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座子在泌尿系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转座子是人类基因组中占比最高的元素,在基因表达调控和物种进化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其跳跃、插入的属性也为基因组稳定性带来潜在的危害。转座子的这种双重影响在机体中保持着谨慎的平衡并受到表观遗传修饰调控,一旦平衡被打破,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形成将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转座子的转录激活、表达产物和甲基化等与泌尿系统肿瘤密切相关,同时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泌尿系肿瘤的风险及疗效预测、无创诊断、靶向治疗等方面也展现着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转座子在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以及在诊断、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发46,X,der(X)t(X;Y)(q26;q11)胎儿1例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1例新发46,X,der(X)t(X;Y)(q26;q11)胎儿进行产前遗传学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5月22日就诊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的1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采集夫妇的外周静脉血样以及胎儿的脐血样本,进行常规的G显带核型分析。提取羊水DNA,对其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并对变异的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孕25周超声检查提示胎儿为永存左上腔静脉,二、三尖瓣少量反流。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胎儿Y染色体pter-q11片段易位至X染色体长臂q26处,孕妇夫妇核型均未见明显异常。CMA检测显示,胎儿X染色体长臂末端存在约21 Mb的缺失[arr[hg19]Xq26.3q28(133912218_154941869)×1],Y染色体长臂存在约42 Mb的重复[arr[hg19]Yq11.221qter(17405918_59032809)×1]。结合DGV、OMIM、DECIPHER、ClinGen及PubMed等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判断上述Xq26.3q28缺失为致病性,Yq11.221qter重复为临床意义不明。结论:Xq-Yq相互易位可能是胎儿的遗传学病因,预测可导致卵巢功能障碍与发育迟缓。联合应用G显带核型分析与CMA检测能够及时诊断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与来源、区分平衡和不平衡易位,对孕妇妊娠结局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免疫细胞与脓毒症的因果关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免疫细胞与不同脓毒症亚型之间的因果关联,得出对脓毒症具有单向因果关联的免疫细胞表型。方法:从GWAS catalog数据库中获得各种循环免疫细胞表型的汇总数据(GCST90001391~GCST90002121);从英国生物样本库中获取脓毒症数据。以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作为工具变量,采用 P<5×10 -6的相关阈值来识别强相关工具变量,并利用代码去除连锁不平衡及 F值<10的工具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用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留一法等评价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根据去除水平多效性的免疫表型结果行逆向MR分析,得到具有单向因果关联的免疫细胞表型,利用优势比( OR)和95%可信区间(95% CI)表示结果的效应值。 结果:CD16 on CD14 -CD16 + monocyte对脓毒症具有水平多效性( OR=0.965?4,95% CI为0.933?5~0.998?3, P=0.039?6),有5种免疫表型与脓毒症相关亚型有反向因果关联。排除具有水平多效性及反向因果关联的免疫细胞表型后,共42种免疫细胞表型与脓毒症、36种免疫细胞表型与重症监护病房(ICU)28 d死亡脓毒症、32种免疫细胞表型与ICU脓毒症、44种免疫细胞表型与28 d死亡脓毒症、30种免疫细胞表型与75岁以下脓毒症具有潜在因果关联。经错误发现率(FDR)校正后,仅BAFF-R on IgD - CD38br与脓毒症28 d病死率呈负相关,且为强相关( OR=0.737?8,95% CI为0.635?9~0.856?0, P=6.05×10 -5, PFDR=0.044?2)。 结论:多种免疫细胞表型可能对脓毒症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BAFF-R on IgD - CD38br的表达与脓毒症28 d病死率呈负相关,这为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HDAC2基因多态性与汉族男性酒精使用障碍的关联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基因多态性与汉族男性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之间的关联性,为早期识别和干预酒精使用障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94例汉族AUD患者(病例组)和310例正常人(对照组),提取两组外周血基因组DNA,从HapMap数据库获得HDAC2基因的13个SNP位点,采用Agena MassARRAY SNP基因分型法对两组进行基因分型。SPSS 25.0分析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并使用Haploview 4.2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以及单倍体分析,利用置换次数为50 000次的置换检验进行多重检验矫正。结果:HDAC2基因3个SNP位点(rs9481408,rs6568819,rs9488289)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进一步在5种不同遗传模型中分析这3个位点,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三个位点在隐性遗传模式下与AUD存在显著相关( P=0.033,T/T与C/C-C/T基因型比较, OR=1.78,95% CI: 1.05~3.03; P=0.032,T/T与C/C-C/T基因型比较, OR=1.79,95% CI: 1.05~3.03; P=0.022,G/G与C/C-C/G基因型比较, OR=1.85,95% CI: 1.09~3.13)。构建7个SNP单倍型,其中GATCTGCCAATAA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关联比值比为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DAC2基因多态性位点rs9481408、rs6568819、rs9488289以及GATCTGCCAATAA单倍型与汉族男性人群酒精使用障碍的发病具有相关性,HDAC2基因是AUD易感基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产前诊断的329例孕妇的羊水标本送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行CNV-seq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共检出异常染色体53例,异常检出率为16.11%(53/329),其中26例检测结果一致,分别为22例非整倍体、2例结构异常以及2例嵌合体;CNV-seq检出23例核型分析漏检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包括17例微缺失、6例微重复;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出4例CNV-seq漏检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3例平衡易位、1例倒位。结论:CNV-seq在检测微小CNVs片段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弥补核型分析在分辨率方面的不足;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提高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对产前诊断具有重要的 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染色体平衡易位伴不良孕产史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女,29岁,结婚1年,孕6周胚胎停育。平素体健,月经规律,孕期无用药史、有毒、有害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夫妻双方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体格检查:超声示子宫、双侧卵巢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均未见异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梅毒抗体均为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遗传学检查:流产组织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示seq[GRCh37]dup(2)(q14.1q37.3)chr2:g.114679852_243084851,seq[GRCh37]del(18)(q21.32q23)chr18:g.56460001_78010000del。经知情同意后,抽取夫妻双方外周血样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染色体制片、G显带核型分析,计数25个中期分裂相,分析10个核型。先证者核型为46,XX,t(2;18)(q14;q21),见图1,其丈夫核型未见异常。家系调查:先证者父母智力及表型均未见异常,结婚31年,育有1女,自然流产1次,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先证者父亲染色体核型为46,XY,t(2;18)(q14;q21),见图2。母亲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本研究通过了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科研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3)科研伦理审第(047)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隐匿性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鉴定1例隐匿性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指导其优生优育。方法: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的疑似染色体平衡易位的携带者进行检测,通过基因组数据分析,确定染色体断裂位点。后续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易位携带者进行染色体断裂位点验证。结果:发现先证者母亲为隐匿性平衡易位携带者,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为seq[GRCh37]t(10;2)(p15.3;q37.3)(chr10:2661197;chr2:237930686),涉及5.3 Mb大小的2q37.3末端和2.7 Mb大小的10p15.3末端的相互易位;父亲未见异常。结论:WGS技术能够精准定位染色体断裂位点,克服了染色体核型分辨不足的劣势;WGS无需细胞培养,有助于染色体易位的快速检测,为携带者的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及辅助生殖提供精准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中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滤泡性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调控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IgG4相关疾病(IgG4-R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纤维炎症性疾病,血清IgG4浓度明显升高和病变组织中IgG4 +浆细胞浸润增加,典型特征为免疫系统慢性激活和组织纤维化。其中,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Tfh)和滤泡性调节性T细胞(Tfr)的平衡失调在IgG4-RD的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随着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和Tfh/Tfr免疫平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之间关联,寻找合适的单核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为提前诊断和干预儿童青少年BD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78例汉族儿童青少年BD患者(病例组)和178例正常儿童青少年(对照组),提取两组外周血基因组DNA,从APP基因上取4个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位点,采用LDR-PCR SNP基因分型方法对儿童青少年BD患者和正常儿童青少年进行SNP分析。SPSS 22.0分析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并使用软件SHEsis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APP基因4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PP基因4个SNP位点rs2040273、rs466433、rs463946、rs364048与BD相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构建4个SNP单倍型表明AACT、AGGC、GACT占总数的80%以上,单倍型中AGGC在病例组中所占百分比(11.9%)高于对照组(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且AGGC单倍体的关联比值比为2.727。 结论:APP基因4个SNP位点rs2040273、rs466433、rs463946、rs364048以及AGGC单倍型与汉族儿童青少年BD关联,APP基因是BD易感基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肠道菌群调控类风湿关节炎滤泡辅助性T细胞/滤泡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A是一种以侵蚀关节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基础为滑膜炎。其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的平衡失调或异常分布在RA的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随着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已证实RA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变化,而肠道菌群反过来对RA的疾病进展尤为重要。其中,肠道菌群的变化对Tfh/Tfr细胞平衡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RA的相互影响,以及肠道菌群的改变对Tfh/Tfr细胞平衡的影响及机制,将为RA的治疗探寻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