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髓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牙髓坏死可导致牙齿脆性增加,易折裂,并阻碍年轻恒牙牙根持续发育。因此牙髓再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牙髓组织具有复杂、多变的解剖结构且包含神经、血管等多种组织成分,牙髓再生面临诸多挑战。回顾近年来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探索牙髓组织构建与移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文献,重点讨论适宜支架材料的选择与牙髓组织构建方法。文中述及用于构建牙髓组织的支架材料包括海藻酸钠、壳聚糖、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明胶、纤维蛋白、丝素蛋白、多肽和自组装多肽、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等,简要介绍了其功能特点以及添加生物基质提取物、生长因子等组成的功能修饰或不同功能互补性材料组成的功能改进。结合临床可操作性要求,进一步讨论了由亲水性复合材料或经亲水基团修饰材料制备可注射水凝胶支架材料的组成设计和功能特点,以期为今后牙髓再生研究探索提供一定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牙周组织再生——当前治疗策略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牙周炎所致的牙周组织慢性进行性破坏是成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传统牙周治疗虽可控制牙周炎症、延缓或阻止疾病进程,却不能使缺失的牙周组织获得良好的再生。以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牙周骨移植技术为代表的再生治疗策略,虽可有效减小牙周骨下袋深度,一定程度上恢复患牙牙周稳态,却面临再生能力有限、可预见性差的困境,特别是在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上,远未达到临床所期望的目标。利用组织工程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尝试,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令人振奋的结果,但临床转化中却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诱导机体自身干细胞归巢,实现牙周组织内源性再生,可避免细胞培养和移植等复杂程序,有望加速牙周组织再生新技术、新方法临床转化的进程。由于口腔微环境和牙周局部条件的影响,牙周组织再生的生物学基础差,探索切实有效的再生策略,挽救、守护天然牙,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是牙周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关注的难题,任重而道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舌侧直丝弓矫治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舌侧矫治技术相比唇侧矫治技术具有更优的美学效果,但目前常用的舌侧蘑菇型弓丝矫治技术却存在临床操作复杂、牙齿的三维控制困难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改变粘结厚度、改变托槽形态、改变弓丝高度三种方式实现舌侧直丝弓应用。STb、Lingual jet、ALIAS、In-Ovation-L等舌侧直丝弓矫治系统陆续在临床上得到使用。舌侧直丝弓矫治器使用连续形态的弓丝,能够缩短临床操作时间并降低成本;连续的弓丝形态提高了牙齿的移动效率,避免牙齿往复移动;同时部分舌侧直丝弓托槽槽沟更接近牙齿阻抗中心,在关闭拔牙间隙时能减少前牙舌倾。舌侧直丝弓托槽的上述特点,使其在舌侧正畸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在正畸生物力学中的相关研究仍有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代谢综合征与牙周疾病的研究进展及防治现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包括血糖紊乱、肥胖、血脂异常、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阻力血管硬化和高血压等多种症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16%~35%[1-2].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这种关系被认为是全身氧化应激和过度炎症反应的结果[3].牙周疾病是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槽骨、牙骨质、牙周韧带)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类疾病,影响全球 10%~15%成年人[4].其是一类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等,与口腔卫生和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作为炎症性疾病的牙周疾病和代谢综合征有一定的关联,二者相互影响.本文对代谢综合征主要组分和牙周疾病的相关性及防治作系统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微创无痛方法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与传统拔牙技术相比,探究采用微创无痛方法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9 月就诊于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的 200 例下颌复杂阻生智齿患者,根据拔牙术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101)和对照组(n=99),实验组采取微创无痛拔牙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参数,包括术中出血、拔牙时间、拔牙窝是否完整、术后疼痛及面部肿胀情况、骨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与传统拔牙技术相比,微创无痛拔牙方法的术中出血量少(5.64±1.50 ml)、拔牙时间短(16.55±3.11)、拔牙窝完整率高(94.06%)、断根率更低(5.94%),且术后张口受限、关节疼痛、面部肿胀的症状较轻(P<0.01),创口愈合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1),患者满意度更高(P<0.001).结论 相比传统拔牙技术,微创拔牙技术具有临床疗效高、术后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等显著优势,更适合应用于临床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基于痰气交阻理论的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头晕,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0%左右,是一种新定义的以非旋转性眩晕或(和)不稳感为表现的慢性前庭功能障碍疾病,于2015年被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beta草案录入.是指患者出现超过3月或更久的持续性非旋转性眩晕及不稳感,可自发出现,也可在突然运动时发作,在直立位、复杂视觉刺激及头部运动时症状加重.通常继发于急性或发作性前庭病及平衡相关性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前庭通路与焦虑相关神经网络重叠机制、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假说、再适应失败假说、脑区活动的改变和分子病理学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行为认知治疗以及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近几年,中医药治疗PPPD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我们根据"无痰不作眩"的理论,提出痰郁气滞、痰气交阻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以理气化痰、开窍定眩为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PPP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或者昏沉感:站立或行走时不稳的感觉(不稳);摇摆、滚动、跳动、反弹等自身(内在非旋转性眩晕)或环境移动的类似感觉(外在非旋转性眩晕).目前多数专家认为PPPD是可以心因性的:患者没有前庭疾病病史,常伴有心因性易感体质,原发性焦虑障碍疾病是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也可以是神经耳源性:患者无焦虑障碍病史,但在初期出现前庭疾病症状时产生较高焦虑水平,之后好转但焦虑水平居高不下,逐渐以PPPD形式存在;也可能是交互性:指在出现任何头晕症状之前,患者有焦虑障碍病史或存在焦虑易感性,在急性前庭障碍疾病导致头晕后,焦虑症状加重.在PPPD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发生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障碍表现,其主要症状特点包括:① 站立或行走时不稳的感觉(不稳);摇摆、滚动、跳动、反弹、头晕头昏(风痰上蒙).②焦虑、烦躁易怒、情感低落、闷闷不乐、失眠、口苦咽干、担心害怕、惶惶不安.(肝郁、肝火)3.睡眠障碍、神倦乏力、周身困重.(脾虚、痰湿).③心悸、胸闷、憋气.(痰闭胸阳).④食欲减退、呕吐痰涎、恶心嗳气、恶心、腹胀腹痛、打嗝、反酸等(痰湿,脾虚).通过以上症状特点,我们发现PPPD的主要病机指向了肝郁气滞,痰湿困阻,也就是痰气交阻. PPPD的病人常伴有心因性易感体质、原发性焦虑障碍疾病,这些人群多愁善感、杞人忧天,容易产生肝气郁滞,肝郁乘脾,脾失健运,从而痰湿内生,上蒙清窍.当经历过一次前庭事件,更加加重了易感和焦虑,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严重的痰郁气滞,痰气交阻,上蒙清窍,而出现头晕或者昏沉感,导致PPPD的发生.基于PPPD痰气交阻的病机特点,以及临床症状的方证相应理论,我们筛选了治疗本病的几首处方,分别是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开窍醒神汤(石菖蒲、郁金、远志).温胆汤,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黄煌老师说此方为古代壮胆方,用于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0:"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半夏白术天麻汤,为祛痰剂,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之功效.主治风痰上扰证.用于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医学心悟》卷四:"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自术天麻汤主之."真武汤,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用于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的作用,用于胸胁部满闷,头晕头昏、失眠、烦躁、易惊吓,纳呆、肢体麻木、酸重,浑身烦重乏力,舌象以红舌多见,苔薄黄、黄厚、厚腻苔,脉象以弦滑、弦数、弦细.《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开窍醒神汤(现代经验方),为豁痰剂,具有开心、解郁、祛痰、醒神之作用,用于神志不清,语言、思维迟钝,头晕头昏者.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PPPD的病机以痰郁气滞、痰气交阻、上蒙清窍为总纲,但又有偏于痰湿,偏于气滞之分.偏于痰湿者,症状常见头晕头昏、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胆怯易惊、心下悸动、心烦不眠、夜多异梦、胸膈痞闷,恶心呕吐,畏寒肢厥,四肢沉重疼痛,舌苔白腻,脉弦滑.我们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真武汤、开窍醒神汤合方加减:半夏、天麻、白术、茯苓、陈皮、竹茹、枳实、芍药、附子、菖蒲、郁金、远志、甘草、生姜、大枣.对于热象明显,舌红苔黄者,去附子,加黄连.对于偏肝郁气滞者,症见头晕头昏、胸胁部满闷、失眠、烦躁、易惊吓、纳呆、肢体麻木、酸重、浑身烦重乏力,舌红舌,苔薄黄、黄厚、厚腻苔,脉象弦滑、弦数.我们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开窍醒神汤合方加减,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党参、桂枝、龙骨、牡蛎、菖蒲、郁金、远志、甘草、生姜、大枣.以上是我们的初步研究,目前仍在做临床病例收集、分析,进一步优化处方组合,欢迎批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微动力手机在复杂阻生齿拔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利用种植系统中的微动力手机配合其独立的冷却水系统的微创拔牙技术拔除复杂阻生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需要拔除阻生齿的患者依据其术前口腔全景片分析阻生情况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符合标准的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试验组利用种植系统中的微动力手机配合其独立的冷却水系统磨除阻力、分牙进行拔牙,对照组应用传统器械如劈开凿去除阻力、劈开牙冠及骨进行拔牙.对比观察2组所用的手术时间、患者术中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疼痛、肿胀、张口度、干槽症)发生率及断根情况.结果 试验组拔牙时间(44.06 ± 10.21)min,对照组拔牙时间(64.96 ± 10.15)min,试验组拔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张口受限程度、关节疼痛程度、下唇是否麻木、干槽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利用种植系统中的微动力手机配合其独立的冷却水系统拔除复杂下颌阻生牙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药在脑缺血后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缺血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形式,占60% ~80% 〔1〕,是引起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脑缺血疾病具有四高特征: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目前缺血性脑疾病尚无修复性治疗,功能恢复非常有限,许多患者可能会遗留有大脑某些功能的永久性损害.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的发生原因是脑动脉阻塞尤其是大脑中动脉.开发解决脑缺血的有害影响的治疗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仍然非常有限,仅有的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批准的可运用临床治疗的药物是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但由于治疗时间窗狭小(脑梗死的症状开始发作在4.5h之内)与安全性的考虑(可能会引起颅内出血),不到5%的患者接受了tPA治疗〔2〕,大部分患者只能给予支持性护理,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策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存在神经发生:来自侧脑室室管膜区(SVZ)的新生神经元可经嘴侧迁移流迁移到嗅球,海马齿状回(SGZ)不断产生新生神经元整合到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神经发生在脑的发育与脑的突触可塑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到了成年阶段这两个部位的神经发生现象比较微弱,但在脑缺血、颅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刺激下这两个部位的神经发生现象立马增强.因此神经再生的定义为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病变后脑内的神经发生过程.神经再生包括受损细胞突起的再生长与神经纤维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的重建.再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的微环境的建立、轴突芽生及延伸、靶结构的神经重支配形成突触联系、再生轴突髓鞘化和成熟.目前研究表明神经再生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存在密切联系〔3〕,但是缺血皮层、侧脑室室管膜区或者海马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层产生的新生神经元的数量难以完全替代凋亡的神经元,因而寻找到可加速脑内的神经再生方法或许能进一步改善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骨刀联合45°反角涡轮钻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联合45°反角涡轮钻拔除下颌复杂中位水平阻生智齿的疗效.方法:选取预拔除下颌中位水平阻生智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45°反角涡轮钻拔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骨刀联合45°反角涡轮钻拔方案,比较两组拔牙时间,术后第2 d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值,术中出血量、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牙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 d观察组VAS评分,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联合45°反角涡轮钻拔出下颌中位水平阻生智齿的疗效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用头灯+放大镜在低位埋伏阻生智齿微创拔牙术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低位埋伏阻生智齿的解剖变异大、 周围结构较复杂、操作视野狭小局限、显露困难,存在手术创伤大、操作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同时是牙槽外科的常见病,导致患者恐惧与不能配合手术,因此,是拔牙术中难度最大、出现严重并发症最多的手术.近年来,随着微创拔牙技术应用于临床[1],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通常在牙科治疗椅的光照下完成拔除术,由于术野不能清晰显示亮度和精细度,手术操作的困难度很大. 医用头灯+放大镜在低位埋伏阻生智齿微创拔牙术的结合,对于低位埋伏阻生智齿的深层狭窄部位的多角度并且合理放大倍数的精确术野显现,显著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同时延伸了微创牙槽外科的技术领域[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