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及去甲基化酶肥胖相关蛋白对H7N9病毒复制的影响及转录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hyltransferase like 3,METTL3)和去甲基化酶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在H7N9病毒感染中发挥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WB)检测H7N9病毒感染A549细胞后METTL3和FTO的表达。敲低和过表达METTL3和FTO,H7N9病毒感染后用WB和TCID 50检测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对METTL3或FTO敲低及野生型对照细胞进行了转录组水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对发挥作用的潜在靶标进行初步分析。 结果:H7N9病毒感染A549细胞24 h后METTL3的表达上调,FTO无明显变化。敲低METTL3和FTO后,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 NP)表达水平和病毒滴度显著下降,过表达METTL3和FTO后,病毒滴度显著增加。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在METTL3或FTO敲低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别发现314和555个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与宿主免疫应答相关。结论:METTL3和FTO可能通过调节宿主-病毒相互作用在H7N9病毒感染中起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司美格鲁肽优化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在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有20年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转换为司美格鲁肽的治疗过程。患者为66岁男性,因“多饮、多食、多尿20余年,血糖控制不佳1月余”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空腹血糖10.9 mmol/L,餐后2 h血糖18.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入院前治疗方案为门冬胰岛素(25 U,3次/d)、甘精胰岛素(26 U,1次/d)、阿卡波糖(50 mg,3次/d)和西格列汀(100 mg,1次/d),间断口服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为求控制血糖并逐步简化方案,住院期间调整为司美格鲁肽(0.25 mg,1次/周)、二甲双胍(0.5 g,3次/d)、艾托格列净(5 mg,1次/d)、德谷胰岛素(20 U,1次/d)和阿卡波糖(50 mg,3次/d)治疗,患者目前血糖控制良好,体重减轻。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有效降低血糖,能部分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体重,改善血脂谱及降低血压,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快速眼动睡眠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儿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快速眼动睡眠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REM-OSA)儿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中重度OSA,进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且在术后6个月完成复诊的2~14岁儿童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72.6%),女17例(27.4%),年龄2.0~12.3(5.9±2.4)岁。所有儿童在基线时均完成临床资料收集、PSG、OSA-18生活质量问卷和儿童睡眠问卷-睡眠呼吸障碍分量表,术后6个月复查PSG和OSA-18生活质量问卷。根据基线PSG中快速眼动睡眠期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OAHI比值是否≥2,将患儿分为REM-OSA组(33例)和非REM-OSA组(29例)。对比2组患儿基线PSG参数及量表得分、术后6个月治愈率及OSA-18生活质量问卷结果,使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颈围/身高比、是否超重或肥胖、病史时间、扁桃体和腺样体大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REM-OSA组的氧减指数、SpO 2<90%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高于非REM-OSA组( Z值分别为-2.723、-3.414,P值分别为0.006、0.001),而最低SpO 2低于非REM-OSA组( Z=-3.957, P<0.001)。REM-OSA组阻塞型呼吸暂停占总呼吸事件的比例(与解剖因素相关)高于非REM-OSA组( t=2.840, P=0.006),而中枢型呼吸暂停占总呼吸事件的比例和觉醒指数(均与功能因素相关)低于非REM-OSA组( t=-2.597、 P=0.012, Z=-2.956、 P=0.003),其余PSG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在不同基线OAHI情况下,2组患儿术后6个月OSA治愈率的变化趋势有交互效应(χ 2=4.282, P=0.039)。 结论:解剖因素和功能因素在REM-OSA与非REM-OSA患儿病因中所占的权重不同,2组患儿术后OSA治愈率在不同基线OAHI的情况下变化趋势相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59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5 d”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为T2DM、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寻常型银屑病、肥胖症。予达格列净10 mg(1次/d)口服联合司美格鲁肽0.5 mg(1次/周)皮下注射治疗,血糖达标后停用达格列净。出院后随访,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36周后,患者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2.1%(7.6%降至5.5%),体重下降7%(90 kg降至83 kg),血压稳定,收缩压下降约5 mmHg(1 mmHg=0.133 kPa),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提高,由58.83提高到60.90 ml·min -1·(1.73 m 2) -1,肾功能无明显下降。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舒更葡糖钠对重度肥胖患者腹腔镜减重手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对重度肥胖患者腹腔镜减重手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180例,年龄18~65岁,BMI≥40 kg/m 2,ASA分级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90):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N组)。麻醉前行双侧T 6、T 9椎旁神经阻滞,分别注射0.33%罗哌卡因15 ml。手术结束后待肌松监测T 2再现时,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N组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4 mg/kg+阿托品0.02 mg/kg。转入普通病房后,每12 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同时采用羟考酮+氟比洛芬酯行PCIA。当疼痛数字评定量表评分≥4分、按压镇痛泵无效时,行双侧T 7椎旁神经阻滞补救镇痛,每侧注射0.33%罗哌卡因15 ml。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时采用QoR-15量表评价术后恢复质量;记录TOF比值≥0.9的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记录转入PACU时的SpO 2、PACU期间最低SpO 2及SpO 2<92%发生情况;入PACU后30 min时记录肌松残余发生情况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羟考酮累计消耗量、补救镇痛情况和头晕、恶心呕吐、低氧血症、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时QoR-15总分、术后48 h内羟考酮累计消耗量、补救镇痛率、头晕、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N组比较,S组术后24 h时精力充沛评分、工作活动评分和紧张焦虑评分升高,TOF比值≥0.9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肌松残余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采用舒更葡糖钠拮抗残余肌松,有利于重度肥胖患者腹腔镜减重手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年龄因素对胃袖状切除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肥胖症患者接受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的临床治疗结局。方法:选取2013—2018年在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因肥胖合并代谢紊乱而接受LSG手术治疗且年龄介于16~65岁,并按要求完成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的109例患者资料,按照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16~30岁组(56例)、31~45岁组(32例)和46~65岁组(21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在术后1、3、6和12个月体重相关指标、血糖代谢相关指标、血脂和血压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以Bonferroni法对 P值进行校正;分类变量使用 χ2检验。 结果:术前基线数据显示随着年龄增加,体重指数呈逐步降低趋势,16~30岁组、31~45岁组和46~65岁组分别为(40.1±5.9)、(37.1±6.6)、(35.3±7.4) kg/m 2,其余基线指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2个月时,各组患者体重减轻绝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体重减轻百分比(%TWL)和BMI减轻百分比(%TBMIL)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性降低,其中16~30岁组、31~45岁组和46~65岁组%TBMIL分别为(32.3±7.5)%、(28.4±8.4)%(与16~30岁组相比 P<0.05)和(25.7±8.2)%(与16~30岁组相比 P<0.001)。在术前HbA1c>7%的患者中,术后12个月3组HbA1c下降绝对值依次为3.20%、2.64%和1.34%,46~65岁组显著低于16~30岁组( P<0.001)和31~45岁组( P<0.05),HbA1c<6.5%的患者占比分别为95.8%、88.9%和50.0%。3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动脉血压均在术后3个月内快速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快速上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46~65岁组患者在LSG术后血糖代谢改善情况差于年轻患者,年轻患者所合并的2型糖尿病(T2DM)在LSG术后更易于获得临床缓解;在体重减轻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TWL和%TBMIL也呈现减低趋势。然而,术后血脂和血压的改善情况并不受患者年龄影响。本研究提示符合减重与代谢手术指征的患者,为了获得更优的临床结局,建议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诊疗专家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为睡眠过程中上气道反复完全和/或部分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从而造成反复间歇低氧、高碳酸血症、睡眠结构紊乱、胸腔内负压增加以及交感神经活性增加等。OSA患者常伴有日间嗜睡、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并且OSA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1]。OSA发生代谢综合征(MS)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两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构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OSA合并MS患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医疗负担沉重。对OSA合并MS患者的综合评估和有效防治,对于治疗疾病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为了增强OSA合并MS的防治水平,国内部分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专家与内分泌代谢疾病专家基于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临床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共同制订本专家共识,以期为OSA合并MS 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本专家共识目标使用人群为睡眠疾病诊治相关医务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人员(缩略语释义见附录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且尿白蛋白正常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正常白蛋白尿合并肾功能受损人群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 567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53例,女性614例,平均年龄(60.9±13.2)岁,平均病程10(4,14)年。根据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白蛋白/肌酐(UACR)分为无慢性肾脏病(CKD)组[eGFR≥60 ml·min -1·(1.73 m 2) -1且UACR<30 mg/g]、正常白蛋白尿的CKD(NACKD G3)组[eGFR 30~60 ml·min -1·(1.73 m 2) -1且UACR<30 mg/g]、白蛋白尿伴肾功能未受损(ALB-CKD G1~2)组[eGFR≥60 ml·min -1·(1.73 m 2) -1且UACR≥30 mg/g]和白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ALB-CKD G3)组[eGFR 30~60 ml·min -1·(1.73 m 2) -1且UACR≥30 mg/g],其中NACKD G3组46例,余各组按年龄、性别与之1∶3匹配138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实验室指标并测定baPWV。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χ2检验。 结果:与正常蛋白尿者相比,T2DM患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者和大量白蛋白尿者baPWV显著升高( P<0.01),其中大量白蛋白尿者baPWV又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者( P<0.01)。与无CKD组相比, ALB-CKD G1~2组、ALB-CKD G3组与NACKD G3组的baPWV均显著升高[(1 839.2±458.2)、(2 114.2±695.6)、(1 892.4±551.7)比(1 665.7±391.9)mm/s, P<0.01],其中以ALB-CKD G3大量白蛋白尿亚组升高最为显著。ALB-CKD G3微量白蛋白亚组的baPWV仍明显高于NACKD G3组[(2 013.9±559.7)比(1 884.5±557.4)mm/s, P<0.05]。NACKD G3组的baPWV与ALB-CKD G1~2组大量白蛋白尿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明显高于ALB-CKD G1~2微量白蛋白亚组[(1 884.5±557.4)比(1 788.4±351.7)mm/s, 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比值比(OR)=1.105,95%可信区间(CI)(1.013~1.605)]、女性(OR=1.198,95%CI 1.021~2.914)、BMI(OR=1.041,95%CI 1.009~1.104)和LDL-C(OR=3.771,95%CI 1.076~20.892)是正常白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的T2DM患者baPWV升高的危险因素。 结论:正常白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的T2DM患者较白蛋白尿不伴肾功能受损者存在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全因死亡风险,年长、女性、肥胖、LDL-C水平升高是其baPWV升高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孕前生活方式干预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复发: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孕前生活方式干预可能具有减少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作用,但缺乏临床试验证实。2023年2月出版的《美国妇产科杂志》发表了Phelan等 [1]的研究,旨在确定孕前生活方式干预对有GDM史的超重/肥胖女性GDM复发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俯卧位自然复位法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收治的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为31~87岁,平均55.6岁;左侧3例,右侧4例;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Ⅴ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44 h,平均26 h。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复位所需时间、总手术时间、导针置入透视次数、复位透视次数、总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等。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7例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29.4 min(21~42 min);复位时间平均为6.3 min(3~10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57 min(82~275 min)。透视次数:导针置入平均37次(14~96次),复位平均23次(10~49次),合计244次(121~360次)。骨折复位质量按改良Baumgaetner复位标准评定:优6例,可接受1例。7例患者术后获12~34个月(平均20.1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中发生交锁钉孔处钻头折断,1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未发生俯卧位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可1例。结论: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时应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有利于骨折复位及维持复位,术中透视方便,且进针点不受患者肥胖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