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女性常见病,由于妊娠、分娩等因素导致盆底损伤时可引起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尿失禁、肛门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系列病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这类疾病的负担将会继续加重.目前的治疗策略是首选非手术治疗,尤其是对于轻、中症患者.非手术治疗方法众多,如盆底肌肉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电刺激、生物反馈、磁刺激、子宫托、尿道填充剂和再生医学等.随着医学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与治疗此类疾病相关的新材料、新技术.在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需充分考虑每种治疗方法的特点,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综述上述几种PFD的非手术方法,为治疗该疾病选择方案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Y型网片与非网片用于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比较Y型网片和非网片用于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因症状性POP行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Y型网片患者纳入网片组,应用不可吸收线患者纳入非网片组,各40例.对两组围术期有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网片组患者手术时长及住院花费均高于非网片组(P<0.05).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两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OP-Q)各个点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网片组有2例网片暴露,非网片组未见缝线暴露;两组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新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20(PDFI-20)及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6(FSFI-6)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 Y型网片与非网片治疗POP均为安全、有效的术式,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较少.Y型网片花费高,术后性生活满意度高,适合性活跃的年轻患者,而非网片更适用于高龄且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其对缩短手术时间有好处,且费用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栈式自动盆底超声与手动方式获取并测量最小肛提肌裂孔平面的一致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全栈式自动盆底超声与手动方式获取并测量最小肛提肌裂孔(LH)平面的一致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产后6个月内的女性119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腹部容积探头经会阴采集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以盆底正中矢状切面为初始切面的三维容积数据,并存储于超声诊断仪中。由2名年轻医师(手动测量年轻医师组)、2名高年资医师(手动测量高年资医师组)分别调取三维容积数据手动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由另一名年轻医师(自动测量组)调取三维容积数据利用FSPFU软件一键自动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间隔2周后重复测量1次。测量参数为:最小LH的面积、周长、前后径、左右径、左侧肛提肌尿道间隙和右侧肛提肌尿道间隙。记录3组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所用的时间及测量的结果。采用组间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评估3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将3组获得的最小LH轮廓导出,离线计算组间的重合率。结果: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下,均为自动测量组耗时最短[2.67(0.15)s和2.68(0.13)s],与手动测量高年资医师组和年轻医师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自动测量组与手动测量年轻医师组、高年资医师组间3个参数测值的一致性均好,静息状态下ICC范围0.795~0.931、Valsalva动作下ICC范围0.871~0.973(P均<0.001)。手动测量组与自动测量组间的最小LH面积、前后径、左右径的Bland-Altman图显示,大部分散点都在95%一致性界限内,表明一致性良好。自动测量组与手动测量组(年轻医师组、高年资医师组)的最小LH轮廓重合率分别为静息状态下:0.937、0.948,Valsalva状态下:0.934、0.945,自动测量组与手动测量高年资医师组间重合率高于与手动测量低年资医师组重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FSPFU软件能够在腹部三维容积数据中快速自动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与手动测量结果一致性好,且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测量结果可靠,可作为辅助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医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的1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73.5±9.3)岁,术前病程4~240个月,体质指数(24.2±1.7)kg/m 2,产次(1.7±0.8)次,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Ⅲ~Ⅳ度。术前最大尿流率(9.6±3.4)ml/s,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26(20,32)cmH 2O(1cmH 2O=0.098kPa),膀胱初感尿意容量(119.1±39.4)ml,膀胱初感尿急容量(253.6±75.7)ml,膀胱最大测压容量(406.0±79.8)ml,残余尿量10(10,28)ml。术前7例(44%)尿动力学检查可见无抑制性收缩波,提示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术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评分100(70,122)分,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107(90,160)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中显露骶骨岬右侧区域,分离子宫前后壁,右侧子宫阔韧带分离2cm小孔。将网片裁剪为"Y"形穿过小孔,"Y"形网片前后叶缝合固定于宫颈,另一端固定于骶骨前纵韧带。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手术前后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POP-Q分度、PFDI-20评分、PFIQ-7评分变化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本研究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出现尿道、膀胱、直肠及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255.6±56.0)min,出血量(28.8±18.2)ml。术前7例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者,术后复查逼尿肌过度活动消失或大幅减少。术后随访3~36个月,随访期间1例出现复发,其余未出现脱垂和排尿症状,术后复查POP-Q分度均降为0~Ⅰ度,患者主观满意率94%(15/16)。术后患者PFDI-20评分为13(8,24)分,PFIQ-7评分为11(6,15)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0.001);膀胱初感尿急容量为(272.5±88.5)ml,较术前显著增加( P=0.038);膀胱最大测压容量为(427.2±79.2)ml,较术前显著增加( P=0.006)。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示,患者术后基本恢复盆底解剖结构,达到功能复位。 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主观效果及客观效果好,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其对于膀胱功能的改善尚需更大样本量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女性对盆底功能认知的提高,目前产后盆底康复已提高到了关键的位置,盆底功能障碍是妇科常见疾病,多发于孕晚期和产后前期,在产后早期开展盆底肌锻炼,对于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本文对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的应用现况、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等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盆底超声检查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盆底外科手术及康复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盆底超声检查技术已被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指南列为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和MRI检查一样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 1, 2] 。但目前我国尚缺乏完善、规范的培训和操作指导意见,为此,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妇产学组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中国专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专家共识,以规范盆底超声在我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评估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运动疗法在女性盆底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盆底肌训练(PFMT)是其主要的康复手段。但近年很多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运动方案,并提倡用来预防和治疗PFD,如何提高盆底康复的效果也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运动疗法在运动损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指利用自身重量、徒手或器械,通过某些或某种形式运动,促进肌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运动疗法在盆底康复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直接盆底肌运动、间接盆底肌运动、组合式或整体式运动、体态调整及适当的日常体力活动等方法。但目前的临床研究有限,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运动疗法的有效性。本文旨在综述与女性PFD相关的运动疗法,总结盆底运动疗法的具体方法及运动负荷,为女性盆底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栈式自动盆底超声获取并测量最小肛提肌裂孔平面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全栈式自动盆底超声(FSPFU)软件获取并测量盆底最小肛提肌裂孔(LH)平面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盆底超声检查的119例产后6个月内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膀胱膨出0~Ⅰ度17例、Ⅱ度68例、Ⅲ度34例。经会阴采集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以盆底正中矢状切面为初始切面的三维容积图并储存在机器中。由4名医生手动调节三维容积数据图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其中2名低年资医生为D1组、2名高年资医生为D2组),另由1名低年资医生用FSPFU软件一键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D3组),测量参数包括:最小LH的面积、周长、前后径、左右径、左侧肛提肌尿道间隙和右侧肛提肌尿道间隙。记录每组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所用的时间及测量的结果,并离线计算三组间最小LH轮廓的重合率。另由2名高年资医生A、B对所获取的LH图像进行独立线下评分。结果:在不同膀胱膨出程度下,D3组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的时间明显短于D1组和D2组,D2组明显短于D1组(平均时间:D1为82.97 s,D2为62.51 s,D3为2.71 s,均 P<0.05)。三组测量的最小LH平面面积的组间一致性、相关性较好(均ICC>0.85, rs>0.70, P<0.001)。三组描绘的最小LH轮廓高度重合(重合率均>92%),且三组的LH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FSPFU软件能快速准确地自动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帮助超声医师提高盆底超声检查的效率,可成为临床上辅助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工具,推动盆底超声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工智能在盆底超声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产前和产时分娩方式预测以及产程进展评估等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常规盆底超声经验依赖性强且耗时较长,人工智能的发展有望为此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就近期人工智能在盆底超声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孕晚期血清松弛素水平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盆底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孕晚期血清松弛素水平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和盆底超声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检的孕妇348例,按照产后是否出现PFD将产妇分为病例组(自然分娩68例,剖宫产44例)和对照组(自然分娩134例,剖宫产102例),收集同期健康未孕女性100例为健康未育组。检测产妇妊娠37~40周的血清松弛素水平和产后42 d的盆底超声参数——膀胱尿道后角(posterior vesicourethral angle,PVA)、膀胱颈移动度(bladder neck mobility,BNM)、尿道旋转角(urethral rotation angle,URA)、逼尿肌厚度(detrusor wall thickness,DWT)及肛提肌裂口面积(levator ani hiatus area,LHA);分别于不同分娩方式下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松弛素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松弛素水平与PFD的相关性;分析松弛素水平与各盆底超声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自然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方式的病例组松弛素水平[(664.23±69.26)ng/L,(640.10±153.18)ng/L]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443.62±58.79)ng/L,(440.49±87.82)ng/L,均 P<0.001],且均高于健康未育组[(64.86±17.36)ng/L,均 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松弛素水平是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3.931,95% CI=2.330~6.628, P<0.001);ROC曲线分析提示松弛素诊断总体、自然分娩组及剖宫产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0.876和0.861;松弛素水平与超声参数Valsalva动作下的PVA、BNM、URA、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的LHA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分别 r=0.134, P=0.013; r=0.108, P=0.045; r=0.190, P=0.001; r=0.343, P=0.001; r=0.261, P=0.001)。 结论:妊娠晚期松弛素水平与产后PFD发病及超声表现下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于产后PFD的发病发展有一定提示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