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地区角膜移植适应证及术式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中山地区角膜移植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施行角膜移植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角膜移植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 本研究共有200只眼纳入统计,其中角膜白斑51例(25.5%),感染性角膜炎45例(22.5%),眼外伤28例(14.0%),各类型角膜变性与营养不良17例(8.5%),角膜肿瘤17例(8.5%),圆锥角膜15例(7.5%),大泡性角膜病变13例(6.5%),再次手术12例(6.0%),其他角膜病变(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综合征、蚕蚀性角膜溃疡)2例(1.0%).在45例感染性角膜炎中,细菌性角膜炎31例(68.99%),真菌性角膜炎10例(22.22%),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4例(8.89%).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122例(61%),板层角膜移植手术66例(33%),角膜内皮移植手术10例(5%),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2例(1%).结论 中山地区角膜移植手术适应证前三位依次为角膜白斑、感染性角膜炎和外伤.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仍是角膜移植手术的首选术式,而角膜成分移植手术的开展数量逐年增加,大大提高了供体角膜的利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25I粒子植入放疗在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 125I粒子植入放疗在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综合治疗中的效果与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确诊,根据WHO制定的病理组织学分型标准分为胚胎型6例,腺泡型2例。根据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协作组(IRSG)分期标准分为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4例。所有患儿均在儿科规范化疗,计划在肿瘤切除术后1个月行 125I粒子植入放疗。随访项目包括肿瘤控制情况和放疗并发症情况。 结果::4例手术中肉眼切除干净,另4例因边界欠清晰未切除干净。7例患者按照各自预定方案完成了化疗,1例未完成化疗并放弃后续治疗。完成综合性治疗的7例患儿4年无瘤生存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48(37~66)个月。未完成综合治疗方案者1例,因脑转移死亡(眼眶部位稳定控制)。穿刺并发症:1例穿刺道出血。放疗并发症:早期(≤6个月)有角膜刺激征5例,睫毛眉毛脱失5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2例;晚期(>6个月)有视力下降5例,眼表新生血管性病变5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5例,皮下组织萎缩、硬化4例,角膜刺激征3例,睫毛眉毛脱失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其中角膜溃疡、穿孔并摘除眼球1例)。所有患儿均无眼眶及面骨发育异常,存活的7例患儿中有6例完整保留眼球,3例视力无影响。结论::包含 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的综合治疗可较好地治疗儿童局限于眼眶内的横纹肌肉瘤,但粒子特有的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分析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的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患者16例(19眼),术后随访1年以上且随访资料完整。其中包括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6眼,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8眼,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5眼。随访12~32(17.1±1.3)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及随访时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散光度、等效球镜度(SE)、平均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植片排斥反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前BCVA为光感~0.25,其中小于0.10者10眼,0.10~0.25者9眼;末次随诊时为0.12~0.80,其中0.10~0.25者5眼,0.30~0.40者5眼,≥0.50者9眼。视力(标准对数视力表)提高2.00~8.00(5.3±1.8)行。术前角膜散光0.50~2.60(1.62±0.57)D,末次随诊时1.30~4.20(2.56±0.87)D;术前SE -4.00~+1.25(-1.29±1.86)D,末次随诊时-7.50~+8.00(-0.48±3.84)D;术前角膜曲率42.78~45.38(44.24±0.95)D,末次随诊时39.20~45.06(43.12±2.22)D;术后12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较术后1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8%。末次随诊时测量植床厚度为20~39(29.4±6.1)μm。术后并发症为1眼术中植床微小穿孔,1眼术后首日可见植片、植床层间少量积血,处理后病情稳定。所有患者末次随诊时均可见角膜植片与植床紧密贴合且透明,未见松线、层间积液及植片免疫排斥反应,未见营养不良病变复发。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的安全方法,术后散光较少,视力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经各种方法治疗后仍不能降低眼压者30例(30眼)为临床试验组,经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者60例(60眼)为对照组。两组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的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两组眼压得到有效的控制。手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平均消退时间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2.5±4.5)d及(4.2±2.3)d。术后6个月,试验组手术成功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93.3%(56/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9, P=0.889)。两组均未发生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大泡性角膜病变、视网膜脱离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但术后反应持续时间较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失功患者的病毒学检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失功患者再次行角膜移植手术时的病毒学检测结果,以及多种病毒检测手段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3—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植片失功患者14例作为植片失功组,同时连续纳入大泡性角膜病变(BK)患者15例作为BK组,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且具有角膜移植手术指征。手术当日取静脉血获得血清样本,角膜移植术中获得房水及角膜组织标本。采用PCR法检测房水、角膜标本中病毒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及房水中病毒抗体含量,并计算Goldmann-Witmer系数(GWC)。检测病毒种类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SV)、带状疱疹病毒(VZV)和巨细胞病毒(CMV)。植片失功组是否存在高眼压表现、既往多次角膜移植手术史及病毒性角膜炎病史与任一病毒检测结果阳性间的关系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植片失功组本次角膜移植术中病毒检测共9眼(9/14)至少一项病毒检测结果阳性,其中CMV阳性6眼(6/14),VZV阳性3眼(3/14);房水PCR阳性5眼(5/14),角膜组织PCR阳性5眼(5/14),房水病毒抗体GWC升高3眼(3/10),病毒DNA与抗体检测的一致性较差。BK组检测发现2眼(2/15)房水CMV GWC系数升高。植片失功组病毒检测阳性率为64.2%(9/14),明显高于BK组的13.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4)。植片失功组中7眼(7/14)有高眼压表现、3眼(3/14)有多次角膜移植手术史、6眼(6/14)既往有病毒性角膜炎病史,但以上因素均与术中病毒检测结果一致性差(kappa=0.143、-0.155、-0.286)。 结论:病毒感染为植片失功的常见病因,再次行角膜移植术中联合多种病毒检测手段有助于明确病因及病毒感染状态,指导后续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由无乳链球菌引起的内源性眼内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74岁。因右"眼红痛伴视力下降5 d"于2018年6月5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下突现右眼红痛伴视力下降,因在国外诊治不便,遂于1 d前回国,至某专科医院急诊就诊,查体右眼视力无光感可疑,眼睑肿胀,前房积脓,诊断为"右眼眼内炎,右眼眶蜂窝织炎待排",给予头孢他啶2.0 g和奥硝唑0.5 g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局部抗生素(可乐必妥、托百士滴眼液点眼1次/h,迪可罗眼膏每晚点眼)及散瞳(l%阿托品眼膏点眼2次/d)治疗。患者于外院治疗1 d后,自觉右眼眼睑肿胀,睁眼困难加重,因病情发展较快,且合并全身疾病,转至我院就诊。既往病史:肝硬化6年,2年前因肝癌行肝切除手术;21个月前因牙齿松动缺损行整牙修复手术;20个月前因右手、双足甲癣行中药化腐清创术。否认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脏疾病史,反复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均否认眼部外伤史,其余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阳性发现。全身查体示:神志清,精神稍差,表情较痛苦,体质瘦弱;体温37.0℃,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52 mmHg(1 mmHg=0.133kPa);头颈、胸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左下肢中部胫骨前区局部红肿,约5 cm×10 cm,触之有痛感,皮温高于周围,表面破溃、结痂、干燥(见图1);双下肢皮肤色素沉着,下肢及踝部浮肿色稍红,皮温不高,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未见足癣表现。眼科专科检查示:右眼视力无光感,眼压无法精确测量,指触大致正常;右眼眶周软组织高度红肿、触痛;右眼睑肿胀且睑裂不能睁开,眼球突出伴眼球运动障碍;右眼球结膜混合充血、高度水肿,角膜雾状混浊,角膜上皮片状脱落,前房可见黄白色积脓约4 mm,房闪(++),虹膜纹理尚清,瞳孔圆、小,直径1 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晶体混浊,余结构窥不清;左眼裸眼视力0.6,前节及眼底未及明显异常;右眼眶压升高(T+2)/左眼眶压正常(Tn)。初步诊断为:右眼眼内炎,右眼全眼球炎,肝硬化、肝癌术后,收入我院眼科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示:血液检查、眼分泌物及皮肤破损处分泌物分别送微生物培养。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5.20×10 9/L(3.50~9.5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5%(40%~75%);淋巴细胞0.48×10 9/L(0.80~4.00/L)、血小板数目68×10 9/L(125~350/L)、血小板百分比10.4%(20.0%~40.0%)、红细胞计数3.15×10 9/L(4.30~5.80/L)以及血红蛋白91 g/L(130~175 g/L)均较之前明显降低;尿常规示:尿蛋白(++),尿葡萄糖(弱阳)。血生物化学检查示:空腹血糖8.9 mmol/L(3.9~6.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4.0%~6.0%)、白蛋白31 g/L(32~48 g/L)、球蛋白45 g/L(23~35g/L)、白/球蛋白比0.7(1.1~1.9)、肌酐103 μmol/L(55~96)。血培养结果示:无真菌、厌氧菌生长,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显示无细菌生长。来我院就诊前2 d,外院眼部B超示:右眼玻璃体混浊伴后脱离可能、视网膜脱离可能、脉络膜水肿增厚、球壁水肿(见图2);外院眼眶CT示:右眼睑、眼球壁表面及其周围、视神经前段及眶周弥漫性软组织肿厚,伴泪腺稍肿大。考虑为炎症性病变(见图3)。患者右眼眼内炎诊断明确,考虑眼内炎已快速进展为全眼球炎,同时患者年龄大、全身合并肝硬化且有肝癌手术史,入我院后发现糖尿病,且下肢存在感染灶,若保眼球治疗则感染扩散的风险大,结合患者自身及其家属要求,故在麻醉监护下行右眼球内容物剜出术。术中沿角膜缘做切口后可见晶状体及大量黄白色黏稠脓液溢出,眼内容物均为脓性物。将色素膜去除干净,注射10 mg/ml万古霉素于巩膜壳内浸泡,5 min后采用37℃大量0.9%氯化钠溶液冲洗。将眼内容物送检验科行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感染;敏感抗生素: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等;耐药抗生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红霉素等。无乳链球菌感染致内源性眼内炎极少见,进一步追问病史得知患者曾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肢红肿伴痛感,未予诊治,肿痛自行有所缓解;就诊7 d前曾同家人至俄罗斯旅行,否认疫区及动物接触史。最终诊断为:右眼内源性无乳链球菌感染性全眼内炎,右眼全眼球炎;左下肢感染,2型糖尿病,肝硬化(代偿期),肝癌术后。右眼眼内容物剜除术后4 d,患者眼部情况及眶周症状明显好转,转至内科住院继续治疗2周。术后2周患者至我科复查(见图4),右眼眶区无肿胀,眼睑无红肿,结膜囊薄壳在位,未见脓性分泌物,结膜无红肿、渗出,切口对合良好,缝线在位。随访3个月全身情况稳定,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角膜内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手术1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患者,女性,59岁。2023年10月因左眼视物不清加重就诊。自诉2年前有角膜内皮炎病史,近年来视物不清逐渐严重。患者全身状态佳,否认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患者右眼视力0.6,最佳矫正视力0.8;左眼视力指数/20 cm,矫正视力不提高,光感光定位正常。双眼眼压正常,左眼角膜全层水肿,角膜上皮大泡样改变,基质混浊,全周新生血管长入基质层,后弹力层皱褶(+),双眼晶状体混浊,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底窥不入。Spectralis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德国海德堡公司生产)眼前节成像显示,左眼角膜全层水肿增厚,上皮下大泡形成。HRT3型共聚焦显微镜(德国海德堡公司生产)检查结果显示左眼角膜上皮细胞水肿增大,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水泡样改变,暗区中可见圆顶状亮点的赘生物。SP-3000P型角膜内皮镜(日本TOPCON株式会社生产)检查结果显示角膜内皮细胞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均异常,可见蜂巢样暗区。见图1A~图1G。根据患者的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左眼角膜内皮失代偿,双眼老年性白内障。经专家组讨论,给予患者行一期角膜内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且在内皮移植术前,在角膜水肿的情况下先行白内障手术操作。参照对侧健眼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测算结果,选择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前给予患者复方托比卡胺(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麻痹睫状肌,制作角膜内皮植片。使用自动板层刀(法国Moria公司生产)系统和负压控制系统垂直于供体角膜表面旋转制作前部深板层角膜片,厚度约400 μm,剥除前部深板层角膜片,沿角巩膜缘外1~2 mm环形剪下供体后板层角膜片,将内皮面朝上置于专用的角膜刻切枕上,以环钻钻取带有部分后基质的内皮植片,标记基质面。术中先刮除病变的角膜上皮以增加视野的清晰度,3:00时钟位角膜缘处做侧切口,前房注入过滤空气后注入吲哚菁绿注射液(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染色晶状体前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角膜内皮移植采用后弹力层剥离自动内皮角膜移植术,7.5 mm环钻在术眼角膜上皮定位,亚甲蓝注射液(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标记出需要剥除的后弹力层范围,穿刺刀扩大主切口至5 mm宽,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于角膜缘做辅助切口,用后弹力层剥除钩沿标记环钻刮除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角膜内皮植片内皮面朝下放于植入器,10-0尼龙线缝合标记角膜植片,在缝线辅助下将角膜植片植入前房,前房内注入无菌空气形成前房。使植片和植床紧密相贴,术中见双环征,即为注气成功。使用虹膜恢复器在角膜表面推压以排净植片与植床之间多余的液体和气体,促使植片与植床的紧密贴附。术毕,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美国Alcon公司生产)涂术眼,嘱患者仰卧位24 h。术后第1 d,术眼视力眼前光感,光定位准确,术眼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角膜植片与植床贴敷良好,颞上方角膜缝线在位,前房上方可见圆形气泡,前房深度正常,人工晶状体正位。术后1周,术眼视力恢复至0.3,前房气泡消失。术后1~6个月,术眼视力波动于0.5~0.6,角膜水肿消退,人工晶状体在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提示角膜植片与植床贴敷良好。见图2A~图2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阿魏酸钠对角膜内皮功能障碍及CEC损伤的影响及潜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SF)对角膜内皮功能障碍及角膜内皮细胞(CEC)损伤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兔分为对照组、苯扎氯铵(BAK)组和BAK+SF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以前房注射BAK建立大泡性角膜病变模型,BAK+SF组于术后次日腹腔注射SF溶液200 mg/kg,每天2次,连续14 d.观察各组兔角膜透明度和基质水肿情况(术前及术后第1、7、14天),检测其角膜厚度(术后第14天)和眼内压(术后第1~14天);于术后第14天,评估其角膜内皮结构并检测功能相关蛋白[鬼笔环肽、胞质紧密连接蛋白1(ZO-1)、钠钾ATP酶、Ki67]的表达情况.于术后14 d采集BAK组角膜组织,分离、培养原代兔CEC,将其分为空白组和不同质量浓度SF组,检测不同培养时间下各组细胞的活力和Ras同源基因家族A(RhoA)、骨形成蛋白受体1A(BMPR1A)、BMR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BAK组比较,BAK+SF组兔角膜透明度和基质水肿情况逐渐好转,且角膜厚度显著减小(P<0.05);其CEC仅缺损至B区,且表现为正常的六边形内皮细胞结构;其角膜内皮组织中鬼笔环肽、ZO-1、钠钾ATP酶、Ki67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当SF质量浓度≤200 mg/L时,其对兔CEC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和时间依赖趋势,且50、100、200 mg/L的SF可浓度依赖性地上调细胞中RhoA、BMPR1A、BMPR2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SF可改善大泡性角膜病变模型兔受损角膜内皮的透明度,减轻基质水肿,减小角膜厚度,维持角膜内皮结构完整性并促进角膜内皮功能恢复;该成分还可促进兔CEC的增殖,此作用可能与激活RhoA-Rho激酶-骨形成蛋白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李全智辨治青光眼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思路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26
文章主要总结李全智治疗青光眼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思路及经验.李全智根据审证求因,溯本求源,明确病机的总体思路,将青光眼大泡性角膜病变分为郁热犯目,黑睛生泡证;余火未尽,黑睛生泡证;血虚失养,黑睛生泡证三种证候.郁热上犯,内郁不宣,宜清热散邪,通腑明目,以升降散为主方加减;余火未尽,黑睛生泡,宜清肝息风,消泡明目,用沈氏息风汤加减;血虚失养,病情迁延,宜滋养营血,止痛消泡,用托里定痛汤加减.临证灵活施治,疗效可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2006年至2015年角膜移植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变化趋势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角膜移植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的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行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2476只眼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调查结果,将角膜移植手术适应症分为感染性角膜炎、眼外伤、大泡性角膜病变、再次角膜移植、圆锥角膜、角膜肿瘤、角膜变性或营养不良、蚕蚀性角膜溃疡及其他角膜病变等九种类型.手术方式分为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板层角膜移植两类.根据移植替换部位的不同,将板层角膜移植进一步分为前板层角膜移植和内皮移植.结果 在2476只眼角膜移植手术中,感染性角膜炎1067只眼,占总眼数的43.09%;眼外伤446只眼,占总眼数的18.01%;大泡性角膜病变201只眼,占总眼数的8.12%;再次角膜移植183只眼,占总眼数的7.39%;圆锥角膜140只眼,占总眼数的5.65%;角膜变性及营养不良124只眼,占总眼数的5.01%;角膜肿瘤123只眼,占总眼数的4.97%;蚕蚀性角膜溃疡101只眼,占总眼数的4.08%;其他角膜病变91只眼,占总眼数的3.67%.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535只眼,占感染性角膜炎总眼数的50.14%;真菌性角膜炎261只眼,约占24.46%;细菌性角膜炎258只眼,约占24.18%;阿米巴病毒性角膜炎13只眼,约占1.21%.穿透性角膜移植1479只眼,占总眼数的59.73%;前板层角膜移植935只眼,占总眼数的37.76%;内皮移植62只眼,占总眼数的2.50%.结论 感染性角膜炎在角膜移植中最为常见,其次为眼外伤和大泡性角膜病变.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在感染性角膜炎中最为常见.穿透性角膜移植是进行角膜移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前板层角膜移植的临床应用比例逐年升高,内皮移植呈现平稳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