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体Crooke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垂体Crooke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TPIT,又称transcription factor 19,TBX19)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诊断的垂体Crooke型TPIT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结果:6例中男性1例,女性5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4岁,均发生于鞍内。临床表现为视觉障碍2例,月经紊乱1例,库欣综合征1例,头痛1例,无症状体检发现1例。术前血清学检查2例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同时升高,2例皮质醇升高,1例ACTH升高,1例仅出现垂体柄效应引起的泌乳素轻度升高。磁共振成像均显示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占位,直径1.7~3.2 cm,均为大腺瘤。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实性片状或围绕血管呈假乳头状排列,细胞核偏位或居中,大小不一,细胞质丰富,部分肿瘤细胞可见核周环状透明样变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TPIT 5例弥漫强阳性,1例局灶弱阳性,ACTH细胞膜或细胞质弥漫强阳性,少数细胞核周可见淡染区,细胞角蛋白(CK)8/18可见>50%肿瘤细胞呈环状、戒圈状强阳性,p53局灶性弱阳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1%~5%。过碘酸雪夫染色显示细胞质近胞膜处阳性,核周阴性。结论:垂体Crooke型TPIT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罕见的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特点主要表现为特征性核周环状透明样变及免疫标记CK8/18环状、戒圈状强阳性。该肿瘤属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高危亚型之一,侵袭性强,易复发,明确诊断对患者术后随访及多模式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垂体后叶素致舌部血管性水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69岁男性患者因酒精性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给予垂体后叶素24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持续静脉泵入、1次/12 h,同时常规给予奥美拉唑、奥曲肽、血凝酶、血浆及对症支持治疗。第2天患者出现舌体肿大,考虑可能与药物治疗有关,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异丙嗪25 mg肌内注射。4 h后患者舌体恢复正常。由于出血症状好转,停用垂体后叶素,其他药物继续使用。8 d后,患者再次出现黑便,再次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次日,患者再次出现舌体肿大,经同样处理后好转。考虑患者舌体肿大为垂体后叶素引起的血管性水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老年衰弱相关内分泌激素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3)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老年衰弱是重要的老年综合征,常见于高龄和共病的老年人,为老年人失能前期阶段。为提高我国老年人衰弱的医疗和保健水平,促进健康老龄化,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中国老年衰弱相关内分泌激素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3)》(简称指南)。《指南》包括5个部分,针对老年人衰弱相关内分泌系统衰老、激素替代治疗和激素药物治疗中的60个主要医疗和保健问题,作出40条推荐意见。《指南》推荐在老年人医疗与保健中,重点关注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增龄性生理变化对衰弱的影响;推荐在老年人医疗与保健中,及时评估上述激素替代治疗、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对衰弱发生、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医疗与保健中如何避免上述激素水平变化加重衰弱,作出相关推荐意见;针对老年人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导致衰弱的常见疾病,制定了个体化分层管理策略,包括治疗方案、控制目标及诊治流程图。《指南》旨在让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更好地认识老年衰弱,提高防控意识,规范老年人衰弱的医疗和保健管理。本指南将为老年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和中老年保健系统医生对导致老年衰弱的常见内分泌疾病,尤其是相关激素替代治疗、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使老年衰弱防控关口前移,帮助老年人维持较高的生命质量,延缓失能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类型垂体腺瘤垂体前叶激素水平与瘤体大小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腺瘤患者垂体前叶功能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1 946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不同类型的垂体腺瘤的肿瘤大小与垂体前叶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 946例垂体腺瘤患者中男性857例(44.0%),中位确诊年龄45.1岁,肿瘤最大直径[ M( Q1, Q3)]为22(14,30)mm。1 191例无功能瘤的肿瘤大小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r=-0.11, P<0.001)、生长激素( r=-0.13, P<0.001)及黄体生成素水平负相关(男性: r=-0.26, P<0.001,女性: r=-0.31, P<0.001);297例生长激素瘤的肿瘤大小与生长激素正相关( r=0.46, P<0.001),而与男性睾酮水平负相关( r=-0.41, P<0.001);155例ACTH瘤的肿瘤大小与8∶00 AM的ACTH水平正相关( r=0.25, P<0.001),而与8∶00 AM皮质醇之间未发现相关性( P>0.05);303例泌乳素瘤的肿瘤大小与泌乳素水平呈正相关趋势(男性: r=0.34, P=0.001;女性: r=0.13, P=0.070)。 结论:垂体前叶功能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与垂体瘤的细胞来源及特定的激素分泌类型有关。生长激素瘤、ACTH瘤及泌乳素瘤中,均表现出肿瘤大小与其肿瘤对应高分泌激素水平的正相关关系,而无功能瘤患者的肿瘤大小与垂体-肾上腺轴、垂体-生长激素轴的激素水平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垂体多激素PIT1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垂体多激素PIT1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病理数据库中诊断为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的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整理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结果:48例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纳入研究,成熟性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13例,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35例,研究显示两组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临床特征:(1)成熟性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几乎均有垂体激素分泌增多的临床症状,而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少见,但有62.9%(22/35)的患者存在血清垂体激素低水平升高;(2)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患者偏年轻化,肿瘤体积更大,影像学易见侵袭周围组织。病理学特征:(1)成熟性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由大的嗜酸性细胞组成,生长激素表达比例高,而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由嫌色性细胞组成,催乳素表达比例更高;(2)成熟性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表现为一致性、弥漫性胞质广谱细胞角蛋白阳性,而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细胞角蛋白表达则具多样性;(3)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增殖明显活跃;(4)25.0%(12/48)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存在性激素的异常表达。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肿瘤无进展时间分析,两组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48)。 结论: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属于少见的PIT1谱系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类型,以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多见。依据垂体激素分泌增多的临床症状、嗜酸性肿瘤细胞、高比例生长激素表达、细胞角蛋白弥漫性胞质阳性和低增殖活性,可以协助成熟性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与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的鉴别。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临床病理学比较复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性库欣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性库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3例垂体性库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术后48 h复查垂体MRI,未发现肿瘤残留定义为完全切除。术后1~2 d和6个月均检测清晨外周血清皮质醇和24 h尿游离皮质醇水平,定期门诊随访临床症状、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疗效。缓解标准参考《中国库欣病诊治专家共识(2015)》中的标准。结果:1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19例(89.5%)术后病理学结果为垂体腺瘤或增生,另14例(10.5%)为正常垂体组织。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19例、永久性尿崩症2例、电解质紊乱21例、垂体功能低下32例、脑脊液漏4例、术区出血2例、颅内感染2例。术前MRI发现垂体腺瘤的101例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垂体微腺瘤患者术后即刻缓解率为90.1%(73/81),大腺瘤患者术后即刻缓解率为60.0%(12/20);32例术前MRI结果阴性的患者中,术中探查发现可疑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的缓解比例为14/18,未发现肿瘤患者的缓解比例为6/14。患者的术后即刻总缓解率为78.9%(105/133)。133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2.5±0.3)年(1~6年)。术后6个月随访时,术后未即刻缓解的28例患者中,8例患者达延迟缓解,4例经再次治疗缓解,16例未缓解。至末次随访,105例术后即刻缓解的患者中24例(22.9%)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2.7±0.4)年(0.5~6.0年),4例经治疗后再次达到缓解。结论: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性库欣病疗效较好,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易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垂体后叶素稀释液水垫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稀释液水垫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90例单侧卵巢良性囊肿(除外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按入院顺序依次分为研究组(垂体后叶素稀释液水垫组)、对照组1(无水垫常规手术组)、对照组2(0.9%氯化钠组),每组30例。研究组在卵巢皮质与囊肿壁间多点注射0.9%氯化钠稀释的6 U垂体后叶素10 ~ 20 ml,根据出血情况行点状缝合止血;对照组1行常规腹腔镜囊肿剔除、卵巢修补;对照组2在卵巢皮质与囊肿壁间多点注射0.9%氯化钠10 ~ 20 ml,止血方式同研究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术后3个月雌二醇(E 2)、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 结果:研究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14.00 ± 5.48)ml比(18.33 ± 6.9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2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43.50 ± 7.21)min、(45.00 ± 10.29)min比(50.17 ± 8.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2术后3个月FSH明显低于对照组1[(7.20 ± 1.55)U/L、(7.43 ± 1.52)U/L比(8.31 ± 0.9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E 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54.20 ± 10.90)ng/L比(46.63 ± 10.76)ng/L、(43.90 ± 18.2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1术后3个月LH与对照组2及研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稀释液水垫能减少囊肿剔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同时能够减轻对卵巢储备功能的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晕动病临床模型及基于血液指标诊断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构建晕动病临床模型,为晕动病研究提供相对客观的诊断模型,并为该病的进一步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受试者60例,依据有无晕动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使用SRM-IV旋转椅建立晕动病临床模型.采集其加速度暴露前、后外周血,检测外周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催乳素(prolactin,PRL),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RH),胃泌素-17(gastrins-17,G-17),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使用Graybiel量表评价晕动病严重程度.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晕动病症状体征与外周血指标的相关性,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加速度暴露后实验组外周血Graybiel评分、ACH、5-HT、ACTH、GH、PRL含量较暴露前升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FSH、LH、TRH、G-17在加速度暴露前、后及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多指标联合诊断模型:Graybiel评分=-9.32+0.131×ACTH+0.055×ACH+0.041×5-HT.结论 晕动病发作时ACH、5-HT、ACTH、GH、PRL含量升高,多指标联合诊断模型可以为临床上晕动病的客观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垂体后叶素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对腹腔镜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3例).研究组术中在卵巢囊壁间隙中注入稀释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采用常规剥除囊肿双极电凝止血.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术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卵泡刺激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的浓度及阴道彩超探测窦状卵泡数(AFC)、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PSV)以判断卵巢储备功能变化.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37.6±8.6)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2.8±9.1)min,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t=2.46,P<0.05);研究组出血量为(23.2±12.1)mL,对照组出血量为(31.4±17.3)mL,研究组出血量较对照组少(t=2.32,P<0.05).对照组E2术前及术后分别为(201.46±7.51)pmol/L、(153.94±8.72)pmol/L,术后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t=23.72,P<0.01).对照组AMH术前及术后分别为(2.31±0.79)ng/mL、(1.67±0.75)ng/mL,术后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t=3.38,P<0.05).对照组FSH术前及术后分别为(6.58±2.70)U/L、(10.24±1.21)U/L,术后较术前显著升高(t=7.12,P<0.01).对照组LH术前及术后分别为(5.87±1.76)U/L、(6.15±2.14)U/L,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P>0.05).对照组AFC术前及术后分别为(8.7±2.8)个、(4.6±0.7)个,术后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PSV术前及术后分别为(13.8±5.9)cm/s、(7.5±2.4)cm/s,术后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E2术前及术后分别为(199.36±8.42)pmol/L、(197.12±8.33)pmol/L,术后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05).研究组AMH术前及术后分别为(2.23±0.85)ng/mL、(2.19±0.83)ng/mL,术后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05).研究组FSH术前及术后分别为(6.27±2.35)U/L、(6.73±2.23)U/L,术后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P>0.05).研究组LH术前及术后分别为(5.92±2.32)U/L、(5.57±2.31)U/L,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P>0.05).研究组AFC术前及术后分别为(9.2±2.4)个、(8.9±2.7)个,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SV术前及术后分别为(14.7±5.4)cm/s、(14.0±4.7)cm/s,术后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保护卵巢储备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垂体后叶素水分离法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水分离法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0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67例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水分离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以及窦状卵泡数(Fo)均降低,术后6个月观察组LH、E2水平均升高,对照组FSH、LH、E2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FSH、LH、E2水平以及F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水平,术后6个月观察组FSH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水平,LH、E2水平以及Fo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水平(P<0.05).[结论]腹腔镜下使用稀释垂体后叶素水分离法进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者出血量,有效的保护了卵巢的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