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虽已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仍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低水平流行.小分子口服药物是我国目前推荐的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抗病毒治疗方案.虽然国内已上市多种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但目前尚无针对特殊人群的具体用药推荐.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国内呼吸、病毒学、感染、重症、急诊、药学等各领域专家制订了本共识.本共识的主要内容包括7种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介绍,重点阐述了老年人群、合并慢性疾病人群、肿瘤患者、孕妇、儿童等14种特殊人群用药推荐,为临床医师规范用药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现状以及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展定位和目标、现状和成果、特点、问题等,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实现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更好地发展,打造更高效的临床研究转化平台。方法:通过对山东省前两批12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年度评估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共性和个性;对标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目标,得出成果和不足;SWOT分析机遇和挑战,总结经验。结果:经过两年的建设,各中心通过统筹优化资源,搭建研究平台和打造协作研究网络等方法,建设成效显著。同时也反映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创新基础相对薄弱、依托单位重视程度不够、临床研究复合型人才缺乏、冲击国家中心的高峰学科少、创新成果基层推广能力有待提升等。结论: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通过提高依托单位的重视程度,持续加大投入支持,落实年度考评倒逼机制,引导成绩优异的省级中心申报国家中心,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切实提升省级中心建设水平,从而引领全省临床医学研究水平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精简版,2021年,上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小肠胶囊内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式。为进一步规范小肠胶囊内镜的检查流程、适应证和禁忌证,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和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胶囊内镜学组,基于现有证据,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系统,遵循国际指南报告规范,制定我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胃肠损伤评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评分对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性胰腺坏死及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AP数据库中719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MAP组(506例)、MSAP组(112例)和SAP组(101例),对3组AP患者进行AGI、APACHEⅡ、MCTSI和BISAP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比较上述4种评分系统对AP患者住院天数、病情严重程度、胰腺感染性坏死及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MAP组无感染性胰腺坏死发生和患者死亡;MSAP组9例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2例死亡;SAP组19例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8例死亡。AGI评分与AP患者住院天数有较强的相关性( r=0.619)。AGI、APACHEⅡ、MCTSI、BISAP评分预测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MSAP+SAP)的AUC值分别为0.967(95% CI 0.951~0.982)、0.769(95% CI 0.729~0.899)、0.842(95% CI 0.809~0.875)、0.862(95% CI 0.832~0.893);预测感染性胰腺坏死的AUC值分别为0.803、0.677、0.692、0.724,95% CI分别为0.724~0.882、0.573~0.781、0.582~0.801、0.636~0.812;预测患者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915、0.597、0.659、0.812,95% CI分别为0.843~0.986、0.444~0.751、0.498~0.882、0.698~0.926。AGI评分的预测价值均最高,其次为BISAP评分,且这两项评分的相关性最高。AGI联合BISAP评分对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性胰腺坏死和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AUC值分别为0.988、0.837、0.942,95% CI分别为0.982~0.994、0.770~0.903、0.897~0.987)优于AGI、BISAP单项评分。 结论:AGI评分联合BISAP评分可以更有效地预测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或患者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人皮肌炎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皮肌炎是一种特发性炎性肌病,可出现典型皮损、近端肌无力和多器官受累表现,亦可伴发恶性肿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国内外成人皮肌炎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文献和专家建议作为依据,制定成人皮肌炎诊疗共识,供各级皮肤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胆道结石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专家建议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胆道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有外科手术、内镜下介入治疗等,但部分困难结石临床上仍面临挑战。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因其安全、高效等特点,是解决困难结石的有效方法。双频双脉冲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是目前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用于胆道结石碎石的激光技术,但其适应证、导入方式和操作规范等问题尚未形成共识。为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特邀国内消化、内镜与外科等相关领域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形成本专家建议,以期为国内规范开展胆道结石激光碎石提供指导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对我国外科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医工结合是指将医学与理工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模式,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外科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更多的是指医疗器械的改进、创新和研发,而医疗器械行业将传统工业与生物医学工程、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水平的一个体现。我国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将医科类院校与理工科院校合并,促进不同学科相互交叉,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依托大型综合性医院和研究所,成立众多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从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笔者及其团队在医工结合的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可重复使用的简易扩肛器"及"经肛多通道腔镜手术操作平台的切口保护套"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超细腹腔镜、胃内气囊等项目已通过相关研发团队论证并拟行转化生产;同时,于2020年1月10日,在广东省药学会的批准下,联合有志于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成立了广东省药学会医药创新与转化专家委员会,为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我们体会到,临床实践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源泉;临床医生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原动力。目前,我国医工结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基础研究阶段医工结合学科融合不充分、应用研究阶段临床应用需求互动少、科研成果转化难和"产学研用"全链条不贯通。如果能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激励力度、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互动、关注成果推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打通医工结合全流程、完善医工结合创新能力评价机制,我国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必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处理策略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饮食结构持续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结直肠癌不仅已成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仍不断攀升,疾病负担沉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尽早发现和处理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与状态,特别是结直肠腺瘤,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实现预防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鉴于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并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等多个学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和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本共识,内容涵盖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与状态的定义、预防、筛查与诊断、治疗与随访等多个部分,以期为我国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状态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pancreatic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P-ESWL)是治疗胰管结石的重要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认可。但有关P-ESWL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规范以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国际与国内均尚未形成相关共识。为进一步规范我国P-ESWL的临床应用,由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及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在参考国内外P-ESWL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临床应用经验,组织国内专家编写了本共识。该共识重点介绍了P-ESWL的设备、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规范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旨在提高相关专科医师对P-ESWL的认识,规范P-ESWL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儿童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消化道出血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急危重症者可危及患儿生命。而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规范儿童ANVUGIB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消化疾病诊治协同创新联盟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在充分评价现有相关文献证据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国儿童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以提高儿童ANVUGIB的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