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癌放疗时CBCT使用频率和匹配策略的剂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图像引导放疗时锥形线束CT(CBCT)的使用频率和匹配策略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6月—2023年5月收治的21例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患者的561套每日CBCT图像,患者均接受中等分割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剂量为70 Gy分25次,2.8 Gy/次。根据不同图像引导方式和频率,校准摆位误差后将计划CT刚性配准到CBCT,CT值和结构通过形变配准算法传播到CBCT,根据形变矢量场将每日剂量映射到计划CT进行剂量累加。将每日在线CBCT验证的实际累积剂量与每周CBCT方案(第1-3、6、11、16、21天CBCT扫描)进行比较。比较基于骨匹配与基于软组织匹配(自动骨匹配后手动前列腺匹配并最终以直肠前壁为主做微调)两种匹配方式的摆位误差及剂量学参数。非正态分布的计划剂量和累积剂量之间的剂量学参数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移床值和平均剂量参数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与每日CBCT图像引导相比,每周方案的CTV_D 98%[(69.08±1.58)∶(65.24±3.64)Gy, P<0.001]明显减少。采用骨匹配的CTV_D 98%为(69.27±2.14)Gy,但直肠高量较高:V 60 Gy为3.18%±3.10%、V 65 Gy为0.77%±1.23%。采用软组织匹配方案的靶区覆盖率足够,CTV_D 98%为(69.08±1.58)Gy;且直肠高量区剂量的百分体积明显减少,V 60 Gy为2.02%±2.42%,V 65 Gy为0.34%±0.68%。 结论:中等分割前列腺癌放疗,每日CBCT图像引导的靶区覆盖度优于每周方案。自动骨匹配后手动前列腺匹配并最终依据直肠前壁做微调的匹配策略,能在保证靶区覆盖率前提下较好地保护直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联合对侧食管保护治疗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Ig-HypoRT)联合对侧食管保护治疗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5例不可切除Ⅲ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化疗方案诱导化疗,然后行Ig-HypoRT,共给予肿瘤剂量60~63 Gy/12~18次,每次3.5~5.0 Gy。放疗过程中将对侧食管作为危及器官进行勾画,限制V 45 Gy≤1.8 cc、V 55 Gy≤0.4 cc。观察患者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4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31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1例,有效率为88.8%(40/45)。中位随访34个月,45例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25.0个月(95% CI 21.7~28.8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78.9%、56.8%、47.7%;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18.5个月(95% CI 15.0~22.0个月),1、2、3年PFS率分别为59.8%、32.6%、18.6%。3年局部复发率为9%(4/45)。1~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80%(36/45),1~2级胸痛发生率为20%(9/45)。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5),其中3级肺不张发生率为7%(3/45),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4%(2/45),4级咯血发生率为2%(1/45)。 结论:Ig-HypoRT联合对侧食管保护治疗不可切除Ⅲ期NSCLC,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减轻食管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转移瘤大分割精准放疗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体部大分割放疗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自2007-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93例肺转移瘤患者,男124例,女69例,中位年龄58岁,中位KPS评分80分。原发肿瘤以肺癌(33.7%)、结直肠癌(21.2%)、头颈部肿瘤(13.5%)、乳腺癌(10.9%)为主。分析大分割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9.9个月(95% CI为55.1~64.6个月),共治疗317个病灶,90.7%应用4D-CT定位,应用调强放疗(IMRT)、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螺旋断层治疗(TOMO)技术者分别占69.4%、28.0%、2.6%,中位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分别为5.0(0.2~142.3)、12.0(1.0~200.1) cm 3。处方剂量以60 Gy分4~15次为主,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60(45~70) Gy;生物等效剂量96(60~150) Gy。1、3、5年局控率分别为95.7%、91.3%、89.9%,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局控率的影响因素( P=0.027)。1、3、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1%、60.8%、46.2%和54.3%、30.3%、19.9%,放疗前肺外远处转移和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未见>3级不良反应。 结论:图像引导放疗大分割精准放疗对肺转移瘤可取得安全且较好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列腺癌调强放疗中透明质酸钠的临床应用和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隔离凝胶应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性大分割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在北京医院选取穿刺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泡腺癌、临床分期为T 1-2N 0M 0期、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患者。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植入交联透明质酸钠隔离凝胶,接受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采用适度大分割,前列腺精囊95%计划靶区(PTV)的处方剂量为60 Gy分20次,每周5次,每天1次。分析基线、注射后当日、放疗期间、放疗后1个月、放疗后3个月的前列腺直肠间距(PRS),注射前后直肠受照射体积的变化,以及直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 t检验比较注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2022年3月—2023年2月共纳入13例患者,在放疗期间隔离凝胶可维持形态稳定,无明显空间变化,前列腺中部间隔效果最好,PRS可达1 cm。放疗后3个月,可见隔离凝胶体积缩小,具有一定吸收能力。所有患者注射凝胶后直肠受照射体积均明显下降,直肠V 60 Gy、V 50 Gy、V 30 Gy、V 20 Gy注射前后均值分别为1.923%∶0.280%、10.255%∶3.172%、29.602%∶18.800%、49.452%∶40.259%, P值均<0.005。直肠V 60 Gy、V 50 Gy、V 30 Gy、V 20 Gy下降的平均值(范围)分别为84.9%(29%~100%)、69.6%(27%~100%)、36.3%(0%~75%)、17.8%(0%~50%)。所有患者均无3-4级不良反应发生,无腹泻、直肠出血、直肠炎、肛门疼痛等常见的1-2级直肠不良反应,仅有1例患者在放疗期间出现1级便秘。 结论:中国国产透明质酸钠隔离凝胶,对于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的患者,能够显著降低直肠受照射剂量及放疗直肠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IGIMHR)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6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培美曲塞及顺铂的联合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IGIMHR,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分割的三维适形放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近期生存率.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1%,高于对照组的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211)、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和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95.6%和85.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3.8%和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IGIMHR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脑放疗同步瘤床推量治疗肺癌脑转移瘤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合并1~4个脑转移灶的肺癌患者采用图像引导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age-guid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G-IMRT)技术行全脑放疗(wholebrain radiotherapy,WBRT)同步瘤床推量及序贯瘤床推量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肺癌脑转移患者最佳放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确诊为肺癌脑转移患者共98例,选取接受WBRT+同步瘤床推量放疗的49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接受WBRT后序贯瘤床推量放疗的4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两组患者均采用IG-IMRT,治疗过程中每天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校对摆位误差.结果 观察组的放疗总有效率、肿瘤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7.80%(43/49)、95.92%(47/49)、65.31%(32/49)高于对照组的61.20%(30/49)、81.60%(40/49)、44.90%(2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生存期观察组(15月)高于对照组(12月).安全性评价:无3、4级急性及晚期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脱发、恶心、呕吐、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损伤.结论 图像引导下适形调强全脑放疗同步瘤床推量可能是临床治疗肺癌脑转移瘤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高危前列腺癌大分割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初步探讨前列腺癌大分割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我院21例局限在盆腔的中-高危前列腺癌,接受前列腺加精囊腺放疗以及盆腔淋巴结引流区域预防照射.同步加量大分割调强放疗的剂量给予方式为前列腺及精囊腺2.5Gy/f,盆腔淋巴结引流区1.8Gy/f,共给予28次同步完成放疗.其中10例患者有核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或者PET-CT(18 F-FDG或11C-CHO)提示的较为明确的前列腺生物靶区,给予2.7Gy/f.21例均采用了CBCT或者3D超声图像引导放疗,均同时接受内分泌治疗.观察前列腺癌同步加量大分割调强放疗的疗效和近期不良反应.结果 21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6 ~ 19个月),平均前列腺特异抗原由治疗前11.90ng/mL(4.50 ~75.00 ng/mL)降至放疗后的0.78 ng/mL(0.08 ~7.40)ng/mL.2例患者生化复发,2例患者生化及临床复发.消化道急性放疗反应发生2级为7例(33.3%),晚期反应发生2级为2例(9.5%)、未观察到3级及以上反应.泌尿道急性放疗反应发生2级为5例(23.8%)、未观察到3级及以上反应及晚期反应患者.结论 中-高危前列腺大分割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近期疗效较为满意,严重不良反应少见,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待更长时间随诊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9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2),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分割的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CE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CEA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VEGF、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明确,可以在有效调节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同时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配准方式下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滑轨CT不同配准方式对肺癌大分割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就诊的肺癌患者24例,每周行滑轨CT扫描所得图像与原计划图像行灰度、骨性、手动3种模式在线配准,得出X、Y、Z轴3个方向平移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灰度配准、骨性配准和手动配准方式测量的X、Y、Z轴摆位误差分别为(0.21±0.16)、(0.29±0.15)、(0.37±0.22)cm,(0.27±0.16)、(0.35±0.25)、(0.29±0.19)cm,(0.18±0.12)、(0.28±0.16)、(0.23±0.14)cm,结果显示Y轴平移误差最大,其次为X轴,Z轴最小,且3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灰度模式在X、Y、Z轴上平移误差较骨性模式均缩小,灰度模式在X、Z轴上平移误差较手动模式有所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行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时,应用滑轨CT中的灰度模式可缩小摆位误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会阴四维实时TPUS技术评估前列腺癌放疗中剂量靶区分次内的运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应用经会阴四维实时超声图像引导(transperineal ultrasound,TPUS)技术评估前列腺癌放疗中分次内的运动,为前列腺大分割放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10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 modulated radiotherapy,VMAT)技术,治疗前均采用CBCT校正分次间摆位误差,治疗中利用TPUS技术监测所有患者60个分次内前列腺运动的数据,获取前列腺在三维方向上的移动位移范围.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分次内前列腺位移最大值在三维方向上分别为1.85 mm(左)、0.50 mm(右)、1.83 mm(前)、3.04 mm(后)、2.68 mm(头)、1.75 mm(脚).位移值大于2 mm的分次占所有分次的比例分别为3%(左右)、11%(前后)、5%(头脚).前列腺前后方向的运动幅度稍大于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PUS技术是一种无创、可靠的实时监测技术,可在前列腺癌放疗中实时探测前列腺运动范围,防止肿瘤靶区漏照或正常组织受到过多照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