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GN方案)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既往接受过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辅助或新辅助治疗的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45例,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GN方案治疗。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价,根据通用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进行不良反应的评估和监测。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45例患者接受中位4个周期的治疗,其中1例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为48.9%(95% CI: 33.7%~64.1%)。10例(22.2%)患者出现3~4级白细胞减少,13例(28.9%)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17.8%)出现3~4级血小板减少。3~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4%(2/45)。45例患者中,34例死亡,中位PFS为5.1个月(95% CI: 3.9~6.1个月),中位OS为17.6个月(95% CI: 13.1~20.9个月)。 结论:对于既往接受过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治疗的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患者,GN方案是一种有效且耐受性较好的化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伴发乳腺癌、肺癌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性,51岁,因“左髋、腰骶疼痛7个月”于2019年11月就诊。发现左骶骨软组织包块伴骨质破坏,穿刺活检诊断为浆细胞瘤。查体:睑结膜无苍白,左侧髋部及骶骨压痛。结合血、尿M蛋白为κ(+),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一线治疗应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RD)方案3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前诊断左侧肺癌,局部肺叶切除,基因检测证实为EGFR突变,服用埃克替尼靶向药物。ASCT暂缓并序贯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RD)方案治疗MM,持续达到完全反应(CR)。既往2016年右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史。2021年2月新发胸椎转移性腺癌,行局部放疗。2021年4月左侧乳腺癌复发,开始全身化疗6程。MM治疗持续进行,放化疗过程顺利。随访至今,3种肿瘤均病情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女性新发乳腺癌病例约30.4万例,死亡约7万余例。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患者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约有3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乳腺癌患者的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晚期乳腺癌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研发新型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以期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且因为一、二线解救治疗后缺乏标准治疗方案,中国乳腺癌诊疗专家组根据国内外乳腺癌研究进展、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更新,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和总结,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在2018版基础上进行更新,制定《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ABCC 2020),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癌的无形成本和预防诊疗的不公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乳腺癌研究在三十年间取得了巨大进展,一些高收入国家的乳腺癌死亡率降低了40%以上,但乳腺癌相关的无形成本和痛苦尚未被充分评估,预防诊疗仍存在不公平现象。乳腺癌防控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已走到一个分叉路口,要么是任由不公平继续扩大,要么是团结起来让更多人能公平获得科学的乳腺癌预防诊疗服务。在该背景下,《柳叶刀》乳腺癌委员会历时两年,于2024年4月15日推出重磅报告,致力于改善乳腺癌患者或其高风险人群的生活。该报告基于证据提出了六方面的综合策略:(1)系统预防:社会应通过政策调整减少人群在可干预危险因素中的暴露,协调系统性的预防干预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乳腺癌的发生。(2)个性化治疗:卫生系统和医生应在尊重患者个人需求和偏好的同时,提供及时合理的个性化治疗。(3)收集数据:呼吁全球范围内收集高质量的乳腺癌复发登记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转移性癌症的数据。(4)通力合作:呼吁利益攸关方和更广泛的社会间合作,通过全球早诊、治疗框架和创新技术,缩小乳腺癌在诊疗结局方面的公平性差距。(5)加强沟通:以患者为中心,使其在临床诊疗交流中能够发声。(6)系统识别:鼓励应用经过验证的新方法量化乳腺癌患者、照护者和家属所承受的无形成本和痛苦,以及减轻这些痛苦的获益。该综合策略确定了全球乳腺癌防控中需要变革的关键领域,委员会呼吁所有乳腺癌防治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对该策略予以积极传播、实践并持续优化,以促进乳腺癌防控领域的公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哌柏西利治疗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真实世界研究及疗效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哌柏西利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2020年接受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的66例HR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构建预测哌柏西利治疗HR阳性乳腺癌疾病进展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进行内部验证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符合度。结果:66例患者中,复发转移后未经内分泌治疗、一线内分泌治疗、二线及以上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分别占33.3% (22例)、42.4% (28例)、24.2% (16例);肝转移者占36.4% (24例);内分泌敏感患者占16.7%(11例),原发内分泌耐药患者占27.3%(18例),继发性内分泌耐药患者占56.1%(37例)。全组患者客观有效率为14.3%(95% CI:6.7%~25.4%),临床获益率为58.7%(95% CI:45.6%~71.0%)。非肝转移( P=0.001)、内分泌治疗敏感/继发耐药( P=0.004)、复发转移后未行化疗或仅行一线化疗( P=0.004)、哌柏西利治疗前最近一次免疫组化时间<3个月( P=0.025)与更好的预后有关,肝转移( P=0.005)及内分泌原发耐药( P=0.016)是哌柏西利治疗后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临床特征(是否肝转移、是否内分泌原发耐药、转移后化疗线数、内分泌治疗线数、转移部位数目、最近一次免疫组化的时间)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6个月和12个月无进展生存概率的C-index分别为69.7%和72.1%。哌柏西利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不良反应。 结论: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HR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肝转移和内分泌原发耐药的患者疗效欠佳,且是哌柏西利治疗后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哌柏西利治疗HR阳性乳腺癌疾病进展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辅助临床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伊尼妥单抗联合长春瑞滨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扩增或过表达为特征的HER2阳性乳腺癌占所有类型乳腺癌的15%~20%,其侵袭性强且易复发转移,抗HER2靶向药物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现报道1例采用伊尼妥单抗联合长春瑞滨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该患者达11年无疾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EORTC标准和PERCIST在乳腺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通过反映乳腺癌细胞葡萄糖代谢水平以评价疗效,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标准和实体瘤疗效PET评价标准(PERCIST)。该文综述并比较了EORTC标准和PERCIST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与复发和(或)转移性乳腺癌系统性治疗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2020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和第5位。手术、放射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大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是降低保乳手术和高危乳房切除手术患者复发并延长生存的重要措施,也是不可手术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姑息治疗手段。当前,我国乳腺癌放疗领域暂没有统一的标准放疗指南。在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的推动下,基于乳腺癌领域最新理论和实践知识,并结合我国国情,我们制定了《中国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该指南旨在指导乳腺癌放疗的实施,促进规范和标准化国内乳腺癌放疗实践,最终达到提高我国乳腺癌放疗水平,改善广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41.6万例,死亡病例约11.7万例。在每年新发乳腺癌患者中,约3%~10%的患者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约有3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3年。晚期乳腺癌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应用新型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以期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且因为一、二线解救治疗后缺乏标准治疗方案,中国乳腺癌诊疗专家组根据国内外乳腺癌研究进展、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更新,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和总结,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在2020版基础上进行更新,制定了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剂量的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既往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治疗疾病进展或治疗后肿瘤复发的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共49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按治疗的不同剂量分为低剂量组21例和高剂量组28例。低剂量组患者每28天给予氟维司群深部肌肉注射,250 mg/次。高剂量组患者第1、15、29天给予氟维司群500 mg,分两侧臀部深部肌肉注射;此后每28天给予氟维司群500 mg,分两侧臀部深部肌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2个治疗周期后的临床效果、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不良反应。结果: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分别为9.5%(2/21)、52.4%(11/21),高剂量组分别为10.7%(3/28)、53.6%(15/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20, P=0.89;χ 2=0.010, P=0.930)。低剂量组患者中位PFS为5.1个月,高剂量组为6.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01, P=0.04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剂量的氟维司群治疗既往接受AI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复发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优于低剂量治疗方案,且不增加新的安全性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