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与继发性骨质疏松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已成为备受现代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许多消化系统疾病有较高的OP发生率,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胃肠道肿瘤等.但目前对这些疾病引起骨质疏松的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同时部分抗OP药物多表现胃肠道相关不良反应,可能加重患者临床症状,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策略是当务之急.本文分别从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骨代谢变化与骨损害特点及诊治进展四方面对临床消化系统常见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进行综述,以期为继发性骨质疏松防治及推进多学科协作模式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3例碘海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了解碘海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情况,分析发生过敏性休克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检索文献,对2010-2023 年度国内公开报道23 例碘海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进行分析.结果 23 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中男性(17 例,73.91%)多于女性(6 例,26.09%);患者年龄41~80 岁(82.61%)占比较高;累及全身性损害8 例(34.78%),神经系统损害7 例(30.43%),呼吸循环系统损害5 例(21.74%),皮肤及附件3 例(13.04%);多为速发型(72.91%);患者合并慢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发生比例较高(82.61%).结论 碘海醇注射液导致过敏性休克影响因素较多,应密切关注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尤其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记忆性免疫细胞紊乱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活动和缓解交替出现.记忆性免疫细胞是一类具有免疫记忆的特殊细胞亚群,主要包括记忆性B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SLE中存在多种记忆性免疫细胞亚群紊乱,其中非典型记忆性B细胞在SLE中增多,且与疾病活动度和肾脏损害相关,该细胞亚群紊乱可以通过产生自身抗体、调控Tfh细胞异常分化发挥致病作用.此外,多种记忆性CD4+T细胞亚群在SLE中增加,可促使SLE及其并发症如皮损、狼疮肾炎、神经精神性狼疮、狼疮相关心血管疾患等的发生发展.记忆性CD8+T细胞亚群紊乱参与了SLE疾病活动和特定器官的损害,通过分泌过多的穿孔素和颗粒酶、激活JAK/STAT通路、与CD4+T细胞相互串扰等途径参与SLE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他克莫司与霉酚酸联用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分析他克莫司(Tac)与霉酚酸(MPA)联合使用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信号,为联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用OpenVigil 2.1平台检索2004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第一季度FAERS数据库中有关Tac与MPA联合使用的不良事件报告,用比例失衡分析法进行ADR信号挖掘.分析不良事件上报的人群特征,比较两药联合应用与其说明书中报告的ADR差别,筛选新的ADR.结果 共获取Tac与MPA联合使用的ADR报告32 866例,涉及男性患者17 455例(53.11%),女性患者11 445例(34.82%);40~<65岁患者占多数(13 174例,40.08%).发生频次较高的ADR主要有发热、感染和肾损害;信号强度较强的ADR主要有感染和皮肤毒性等;新发的ADR主要有血甲状旁腺素升高、心瓣膜关闭不全和急性精神病等.结论 联合使用Tac与MPA时,应对发生频次较高、信号强度较强及新发的ADR予以重视和监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口腔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儿童色素性扁平苔藓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儿男,10岁,因口唇红斑,全身多发斑丘疹3个月余于2020年8月就诊。患儿3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口唇出现暗红斑,无明显痒痛等不适症状,未予重视;后躯干出现紫灰色斑疹、斑丘疹,左手中指指甲变薄,出现纵裂,自行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未见好转遂就诊。患儿为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既往体健,按序接种疫苗,否认输血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双亲否认类似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口唇黏膜可见紫红色斑片,唇缘少量白色鳞屑(图1A);舌背部可见乳头瘤样增生,部分融合,上覆乳白色膜样物质,双侧颊黏膜未见白色网纹结构,口腔内未见龋齿及银汞充填物,全口牙龈未见肿胀和充血(图1B);躯干散在紫灰色丘疹、斑丘疹,表面可见少许鳞屑,不易刮除(图1C);左手中指甲板变薄,可见甲纵嵴,其余指(趾)甲未见异常(图1D)。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促甲状腺激素)、病毒性肝炎(甲、乙、丙、戊型)抗原抗体检测均未见异常;抗核抗体阳性(1∶100),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阴性。甲真菌镜检阴性。皮肤镜示唇部紫红色背景下清晰的白色网状条纹及多发放射状血管及线状血管(图1E);舌背部暗紫红色背景,多发乳头瘤样增生,上覆乳白色伪膜状物质弥漫分布,部分融合呈玫瑰花状,边缘可见白色网状结构(图1F);躯干皮损为灰紫色背景下多发蓝灰色点,部分区域可见线状血管(图1G);左手中指甲板变薄,甲纵嵴(图1H)。背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基底细胞局灶性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带状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色素失禁明显(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第537例 长期透析—发热—左下肢疼痛—肺内结节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但出现多系统损害者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致脓毒症,并发迁徙性肌间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脓毒性肺栓塞及骶髂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治过程,以希望通过本病例加强内科医师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合并多系统损害的诊治体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新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SLE是一种免疫细胞异常活化,导致多种自身抗体产生和多器官系统损害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目前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但相当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近年来,针对SLE发病机制中各种不同靶点的药物层出不穷,但由于SLE疾病复杂、异质性强,同时缺乏良好的评价疾病活动度和治疗反应的标准,各种药物进入临床试验的进展举步维艰。在过去60年间,也仅有贝利尤单抗一种新药获批上市。因此,本文重点介绍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且具有一定前景的SLE治疗新药。根据作用靶点不同依次介绍靶定B细胞、Ⅰ型IFN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通路、炎症因子等相关的药物,通过汇总针对上述靶点的药物在SLE中的临床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前景,希望为国内风湿科医师提供最新的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肿瘤患者化疗相关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肿瘤患者化疗相关认知障碍的评估工具、影响因素进行范围综述,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法提供思路。方法:以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提出的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指导,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检索有关肿瘤患者化疗相关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收集、总结并报告研究结果。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肿瘤患者化疗相关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疲乏水平、焦虑抑郁、营养状况、受教育程度、化疗次数、运动锻炼等。结论:肿瘤患者化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问题普遍存在,受诸多复杂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可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开发肿瘤患者化疗相关认知障碍的风险筛查表,及时对筛查出的有认知障碍风险的肿瘤患者实施精准化的预防诊疗方案,进一步改善肿瘤患者的后期生存质量,提高自我效能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患者MRI动态功能连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动态功能连接(dFC)分析方法探讨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PSLE)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动态特征异常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NPSLE女性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并记录患者的补体C3、C4、CH50水平、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用量、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和损害指数(SDI)评分。同期收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C)。所有被试均行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检查。使用GIFT软件对MRI数据进行空间组独立成分分析并挑选出29个独立成分(IC)作为内在连接网络;使用滑动时间窗技术进行dFC分析得到5个功能连接状态(state)及dFC指标(时间分数、平均停留时间、转换次数)。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计算不同状态内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算dFC指标的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NPSLE组的dFC指标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结果:共入组45例NPSLE患者和35名HC,两组在年龄、受教育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327、-0.460, P>0.05)。在state4弱连接中,NPSLE组与HC组相比,时间分数增大,平均停留时间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496、-2.462, P<0.05);在state3强连接中,NPSLE组与HC组相比,小脑后叶脑区(IC39)与基底节脑区(IC10)之间功能连接(FC)增强( t=-5.201, P<0.05),小脑后叶脑区(IC39)与颞叶脑区(IC5)、颞叶脑区(IC7)、顶上小叶脑区(IC65)( t=4.212、5.572、4.415, P<0.05)、中央旁小叶脑区(IC12)与后扣带回脑区(IC15)之间FC减弱( t=3.893, P<0.05)。NPSLE患者的SDI评分与state1、state3强连接状态的时间分数及平均停留时间均呈负相关( P<0.05),SLEDAI评分与state1、state2强连接状态的时间分数、平均停留时间均呈负相关( P<0.05),SDI及SLEDAI分别与state4弱连接状态的时间分数、平均停留时间均呈正相关( P<0.05)。NPSLE患者的血清补体C3、C4、CH50水平分别与转换次数呈正相关( r=0.428、0.354、0.385, P<0.05);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用量与转换次数呈负相关( r=-0.466, P=0.001)。验证分析可有效重复实验结果。 结论: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dFC方法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尺度上有效识别NPSLE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NPSLE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代谢组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严重威胁和损害视神经及其视觉通路。因POAG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多样化,探讨其发病机制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尚缺乏对POAG病因、疗效及预后进行精准判定和可量化的生物学标志物。近些年,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检测方法,在眼科主要用于疾病的预测、诊断和预后评估过程,为临床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特征性代谢物。POAG是代谢组学技术应用较早的眼科疾病之一,研究者们利用非靶向、靶向和广泛靶向等代谢组学方法,依靠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技术平台,筛选出众多具有高度选择性、灵敏性、特异性的生物代谢物产物和生物标志物,并建立起代谢组学在POAG应用研究中用于追踪生物体各水平发生变化的系统和技术平台,为今后代谢组学在POAG临床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本文就代谢组学及其临床研究意义、基于动物模型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和POAG患者临床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