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麻醉可视喉镜下夹持式环杓关节复位技术临床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可视喉镜下夹持式环杓关节复位技术的复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连续收治的环杓关节脱位行闭合复位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男21例,女19例,年龄17~82(中位年龄48)岁。对环杓关节脱位的诱因、患者症状、术前评估方法、复位操作技术、复位次数以及复位后杓状软骨运动及声音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有明显声音嘶哑,发声明显气息声;频闪喉镜或电子纤维喉镜下可见患侧声带运动障碍及声门闭合不良,其中左侧28例,右侧9例,双侧3例。麻醉插管25例(62.5%),为脱位最常见原因,其他依次为喉部外伤、无痛胃镜检查、剧烈咳嗽、呕吐等。其中我科初诊复位28例,外院复位失败来诊12例。40例患者中脱位后24 h行复位6例;3 d~1个月18例;1~3个月7例;3~6个月复位6例;6个月以上3例。复位1次后发音恢复正常10例(10/40,25%),2次复位后恢复正常14例(14/40,35%),3次后正常10例(10/40,25%),4次后正常2例(2/40,5%),5次后正常1例(2.5%)。采用喉部薄层CT扫描加环杓关节重建进行分类:半脱位37例(92.5%)、3例全脱位;28例左侧脱位,9例右侧,双侧3例;29例(72.5%)后脱位、11例(27.5%)前脱位。所有患者经静脉麻醉可视喉镜下、专用复位钳夹持杓状软骨进行复位。术后禁声1~2周,术后第1周和第4周经频闪喉镜和/或嗓音分析评估疗效,声带运动恢复正常、发音良好37例(92.5%)。结论:静脉麻醉可视喉镜下夹持式环杓关节复位技术便于操作,复位效果稳定,是环杓关节复位的可靠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夹板外固定与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夹板外固定与弹性髓内针内固定两种固定方式治疗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20例尺桡骨骨干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手法复位后夹板、中立板、钢托外固定72例(夹板外固定组),使用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针内固定48例(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功能恢复、X线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临床疗效、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夹板外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2、4、6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X线评分低于夹板外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8、10周,两组X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随访过程中,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夹板外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可以有效维持儿童尺桡骨骨折骨位,固定稳定、无需反复复位、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点式复位钳辅助复位在PFNA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使用点式复位钳辅助复位在PFNA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运用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8年7月,我科完成运用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212例,其中有31例系术中闭合复位困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61-92岁,平均78岁,根据EVANS分型:II型2例,III型4例,IV型15例,V型10例,采用前外侧辅助小切口微创切开,使用点式复位钳夹持辅助复位,再行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复查DR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25-60分钟,平均手术时间为35分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00-250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50ml.患者DR片复查情况良好,随访3-18个月,平均6.5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显示,优18例,良10例.结论:对于术中闭合复位困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三维CT可很好的预测,采用髋部前外侧辅助小切口,使用点式复位钳夹持复位,可以达到满意的复位固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8例1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的手术方式,术中根据患者晶状体混浊情况,必要时联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孔闭合、视网膜复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7眼(94.44%)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眼经再次手术后仍存在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未进行再次手术治疗.OCT随访显示,黄斑裂孔Ⅰ类U形愈合3眼(16.67%),Ⅰ类V形愈合9眼(50.00%),Ⅱ类W形愈合5眼(27.78%),未愈合1眼(5.56%).所有患者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眼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1眼术后出现前房房水闪辉,1眼因患者术后俯卧位置不当出现人工晶状体瞳孔区夹持,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2眼术后出现晶状体后囊羽毛状混浊.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促进黄斑裂孔的愈合以及视网膜的复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扩大外膜内翻并翻转吻合与主动脉包裹后右房分流技术处理A2型夹层根部的近期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比扩大外膜内翻并翻转吻合与主动脉包裹后右房分流两种手术方式的围术期差异,评价其术后及近期疗效,为手术处理策略提供新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3月我中心行手术治疗的68例急性A2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外膜内翻组22例应用扩大外膜内翻并翻转吻合技术;包裹组46例应用主动脉包裹后右房分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近期随访结果,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外膜内翻组手术总时长、停机至关皮时间较包裹组明显缩短(P<0.05).对比术后2周内及术后12个月心脏超声可见包裹组窦管交界直径明显扩张(P<0.05).随访节点内外膜内翻组技术可有效闭合夹层假腔,降低吻合口漏风险,同时其复位主动脉瓣膜的效果维持情况优于包裹组技术(P<0.05),两组之间再手术相关事件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膜内翻并翻转吻合技术处理A2型主动脉夹层较主动脉包裹后右房分流技术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可预防窦管交界的近期扩张,应用其处理主动脉根部安全且可靠,近期手术疗效维持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