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新型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应用.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法结合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制备以二硝基苯酚(DNP)-牛血清白蛋白(BSA)系统为质控线的SAA检测试剂盒.通过鸡IgY-羊抗鸡IgY系统作为对照评价了 DNP-BSA系统作为质控线的可行性,并通过优化量子点微球与抗体的偶联条件,进一步提高试剂盒的性能,并对试剂盒的空白限、检出限、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特异度、稳定性,以及临床实际样本测定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 以DNP-BSA系统作为质控线的SAA试剂盒受干扰成分浓度的影响小,稳定性高,热稳定性好.量子点微球与SAA抗体偶联比例为100 μg/mg,偶联反应液浓度为25 mmol/L 3-吗啉丙磺酸pH 7.4,与DNP-BSA偶联比例为100 μg/mg,偶联反应液浓度为25 mmol/L吗啉乙磺酸pH 6.0时偶联效果最佳.试剂盒最低检出限为0.5 mg/L;线性范围为1~200 mg/L,R2≥0.99;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5.31%,批间精密度CV%≤15%;在低、高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1.42%、98.83%;在血红蛋白浓度≤5 g/L,胆红素浓度≤0.15 g/L,胆固醇浓度≤15 g/L,甘油三酯浓度10 g/L时,SAA的检测结果无干扰;试剂盒在50 ℃放置21 d,稳定性良好;试剂盒与Roche的SAA电化学发光试剂盒同步检测67例样本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研制的SAA检测试剂盒灵敏度、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特异度及加速稳定性都满足试剂盒的要求,与鸡IgY-羊抗鸡IgY系统相比DNP-BSA系统作为质控线独立性好,测定临床样本准确度和热稳定性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DeepLabCut算法的小鼠步态分析系统建立及对衰老所致运动功能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DeepLabCut(DLC)算法用于评价老年小鼠运动功能的步态分析系统.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中的DLC算法,采用跑台装置和全封闭设计,构建系统软硬件;应用本系统评价不同运动模式下衰老所致小鼠的步态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体质量与体长对步态指标的影响.结果 本系统实现特定步速下小鼠三维立体步态(侧面和腹平面)的同步分析,自动量化47项步态指标.应用本系统发现,步行时(15 cm·s-1),相比2月龄、8月龄和15月龄小鼠体转角标准偏差下降,前肢摆动时长、膝关节(Knee)角度标准偏差、左后爪和右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增加;15月龄小鼠还出现步频降低,步幅、双支撑总时长、Knee伸展和收缩距离增加.小跑时(20 cm·s-1),15月龄小鼠无法稳定行走,相比2月龄,8月龄小鼠左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和双支撑总时长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步频、步幅、前肢摆动时长、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双支撑总时长、Knee角度标准偏差、Knee伸展和收缩距离等指标均未受到体质量和体长变化的影响.结论 基于DLC算法的小鼠步态分析系统实现了对老年小鼠步态更加敏感、准确、全面的评价,区分出老年小鼠为维持步态稳定性所表现的步态特征,并筛选出更能反映老年小鼠步态变化的行为指标.为今后更有效评估抗衰老、抗运动协调功能下降药物的药效与副作用提供方法学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误诊为红皮病的挪威疥疮1例诊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78 岁,因全身起红斑伴瘙痒 2 年,加重伴发热 0.5个月而就诊.皮肤科检查:四肢、躯干可见弥漫性红斑,边界不清,上覆大量细碎皮屑,呈对称分布,肤温高;右小腿及左足外踝见多个圆形黄豆大小凹陷性溃疡,内可见黄白色分泌物;右侧臀部见 1 个巴掌大小黄褐色痂皮,伴少量渗液;双下肢轻度水肿.入院后以红皮病查因给予专科对症治疗,皮损未见明显改善,且于尾骶部、臀部及双侧大腿外侧发现多个散在浅表溃疡面,全身鳞屑明显增多,双下肢水肿明显加重.取皮屑行细菌镜检:镜下发现大量活体疥螨、虫卵及粪便.结合临床最终诊断为:挪威疥疮.患者在院期间共发现与其相关的陪护、医护人员和医学生共 36 例出现皮疹伴剧烈瘙痒.处理:将院内暴发情况上报院感科,患者及陪护单间隔离和治疗,感染者及接触者追踪记录情况,并要求同步进行规范治疗,每日做好环境及物品消杀工作等.1 个月后随访,所有确诊及疑似病例未发生反复,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期加量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远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估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期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远期疗效及晚期毒性反应.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行新辅助放化疗的130例临床分期为T3~4/N+M0初治低位直肠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SIB-IMRT组(66例)和3D-CRT组(64例).SIB-IMRT组对直肠原发肿瘤及盆腔转移淋巴结照射55 Gy/25次,高危复发区域和区域淋巴引流区照射45 Gy/25次.3D-CRT组对高危复发区域和区域淋巴引流区照射45 Gy/25次.所有患者放疗第1~14天及第22~35天口服卡培他滨825 mg/m2(每天2次)同步化疗.放化疗结束后6~8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局部无复发生存(LRFS)率、远处转移率(DMR)及晚期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05(2,136)个月.SIB-IMRT组10年OS率、DFS率、LRFS率、DMR分别为67.8%、64.5%、91.8%、29.9%,3D-CRT组10年OS率、DFS率、LRFS率、DMR分别为62.6%、61.2%、88.7%、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B-IMRT组2、3级不良反应高于3D-CRT组(34.48%vs.28.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B-IMRT较3D-CRT提供可接受的远期疗效与毒性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表现出的强大诊断能力主要得益于其成像方法的发展.目前DWI对于肝脏弥漫性病变的评估仍存在缺陷,所以进一步探索并优化其成像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近年来肝脏DWI所涉及到的定量成像、图像质量提升和加速成像等方法进行综述.首先,本文阐述了目前肝脏DWI所面对的主要挑战;然后,综述了定量成像模型、脂肪抑制技术、并行成像、压缩感知技术和多层同步成像方法在肝脏DWI中的研究现状和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法,为现有成像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和新方法的引入提供可行思路;最后,对肝脏DWI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能量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在恶性胶质瘤的应用与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估术中放疗(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IORT)治疗恶性胶质瘤的安全性及初期不良反应.方法 恶性胶质瘤患者常规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后,采用低能量X-射线术中放疗系统(Low-energy X-ray 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LEX-IORT)进行IORT.记录患者术后状态及初期不良反应情况,并与既往未行IORT的恶性胶质瘤患者(常规组)相关情况作比较.结果 共纳入14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男8例,女6例.所有患者接受20Gy的IORT.IORT组平均手术时间(262.1±55.6)min,常规组(222.6±53.5)min(P=0.061).IORT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9±5.6)d,常规组为(10.3±4.7)d(P=0.071).IORT组患者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脑积水、术后癫痫发作、脑出血及切口感染.1例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期间切口裂开,未发生感染,予以重新缝合,停用安罗替尼,正常愈合,未影响放疗.两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同步放化疗.结论 20Gy LEX-IORT对恶性胶质瘤患者是安全的,不会增加额外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虚拟现实训练联合芳香疗法对养老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训练联合芳香疗法对养老院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养老院AD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VR训练同步芳香疗法,VR训练和芳香疗法均每周3次,每次45 min,连续干预6个月。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干预后)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 MMSE和AD认知功能评估量表(ADAS-cog)]、精神行为症状[AD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运动功能[包括"起立-行走"记时测试(TUGT)、30 s坐椅站立试验(30sCST)、30 s手臂弯曲试验(30sACT)和坐椅前伸试验(CSRT)]和生活质量[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估。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MMSE、ADAS-cog和ADL评分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MMSE、ADAS-cog、BEHAVE-AD和ADL评分与组内干预前比较,亦显著改善( 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TUGT、30sCST、30sACT和CSRT测试结果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上述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QOL-AD评分为(26.28±3.27)分,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QOL-AD评分为(29.47±4.16)分,与组内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VR训练联合芳香疗法可显著改善养老院AD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在养老机构的AD患者中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评估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早期语音加工能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评估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植入者对元音、辅音和声调的早期听觉加工能力。方法:2021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招募19例语前聋CI儿童(男12例、女7例,年龄3~8岁,平均6.0岁)和19例听力正常(normal hearing,NH)儿童(男12例、女7例,年龄4~9岁,平均6.8岁)。使用单音节/ta1/作为标准刺激,/tu1/,/te1/,/da1/,/ra1/,/ta4/和/ta2/作为偏差刺激,构建多偏差oddball范式。记录并分析两组儿童由元音、辅音和声调变化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H儿童对元音、辅音和声调变化均表现出显著的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 P<0.05),而CI儿童对元音和辅音变化仅表现出正向失匹配反应(positive mismatch response,pMMR)( P<0.05)和P3a反应( P<0.05),且未对声调变化表现出任何事件相关电位( P>0.05)。与NH儿童相比,CI儿童的pMMR和P3a潜伏期更长( P<0.01),两组间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时频分析显示,CI儿童的θ频段神经振荡同步性较NH儿童低(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I儿童的CI使用时间与听觉能力分级量表(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 P=0.004)、言语可懂度分级量表(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e,SIR)( P=0.044)和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 P=0.001)得分呈正相关。 结论:语前聋CI儿童对元音和辅音具备一定的早期听觉加工能力,但与同龄NH儿童相比,语前聋CI儿童对语音尤其是声调的加工能力仍不成熟。事件相关电位可作为反映CI儿童听觉言语功能成熟度的客观电生理指标。坚持长期佩戴CI有助于语前聋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腺和脑β淀粉样蛋白表达在小鼠2型糖尿病进程中同步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小鼠胰腺和大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随T2DM病程进展的表达情况。方法:36只对照组小鼠及36只T2DM小鼠通过简单随机化分组各分为6组:13周龄组、16周龄组、19周龄组、22周龄组、25周龄组、28周龄组。从13周龄开始,每隔3周处死一组小鼠,总共观察时间为13~28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观察T2DM小鼠Aβ在胰腺和大脑组织的分布及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法观察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以及β位点APP裂解酶-1(BACE-1)的表达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胰腺Aβ含量与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胰岛素原比值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随着T2DM小鼠病程的进展,与对照组小鼠相比,T2DM小鼠胰腺胰岛及大脑海马区Aβ沉积逐渐加重( P<0.05)。T2DM小鼠胰腺和大脑海马组织中Aβ的含量随病程进展呈一致的逐渐升高的趋势( P<0.05)。两种组织中APP和BACE-1的表达水平随病程进展呈一致的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病程进展,T2DM组小鼠的胰岛功能水平逐渐下降,并且与逐渐增加的胰腺Aβ沉积具有相关性,其中,HOMA-IR和胰岛素/胰岛素原与胰腺Aβ沉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7 0和0.728 1( P<0.001)。 结论:T2DM小鼠胰腺和大脑组织Aβ随病程进展的表达水平存在同步变化的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鼾男性唾液蛋白昼夜差异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一种睡眠疾病,对体内代谢有多方面的影响,生物标志物研究成为热点和方向。但是很多蛋白表达本身存在昼夜变化,本研究拟对早晚采样时间点蛋白差异变化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经整夜睡眠监测确定为非OSAHS的无鼾成年男性28例。采集整夜睡眠监测前后的早晚唾液样本。每份唾液样本中都加入内参蛋白(牛胎球蛋白和酿酒酵母乙醇脱氢酶),同步进行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通过靶向蛋白质组学方法定量分析98种与OSAHS相关的唾液蛋白。结果:唾液蛋白的个体差异较大,总计平均变异系数为95.9%,其95%置信区间为(84.7%,107.2%)。以差异倍数>2倍且 P<0.05的标准筛选早晚差异表达蛋白,得到早晨表达上调蛋白有13个,未见下调蛋白,表达无差异蛋白72个。无表达差异蛋白主要为细胞骨架蛋白及相关结合蛋白、氧化应激相关蛋白、免疫炎症相关蛋白和代谢相关蛋白等。表达差异蛋白功能涉及方面较广,包括机体免疫、血管生成、物质与能量代谢、神经发育和钙离子结合等。 结论:本研究发现部分唾液蛋白存在早晚明显差异,提示无鼾正常男性部分唾液蛋白的昼夜节律性变化。研究OSAHS患者生物标志物时,应考虑部分唾液蛋白固有的昼夜节律特性,规定时间段采样,并推荐早晚都进行采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