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肝癌裸鼠异位种植瘤不完全消融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良好的肝癌裸鼠异位种植瘤不完全消融模型,探索残余癌分子景观的改变。方法:将8只免疫缺陷BALB/c裸鼠以MHCC97-H肝癌细胞系建立异位种植瘤模型,简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实验组进行模拟临床肝癌不完全消融,对照组仅进行假消融。通过超声诊断仪、热成像相机、大体病理、HE染色、高通量全转录组测序评估模型间的差异性改变。结果:肝癌裸鼠异位种植瘤全部获得成功。实验组热成像相机监测针尖周围肿瘤温度位于50~73.9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E染色大多显示为坏死区域-变性区域-肿瘤细胞区域共存的现象,坏死区域为(23.75±13.77)%,变性区域为50%(30%)。高通量全转录组测序显示体内外不完全消融模拟模型中存在数百个交集稳定分子景观。结论:通过成功建立肝癌不完全消融残余癌的裸鼠异位种植模型,可为分子层面上研究不完全消融残余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海南长臂猿生境的声景观与声学活动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保护海南长臂猿及其生存环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声音、鸟类声音等丰富的声景资源.探究海南长臂猿生境内的声景构成及声学活动,旨在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利用被动声学监测技术采集该保护区的声音数据,通过分析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声景功率分布,描述了保护区声景观的特征与日变化;基于广泛使用的4个声学指数ACI(acoustic complex index)、ADI(acoustic diversity index)、BI(bioacoustic index)、NDSI(normalized difference soundscape index)来评估海南长臂猿声音,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以4个声学指数为预测变量,有无海南长臂猿声音为响应变量,对声音数据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声景功率反映了研究区不同的声学群落信息,具有显著的时间变化特征,表明了鸟类、海南长臂猿等动物的黎明和黄昏合唱活动,其中,1-2 kHz符合海南长臂猿的黎明合唱,2~5 kHz符合鸟类等动物的生活规律;(2)有海南长臂猿与无长臂猿鸣叫时声学指数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NDSI的变化差异最大;(3)4个声学指数对于海南长臂猿声音数据的分类结果较好,交叉验证后的AUC值为0.9764.本研究基于声景观有效地获取了试验区动物的活动特征,并证明了利用声学指数评估海南长臂猿鸣叫的可行性,为海南霸王岭地区及海南长臂猿的声学监测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日间声景观的质量评价及其空间格局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19
声景观在现行国家公园景观评价体系中,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薄弱的环节,关系着国家公园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国家公园日间的53种声景观进行主观愉悦度评价,考察并选取描述声景观质量的客观心理物理学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二者主客观关系,并得到国家公园声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声景观表现为不同的声学特征,并在响度、尖锐度、粗糙度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虫鸣声响度最大(5.829)、尖锐度最大(2.667)、粗糙度最大(0.018),鸟鸣声的尖锐度与其余六种声景观均显著差异.(2)采用响度、尖锐度、粗糙度、波动度作为描述声景观质量的客观心理物理学指标具有适宜性.其中,响度是影响公众对国家公园声景观主观愉悦度认知的主要因素,二者呈负相关关系.(3)采用K-均值聚类等级划分发现,国家公园声景观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其中,虫鸣声质量最高(3.86)、鸟鸣声其次(3.58)、交谈声最低(2.43).自然声景观质量整体高于人工声景观.(4)国家公园声景观质量在空间上具有南部高、北部其次、中部低的格局特征,且与区域生态保护等级水平存在较强空间重叠性.研究结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结束后,未来声景观科学管理与规划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其它类型自然保护地的声景观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声景生态学研究进展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5
声景生态学以景观中的声音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不同时空维度上的分布和变化模式,从而揭示自然环境、野生动物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通过系统检索声景生态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回顾了该学科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声学指标,重点归纳了声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声景组成和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声景的时空格局,以及声景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目前,声景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监测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物种类群有限、声学指标效力有待提高等.建议未来着重推进建立系统性的声景监测网络和数据管理平台,开发和完善音频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和评估指标,并重视声景数据的采集,将声景视作一种资源进行研究和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城市公园春季声景观与植被结构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丰富的声景观资源.由于声景观及声学方法具有信息量大,成本低,低侵入的特点,因此其研究和应用对生态系统健康及监测具有较高价值.声景观研究通过总结生物声的活动或多样性来衡量生物多样性.记录了北京20个城市公园的春季声景观,使用定量方法描述了声景观特征与变化;测试三种了已被证明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并被广泛使用的声学指数(BIO、ADI、NDSI)与植被群落关系,完成了城市环境中声景观与环境关系的初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声学指数能够有效表征城市公园声景观信息,具有显著的时间动态特性,能准确反映鸟类黎明合唱等重要生物生态活动;(2)声学强度指数也具有显著的时间动态变化和沿频率梯度的变化,不同的频率区间反映了不同声学群落的活动信息;(3)植被结构尤其是垂直结构对声景观起着重要作用,垂直异质性越大,声学多样性越高.发现支持声景观作为公园植被状况的度量,强调了其作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方法,用于城市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城市公园景感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与自然生态系统互动的主要场所,为居民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从景感生态角度和方法对城市公园文化服务进行评价,需要掌握大量居民个体对城市公园的感知、感受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发布观点的主要方式之一.社交媒体数据具有数据易于获取、时间跨度长、数据量大等优势,同时,通过对社交媒体信息进一步进行文本提取与分析,还可以获取用户对特定活动场所更为具体的感知和感受,因此,社交媒体数据为城市公园景感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新的数据来源和手段.构建了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城市公园景感评价框架和流程、评价指标以及信息提取方法,包括对获取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感官感知及公园要素词库;通过情感分类,形成积极和消极情感文本,表征用户对文本关联景感要素的满意度;将各类情感文本分别进行要素及其对应感知感官的统计,以频率衡量景感要素对用户感知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基于重要性-绩效分析(IPA)方法构建了感知评价模型.最后,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 表明:视觉在居民对城市公园的感知体验中占据主导地位,触觉感知次之,听觉感知普遍不被重视,而嗅觉感知评价相对缺失;植物、周边人群、景观可识别性以及水体的视觉感知是最重要的景感要素;基于感知评价模型,玉渊潭公园不存在亟待改进的方面,次要改进的景感要素包括人群干扰、路面接触、食品售卖、感知风、观赏动物、人声、植物声、观赏道路景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声景生态学数据分析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声景生态学是研究景观中生物与非生物声音在多种时空尺度下的声学格局与过程,揭示声音与人类以及声音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学科.基于声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从声景元素解析、生物多样性评估及人类身心健康评价应用案例中,梳理了数据分析的前沿方法.结论表明,分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使声景生态学的研究呈现从人工到机器、从单一特征计算到多维特征提取、从单学科研究到多学科联合分析的技术化发展趋势,不断拓展着声景生态学的研究深度与广度.同时这些分析技术的发展也急需优化和标准化,来提高方法的通用性和研究结果间的可比性.此外,需要融合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推动声景生态学数据分析技术方法体系的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有益与促进健康视角下的室内外环境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环境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中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指出良好的环境是健康的保障.为进一步保护与促进中国居民健康,本文拟从有益与促进健康的视角下分别对"绿色空间""蓝色空间""声景观"、日光照射等室外环境以及清洁空气、适宜温湿度、健康照明等室内环境因素特征进行归纳,并在对其健康作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议,以期在增强中国居民环境与健康意识的同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保护居民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