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膳食调控辅助的多模式治疗在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探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膳食调控辅助多模式治疗在慢性前列腺炎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男科门诊收治的132 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地中海饮食模式指导、对照组按原饮食习惯进食,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指导与心理疏导,根据具体症状给予对症药物及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以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疼痛排尿不适评分、NIH-CPSI总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 NIH-CPSI 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比较,观察组为87.1%,对照组为79.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治疗适合于解决个体临床表征不同的问题,但饮食习惯因人而异、存在地域差异,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科学的饮食调控对于CP/CPPS的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心力衰竭患者容易罹患抑郁,二者相互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与预后不良.肠道菌群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其组成、结构及功能变化与宿主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密切相关.目前,"肠-心/脑轴"已用于解释肠道微生物、血管疾病及情绪状态之间的联系,是心力衰竭与抑郁的重要共病基础.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迷走神经等在心力衰竭与抑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出地中海饮食、益生菌、菌群移植等具有改善微生物-肠-心/脑轴的潜力,为心力衰竭共病抑郁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饮食模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一种全球主要的健康负担,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迄今仍未有特效治疗药物。饮食结构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均衡饮食实现减重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基石。现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限能量平衡膳食、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西方饮食、动物性食物饮食、传统饮食及其他饮食模式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加以总结讨论,梳理各饮食结构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防治或诱发作用,以及各饮食结构存在的、有待加以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地中海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导致严重的肝病和肝硬化。目前,控制NAFLD的最佳治疗方法仍是基于运动和均衡饮食的生活方式干预。地中海饮食(MD)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多酚、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脂等作用,可通过这些作用来改善NAFLD。本文就MD的定义、生物机制,以及成年人和儿童患者MD的临床研究等方面的现状和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饮食模式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殖内分泌紊乱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饮食干预作为一种简便、易于实施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被国际指南推荐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系列饮食模式,包括低升糖指数饮食、地中海饮食、生酮饮食、停止高血压饮食、限时饮食等已被证明可以降低PCOS女性体质量,改善生殖内分泌紊乱。本文从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等方面阐述了现有饮食模式改善PCOS女性生殖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症状及其作用机制,以完善饮食模式在PCOS治疗中的应用证据,为临床管理中提供最佳饮食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体重管理的未来:饮食模式与个性化营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减少,以及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使得中国面临肥胖这样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超重和肥胖患者的目标是达到并保持适宜体重,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多种饮食模式均可能成功减重,当前广为推荐的减重饮食模式包括低脂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地中海饮食和间歇性禁食,但如何作出精准选择依然存在困难。伴随着营养基因组、表观遗传组和微生物组等各类组学以及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基于个体特征的精准体重管理有了实现可能。未来可从以下方向开展相关研究:开展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个性化体重管理饮食干预模式的可行性和长期治疗效果;开展体重管理精准营养研究,整合营养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宏基因组数据设计更个性化的饮食治疗方案,并通过精准监测数据优化个体对饮食干预的反应;关注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实现精准营养指导肥胖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膳食及禁食模式在减重及代谢改善中的利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现今全球肥胖患病率明显增加,胰岛素抵抗(IR)在肥胖进展中有具有明确的作用。而IR与高甘油三酯(TG)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降低和炎症增加有关,由此会带来葡萄糖代谢恶化,导致高血糖、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或2型糖尿病(T2DM),所有这些均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 [1]。作为回应,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针对减重和降低CVD风险提出的膳食建议,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传统减重膳食:以常量营养素为重点的膳食,如限制能量膳食(calorie restrict diet,CRD)、低碳水化合物膳食(low carbohydrate diet,LCD)和低血糖指数膳食(low glycemic index diet,LGID)、低脂膳食(low fat diet,LFD)和高蛋白膳食(high protein diet,HPD)。强调常量营养素对新陈代谢和能量稳态不同贡献为重点的健康膳食模式,如地中海膳食(Mediterranean diet,地中海饮食)、终止高血压膳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素食和中国"传统江南膳食"等 [2,3]。(2)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指以特定时间段(从12 h到几天不等)禁食为目标的膳食模式,减少或不减少能量摄入 [2]。本文旨在描述各类减重和降低CVD风险膳食的特点,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合适的膳食选择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地中海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地中海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从建库截至2021年12月,对PubMed,Cochrance临床对照试验注册中心,Cochranc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系统地检索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地中海饮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心血管危险因素,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及95%可信区间来估计效应量。结果:最终有6项随机对照试验1 181名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进入Meta分析,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收缩压( MD=-1.20,95% CI -2.21~-0.19)及舒张压( MD=-4.17,95% CI -7.12~-1.22)的水平,但2组之间总胆固醇( MD=2.92,95% CI -0.84~6.6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MD=2.33,95% CI -0.27~4.92)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MD=-2.34,95% CI -5.67~0.99)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地中海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有明显益处,但对于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饮食模式对骨代谢的影响: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杀手",患病率不断攀升,骨折是其最具破坏性的临床结局,在众多威胁骨骼健康的危险因素中,饮食是最可控的选项之一。目前备受关注的饮食模式如热量限制饮食、素食和地中海饮食等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但各饮食模式与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骨折风险的关系仍值得进一步讨论,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制定合适的膳食策略,提高人群整体骨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饮食结构影响肠道微生态在结直肠肿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肠道微生态成员在人体内数量巨大,饮食结构是肠型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饮食结构能够显著改变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和代谢。肠道微生态参与结直肠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饮食-肠道微生态-宿主与疾病有显著的相关性和相互作用。西方化饮食增加结直肠肿瘤的发病风险,素食饮食、地中海饮食和生酮饮食可降低其发病风险,其中地中海饮食的保护作用证据级别最高。明确饮食、肠道微生态和宿主疾病的相互作用关系,有望通过选择正确的饮食结构、制订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影响肠道微生态,最终达到干预与防治疾病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