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体多激素PIT1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垂体多激素PIT1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病理数据库中诊断为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的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整理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结果:48例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纳入研究,成熟性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13例,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35例,研究显示两组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临床特征:(1)成熟性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几乎均有垂体激素分泌增多的临床症状,而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少见,但有62.9%(22/35)的患者存在血清垂体激素低水平升高;(2)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患者偏年轻化,肿瘤体积更大,影像学易见侵袭周围组织。病理学特征:(1)成熟性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由大的嗜酸性细胞组成,生长激素表达比例高,而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由嫌色性细胞组成,催乳素表达比例更高;(2)成熟性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表现为一致性、弥漫性胞质广谱细胞角蛋白阳性,而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细胞角蛋白表达则具多样性;(3)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增殖明显活跃;(4)25.0%(12/48)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存在性激素的异常表达。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肿瘤无进展时间分析,两组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48)。 结论: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属于少见的PIT1谱系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类型,以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多见。依据垂体激素分泌增多的临床症状、嗜酸性肿瘤细胞、高比例生长激素表达、细胞角蛋白弥漫性胞质阳性和低增殖活性,可以协助成熟性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与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的鉴别。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临床病理学比较复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2版世界卫生组织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新分类和临床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垂体腺瘤再次提出新分类,其命名正式进入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s)的时代。新分类中,常规使用垂体转录因子(PIT1、TPIT、SF1、GATA3和ERα)和激素等抗体提供了PitNETs的详细组织学亚型。PIT1、TPIT和SF1谱系定义的PitNETs类型和亚型具有明显的形态学、分子和临床差异。与2017版相比,主要改变包括:(1)嗜酸细胞干细胞型和泌乳素生长激素细胞瘤、混合性泌乳-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在2022版中均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2)未成熟PIT1谱系肿瘤和成熟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取代原先的多激素PIT1阳性腺瘤;(3)提倡用“转移性PitNET”来取代之前的“垂体癌”。新版分类强调了PitNETs病理分型的重要性,很显然,准确的病理解读是判断临床治疗路径和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同时性多发性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1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同时性多发性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腺瘤(multiple synchronous PitNET/adenomas of distinct lineages,MSPs)的不同谱系肿瘤细胞组成部分,并进行准确的组织学分型为确定手术后的随访计划和辅助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收集855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资料,按照新版WHO标准重新分类,对13例被明确诊断为MSPs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析PIT-1、SF-1、T-PIT、GH、PRL、TSH、LH、FSH、ACTH等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患者年龄39~68岁,中位年龄55岁,女性患者7例;男性患者6例;(2)影像学表现:肿瘤最大径1.2~3.8 cm(平均2.5 cm).13例均为大腺瘤,影像学均无法评估MSPs与单一谱系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PitNETs);(3)临床表现:3例出现高泌乳素血症,均包含分泌PRL的PitNETs成分,1例为未成熟PIT-1多激素细胞瘤、1例为致密颗粒型泌乳素细胞瘤及1例嗜酸性干细胞瘤.1例患者为库欣病,包含Crooke细胞瘤成分;2例检测到ACTH升高,其中1例包含促肾上腺皮质细胞瘤成分.在无激素过量证据的2例患者中,均含有促性腺激素细胞瘤成分;(4)组合形式:两种细胞谱系组合11例(SF-1谱系与PIT-1谱系组合5例;T-PIT谱系与PIT-1谱系组合4例;零细胞瘤与PIT-1谱系1例;未明确谱系多激素细胞瘤与SF-1谱系1例);三种细胞组合2例(零细胞瘤、PIT-1谱系与T-PIT谱系);其中13例病例均为PIT-1谱系肿瘤,46.2%(6/13)为促性腺激素细胞瘤,38.5%(5/13)为泌乳素细胞瘤;(5)10例患者组合中存在高风险谱系肿瘤:3例未成熟PIT-1多激素PitNETs、1例Crooke细胞PitNETs、1例嗜酸性干细胞PitNETs、3例零细胞PitNETs及4例静默型稀疏颗粒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PitNETs;其中2例为两种高风险亚型肿瘤组合.结论 本中心 MSPs均为大腺瘤,其发生率虽仅为PitNETs的1.5%,但2/3病例存在高风险谱系肿瘤成分,垂体细胞谱系转录因子与腺垂体激素的使用对于区分和明确MSPs不同成分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2017版世界卫生组织垂体肿瘤最新分类的病理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版内分泌系统肿瘤分类(2017版)于近期发布,新版中关于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新版中关于垂体内分泌肿瘤分类的主要变化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2]:(1)取消了"非典型垂体腺瘤"的术语;(2)引入了"垂体母细胞瘤"这一新的肿瘤实体;(3)垂体腺瘤的命名发生了改变:不再以分泌激素类型来命名,而是采用组成腺瘤的肿瘤细胞分化谱系来命名,如:废用生长激素腺瘤这一命名,而采用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来命名;(4)根据转录因子表达情况重新定义一些旧的实体肿瘤,如零细胞腺瘤;(5)强调5种"高危型垂体腺瘤",包括稀疏颗粒型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多激素垂体特异性POU-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PIT-1)阳性腺瘤(既往称静止性第三亚型腺瘤)、静止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Crooke细胞腺瘤和男性泌乳素细胞腺瘤;(6)指出了转录因子与垂体腺瘤的关系,进而使垂体腺瘤的分类不再常规依赖超微结构分析;(7)强烈建议通过评估肿瘤增殖潜能(计数核分裂象和Ki-67指数)和对周围组织侵犯情况等临床影像学参数来综合评估腺瘤是否具有侵袭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