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魏酸钠对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信号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和信号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第4~6代人皮肤HSFb用于后续实验。将HSFb分别与终质量浓度1、1×10 -1、1×10 -2、1×10 -3、1×10 -4、1×10 -5、1×10 -6 mg/mL阿魏酸钠共培养48 h,采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吸光度值并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阿魏酸钠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样本数为6。将HSFb分别与终质量浓度0.1、0.2、0.3、0.4 mg/mL的阿魏酸钠共培养24、48、72、96 h后,采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样本数为3)。取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相应终质量浓度阿魏酸钠处理的0.300 mg/mL阿魏酸钠组、0.030 mg/mL阿魏酸钠组、0.003 mg/mL阿魏酸钠组和不进行任何处理的阴性对照组。培养72 h后,采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吸光度值(样本数为5),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微观形态(样本数为3),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样本数为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样本数为4),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磷酸化Smad2/3、磷酸化Smad4、磷酸化Smad7的蛋白表达(样本数为4)。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检验。 结果:阿魏酸钠的LC50为0.307 5 mg/mL。培养24~96 h,4个质量浓度阿魏酸钠处理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于培养72 h达到最高,选择72 h作为后续实验的处理时间。培养72 h后,0.003 mg/mL阿魏酸钠组、0.030 mg/mL阿魏酸钠组、0.300 mg/mL阿魏酸钠组细胞吸光度值分别为0.57±0.06、0.53±0.04、0.45±0.05,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0.69±0.06( P<0. 01)。培养72 h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用阿魏酸钠处理的3组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核固缩或断裂、裂解,染色质丢失,胞质中可见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局部逐渐空泡化。培养72 h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0.003 mg/mL阿魏酸钠组、0.030 mg/mL阿魏酸钠组、0.300 mg/mL阿魏酸钠组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 P<0. 05或 P<0. 01)。培养72 h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0.300 mg/mL阿魏酸钠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 P<0. 01),0.030 mg/mL阿魏酸钠组、0.300 mg/mL阿魏酸钠组细胞Bax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 P<0. 05),0.300 mg/mL阿魏酸钠组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 P<0.01)。培养72 h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0.030 mg/mL阿魏酸钠组、0.300 mg/mL阿魏酸钠组细胞TGF-β 1、磷酸化Smad2/3、磷酸化Smad4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 P<0. 05或 P<0. 01),0.003 mg/mL阿魏酸钠组、0.030 mg/mL阿魏酸钠组、0.300 mg/mL阿魏酸钠组细胞磷酸化Smad7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 P<0.01)。 结论:阿魏酸钠可通过阻断TGF-β/Smad信号通路上的关键蛋白的表达,协同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共同发挥抑制人皮肤HSFb增殖和促进人皮肤HSFb凋亡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痛风达标治疗人群用药真实情况分析: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结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方法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探索痛风达标治疗人群的治疗特点和规律,并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痛风的达标、安全治疗及管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临床真实世界数据,收集多家医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痛风为诊断的门诊治疗患者,将其在门诊治疗中产生的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及Excel软件,采取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总结经治疗后达标的痛风患者的治疗措施特点及规律。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痛风患者3 287例,随访诊次9 861个。其中治疗后血清尿酸(SUA)达标诊次占比为7.01%(691/9 861),关节疼痛表现视觉模拟评分(VAS)达标占比为59.81%(5 898/9 861)。治疗后SUA控制达标诊次691个,降尿酸药物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非布司他,其次为苯溴马隆。高频治疗措施中,使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发现6组治疗方案:①中药饮片-中医技术-生活干预措施-中成药,②阿魏酸哌嗪片-NSAIDs,③别嘌醇-碳酸氢钠,④苯溴马隆,⑤激素-秋水仙碱,⑥非布司他。同时,采取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关节疼痛表现VAS评分控制达标诊次共5 898个,使用频次最高的控制症状药物为NSAIDs。高频治疗措施中,使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挖掘,发现5组治疗方案:①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技术-生活干预措施,②NSAIDs-秋水仙碱-激素,③别嘌醇,④苯溴马隆,⑤非布司他。整体治疗过程中共有59例AE发生。结论:本次研究显示痛风患者的SUA达标率很低,关节炎控制欠佳,治疗中降尿酸药物使用率偏低,降尿酸治疗和抗炎处方模式均与国际指南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加强痛风患者规范管理。同时生活干预措施在有限的达标人群治疗方案中均占有一席之地,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阿魏酸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细胞增殖和迁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探索阿魏酸钠能否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神经胶质胶质细胞增殖和迁移,研究观察了阿魏酸钠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阿魏酸钠能明显抑制胶质细胞PI3K、p-PI3K、AKT、p-AK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且抑制胶质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综上所述,阿魏酸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拮抗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组人Siglec-1蛋白的制备及基于超滤亲和-液质联用技术天然配体的筛选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构建唾液酸免疫球蛋白凝集素1(Siglec-1)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Siglec-1重组蛋白,构建超滤亲和-液质联用技术(UF-LC-MS)筛选Siglec-1蛋白天然配体.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Siglec-1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Siglec-1重组蛋白,通过Ni柱亲和色谱柱进行蛋白纯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分析Siglec-1重组蛋白纯度.建立UF-LC-MS技术研究金银花、甘草、迷迭香、菊苣中6个主要组分绿原酸、迷迭香酸、阿魏酸、甘草酸、甘草次酸、菊苣酸对Siglec-1蛋白的亲和力,通过比较样品组和蛋白变性组超滤液中待测物的峰面积,计算各待测物特异结合率.结果 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重组表达质粒pET-22b-Siglec-1-His构建正确;纯化的人Siglec-1重组蛋白质量分数达90%以上;建立了UF-LC-MS筛选体系,筛选出甘草次酸可与Siglec-1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表达了高纯度、高产量的人Siglec-1重组蛋白,筛选出甘草次酸可与Siglec-1蛋白特异性结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心脑康胶囊中9种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心脑康胶囊中丹参素钠、丹酚酸B、芍药苷、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斯皮诺素、甘草苷、葛根素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SVEA 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2%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0.5 mL/min;柱温 30℃;检测波长 280、403 nm.以葛根素为内标,计算其他 8 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含量.结果 9 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 99.83%~101.18%,RSD 1.04%~1.91%.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接近.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心脑康胶囊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阿魏酸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模型鼠行为及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究阿魏酸早期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模型鼠行为、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为ASD的药物治疗探索新途径.方法自2020年10月-2021年5月,参照Schneider经典造模方法制备孤独症大鼠模型,随机选取7日龄模型组40只分为丙戊酸钠(VPA)组、阿魏酸(FA)组,对照组20只为生理盐水(NS)组.FA组从第7天起连续21d腹腔注射阿魏酸50mg/kg,VPA组和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进行模型鉴定.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各组海马区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电离钙绑定衔接分子-1(IBA-1)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NS组比,VPA组体重降低、尾部弯曲或短小,"社交性"和"社交新奇性"下降、辨别社交气味的能力下降、重复刻板行为增多(P<0.05);海马区出现神经炎性病理表现,小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增多,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阿魏酸干预后,FA组社交能力和对社交气味的分辨能力增强(P<0.05),海马区病理损伤较VPA组有改善;海马区IBA-1阳性细胞数量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阿魏酸早期干预能提高ASD模型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社交能力,可降低ASD模型鼠海马区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的表达水平,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c-Jun氨基末端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探讨阿魏酸钠对偏头痛大鼠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SF)通过调控JNK/p38 MAPK信号通路对偏头痛大鼠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SF低剂量(SF-L)组(50 mg/kg)、SF 高剂量(SF-H)组(100 mg/kg)、SF+JNK 抑制剂(SF+SP600125)组(SF 100 mg/kg+SP60012510 mg/kg)、SF+JNK 激活剂[SF+茴香霉素(AN)]组(SF 100 mg/kg+AN 5 mg/kg),每组 12 只,另取 12 只 SD 大鼠不做处理作为空白组.给药结束24 h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TNF-α、IL-6、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中JNK/p38 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挠头次数以及爬笼次数明显增加,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升高;血清5-HT含量显著降低,NO、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脑组织中TNF-α、IL-6和CGRP表达以及磷酸化JNK(p-JNK)/JN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p38 MAPK比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SF-L组、SF-H组大鼠挠头次数及爬笼次数显著减少,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血清中5-HT含量显著升高,NO、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脑组织中TNF-α、IL-6和CGRP表达以及p-JNK/JNK、p-p38 MAPK/p38 MAPK比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SF-H组比较,SF+SP600125组能够显著增强SF对偏头痛大鼠的保护作用;SF+AN组能够显著逆转SF对偏头痛大鼠的保护作用.结论 SF可能通过抑制JNK/p38 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有效抑制偏头痛大鼠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元凋亡,实现对偏头痛大鼠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炮制、煎煮方式对化痰祛湿活血方中18种成分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基于中药炮制理论和文献研究,探究炮制和煎煮方式对化痰祛湿活血方中18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丹参素钠、绿原酸、阿魏酸、金丝桃苷、芦丁、橙皮苷、槲皮苷、丹酚酸B、槲皮素、柚皮素、水飞蓟宾、山柰酚、芹菜素、橙黄决明素、23-乙酰泽泻醇C、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b1、丹参酮ⅡA等18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数据结果分析.结果:炮制前后混煎水煎液中绿原酸、芦丁、丹酚酸B、水飞蓟宾、山柰酚、芹菜素、柴胡皂苷b1、柴胡皂苷b2、丹参酮ⅡA含量均高于单煎水煎液;单煎水煎液中丹参素钠、阿魏酸、橙皮苷、槲皮素、柚皮素、23-乙酰泽泻醇C均高于混煎水煎液;无论单煎还是混煎炮制后的组方中柴胡皂苷b2含量升高,而原方绿原酸、阿魏酸、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23-乙酰泽泻醇C、柴胡皂苷b1、丹参酮ⅡA含量降低;PCA结果分析表明,46.2%的差异由煎煮方式引起,29.8%由炮制引起的;芦丁、山柰酚、橙皮苷、柴胡皂苷b2、橙黄决明素、水飞蓟宾、阿魏酸是不同煎煮方式的差异成分,芦丁、丹参素钠、丹酚酸B、橙黄决明素、芹菜素、山柰酚、水飞蓟宾是炮制前后的差异成分.结论:建立的化痰祛湿活血方水煎液中18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研究结果可为化痰祛湿活血方如何选用中药炮制品和煎煮方式提供指导和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阿魏酸钠对角膜内皮功能障碍及CEC损伤的影响及潜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SF)对角膜内皮功能障碍及角膜内皮细胞(CEC)损伤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兔分为对照组、苯扎氯铵(BAK)组和BAK+SF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以前房注射BAK建立大泡性角膜病变模型,BAK+SF组于术后次日腹腔注射SF溶液200 mg/kg,每天2次,连续14 d.观察各组兔角膜透明度和基质水肿情况(术前及术后第1、7、14天),检测其角膜厚度(术后第14天)和眼内压(术后第1~14天);于术后第14天,评估其角膜内皮结构并检测功能相关蛋白[鬼笔环肽、胞质紧密连接蛋白1(ZO-1)、钠钾ATP酶、Ki67]的表达情况.于术后14 d采集BAK组角膜组织,分离、培养原代兔CEC,将其分为空白组和不同质量浓度SF组,检测不同培养时间下各组细胞的活力和Ras同源基因家族A(RhoA)、骨形成蛋白受体1A(BMPR1A)、BMR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BAK组比较,BAK+SF组兔角膜透明度和基质水肿情况逐渐好转,且角膜厚度显著减小(P<0.05);其CEC仅缺损至B区,且表现为正常的六边形内皮细胞结构;其角膜内皮组织中鬼笔环肽、ZO-1、钠钾ATP酶、Ki67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当SF质量浓度≤200 mg/L时,其对兔CEC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和时间依赖趋势,且50、100、200 mg/L的SF可浓度依赖性地上调细胞中RhoA、BMPR1A、BMPR2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SF可改善大泡性角膜病变模型兔受损角膜内皮的透明度,减轻基质水肿,减小角膜厚度,维持角膜内皮结构完整性并促进角膜内皮功能恢复;该成分还可促进兔CEC的增殖,此作用可能与激活RhoA-Rho激酶-骨形成蛋白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阿魏酸钠联合氯沙坦钾对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与肾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阿魏酸钠联合氯沙坦钾对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氯沙坦钾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比较两组BUN、Scr、UA、β2-MG、收缩压、舒张压及尿蛋白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BUN、Scr、UA、β2-MG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舒张压、收缩压、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运用阿魏酸钠联合氯沙坦钾治疗可有效降低尿蛋白、改善患者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