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苯三酚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采用间苯三酚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40例AP患者设为联合组,同期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的40例AP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血淀粉酶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38/40)比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81,P=0.001).联合组腹痛、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缓解时间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4.00(2.00,4.25)d 比 6.00(5.00,7.00)d、4.00(2.00,5.00)d 比 6.00(5.00,7.00)d、2.00(2.00,3.00)d 比 4.00(3.00,5.00)d、4.00(2.00,6.00)d 比 6.00(2.75,9.0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及血淀粉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0%(4/40)比 15.0%(6/40)、2.5%(1/40)比 5.0%(2/40)](均 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生长抑素治疗AP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且不会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艾司氯胺酮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年龄65~78岁,体重46~75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5):艾司氯胺酮PCIA组(E组)和舒芬太尼PCIA组(S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术毕前10 min时连接镇痛泵行PCIA,E组配方:艾司氯胺酮2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90 mg和托烷司琼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S组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1 μg/kg、酮咯酸氨丁三醇90 mg和托烷司琼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2组镇痛泵背景输注速率1.5 ml/h,PCA剂量1.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至术后48 h。数字疼痛评分≥4分,若自控镇痛效果不佳,则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行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后4、8、24和48 h时记录Steward苏醒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晕、皮肤瘙痒和术后7 d内谵妄的发生情况。于术后24和48 h时行40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 结果:与S组比较,E组术后各时点40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升高,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降低( P<0.05),术后各时点Steward苏醒评分、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优于舒芬太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北京地区66家病理实验室弹力纤维染色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按照北京市病理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工作要求,对北京地区各医疗机构病理科弹力纤维染色质量进行室间质评,评估室间质量差异,并分析染色技术问题,为病理质控和诊断判读提供技术支撑。统一选定测评标本为肺肿瘤切除标本(含胸膜),共发放测评标本66份,同时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各实验室信息和染色方法。最后收集切片由质控组专家进行统一评价。结果:本次共有66家北京地区的病理实验室提交结果,包括65家医院病理科和1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病理实验室。使用的染色方法依次有:维多利亚蓝法(46家)、铁碘苏木精法(17家)、间苯二酚-碱性品红法(2家)、Gomori醛品红法(1家)。其中维多利亚蓝法合格44家(95.7%),含11家优秀(23.9%,11/46)。铁碘苏木精法合格15家(15/17),含优秀10家(10/15)。间苯二酚-碱性品红法合格2家(2/2),无优秀。Gomori醛品红法合格1家,无优秀。4种弹力纤维染色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体评价,本次调研北京地区弹力纤维染色的总合格率93.9%(62/66),其中优秀率31.8%(21/66)。 结论:本次室间质评数据充足,调研证实北京地区各病理实验室的弹力纤维染色技术合格,推荐维多利亚蓝染色是首选染色方法;个别实验室染色技术有待改进,建议加强技术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间苯三酚复合舒芬太尼对肺癌行肺叶切除术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CRBD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复合舒芬太尼对肺癌行肺叶切除术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95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约15 min,予以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观察组同时静脉注射间苯三酚复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复苏进程、肺功能、相关血清指标、术后4 h内CRBD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睁眼、自由呼吸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 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麻醉复苏时、术后1 d的用力肺活量(FVC)、氧合指数(OI)及氧分压(PaO 2)均出现明显波动(均 P<0.05);且观察组麻醉复苏时、术后1 d的FVC、OI及PaO 2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均 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 d HIF-1α均升高,BDNF均降低(均 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HIF-1α明显低于对照组,BDNF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术后4 h的CRBD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2.50%(6/48)]低于对照组[31.91%(15/47)](χ 2=4.286, P<0.05)。 结论:将间苯三酚与舒芬太尼联合用于肺癌行肺叶切除术全麻患者中,可减少麻醉恢复期CRBD的发生,减轻对肺功能及血清HIF-1α、BDNF水平的影响,利于患者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术前应用间苯三酚联合奥布卡因对宫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术前应用间苯三酚联合奥布卡因对宫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宫腔镜手术的124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62例,其中对照组术前给予奥布卡因药物,观察组术前给予间苯三酚联合奥布卡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宫颈软化程度、手术指标、生命体征、VR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宫颈软化总有效率(96.77%)较对照组(77.42%)高(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且视野清晰度较对照组好( P<0.05);两组患者给药前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 2)、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给药后HR较给药前有所增加,SpO 2较给药前降低,且观察组HR较对照组低( 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0级与Ⅲ级比例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Ⅰ级比例较对照组高,而Ⅱ级比例较对照组低( 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7.74%)( P<0.05)。 结论:术前应用间苯三酚联合奥布卡因有利于提高宫腔镜手术患者宫颈软化程度,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对稳定生命体征、降低疼痛、不良反应等方面也具有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甲氧氯普胺致死嗜铬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男性,35岁,主因"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4h"于2022-11-12 08:36至湖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于4 h出现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绞痛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液,有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体格检查:血压190/10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59次/min,指氧饱和度98%,呼吸23次/min,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啰音听诊不明显,心脏各瓣膜区杂音未及,腹部无压痛反跳痛。急诊内科医生开具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淀粉酶、凝血功能、D二聚体、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肝胆胰腺B超检查。遗憾的是该患者未遵照医生的建议完善上述检查,并且未将上述情况告知医生,强烈要求医生予药物治疗改善腹痛、呕吐症状。所以医生开具了药物"甲氧氯普胺10 mg肌肉注射即用,间苯三酚注射液8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即用"。11:13患者家属再次来到急诊内科诊室并告知医生患者腹痛症状未缓解。医生此时发现该患者未完成此前开具的所有血化验及超声检查,立即陪同患者至急诊化验室抽取血化验标本。11:50该患者出现胸闷气促症状,随即送入抢救室。心电监护提示心动过速,心率162次/min,血压86/62 mmHg(1 mmHg=0.133 kPa),指氧饱和度92%,呼吸14次/min,立即查心电图,结果示:Ⅱ、Ⅲ、AVF、V 1~V 5 ST段广泛抬高。并加测床旁快速B型钠尿肽测定。12:10血化验结果全部取出,其异常的结果有:白细胞计数22.9×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率95.2 %,血红蛋白180.0 g/L,超敏C反应蛋白22.3 mg/L,肌酐209 μmol/L,镁1.80 mmol/L,D二聚体19.60 mg/L,BNP 1 256.1 pg/mL,肌钙蛋白I 11.43 pg/mL,肌红蛋白>1 200 ng/mL。12:15心电监护提示患者心率151次/min,血压86/62 mmHg,指氧饱和度92%,呼吸14次/min,同时查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室间隔及室壁活动弥漫性减弱,心律失常,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不全。12:40患者突发肢体抽搐、双眼向上凝视、叹息样呼吸,心电监护示心律进行性下降至50次/min,查体颈动脉搏动未触及,意识丧失,立即行心肺复苏,呼吸球囊辅助通气,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并予药物"肾上腺素1 mg每3分钟静推(共20支)"。令人遗憾的是经过积极的抢救,该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心率及呼吸,于14:00宣布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右美托咪定与地塞米松抑制妇科肿瘤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诱发呛咳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抑制妇科肿瘤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阿片类药物诱发呛咳(OIC)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9年3月至11月180例拟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地塞米松组,各60例。患者入室首先静息10 min(T 0)。全身麻醉诱导前处理:右美托咪定组经电子输注泵泵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以0.9% NaCl注射液稀释至10 ml),地塞米松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空白对照组泵入10 ml 0.9% NaCl注射液。5 min内泵完,泵注结束时间记为T 1。泵注结束5 min后开始行麻醉诱导:首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5 s内注射完结(T 2)。舒芬太尼注射2 min后(T 3)依序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0.3 mg/kg,丙泊酚中长链注射液2 mg/kg,诱导后行去氮给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插管后1 min记为T 4。记录各组T 2~T 3期间OIC的发生率及严重性,以及T 1~T 4期间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呼吸抑制和肌强直的发生率。 结果:右美托咪定组(10.0%,6/60)、地塞米松组(8.3%,5/60)患者OIC发生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33.3%,20/6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445, P<0.01),右美托咪定组与地塞米松组间OIC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右美托咪定组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16.3%,10/60)高于空白对照组(0,0/60)与地塞米松组(8.4%,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肌强直。 结论:麻醉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预处理均可有效降低妇科肿瘤患者OIC发生率,两者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输注右美托咪定后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欣普贝生和间苯三酚联合运用在足月孕产妇无痛分娩引产中的应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在分娩镇痛条件下足月妊娠引产中联用欣普贝生、间苯三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就诊的需足月妊娠引产、单胎、无内外科合并症,无产科禁忌症、无前列腺素应用禁忌症、无麻醉禁忌症、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初产妇共1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缩宫素静脉滴注法引产,宫口开大3 cm时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技术分娩镇痛;观察组运用欣普贝生阴道放置及间苯三酚静脉推注的方法,宫口开大3 cm时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技术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引产效率、具体产程、疼痛程度及妊娠结局等。结果:观察组孕产妇(94.00%)促宫颈成熟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孕产妇疼痛程度比较结果显示:I级疼痛观察组36例(72.00%),明显高于对照组24例(48.00%);III级疼痛观察组2例(4.00%),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16.00%);II级疼痛两组孕产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引产成功46例(92.00%),对照组引产成功38例(76.00%),观察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潜伏期、活跃期、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孕产妇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孕产妇新生儿窒息率、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分娩镇痛条件下使用欣普贝生阴道放置及间苯三酚静脉推注引产成功率明显优于缩宫素静脉点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次性导尿管联合间苯三酚在宫腔镜术前宫颈预处理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一次性导尿管联合间苯三酚在宫腔镜术前宫颈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赣州市立医院收治的需行宫腔镜手术患者40例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宫腔镜术前12 h于阴道后穹隆放置卡孕栓进行宫颈预处理,于术前30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协助宫颈管扩张;观察组行宫腔镜术前12~15 h使用一次性导尿管插入宫颈管进行扩张处理,置入导尿管后阴道塞入两块纱布预防导尿管脱落,于术前30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协助宫颈管扩张。对比两组宫颈软化程度及扩宫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扩宫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宫颈软化程度优于对照组( Z=2.995, P=0.003);观察组的宫颈扩张时间(15.56±3.14) s短于对照组(25.54±3.59) s ( t=4.653, P<0.001);手术时间(29.24±6.32) min短于对照组(37.36±6.48) min( t=4.012, P<0.001),术中出血量(5.69±4.03) ml低于对照组(14.82±5.49) ml( t=5.995, 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1/20)略低于对照组30.00%(6/20)(χ 2=4.329, P=0.037)。 结论:针对宫腔镜手术患者使用一次性导尿管联合间苯三酚进行宫颈预处理,可充分软化宫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间苯三酚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间苯三酚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行IVF-ET治疗的4289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及非妊娠组,分析影响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再根据移植前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未接受药物治疗组(A组)、术前静脉滴注阿托西班组(B组)、术前联合术中注射阿托西班组(C组)、术中静脉滴注间苯三酚组(D组),比较四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妊娠结局,以及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年龄、优质胚胎数及移植前用药方式是影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 P=0.031、 P=0.039、 P=0.020)。D组患者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组( P均<0.001)、B组( P均<0.001)及C组( P<0.001, P<0.001, P=0.001);其异位妊娠率明显低于A组、B组及C组( P均<0.001);流产率低于A组( P<0.001)。治疗期间及治疗后,4组患者均未见不适主述及过敏反应,所有出生婴儿均无出生缺陷。 结论:用药方式是影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术中静脉注射间苯三酚可明显提升IVF-ET患者胚胎种植率及妊娠率,并降低其流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