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靶向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的18β-甘草次酸的筛选及抗菌活性评价系统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大肠埃希菌桶状蛋白组装复合物的核心组分BamA和BamD作为靶点,从甘草提取物中进行抗菌活性成分的筛选,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抗生素耐药问题。方法:使用亲和超滤联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技术,从甘草提取物中筛选能够与BamA和BamD相互作用的化合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化合物处理后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 bamA和 bamD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并且利用离体重组系统检测化合物对于β桶状蛋白组装(β-barrel assembly machinery, BAM)复合物整合外膜蛋白功能的影响,最后利用SDS在细菌细胞内的积累情况检测化合物处理过后细菌细胞膜完整性变化。 结果:生物亲和超滤联合HPLC-MS筛选发现18β-甘草次酸可以与BamD发生相互作用,经18β-甘草次酸处理后,大肠埃希菌 bamA基因表达水平升高1.5倍, bamD基因表达水平升高2倍,但是,离体重组系统检测未观察到18β-甘草次酸对BAM复合物的插膜功能具有抑制效果,细胞膜完整性检测实验也未发现18β-甘草次酸对于大肠埃希菌细胞膜的破坏。 结论:以BamA和BamD蛋白作为靶点,建立了使用亲和超滤联合HPLC-MS进行天然产物筛选的方法。筛选得到18β-甘草次酸能够与BamD相互作用并能够影响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的表达,故本研究所建立的筛选和实验流程对于以外膜蛋白为靶点的、其他来源的新型抗菌药物的筛选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且本研究也提示在筛选过程中,相关靶点的选择对成功筛选到相应的天然产物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类细胞外基质的免疫调节水凝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慢性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由于ECM丢失、过度炎症反应、血管生成障碍和细菌感染造成的组织微环境恶化导致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仍是一个巨大的临床挑战。受天然ECM的化学成分、纤维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的启发,抗菌和组织环境响应性糖肽杂化水凝胶被开发出来用于促进慢性创面愈合。该水凝胶可促进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显示出较强的抗菌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糖肽水凝胶通过协调以大量的M2型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减轻、血管生成增强为标志的促再生反应,加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糖尿病和烫伤所致全层皮肤缺失的组织重建。总之,类ECM和免疫调节糖肽水凝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多功能敷料,无须额外的药物、外源性细胞因子或细胞即可重塑受损的组织环境,为慢性创面的修复和再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菌牙科粘接剂在龋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牙科粘接剂在治疗细菌相关性疾病-龋齿过程中,发挥连接复合树脂及牙体组织的作用.通过对粘接剂进行改性,使其具备一定的抗菌功能,可有效抑制粘接界面细菌生长.本综述系统评估和总结了改性牙科粘接剂的各种策略,重点探讨包括金属及其化合物、季铵盐、天然抗菌药物、抗菌肽及载药系统等抗菌成分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抗菌肽在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真菌感染性疾病是一类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由于传统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是当务之急.AMPs作为一类天然产物,在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潜力.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不仅是机体天然防御系统的重要成分,且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尤其具有抗菌活性.该文主要从AMPs在真菌免疫方面的作用机制出发,对与AMPs相关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进行概述,探讨AMPs在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鱼腥草素钠及其类似物的抗细菌与抗真菌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0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形势日益严峻.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是发现新抗菌药物或抗菌药物增敏剂以及应对当前耐药形势的有效途径.鱼腥草素钠是中草药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活性成分鱼腥草素的亚硫酸氢钠加成物,具有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新鱼腥草素钠是鱼腥草素钠的类似物.鱼腥草素钠可以影响多种细菌和真菌的基因表达,抑制生物被膜形成,改变细菌或真菌的细胞形态,与某些现有抗细菌或抗真菌药物联用具有协同作用.鱼腥草素钠及其类似物新鱼腥草素钠的药代动力学、抗细菌与真菌活性、潜在抗菌作用机制和毒理学研究进展等在本文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从中药来源的化合物中发现抗菌药物或抗菌药物增敏剂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壳聚糖基可注射水凝胶在骨组织修复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1
骨移植物或骨替代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骨疾病相关的治疗手术.传统的骨修复方法包括自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手术重建,但是往往会带来排异反应、疾病传播风险和重复手术的潜在危害,因此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对临床治疗骨缺损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骨组织工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在生物医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壳聚糖是天然高分子的一种典型代表,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抗菌性、抗氧化,以及低毒性及低成本等特点,被认为是组织再生领域中重要的骨修复材料.因此,基于壳聚糖的可注射水凝胶能够均匀填充不规则骨缺损,当与其他聚合物或生物活性成分相结合后已被证明是自体骨移植物的有效替代品.本综述将重点介绍壳聚糖基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及其在骨再生中的发展现状,总结骨组织工程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为研发新一代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用于骨缺损修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植物环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植物环肽是一类主要由氨基酸肽键形成的环状含氮化合物,一般包含2~37个L-构型的编码或者非编码氨基酸结构单元,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天然植物小分子代谢产物.科学研究表明,此类天然产物在各科植物中广泛分布,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二肽类、环四肽类、环五肽类、环六肽类、环七肽类、环八肽类、环九肽类、环十肽类等,其中环二肽类、环六肽类、环八肽类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据报道,植物环肽结构新奇、独特,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疟、抗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对2006年以来植物环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植物环肽及其在相关医药、卫生、农业等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天然间苯三酚类成分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间苯三酚类成分广泛分布于陆地植物及海洋生物中,该类成分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其中不乏抗菌活性显著的新颖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间苯三酚类成分主要分布在桃金娘科及藤黄科植物中,该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枯草芽孢杆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对近30年来报道的230个间苯三酚类成分的抗菌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成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黑翅土白蚁肠道放线菌菌株BYC-18及其抗菌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测定黑翅土白蚁肠道放线菌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并对其抗菌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以发现新颖的抗菌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对黑翅土白蚁肠道放线菌进行分离;通过牛津杯法测试菌株发酵液提取物对4种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抗菌活性,筛选出活性菌株BYC-18;通过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BYC-18的分类学地位;采用滤纸片法测定BYC-18发酵液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抗菌活性;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纯化抗菌活性化合物,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鉴定其化学结构;采用滤纸片法和最低抑制浓度法测定分离的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BYC-18被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菌株,该菌发酵液对4种致病菌均有抗菌活性且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抑菌圈直径达11.1 mm.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单体化合物BYC-18-1,经鉴定为β-玉红霉素(β-rubromycin);抗菌活性测试表明,在供试浓度为30 μg/6 mm滤纸片时,β-玉红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3.2 mm,与阳性对照硫酸庆大霉素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16.6 mm)接近.[结论]链霉菌菌株BYC-18具有开发为新型微生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天然产物色胺酮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色胺酮是一种天然的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是许多中草药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如青黛Indigo Naturalis、大青叶Isatidis Folium和板蓝根Isatidis Radix.色胺酮的抗菌、抗炎作用早有报道,近期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血管生成、抗寄生虫等药理活性.加之结构稳定、毒副作用小、易于被肠道吸收等特点,使之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重点归纳总结了色胺酮的药理活性,并对其天然来源,合成方法,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及毒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色胺酮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较为全面的文献信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