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多中心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围手术期不同抗血小板药物方案的安全性,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4家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17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1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100例,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111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65例)。根据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负荷量氯吡格雷组( n=87)、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 n=212)、替罗非班组( n=118),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差异。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的预后,比较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结果: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Raymond分级Ⅰ级351例(84.2%),Ⅱ级44例(10.6%),Ⅲ级22例(5.2%)。围手术期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44例(10.6%),死亡4例(1%)。负荷量氯吡格雷组、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替罗非班组患者术中血栓形成率分别为5.7%(5/87)、5.7%(12/212)、0.8%(1/118),替罗非班组患者术中血栓形成率低于负荷量氯吡格雷组、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患者预后良好360例(86.3%),预后不良57例(1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 OR=3.407,95% CI:1.620~7.166, P=0.001)、术前Hunt-Hess分级3级( OR=11.445,95% CI:3.584~36.547, P<0.001)、术前Hunt-Hess分级4级( OR=88.951,95% CI:14.519~544.948, P<0.001)、术前Hunt-Hess分级5级( OR=64.949,95% CI:12.809~329.325, P<0.001)、置入多个支架( OR=4.709,95% CI:1.215~18.248, P=0.025)是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年龄、置入支架数量、术前Hunt-Hess分级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最佳诊断界值为0.500,此时敏感度为0.667,特异度为0.833。 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替罗非班作为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安全性高,老年、术前Hunt-Hess分级≥3级、置入多个支架的患者易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下肾部分血流阻断器的设计制作及初步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设计腹腔镜下肾部分血流阻断器(LPRB),在兔肾实验中探讨该器械设计的合理性和阻断局部肾组织血流的效果。方法:⑴设计。根据人、猪、兔肾血流均由中心向外周扇形流动的解剖特点,只要压迫肾脏中内侧肾组织,就可以阻断压迫区远端的血流。该器械的设计即以此为依据。阻断器包括第一压迫臂、第二压迫臂及转轴,内置扭力弹簧使得这两个压迫臂的末端自动闭合,压迫臂的末端设置有压迫组件,其上设置有多个自适应压迫片。⑵制作。以钛合金材料利用3D打印机打印成品。⑶实验。新西兰成年兔5只,麻醉后半侧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侧腹部切口,暴露肾脏,仅保留肾蒂血管。根据阻断血流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LPRB组以进行自身对照。观察阻断血流效果。检测LPRB夹持力,肉眼和病理观察夹持部位组织损伤程度。结果:LPRB已获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授权。3D打印钛合金材料器械成品成功。实验中,该器械轻松打开放置和移除;两个压迫臂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自动闭合并固定;压迫臂可以根据夹闭部位的不同调整压迫臂的角度以适应之;自适应压迫片可以倾斜,与肾脏外形相吻合,具有自适应性;该器械压迫力度足够,止血彻底,肾实质钳夹与阻断肾蒂的止血效果相当。器械夹持力值平均为132 g。肉眼及病理检查结果未发现明确肾组织损伤。结论:LPRB结构设计基本合理、使用安全,能够实现切除部分的局部止血,同时保证了其他部位的血流。但器械较大、自适应组件较硬的缺点今后需要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仿真胸腔生物力学特性的新型模拟人在心肺复苏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多弹簧组变阻尼结构模拟真实的人体胸腔生物力学特性,结合原有的电子反馈系统设计出一款基于仿真胸腔生物力学特性的新型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并测试其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军军医大学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60名本科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使用传统模拟人进行CPR培训,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新型模拟人进行CPR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单项技能考核。单项技能主要是徒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包括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较两组的CPR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情况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学员单项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为(54.33±3.09)分,优于对照组学员(52.33±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调查问卷显示,试验组学员对于新型模拟人的教学训练效果评价较好。 结论:新型心肺复苏模拟人相比传统模拟人,更能够模拟真实人体的心肺复苏急救场景,可以有效提高医学学员规范化培训CPR教学效果,助力我国心肺急救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普及化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特征:与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直接型和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CCF)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CCFs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主要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法,对直接型与间接型CCFs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31例CCFs患者,29例(93.5%)伴有眼部症状,以结膜充血水肿(24例,77.4%)、眼球突出(19例,61.3%)和眼眶杂音(18例,58.1%)最多见。直接型CCFs组23例(74.2%),间接型CCFs组8例(25.8%),前者多有头颅外伤史(78.2%对12.5%; P=0.002)、流量更大(高流量CCFs:100%对37.5%; P<0.001)、更易引起眼眶杂音(69.6%对25.0%; P=0.043)。血管内栓塞治疗安全有效,EVAL胶联合弹簧圈栓塞(18例,66.7%)和单纯可脱式球囊栓塞(6例,22.2%)为常用的血管内栓塞方式。 结论:CCFs以眼部表现最为突出。直接型CCFs更多见,通常有头颅外伤史,临床和影像学征象更典型。介入栓塞是CCF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支架辅助栓塞复发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研究旨在探索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支架辅助栓塞复发动脉瘤(rSACAN)的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研究对《Pipeline治疗动脉瘤的中国上市后多中心回顾性研究(PLUS)》中使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rSACAN患者亚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PED治疗15例rSACAN患者过程中,PED植入技术成功14例,围手术期发生缺血并发症1例,占位效应1例,死亡1例。10例患者(10个动脉瘤)有效影像学随访,随访期为(8.8±3.2)个月,9例闭塞,与PLUS研究总体闭塞率相当(81.4%)。本研究结果表明,FD治疗rSACAN技术上可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受限于小样本及低随访率,研究结论尚需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ncraft覆膜支架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单中心应用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Incraft覆膜支架应用于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应用Incraft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瘤颈条件分为复杂瘤颈组(13例)和正常瘤颈组(50例)。早期终点事件为术中非计划性补救cuff支架和栓塞弹簧圈、30天的发病率和死亡比例以及再干预事件。随访期终点事件为内漏、支架移位、髂支和/或分支支架狭窄或闭塞以及再干预事件发生,对比两组患者的内漏、瘤腔回缩、分支/髂支支架通畅性以及免于再干预情况。结果:入组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比正常瘤颈组患者,复杂瘤颈组患者具有更短的瘤颈长度[(9.9±8.3)mm对(29.6±12.3)mm, P<0.001]、更大的瘤颈角度[(39.1±30.4)°对(25.1±15.4)°, P=0.036]和更大的最大瘤腔直径[(57.5±13.4)mm对(45.5±12.4)mm, P=0.016]。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主体支架放大率、内漏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复杂瘤颈组患者需要更多的手术时间[(96.36±31.83)min对(63.58±26.68)min, P=0.001]。3年期随访(中位时间18个月)发现两组患者在内漏和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以及再干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Incraft覆膜支架在治疗包括复杂瘤颈在内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近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49例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共301个动脉瘤),依据是否发生动脉瘤破裂将患者分为破裂组(114例)与未破裂组(135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间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动脉瘤复发率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破裂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及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破裂组患者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0.5%)略高于未破裂组(6.6%),未破裂组患者中动脉瘤复发率(12.8%)略高于破裂组(9.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除破裂组2例患者因术后再出血死亡外,2组其余患者的预后均良好(mRS评分≤3分)。单因素分析显示,破裂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组与未发生并发症组间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动脉瘤复发组与动脉瘤未复发组间动脉瘤大小及栓塞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60岁为影响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7.819, 95%CI:2.356~137.719, P=0.005),动脉瘤直径>10 mm及动脉瘤Raymond 3级栓塞为影响患者动脉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OR=36.823,9 5%CI:0.862~768.308, P=0.000; OR=52.813, 95%CI:2.967~938.152, P=0.007)。 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但对于40~60岁患者应警惕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高发性,对于大动脉瘤及栓塞不完全患者应警惕其动脉瘤复发的高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淋巴结穿刺淋巴管造影并胸导管栓塞治疗乳糜漏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淋巴结穿刺淋巴管造影并胸导管栓塞治疗乳糜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乳糜胸6例,乳糜腹1例,乳糜胸合并乳糜腹3例。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失败。经淋巴结穿刺淋巴管造影明确乳糜池及胸导管位置后,经皮经腹穿刺乳糜池并引入微导管,胸导管造影显示漏口位置后使用弹簧圈联合组织胶进行栓塞。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1例患者淋巴管造影未能显示乳糜池和胸导管而未行胸导管栓塞外,其余患者淋巴管造影明确漏口位置后成功实施胸导管栓塞。8例患者经皮经腹腔穿刺乳糜池获得成功,1例患者多次穿刺失败后改行透视引导下逆向穿刺胸导管近心端并获得成功。8例患者术后3~7 d引流液完全消失,1例患者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至120 ml/d。仅1例患者术后腹腔少量出血,无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淋巴结穿刺淋巴管造影并胸导管栓塞治疗乳糜漏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淋巴介入:一个从诊断到治疗的新领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淋巴管是人体内除动脉、静脉之外的第三套循环系统,但是长期以来,借助影像引导,针对淋巴管道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的技术比较匮乏。随着以超声引导下腹股沟淋巴结穿刺造影,替代足背皮肤切开淋巴管造影方法的开展,临床上外伤性或医源性乳糜漏的诊断需求增多。进而,经腹股沟淋巴结注射组织胶栓塞盆腔淋巴漏;CT引导下直接穿刺乳糜池或者淋巴漏口部位注射粘合剂;DSA下经皮穿刺乳糜池进行胸导管弹簧圈栓塞等技术逐步发展。淋巴介入正在从诊断跨越到治疗的新领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23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0例,女7例;年龄为54(49,61)岁。87例患者中,行保守治疗55例,设为保守治疗组;行腔内介入治疗32例,设为腔内介入治疗组。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2)治疗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1)临床特征。两组患者有症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Yun分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治疗情况。两组患者血管完全重塑、住院时间、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23.752, t=-4.213,-16.421, P<0.05);腹痛缓解分别为34例和2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保守治疗组有症状患者出院时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症状均缓解或消失,无肠缺血或肠破裂者。腔内介入治疗组中,成功行支架植入术30例,手术时间为115(86,155)min,术中出血量为5(5,10)mL,造影剂用量为(200±51)mL,造影剂使用碘克沙醇、碘普罗胺、碘海醇分别为23、8、1例,手术方式为单个裸支架植入、裸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多个裸支架、覆膜支架、单纯血管造影分别为14、3、10、3、2例,支架类型为自膨式金属裸支架、自膨式覆膜支架分别为39、3枚,支架直径为(6.5±1.0)mm,支架长度为(69±23)mm。2例无症状患者,腔内介入治疗未成功,均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腔内介入治疗组中,92.3%(24/26)的患者术后腹痛缓解;2例术后腹痛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腹痛均好转。(3)随访情况。8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24)个月,均无腹痛复发及二次干预。随访期间,82例患者行CT血管成像或超声检查,5例CT血管成像或超声检查结果未能获得,无SISMAD相关死亡或肠系膜上动脉破裂者。保守治疗组和腔内介入治疗组达到血管完全重塑分别为8例和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3.752, P<0.05)。 结论:与保守治疗比较,行腔内介入治疗SISMAD患者住院时间更长、总费用更高,血管完全重塑率更高,两者均无腹痛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