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剧吐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HG)的危险因素,并分析HG对不同妊娠合并症发生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 2019 年至 2022 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174 例出现HG的孕妇为HG组,同时选取此时间内 174 例无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的孕妇作为无HG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G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妊娠合并症和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职业状态(OR=1.979,95%CI:1.225~3.196)和妊娠期出血史(OR=2.140,95%CI:1.300~3.521)是影响HG发生的相关因素;两组孕妇妊娠合并症发生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组胎盘厚度明显低于无HG组(P=0.045);HG组早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无HG组(P=0.018).结论:孕妇职业状态和妊娠期出血与HG发生风险密切相关.HG对胎盘厚度和早产有潜在影响,临床上应及时给予HG孕妇针对性的预防及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行取卵术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行取卵术患者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的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的患者110例,年龄20~40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55例):丙泊酚无痛取卵组(P组)和布洛芬组(C组)。术前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入室后监护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P组麻醉诱导方法为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2.0~2.5 mg/kg,待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达6分后开始手术,丙泊酚8~12 mg·kg -1·h -1静脉泵注维持麻醉;C组术前15 min于阴道深部置入布洛芬栓剂。记录两组患者年龄、BMI、不孕年限、手术时间、ASA分级、所用超促排卵用药的天数、促排卵用药总量、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 0)、手术开始即刻(T 1)、手术结束即刻(T 2)、术后10 min(T 3)4个时间点的MAP、心率、SpO 2,T 3时的VAS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收集T 0、T 2、术后第1天晨(T 4)、胚胎移植前(T 5)静脉血,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数量;记录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情况。 结果:P组MAP、心率在T 1、T 2、T 3时低于C组( P<0.05)。与T 0比较:P组MAP及心率在T 1时升高,T 3时降低( P<0.05);C组MAP及心率在T 1、T 2、T 3时均升高( 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组T 3时VAS疼痛评分低于C组,术中体动例数少于C组( 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组T 2时NK细胞数量少于C组( P<0.05);与T 0比较,P组T 2时NK细胞数量减少( P<0.05)。两组患者受精卵形成率、胚胎形成率、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组获卵数、获卵率高于C组( P<0.05)。 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取卵术能够降低患者NK细胞的数量,虽对单次妊娠结局无显著促进作用,但可以取得更高的获卵率,对后续妊娠结局有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在子宫切口妊娠术后出血中的应用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高压氧辅助治疗在子宫切口妊娠术后出血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萧山医院妇科收治的68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聚桂醇局部硬化后行清宫取胚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出血、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内出血量分别为(37.24±4.51) ml和(34.13±4.04)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功能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及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抗凝血酶(antithrombin, AT)水平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头晕头痛1例(2.94%)、恶心呕吐2例(5.88%)、腹痛1例(2.94%)、发热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头晕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能显著增加子宫切口妊娠患者FIB及D-二聚体水平,降低PT、APTT及AT水平,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有助于预防术后出血,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氟脲苷+放线菌素D方案初始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氟脲苷+放线菌素D(FA)方案初始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FA方案初始化疗的88例预后评分为5~6分的低危型GTN患者、0~4分且病理诊断为绒毛膜癌的低危型GTN患者以及高危型GTN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FA方案作为初始化疗方案的疗效、化疗副反应;并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年龄、病理类型、前次妊娠性质、距前次妊娠间隔时间、治疗前血hCG水平、最大病灶的大小、转移灶数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解剖分期和预后评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FA方案初始化疗的疗效:88例接受FA方案初始治疗的GTN患者中,82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93%(82/88);82例完全缓解的GTN患者中,4例复发,复发率为5%(4/82)。(2)化疗副反应:常见的化疗副反应为恶心、呕吐(68%,60/88),其次为骨髓抑制(39%,34/88)、肝损伤(17%,15/88)、腹泻(14%,12/88)、口腔溃疡(7%,6/88)。所有出现化疗副反应的患者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控制及相应好转。(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P=0.029)、最大病灶大小( P=0.019)、转移灶数目( P=0.005)与FA方案初始化疗的疗效明显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OR=5.716,95% CI为1.163~28.081, P=0.032)、最大病灶大小( OR=3.142,95% CI为1.182~8.354, P=0.022)是影响FA方案初始化疗后疗效的独立因素。 结论:使用FA方案作为初始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预后评分为5~6分的低危型GTN患者、0~4分且病理诊断为绒毛膜癌的低危型GTN患者以及高危型GTN患者安全有效,化疗副反应可控;患者年龄、最大病灶大小是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联合程控间歇脉冲注入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提出自然分娩和椎管内镇痛要求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孕妇200例,初次妊娠,ASA分级为Ⅰ或Ⅱ级。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分为2组( n=100):单纯硬膜外阻滞+PIEB组(E组)和DPE+PIEB组(D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E组将硬膜外导管置于硬膜外腔内3~4 cm,D组进行针内针蛛网膜下腔穿刺,随后将硬膜外导管置于硬膜外腔内3~4 cm。连接硬膜外脉冲泵(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μg/ml),参数设置:首次剂量10 ml,背景剂量10 ml/h,PCA剂量5 ml,间隔时间20 min。记录镇痛起效时间、给药后30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到S 2的情况、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输注量、罗哌卡因补救镇痛情况、罗哌卡因用量和分娩方式。记录孕妇低血压、瘙痒、恶心、呕吐、穿刺后头痛和胎儿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的Apgar评分。产后1 d常规随访产妇对镇痛满意度评分。 结果:与E组比较,D组镇痛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平面达到S 2比率升高,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罗哌卡因用量减少( P<0.05),运动阻滞发生率、罗哌卡因补救镇痛率和产妇满意度评分、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PE联合PIEB用于分娩镇痛可缩短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速康复外科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因输卵管妊娠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处理原则,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原则,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肛门排气的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23.3%,肛门排气时间(13.56±3.81)h、住院时间(3.06±0.50)d,治疗费用(6 936.21±179.80)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单孔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可利于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及产褥期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颅内出血(ICHDPP)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7例ICHDPP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及母儿预后。结果:7例ICHDPP患者中,无妊娠早期发病者,妊娠中期发病2例,妊娠晚期发病3例,产褥期发病2例;2例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2例为产褥期静脉窦血栓导致颅内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原发脑室出血、子痫导致颅内出血各1例。7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头痛;4例伴恶心、呕吐;4例伴抽搐;2例伴肢体瘫痪;1例伴意识障碍;1例伴肢体麻木。7例ICHDPP患者经手术治疗5例、保守治疗2例;孕产妇存活6例,死亡1例。随访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4例,4分2例,1分1例;7例新生儿(含1例双胎)均存活且无畸形发生。结论:多学科协作诊疗,综合分析胎龄、胎儿状况、孕产妇状态、出血的病因及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有助于改善ICHDPP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自控镇痛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自控镇痛(PCA)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应激反应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于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椎管内PCA分娩镇痛的97例产妇的一般资料,根据不同镇痛方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产妇给予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PCA,对照组产妇给予盐酸罗哌卡因椎管内PCA。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产妇分娩镇痛前、镇痛后15 min、镇痛后30 min、镇痛后45 min及宫口全开时的疼痛程度,统计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完善时间、盐酸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药物总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统计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阴道出血量(产时及产后2 h内),催产素应用、正常分娩、产钳助产、会阴侧切和剖宫产比例,不良反应(瘙痒、发热、恶心呕吐、尿潴留、胎心过缓)发生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1 min和5 min)。结果:两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镇痛前和镇痛后15、30、45 min及宫口全开时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盐酸罗哌卡因用量、镇痛药物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 P<0.05)。镇痛后两组血清COR、ACTH和NA水平均较镇痛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镇痛后两组血清COR、ACTH和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和剖宫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正常分娩比例和胎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PCA可有效减轻分娩产痛,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利于改善母儿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告了1例妊娠期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32岁,既往月经规律,自然受孕,妊娠24周出现头痛,无视力视野异常。妊娠32周出现皮肤瘙痒,头痛明显减轻。妊娠33周 +1发现总胆汁酸、转氨酶升高及低血糖,诊断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轻度)。妊娠33周 +6复查总胆汁酸明显升高,因病情迅速进展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重度),急诊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1和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5和10分。术后患者无泌乳,出现恶心、呕吐、乏力、顽固性低血钠,血激素测定示腺垂体功能减退,头颅MRI增强扫描示垂体增大、均匀强化,临床诊断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患者产后1月余恢复月经,产后半年头颅MRI提示病灶消失,继续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2年8月—2020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CSP患者112例,均采用UAE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患者年龄22~42(32.79±5.16)岁,剖宫产次数1~3[1(1,2)]次,停经时间29~90(50.14±13.50)d。依据超声检查以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专家共识(2016)相关标准分为3组:Ⅰ型组20例,Ⅱ型组55例,Ⅲ型组37例。观察患者术后近期(≤3个月)和远期(>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不同分型组间比较。结果:3组患者年龄、停经时间、剖宫产次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患者均顺利完成UAE及清宫手术。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发热22.3%(25/112),下腹疼痛49.1%(55/112),恶心、呕吐33.9%(38/112),穿刺部位皮肤淤青29.4%(33/112),尿潴留15.2%(17/112),下肢麻木3.6%(4/112)。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月经量减少19.6%(22/112),闭经2.7%(3/112),宫腔粘连1.8%(2/112),坐骨神经损伤0.9%(1/112)。术后发热率Ⅰ型组为50%(10/20)、Ⅱ型组为12.7%(7/53)、Ⅲ型组为21.6%(8/37),Ⅰ型组高于Ⅱ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Ⅲ型组与Ⅰ型组和Ⅱ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组间其他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UAE虽为微创操作,其术后并发症问题不容忽视:下腹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月经量减少是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Ⅰ型组发热率高于Ⅱ型组发热率,其余并发症组间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