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癌放疗脊髓外扩范围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食管癌在线CT引导放疗不同部位脊髓分次间摆位误差和残差,探讨脊髓分段外放的必要性。方法:依照食管癌患者放疗部位选颈、胸、腹段脊髓各20例。颈胸膜或真空袋固定,IMRT技术,采用CT Vision获取治疗前位置验证CT图像,每例收集连续20次。在MIM软件上导入CT图像,处理并提取摆位参数。勾画验证和计划CT脊髓,处理并提取勾画脊髓的Dice系数、Hausdorff距离最大值、质心坐标值。采用配伍方差分析数据,外扩值计算公式为M PRV=1.3∑ 总群体+0.5σ 总群体。 结果:残差质心方法,非在线和在线CT引导颈、胸、腹段脊髓 x、 y、 z轴向外扩值分别为3.86、5.37、6.36 mm,3.45、3.83、4.51 mm,4.05、4.83、7.06 mm和2.85、2.19、2.83 mm,2.32、2.20、2.16 mm,2.86、2.21、2.83 mm。残差Hausdorff距离方法,非在线和在线CT引导颈、胸、腹椎脊髓脊髓 x、 y、 z轴向外扩值分别为3.10、5.33、6.15 mm,3.30、3.77、4.61 mm,3.35、4.76、6.87 mm和2.12、2.06、2.32 mm,2.12、2.06、2.32 mm,2.12、2.06、2.32 mm。 结论:各段脊髓摆位误差、残差均不同,应给予不同外扩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SRK/T、BarrettⅡ与Kane 3种公式计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屈光度-6.00 D以上)所需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78例(78眼)。根据眼轴长度(AL)患者分为3组:A组,26.00 mm≤AL<28.00 mm;B组,28.00 mm≤AL<30.00 mm;C组,AL≥30.00 mm。术前行IOL Master700和各项常规检查,分别应用SRK/T、BarrettⅡ、Kane在线公式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术后1个月行屈光度检查,计算比较其平均预测误差(ME)和绝对值误差中位数(MedAE)。结果:三组患者每个公式的ME与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Friedman检验显示B、C组公式MedA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28、15.15, P=0.031、0.023),A组MedA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6.47, P=0.142)。组内ME两两比较均显示Kane公式与BarrettⅡ公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SRK/T公式与其他公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不同公式ME在±0.50 D和±1.0 D范围内的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Kane和BarrettⅡ公式在白内障患者合并高度近视超长眼轴情况下均有着较好的屈光预测准确性,优于SRK/T公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眼轴长度应用Kane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Kane公式应用于不同眼轴长度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开封市眼病医院2022年4至12月行白内障手术158例(158眼),根据眼轴长度将患者分为3组:A组49例,眼轴≤22.0 mm;B组55例,22.0 mm<眼轴<26.0 mm;C组54例,眼轴≥26.0 mm。术前行IOL Master 700检查,分别用SRK/T、Hoffer Q、Holladay 2、Haigis、BarrettⅡ、Kane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术后1个月行主觉验光,比较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预测误差均值(ME)、绝对值误差中位数(MedAE)。结果:A、C组患者每个公式的ME与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edA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30、12.27; P<0.001, P=0.031),B组所有公式ME与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C组ME组内比较显示Kane公式与其他公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A组49例不同公式ME在±0.50 D范围内的比率分别为59.18%(29/49)、63.26%(31/49)、67.35%(33/49)、57.14%(28/49)、69.38%(29/49)、71.43%(3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47, P=0.018),C组不同公式ME±0.50 D范围内的比率分别为57.41%(31/54)、53.70%(29/54)、68.52%(37/54)、66.67%(36/54)、72.22%(39/54)、75.93%(4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83, P=0.001)。但是A组在ME±1.0 D的比率分别为83.67%(41/49)、85.71%(42/49)、87.75%(44/49)、83.67%(41/49)、93.88%(46/49)、95.92%(4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87, P>0.05),C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44, P<0.05)。 结论:Kane在线公式在短眼轴和长眼轴情况下都有着较好的屈光预测准确性,优于其他公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5种在线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准确性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Kane、Barrett UniversalⅡ(Barrett)、Emmetropia Verifying Optical 2.0(EVO)、Ladas Super Formula(LSF)、Hill-Radial Basis Function 3.0(Hill-RBF)这5种在线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的预测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且植入同一种型号IOL(PY-60AD)的患者91例(91眼)。通过光学生物测量仪进行术前眼部生物参数的测量,将获取的生物参数按照要求输入在线计算公式进行IOL度数计算。术后1~3个月的主觉验光结果作为实际屈光度。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各公式平均绝对预测误差(MAE)、中位数绝对预测误差(MedAE)、绝对预测误差最大值及预测误差(PE)在±0.5 D范围内的百分比。结果::所有患者术眼的眼轴长度为(23.55±1.33)mm,前房深度为(3.16±0.42)mm。各公式MAE值由小到大依次为Hill-RBF(0.368 D)、LSF(0.392 D)、Barrett(0.399 D)、Kane(0.420 D)、EVO(0.431 D)。MedAE的变化范围为0.305~0.385 D,5种公式间的APE( χ2=11.82, P=0.019)与PE( χ2=172.20,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PE在±0.5 D范围内患眼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Hill-RBF(74.7%)、Barrett(69.2%)、LSF(69.2%)、EVO(68.1%)、Kane(67.0%),各公式组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65, P=0.455)。 结论::5种在线计算公式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对较好的一致性,就准确性而言,Hill-RBF有最低的预测误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M2.5致人群死亡在线计算平台(Mortality@PM)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本研究开发了一个交互友好,输入简便的 PM2.5 致多种疾病死亡人数的在线计算平台.以缺血性心脏病、中风、肺癌、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 型糖尿病六种疾病为代表,本研究根据 PM2.5 致不同疾病死亡的计算公式,借助于 R shiny的交互功能,实现了在线计算平台搭建,成功开发了 PM2.5 致上述六种疾病死亡的在线计算平台 Mortality@PM(https://pm25.hhra.net).借助于输入条件设置、数据上传以及结果计算这三步骤,Mortality@PM 可实现不同地区 PM2.5 致多种疾病死亡的准确且快速评估.Mortality@PM 的应用有助于细颗粒物所致多种疾病死亡人数的快速以及标准化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在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单中心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探讨联机尿素清除率监测功能在不同泵控血流量和透析液流量组合情况下评估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取规律血液透析患者46例,其中男性30例,平均透析时间1057(106~2688)d.观察随访4周.第1周与第2周,透析泵控血液流量(blood flow rate,Qb)均固定为250 mL/min,透析液流量(dialysate flow rate,Qd)为500 mL/min和800 mL/min各1周;第3周与第4周,泵控Qb为300 mL/min,Qd为500 mL/min和800 mL/min各1周.透析时间均设为4h,透析器为费森公司FX10,脱水量根据每次体重增加情况设定,抗凝剂、促红素剂量维持不变,透析频次均为3次/周.每次透析时设定在线联机尿素清除率监测(OCM)功能,并获取监测的Kt/V值(Kt/Vocm);同时,于每周第三次血液透析前后抽取患者全血检测尿素氮水平,根据Daugirdas公式计算Kt/Ve值作为对照,比较两种评估血液透析充分性方法在不同血液透析参数下(不同Qd与Qb组合)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中每例患者构成自身对照,共纳入46例MHD患者,研究前后一般情况一致,每周平均超滤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1~4周,Kt/Ve与Kt/Vocm的直线回归分析相关指数分别为γ1=0.895,γ2=0.919,γ3=0.913和γ4=0.940,P<0.001;每周Kt/Ve与Kt/Vocm值之差分别为(0.176±0.111)、(0.209±0.110)、(0.182±0.091)和(0.193±0.105),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下Kt/Vocm的面积为0.900,标准误为0.033,95%近似置信区间为(0.835,0.966),P<0.001,当Kt/Vocm> 1.1为阈值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其灵敏度为92.6%,特异度为75.8%.结论 应用OCM监测Kt/Vocm操作方便、不需抽血,在Qb与Qd变换情况下可稳定反映尿素的清除效率,与Kt/Ve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很有临床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体成分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身体成分与血液透析充分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在同一次血液透析中应用2种方法评估透析充分性,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1)血液透析前后抽取患者全血检测尿素氮水平,根据Daugirdas公式计算Kt/dau;(2)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body composition monitor,BCM)计算Kt/bcm[V值等同于BCM测量人体总水含量(total body water,TBW),Kt值由在线清除率监测(online clearancemonitoring,OCM)计算得出].由Bland-Altman分析得出Kt/Vbcm与Kt/Vdau的平均差值为0.07,以Kt/Vbcm值1.27为界,分为透析充分组和透析不充分组,比较两组患者身体成分各项指标差异,并应用逐步回归法分析Kt/Vbcm与人体成分指标之间的关系,对有意义指标进一步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8例MHD患者,其中男性76例,占55.1%,年龄(54.9±12.7)岁.箱图显示Kt/Vdau存在较多“温和异常值”和“极端异常值”,Kt/Vdau与Kt/Vbcm值分别为1.432(1.235,1.718)和1.434(1.244,1.642),经配对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Bland-Altman分析显示Kt/Vdau与Kt/Vbcm平均差值为0.07,95%置信区间为-0.66~0.79,相关系数为0.842 (0.821~ 0.862).Kt/Vbcm≥1.27组患者为年龄较大、体重指数(BMI)较小、身高较低、体重较轻、低肌肉组织指数(lean tissue index,LTI)、低TBW和低细胞内外液量.应用逐步回归分析表明Kt/Vbcm与TBW和LTI有线性回归关系(r=-0.834,P<0.001;r=-0.721,P<0.001).ROC曲线分析示TBW=30 L为最佳临界值,其预测Kt/Vbcm不达标的敏感度为87.1%,特异度为86.5%;LTI=1 1.05 kg/m2为最佳临界值,其预测Kt/Vbcm不达标的敏感度为60.4%,特异度为94.6%.结论 Kt/Vbem与Kt/Vdau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Kt/Vbcm可更稳定、可靠地反映透析剂量.TBW和LTI是预测透析不充分性重要危险因素,特别要注意TBW> 30 L或LTI>11.05 kg/m2的MHD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体成份分析仪联合在线清除率监测评估血液透析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单中心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探讨人体成份分析仪(body composition monitor,BCM)联合在线清除率监测(online clearance monitoring,OCM)评估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138例,在同一次血液透析中应用3种评估透析充分性方法:①血液透析前后抽取患者全血检测尿素氮水平,根据Daugirdas公式计算Kt/VDau;②应用OCM计算Kt/VOcm(尿素分布容积V值由Watson公式计算得出):③应用BCM计算Kt/VBcm(尿素分布容积V值由BCM测量得出,Kt值由OCM计算得出).另外,以Kt/VBcm-Kt/VOcm差值0.25(根据Bland-Altman分析平均差值得出)为界,分为Kt/VBcm-Kt/VOcm<0.25组和Kt/VBcm-Kt/VOcm≥0.25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身体成份各项指标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8例MHD患者,男性76例,占55.934%,平均年龄(54.934±12.705)岁.3种方法评估透析剂量分别为Kt/VDau1.432 (1.235,1.718),Kt/VBcm1.434(1.244,1.642),Kt/VOcm1.177 (1.076,1.355),Kt/VDau与Kt/VBcm比较无统计学意义(Z=-0.224,P=0.823).箱图显示K t/VDau存在较多“温和异常值”和“极端异常值”.Bland-hltman分析显示Kt/VDau与Kt/VBcm平均差值为0.07,95%置信区间(0.020,0.204),相关系数为0.842(0.821~0.862).Kt/VOcm和Kt/VBcm值的差异与两种方法使用不同尿素分布容积V值有关(t=25.400,P<0.001).高龄(t=-3.748,P<0.001)、女性(x2=5.163,P=0.023)、低肌肉组织指数(t=11.345,P<0.001)、低人体总液量(t=7.988,P<0.001)、低细胞内外液量(t-5.878,P<0.001;t=8.564,P<0.001)和高脂肪组织指数(t=-4.242,P<0.001)患者Kt/VBcm-Kt/VOcm差值越大.LTI和LTIdor与Kt/VBcm-Kt/VOcm差值相关性最强(γ=-0.781,P<0.001;γ=-0.728,P<0.001).结论 BCM联合OCM监测功能可稳定、全面、准确评估患者透析剂量和有利于优化透析处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锥形束CT引导下胸上段食管癌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放边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锥形束CT调强治疗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推算其靶区外放边界.方法 采用瓦里安iXTM直线加速器治疗胸上段食管癌40例.所有入组患者均常规摆位后行CBCT,治疗床在线校正后,再次CBCT,治疗结束后再次CBCT.分别获取摆位后、治疗前、治疗后X射线容积影像,所有容积图像采用自动骨性和手动微调的配准方式与计划CT配准后,即可获得患者前后(腹背)、左右、上下(头脚)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及PTV的外放边界.结果 患者扫描CBCT共计956次,所有人组患者分次间上下、左右、前后误差均减小(Pearson=-0.523,-0.511,-0.562,P<0.05),全组患者摆位误差在左右(x)、上下(y)、前后(z)方向分别为(0.22±2.94)、(1.51±3.22)、(-1.∞±1.38) mm,由公式计算出CTV在x、y、z方向分别需外放5.16、5.87、4.52 mm.结论 锥形束CT可明显减小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从而为缩小CTV的外放边界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近视屈光手术后Haigis-L公式在线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屈光手术后在线Haigis-L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有角膜近视屈光术经历的白内障患者11例16眼,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Pentacam内置的Holladay-Ⅰ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B组采用在线Haigis-L公式计算,比较2种计算公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术后3月,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无明显差别,但是B组患者的裸眼视力优于A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屈光误差发现,B组预测误差<0.5D,0.5~1D,1~2D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7.5%,37.5% 及25%;A组的比例分别为12.5%,37.5% 及5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线公式(Haigis-L)应用于LASIK屈光手术术后患者的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的准确度明显优于Pentacam内嵌Holladay-Ⅰ公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