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与残疾人奥运会张家口赛区雪上项目的创伤特点与救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冬奥会)、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雪上项目中运动员所受创伤的特点及救治情况,以期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冬季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备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张家口赛区闭环内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在冬奥会、冬残奥会闭环期间(2021年11月21日至2022年4月5日)所有运动员的就诊记录,分析其创伤的发病率、严重程度、部位与诊疗经过。结果:张家口赛区共有1 188名冬奥会运动员与420名冬残奥会运动员参赛,其中冬奥会运动员创伤发病率为2.9%(34/1 188),冬残奥会运动员创伤发病率为1.7%(7/420)。运动员日均就诊量在冬奥会阶段最多(1.16例),就诊时急诊严重指数(ESI)评级均为3级(8例)或4级(33例),就诊科室中骨科最多(92.7%,38/41)。下肢受伤比例最高(53.7%,22/41),膝关节受伤占所有创伤的36.6%(15/41)。ESI 3级者大多采用支具固定(62.5%,5/8),ESI 4级者大多采用观察随访(57.6%,19/33)。41例运动员共做了57次影像学检查,单日被使用次数最多的影像学检查是X线片(5.00次),日均被使用次数最多的影像学检查是磁共振成像(0.16次)。运动员创伤患者的转运时间为(27.4±8.8)min,且多云、晴、小雪、阴4种天气的转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74)。 结论:张家口赛区冬奥会阶段的创伤发病率低于北京冬奥会与往届冬奥会,且无严重威胁生命的患者。张家口赛区的影像学检查资源与转运速度在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各阶段均能满足运动员的就诊需求。运动员在进行滑雪比赛时需注意下肢的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东京2020年奥运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效果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探讨东京2020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简称"东京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简称"北京冬奥会")在各自疫情形势下的防控效果,为未来传染病大流行背景下大型集会筹办工作提供启示。方法:系统检索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相关文献及数据,利用公开数据对二者病例构成、发现方式、发病趋势及外溢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东京奥运会共报告新冠肺炎阳性人员869例,其中奥运会546例(62.8%),残奥会323例(37.2%);海关筛查发现55例(6.3%),常规筛查发现814例(93.7%);运动员41例(4.7%),其他利益相关方828例(95.3%);入境人员249例(28.7%),本土居民620例(71.3%);未对城市层面造成大量外溢传播。北京冬奥会共报告新冠肺炎阳性人员535例,其中冬奥会509例(95.1%),冬残奥会26例(4.9%);海关筛查323例(60.4%),常规筛查212例(39.6%);运动员及随队官员209例(39.1%),其他利益相关方326例(60.9%)。无外溢病例报告。结论:东京奥运会与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所面临的国内外疫情形势截然不同,其新冠阳性人员构成及传播情况虽有较大差异,但结合各自背景来看,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人员闭环期间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张家口冬奥村综合诊所医疗保障人员闭环期间健康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医疗保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婚姻状况、学历、职称、是否规律体育锻炼、是否报告相应系统症状或疾病、工作时长、穿防护服工作时长、夜班工作时长、多维疲劳量表(MFI-20)评分及自编闭环下健康人群症状或疾病评分(customized symptom and disease score, CSDS)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FI-20评分在是否进行规律体育锻炼、是否报告呼吸、消化系统症状或疾病、穿防护服工作时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SDS<3分组和≥3分组的是否规律体育锻炼、工作时长、穿防护服工作时长、夜班工作时长、MFI-20评分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其中穿防护服工作时长、夜班工作时长、MFI-20评分为保障人员闭环期间健康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医疗保障人员在闭环下的健康状况值得引起重视,疲劳是普遍存在的,而疾病或症状则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最为多见;MFI-20评分能很好地提示疲劳状态、预测患病风险;穿防护服工作时长、夜班工作时长、MFI-20评分为CSDS≥3分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的体育锻炼、减少夜班时长和穿防护服时长可降低疲劳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773例冬季雪上运动损伤患者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冬季雪上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3亿人上冰雪"运动目标提供急救保障经验。方法:收集北京冬奥会雪上比赛场馆医疗站测试期间收治的各类雪上运动损伤患者的资料,分类统计伤者基本信息,损伤部位、伤害类型、受伤原因和转归情况。结果:在773例雪上运动受伤的患者中,男性461例,女性310例,2例患者未填性别,平均年龄32.9岁。损伤部位排前五的分别是下肢261例(32.04%)、上肢159例(20.37%)、躯干137例(17.57%)、头面部126例(16.16%)、脊柱76例(9.74%)。受伤类型前三位的分别是皮肤软组织损伤618例(79.95%)、骨折76例(9.83%)、脱位/半脱位30例(3.88%)。主要受伤原因分别为意外伤害663例(85.77%)、扭伤63例(8.15%)、其他(冻伤等)25例(3.23%)。现场处理541例,占69.99%;转送医院进一步治疗195例,占25.22%。结论:雪上运动是一项风险性高、易于发生各种损伤的运动,在要求滑雪者做好预防性保护措施的同时,也应做好雪上运动医疗急救保障服务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传染病数学模型在大型活动赛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风险模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欧美国家肆虐,德尔塔变异株在国内引起数次小规模暴发,对大型活动赛事期间的新冠肺炎传播风险进行模拟,从而提前做好人员、物资、隔离场所等各类保障工作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例,介绍使用数学模型对来华运动员、官员和其他奥运会利益相关方(简称“涉奥”)入境风险、闭环内风险和防控措施进行模拟。在2022年1月19日的模拟结果中,预估涉奥入境海关核酸检测产生的阳性病例数为357例(95% CI:153~568),实际来华涉奥病例数为323例;模拟冬奥会进入闭环内的“种子”病例数为195例(95% CI:43~335),实际闭环内检测病例数为212例。本研究展示了传染病数学模型在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东京奥运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日本在举办东京奥运会期间(包括前后14 d)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特点,为今后大型国际性体育赛事的防疫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东京奥运会期间的全球、日本及涉奥人员新冠肺炎发病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布滞后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对疫情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东京奥运会防疫措施及效果。结果:2021年7月6日至8月22日,日本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数共468 564例,东京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数共138 690例,发病均呈急剧升高趋势。日本3 d前和东京1 d前的发病率与奥运代表团的发病率正相关。涉奥人员中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数共538例,发病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奥运服务人员,占总病例数的53.72%。各大洲代表团发病率之间有差异( P=0.026),中美洲代表团发病率最高(6.06%),北美洲代表团发病率最低(0.33%);团体项目的发病率(0.83%)与单人项目的发病率(0.32%)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x2=5.004, P=0.030)。 结论:东京奥运会期间,日本采取的防疫措施具有一定效果,涉奥场所未发生大规模的新冠肺炎暴发疫情,疫情总体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5G移动CT救治单元大型国际赛事医疗保障的首次实践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2年2月20日,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秉持贯彻"绿色可持续"的办奥理念和"节俭办奥"的原则,经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医疗服务处组织,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下称"北京世纪坛医院")具体承担,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发的5G移动CT救治单元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五棵松冰球场馆医疗保障任务。国际奥委会医疗代表Dr. Bruce Forster特别指出五棵松冰球场馆配备的小型移动CT救治单元,是有史以来奥运会医疗装备史上的第一次,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现就本次医疗保障的组织方式及保障经验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东京2020年奥运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对比分析东京2020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简称"东京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简称"北京冬奥会")所采用的新冠疫情防控策略异同,总结两届奥运会疫情防控经验。方法:系统收集北京冬奥会、东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资料和学术期刊公开发表数据,对主办国采取的赛事防控策略和防控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两届奥运会均采用了"闭环管理"或"防疫泡泡",而北京冬奥会采用全流程闭环管理,将赛事参与人员与本地人员完全分开。东京奥运会采用唾液抗原初筛加鼻咽拭子PCR核酸复测,并针对四类赛事参与人员采用不同检测频次;北京冬奥会采用口咽拭子PCR核酸初筛加鼻咽拭子PCR核酸复测,环内全部人员每日检测。北京冬奥会进一步要求佩戴N95或同等防护水平口罩。北京冬奥会还另外提出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或集中隔离21 d后才可进入闭环。结论:北京冬奥会和东京奥运会针对各自情境均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可为传染病大流行背景下大型集会筹办工作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与残疾人奥运会高山滑雪相关严重运动损伤的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冬奥会)与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冬残奥会)期间高山滑雪运动员及工作人员的严重运动损伤进行描述性分析,总结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损伤特点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道的特点,以期为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道的运动损伤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日至3月26日所有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就诊的高山滑雪运动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就诊资料,对其创伤部位、损伤类型、损伤地点及严重程度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届冬奥会与冬残奥会高山滑雪赛事相关严重损伤49例,以损伤部位计68处,以损伤类型计72处。最常见损伤部位为膝部(25.0%,17/68),其次为头部(14.7%,10/68),肩部(8.8%,6/68)。损伤类型中最常见为挫伤(含血肿、擦伤,30.6%,22/72),其次为扭伤(含脱位、半脱位、韧带损伤,22.2%,16/72),骨折(20.8%,15/72)。运动员损伤地点最常见为赛道海坨碗区域(41.7%,10/24)。严重程度中缺席伤48例(98.0%,48/49),其中重度伤33例(67.3%,33/49)。结论:本届冬奥运会与冬残奥会高山滑雪赛事严重运动损伤最常见部位为膝部,多为韧带损伤,与历届赛事结论相符。重度伤比例较高,赛道难度设计较大。最容易发生损伤的地点为竞速赛道海坨碗区域,亦是此赛道的难点所在,在此区域需要加强医疗急救资源的投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北京冬季奥运会(冬奥会)、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冬残奥会)的举办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开启了中国、乃至全球冰雪运动的新时代。随着运动的普遍开展,以及技术的参差不齐,冰雪运动损伤患者越来越多。冰雪运动常见的损伤类型有扭伤、拉伤、划伤、摔伤、脱臼、骨折、头部损伤、脊椎损伤、内脏损伤及冻伤等,其中扭伤、拉伤和骨折占滑雪损伤总数的70%~80%。本期王钢教授特组织一期"冰雪运动损伤"重点刊,共刊出5篇相关文章,着重介绍了目前我国冰雪运动损伤的特点与防治现状,内容涉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雪上项目的创伤特点与救治及高山滑雪相关严重运动损伤的特点,以及新疆地区、青岛部分地区冬季冰雪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等,旨在进一步明确我国冰雪运动损伤的临床特点,规范冰雪运动损伤的防治,进而提高此类患者的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