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4.26" 60Co辐射事故3例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造血系统改变20年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3例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患者造血系统的远后效应,探究急性外照射后造血系统的远后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9年河南"4.26" 60Co辐射事故中2例中度骨髓型ARS患者("天"和"旺",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7岁和8岁)和1例重度骨髓型ARS患者("梅",女性,38岁)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共随访11次。依据《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于患者受照后半年开始定期采集3例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进行外周血象、骨髓穿刺涂片、骨髓祖细胞培养及造血刺激因子等检查。(1)外周血象检查: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PLT)、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NEUT)百分比和淋巴细胞(LYM)百分比。(2)骨髓穿刺检查:行骨髓穿刺涂片及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测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E)、爆式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BFU-E)、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3)造血刺激因子检查: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结果:20年随访期间,3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受到照射后半年,LYM百分比均偏低,NEUT百分比均偏高。"梅"在随访期间多次出现NEUT百分比升高,"旺"多次出现LYM百分比和NEUT百分比异常。"梅"在受到照射后半年及第1年的随访中PLT计数轻度下降,分别为80×10 9个/L和91×10 9个/L;"旺"受到照射后半年,PLT计数轻度下降,为91×10 9个/L;"天"的PLT计数正常。"梅"的Hb水平多次轻度降低,受到照射后第5年中度下降,为85 g/L;"天"受到照射后第9年Hb水平异常升高;随访期间"天"和"旺"的Hb水平数次轻度升高或降低。3例患者随访期间的6次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的结果均为骨髓增生活跃或增生明显活跃。3例患者受到照射后半年的CFU-E、BFU-E和CFU-GM均异常升高;第2年,上述3项指标均降为0;其后缓慢回升,至第7年,CFU-E均高于正常值,CFU-GM基本恢复,BFU-E仍显著减低。在前3年的随访中,"天"的半年和1年EPO轻度异常,"梅"和"旺"EPO均在正常范围。受到照射后半年,3例患者的GM-CSF均<1.00 pg/mL ;"梅"第1年的GM-CSF异常升高,为14.3 pg/mL,第2年恢复正常;"天"和"旺"第1~2年的GM-CSF均正常。 结论:急性照射对造血系统的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和长期性;造血刺激因子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具有长期影响;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的各指标间可缺乏一致性改变,随访中需要综合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例192Ir源致外照射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观察与随访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2005年哈尔滨“7.13”192Ir源放射事故受照者1例进行临床观察与12年的医学随访,探讨外照射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治疗及远后效应.方法 详细采集患者病史,收集临床资料,从血液系统改变、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治疗效果,观察远后效应.结果 早期治疗后,患者造血系统改变、心理创伤、无力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均有所改善,受照后第10年患者开始出现粒系、红系、巨核细胞系同时减少,受照后第13年被诊断患有分离转换障碍,病程中还伴有心力衰竭、肝功异常、免疫力低下、神经衰弱等疾病.治疗后可缓解症状,但易反复.结论 本例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在临床表现与远后效应上有其独特的疾病特点,并发症较多,为今后此类疾病的临床救治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照射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放射病的诊疗专家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等解析了外照射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放射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为外照射放射病的及时处理及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依据受照剂量的大小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其中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临床经过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早期剂量估算有助于快速准确诊断、预测病变严重程度和决定治疗策略.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临床经过时相性不明显.慢性放射病以无力型神经衰弱症候群为主要表现,多为职业性,剂量阈值是诊断的重要参考因素.外照射放射病的治疗在注重躯体治疗同时还需关注心理评估和疏导,采取综合措施,后期需进行长期系统医学随访,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例疑似放射性甲状腺癌患者的剂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确认3例疑似放射性甲状腺癌患者的受照剂量和病因概率(PC),按照《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剂量估算规范》和《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判断规范》要求对患者受照剂量和PC进行估算分析.结果 显示,3例患者的病因概率PC95%.U均>50%,符合GBZ 101-2011《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中对PC的要求.提示,放射工作人员应提高自身防护意识,减少受照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性放射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急性放射病是一种在短时间内机体因大剂量(剂量≥1.0 Gy)电离辐射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1].外照射导致的急性放射病的原因有:(1)医疗照射,对于多数人来说,医疗照射是目前最常见的放射源,过度照射会导致急性放射病[2-3];( 2 )核武器辐射,最严重的一种照射. 现就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临床特点、治疗原则的研究现状作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依据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总结42例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在分析病例的基础上,对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诊断依据进行了讨论。临床症状以无力型神经衰弱综合征为主。客观检查显示以造血系统损伤为主,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可有血红蛋白和/或血小板减少及骨髓相应的改变,并伴有机体多系统功能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本文对其临床症状、生育异常、脏器功能检查、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血液系统等改变结合受照剂量对诊断的意义作了简要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例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8/5
1993年2月北京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放射损伤诊断鉴定专业组对1名从事镭疗工作病例的诊断进行了讨论。根据完整的就业前后健康检查,各次就诊记录,科学的剂量计算,排除了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后,认为本例符合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国家诊断标准。指出放射性工作人员应学好用好各种放射防护法规和标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原子能事业蓬勃发展和辐射防护措施加强的今天,慢性放射损伤是可以避免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外照射事故人体辐射损伤的剂量表达和测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事故受照射人员的医学处理中,为了估计损伤程度,要求提供受照者的剂量学参数,这些参数应能较好的反映人体损伤效应。目前,文献上使用的剂量表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国的剂量学工作者对干细胞活存计权方法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骨髓型放射病剂量范围内的照射,干细胞剂量可以表达全身造血组织的损伤程度。当然,对于高度不均匀的外照射,全身辐射损伤除了用干细胞剂量参数表达外,还应给出受高剂量照射部位或某些关键器官的剂量。此外,还对事故物理剂量测量方法做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的4种手表红宝石具有良好的剂量学特性,是一种比较实用的个人事故剂量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人的剂量估算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报道了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人(简称慢放病人)的剂量估算。根据射线工作量、X线机型号和容量、防护条件,采用全囯对X射线工作人员的剂量调查资料或对慢放病人的实际监测数据,对从事X射线诊断的慢放病人进行了剂量估算。根据镭源活度、操作时间、离源距离,及其镭疗的病人次数,对早期从事镭疗工作的慢放病人进行了剂量估算。给出了29例慢放病人剂量的估算结果。其照射量(无受体)、红骨髓剂量、躯干平均剂量和有效剂量当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5×10 -2C·kg -1、1.3Gy、1.2Gy和1.6Sv。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