.49)U/L, t=4.34]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观察组治疗后4、8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30、4.36,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5/30)、对照组为10.0%(3/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6, P=0.448)。 结论:内养功与口服中药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可有效提高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其睡眠质量及中医症状,调节机体激素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失眠症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失眠症(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静息状态下大脑默认网络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变化。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纳入失眠症患者56例,同期招募50例健康对照。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Epworth嗜睡程度评价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对所有被试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对所有被试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扫描,在MATLAB(R2013b)上应用SPM12及CONN18b对rs-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双侧楔前叶、内侧额上回定义为种子点,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功能连接强度的差异。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FC值与PSQI、ISI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FC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失眠症患者存在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连接异常,具体如下:左内侧额上回与左中央前回(MNI:x,y,z=-30,-15,51)及前扣带回间(MNI:x,y,z=-6,24,36)FC、右内侧额上回与左中央前回间(MNI:x,y,z=-48,-6,48)FC、左楔前叶与左中央后回(MNI:x,y,z=-54,-18,54)及左枕上回间(MNI:x,y,z=-21,-69,30)FC、右楔前叶与左中央后回间(MNI:x,y,z=-60,-21,48)FC增强。而左楔前叶与右额中回(MNI:x,y,z=42,33,42)及右角回间(MNI:x,y,z=54,-51,45)FC、右楔前叶与左颞下回间(MNI:x,y,z=-51,-12,-42)FC减弱。(2)以左内侧额上回为种子点,前扣带回( r=0.451,0.338,均 P<0.01)和左中央前回( r=0.324,0.402,均 P<0.05)FC值与PSQI、ISI评分呈正相关;以右楔前叶为种子点,左中央后回FC值与PSQI、ISI评分呈正相关( r=0.333, P=0.013; r=0.418, P=0.008),左颞下回FC值与PSQI、ISI评分呈负相关( r=-0.662, P=0.001; r=-0.402, P<0.01)。以左楔前叶为种子点,左枕上回FC值与PSQI、ISI评分呈正相关( r=0.438, P=0.001; r=0.495, P=0.011)。 结论:失眠症患者可能存在多个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DMN内FC减弱可能是失眠症的潜在病因之一,DMN与视空间注意网络间FC增强可能是失眠症大脑功能网络受损机制中的核心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真实世界高血压病伴失眠症中医证素证候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伴失眠症(HWI)患者中医证素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和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8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WI患者的四诊资料及中医证型相关信息,基于因子分析降维及系统聚类分析,归纳总结HWI患者的中医证素及潜在证型;采用爬山法(LTM-EAST)构建隐结构模型,综合聚类分析判断常见证型。结果:①因子分析共提取公因子14个,累计贡献率为 63.254%。在频次≥70的36个症状变量中,半数以上的HWI患者具有心烦易怒、少寐、多梦、头晕、心悸、胸部闷塞、口干、易醒、神疲体倦;舌色以淡红舌、红舌为主;舌苔以薄苔、腻苔为主;脉象多为弦脉、数脉、滑脉;② HWI的病位证素主要为肝(52.09%)、心(33.43%)、脾(26.46%)、肾(23.68%);病性证素主要为痰湿(34.54%)、阴虚(29.25%)、热(火)(25.35%)、气滞(25.07%);③通过频数统计出10个证型、因子聚类得出9个证型、隐结构聚类推测出7个证型,以上3种方法推断出的证型中,重复出现至少2次的证型共有7个,可认定为HWI常见证型。结论:HWI的常见临床症状为心烦易怒、少寐、多梦、头晕、心悸、胸部闷塞、口干、易醒、神疲体倦;病位证素主要在肝、心、脾、肾;病性证素主要涉及痰湿、阴虚、热(火)、气滞;临床常见证型为肝郁化火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内蕴证、阴虚内热证、心胆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不宁腿综合征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宁腿综合征患者多见睡眠障碍、焦虑与抑郁,临床应重视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病以肝阴血虚为本,调肝养血应贯穿治疗始终,可围绕肝、肾、心,补肝养血、调心安神、滋养肝肾,同时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及针灸理疗,临床予《金匮要略》之酸枣仁汤加减治疗,疗效较佳,附验案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不仅增加多种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风险,而且带来沉重的社会卫生经济学负担。然而目前国内外均缺乏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的诊疗规范。为此,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国内睡眠医学专家,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依据,制订本专家共识,针对失眠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流行病学、诊断思路、筛查评估、防治措施和基层管理进行逐一阐述,共制订了15条推荐意见,以期为失眠症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提供全面而规范的参考和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探讨“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对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98例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胃十针”治疗。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估胃肠道症状的严重程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焦虑和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嗳气、脘腹痞胀、食少纳呆、嘈杂反酸、倦怠乏力、大便黏滞不爽或便溏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9.61、19.30、23.10、22.05、20.43、21.81、20.51、16.38, P<0.01);典型症状、腹痛症状、反流症状、腹泻症状、便秘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10、11.14、11.04、9.31、11.24、5.30, P<0.01);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96、6.85, P<0.01);入睡时间[(1.15±0.56)分比(2.11±0.75)分, t=7.18]、睡眠时间[(0.92±0.63)分比(1.52±1.12)分, t=3.27]、睡眠质量[(1.02±0.66)分比(1.96±0.80)分, t=6.35]、睡眠效率[(0.86±0.62)分比(1.68±0.85)分, t=5.46]、睡眠障碍[(0.92±0.36)分比(1.48±0.55)分, t=5.96]、日间功能障碍[(0.96±0.42)分比(1.97±0.87)分, t=7.32]、催眠药物[(0.98±0.45)分比(1.81±0.62)分, t=7.58]评分及总分[(6.85±1.47)分比(12.73±2.95)分, t=12.49]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可有效改善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乌灵胶囊治疗失眠症疗效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乌灵胶囊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乌灵胶囊、失眠症、Wuling capsule、insomnia"等为检索关键词,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2年1月,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与乌灵胶囊治疗失眠症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并进一步根据设计的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及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常规西药如苯二氮卓类或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单用乌灵胶囊或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合用乌灵胶囊为研究组;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或睡眠障碍评定量表总分)。采用Revman5.4软件对获取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符合标准的RCT文献17篇,共计1493例患者,其中研究组749例,对照组744例。Meta分析显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 RR)=1.270, 95%CI:1.200~1.34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加权均数差( WMD)=-2.070, 95%CI:-2.610~-1.520],睡眠障碍评定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WMD=-4.180, 95%CI:-4.900~-3.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乌灵胶囊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可更显著地改善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不孕症患者治疗动因及阻因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旨在调查中国不孕症患者或伴侣在不孕治疗过程中的感受、情绪、寻求治疗的动因和阻因。方法:2019年3月15日至5月17日期间在中国等9个国家开展一项针对不孕症患者和伴侣的在线横断面定量问卷调查,共纳入1 944名受访者,其中257名中国受访者被纳入分析。本研究基于156例中国不孕症患者(患者组)和101例伴侣(伴侣组:不孕患者的伴侣)的调查问卷对内容进行分析,并按照纳入对象、性别、治疗结局不同采用韦尔奇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57名被调查者年龄为(32.9±5.5)岁,女性占比为49.8%(128/257)。治疗过程中,患者组心理健康受影响的占比[83.3%(130/156)]显著高于伴侣组[72.3%(73/101), P=0.034]。患者组治疗相关的最常见情绪、身体症状影响分别为挫败感[27.5%(19/69)]、焦虑[27.5%(19/69)]和失眠症[44.9%(31/69)],伴侣组分别为焦虑[44.4%(12/27)]和情绪不稳定[55.6%(15/27)]。患者组和伴侣组最常见的治疗动因均为伴侣彼此的大力支持[37.0%(34/92),51.1%(23/45), P=0.126]、认为花时间妊娠是值得的[33.7%(31/92),55.6%(25/45), P=0.017]。最常见的就诊阻因为担心生育治疗对新生儿有影响[30.4%(7/23)]与伴侣对生孩子的渴望不相同[21.7%(5/23)]治疗费用昂贵[21.7%(5/23)]不知如何找到合适的医生[21.7%(5/23)]。 结论:伴侣彼此的大力支持和值得投入时间治疗的信念是最常见治疗动因,担心生育治疗会对新生儿产生影响是最常见阻因。解决患者及其伴侣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