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后的代谢指标转归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1年后,其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转归及达标情况。方法:(1)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的345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病程,分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组(病程≤1年)和长病程组(病程>1年),比较2组患者基线时一般情况、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其达标率,以及综合达标率(血糖、血压和血脂三项均达标);(2)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比较治疗1年后上述代谢指标的转归及达标情况。结果:(1)基线时,与长病程组相比,新发糖尿病组患者更年轻( P<0.01),糖负荷后2 h血糖水平较高[(15.20±5.26对13.68±4.94) mmol/L, P<0.01]。(2)经过1年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后,总体体重、血压及糖脂代谢指标均显著改善。相较于长病程组,新发糖尿病组患者血糖控制更好[空腹血糖(6.27±1.56对7.63±2.08) mmol/L, P<0.01;糖化血红蛋白(6.33±0.96对7.23±1.37) %, P<0.01],且HOMA-β较高[(74.01±56.45对40.17±37.07) %, P<0.01]。两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均明显上升,整体综合达标率由5.80%上升至24.06%,经过1年治疗后,与长病程组相比,新发糖尿病组患者综合达标率更高(24.73%对17.18%, P=0.087);血糖达标率84.62%对53.37%( P<0.01)。 结论: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全面改善,其中血糖改善最为显著。新发2型糖尿病组的综合代谢指标及血糖的达标显著优于长病程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重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积极推广MMC模式,注重血糖和血压、血脂并举的综合管理,同时对于长病程组的患者给予更多教育与关注,提高其认识和治疗依从性,提升综合达标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纳入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的2 615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病史采集、问卷调查、收集各项测定生化指标,并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VFA、神经电生理检查筛查DPN。根据VFA和体重指数将患者分为以下4组:VFA<100 cm 2且体重指数<24 kg/m 2组[VA(-)OB(-)组]、VFA<100 cm 2且体重指数≥24 kg/m 2组[VA(-)OB(+)组]、VFA≥100 cm 2且体重指数<24 kg/m 2组[VA(+)OB(-)组]以及VFA≥100 cm 2且体重指数≥24 kg/m 2组[VA(+)OB(+)组]。进行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VFA和体重指数与DPN的关系。 结果:本研究中DPN的比例为46.96%。DPN组年龄较大,男性比例较高,病程较长,吸烟比例较高,舒张压较低,HbA 1C水平较高,总胆固醇较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血肌酐水平较高,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较高,VFA水平较高(均 P<0.01)。根据VFA和体重指数的分组中,VA(+)OB(-)组有68.1%的患者合并DPN,为4组内最高。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VA(-)OB(-)组相比,VA(+)OB(-)组发生DPN的风险显著增高( OR=2.234,95% CI 1.339~3.728, P=0.002), VA(+)OB(+)组次之( OR=1.281, 95% CI 1.030~1.592, P=0.026)。 结论:无论体重指数是否超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VFA与DPN均密切相关。VA(+)OB(-)组DPN患病风险最高。内脏肥胖的评估对于早期筛查和防治2型糖尿病DPN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代谢病管理指南(第二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提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形势严峻。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慢性疾病。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代谢中心)经过6年多的运行,对代谢病患者的管理已形成特色,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不断将标准化的代谢病诊疗模式向前推进。为使该标准化管理模式得到更高效运行,现在第一版指南基础上,就6年来的运行经验,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最新代谢病诊疗指南进行总结归纳,撰写此第二版指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硒蛋白S水平与腹型肥胖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硒蛋白S(SelS)与腹型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进行管理的T2DM患者209例,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选取健康人55名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VFA与SFA比率(VSR)和内脏脂肪指数(VAI)等肥胖评价参数。根据亚洲人群腹型肥胖标准将T2DM患者分为非腹型肥胖组(VFA≤100 cm 2)和腹型肥胖组(VFA>100 cm 2)。按照血清SelS四分位数将T2DM患者分为4组,Q1组SelS≤95.10 ng/dl(53例)、Q2组SelS为95.12~111.62 ng/dl(52例)、Q3组SelS为112.46~130.97 ng/dl(52例)、Q4组SelS≥131.33 ng/dl(52例)。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血清SelS水平与肥胖评价指标及其他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腹型肥胖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 结果:T2DM腹型肥胖(99例)、非腹型肥胖组(110例)与健康对照组(55名)间内脏脂肪指数(V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36.679, P<0.01),血清Se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35)。在SelS四分位数分组中,血清SelS水平最低四分位数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最低,组间SA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3.560, P<0.01),而VFA、SFA、VSR和VA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血清SelS与VFA( r=0.176, P=0.011)、VSR( r=0.188, P=0.006)、VAI( r=0.158, P=0.022)和SAA( r=0.448, P<0.01)呈正相关。血清SelS是VFA(β=0.172, P=0.003)、VSR(β=0.001, P=0.01)、VAI(β=0.009, P=0.038)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T2DM患者血清SelS水平与腹型肥胖评价指标VFA、VSR、VAI正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模式下睡眠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描述基于标准化管理下糖尿病与睡眠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控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选择2020-01-01/2021-07-27日在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MMC)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分中心接受治疗和管理的358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将T2DM患者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59岁)和老年组(≥60岁).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及睡眠情况,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 2 h 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C肽、甘油三酷(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分析睡眠情况(夜间睡眠时长、睡眠质量及午睡时长)与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年龄组患者的病程、SBP、体质量、葡萄糖120 min、HbA1c、TG、HDL-C、LDL-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睡眠质量、午睡时长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发现夜间睡眠时长<6 h患者中,3组患者的葡萄糖0 min、病程、TC、LDL-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夜间睡眠时长6~8 h,3组患者的病程、收缩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夜间睡眠时长>8h,3组患者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HbA1c、LDL-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良好状态下,3组患者的病程、BMI、收缩压、HbA1c、TC、LDL-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欠佳状态下,3组患者的病程、收缩压、腰围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睡眠质量和午睡时长的T2DM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睡眠时长、睡眠质量的多项临床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探讨T2DM人群中25(OH)D与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人群中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与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相关性.方法: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tandard-ized Metabolic Disease Control,MMC)招募 2 406名符合研究标准的受试者.按25(OH)D四分位分组将人群分为Q1、Q2、Q3、Q4,比较四组间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患病情况和相关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FLD的影响因素,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探索25(OH)D与MAFLD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维生素D水平MAFLD患病率存在差异,25(OH)D水平高的人群MAFLD患病率低;合并MAFLD的人 25(OH)D水平低于单纯T2DM者,维生素D缺乏的人数也相对较多;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25(OH)D与MAFLD患病风险无关;RCS分析也提示25(OH)D与MAFLD的患病风险无关.结论:MAFLD在维生素D水平低的人群中患病率高,多因素调整后维生素D与MAFLD的患病风险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国家标准化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榆林实践及获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究国家标准化管理 2 型糖尿病患者在榆林地区的实践及获益情况.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2年 10 月在我院就诊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在纳入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及 6 个月结束时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定血糖、C 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以及尿微量白蛋白、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左右踝臂指数、内脏及皮下脂肪含量.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进行分析,比较基线与纳入 MMC 6 个月后各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 经过 MMC管理的糖尿病患者,6 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内脏脂肪、皮下脂肪的水平均较基线下降,空腹C肽较基线升高,均P<0.05;同时,6 个月与基线比较,HbA1c 达标率(35.21%vs.13.71%)、综合达标率(13.97%vs.7.26%)上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 6 个月时 HbA1c 是否达标进行分组后,达标组(HbA1c<7%)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TG、TC、UA 下降更多,空腹 C 肽、餐后 C 肽增加更多.结论 将2 型糖尿病患者纳入 MMC后,可达到血糖、血脂、尿酸、胰岛功能多重代谢获益,同时 HbA1c 达标率、综合达标率均显著提升.因此,MMC为该地区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探索出新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基于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平台健康教育在出院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基于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MMC)平台在出院后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4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的综合护理,对照组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和糖尿病门诊教育、健康讲座进行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MMC平台实施健康教育,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值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足部护理、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规律锻炼、糖尿病知识、遵嘱用药评分和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基于MMC平台健康教育在提高出院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具有显著优势,有利于糖尿病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县级医院建立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基层中心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县级医院筹建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基层中心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从硬件建设、制度制订、人员配备与培训、运营等方面,介绍该院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的筹建与运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 按照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的标准,该县级三级乙等医院成功建立了基层中心,但仍存在宣传力度不够、诊疗项目不足等问题,需在后续运营中持续改进.结论 县级医院能顺利建立、运营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基层中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建设规范及管理指南
编辑人员丨2023/8/6
建设背景近十年来的三次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11%,糖尿病前期达到35. 7%~50.1%. 肥胖和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慢性疾病. 但是,我国在这些代谢性疾病的防治上仍存在着很多问题:(1)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分布不平衡,医患比严重失衡,传统诊疗模式效率及有效管控率皆低;(2)糖尿病及并发症知识普及、早期预警和早期防治迫在眉睫;(3)我国各地区和各级医院代谢病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基层医生专业化知识的提高更加重要;因此,实现代谢病诊疗水平的同质化是医疗资源均等分布、人人享有同等代谢性疾病诊治的先决条件;(4)医院间、医院和家庭间,甚至个体间的信息孤岛,阻碍了精确诊疗和有序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