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黄素通过抑制TXNIP/TRX-1/GPX4通路介导的铁死亡减轻脓毒症小鼠肺损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姜黄素(Cur)是否通过调控TXNIP/TRX-1/GPX4通路抑制铁死亡减轻脓毒症肺损伤.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脓毒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CLP+各浓度Cur(50、100和200 mg/kg)组、CLP+Cur(200 mg/kg)+TRX-1抑制剂PX-12(25 mg/kg)组,10只/组,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因子及铁死亡关键因子MDA、MPO、GSH水平.Beas-2B细胞分为Con组、脂多糖组(LPS,1 μg/mL)、LPS+各浓度Cur(2.5、5、10 μmol/L)及LPS+Cur(10 μmol/L)+PX-12(5 μmol/L)组,检测MDA和Fe2+水平,DHE染色评估ROS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和Beas-2B细胞TXNIP、TRX-1、GPX4和X-C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肺损伤严重,IL-6、IL-1β、TNF-α、MDA、MPO含量增加,GSH含量下降(P<0.01);与CON组相比,LPS组MDA、Fe2+、ROS水平升高;CLP组肺组织和LPS组Beas-2B细胞TXNIP蛋白表达增加,TRX-1、GPX4及X-CT蛋白表达减低(P<0.01);与CLP组相比,CLP+Cur各浓度组肺损伤减轻,炎症因子和脂质过氧化因子含量降低,GSH水平升高;与LPS组相比,LPS+Cur各浓度组Fe2+、MDA和ROS水平下降(P<0.05);TXNIP蛋白表达降低,TRX-1、GPX4及X-CT蛋白表达增加(P<0.01).PX-12干预后,取消了Cur对脓毒症肺组织和Beas-2B细胞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 姜黄素通过升高TRX-1、GPX4,降低TXNIP抑制铁死亡,减轻脓毒症肺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姜黄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效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相关理论方法探究姜黄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SEA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在线预测化合物作用的靶点;通过CTD数据库提供与疾病相关的各种靶点;运用Venny数据库映射匹配不同基因,并取二者交集;采用GeneMANIA数据库构造出交集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图,采用Cystoscape软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和可视化,借助WebGestalt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得到姜黄素作用靶点52个,DR对应的靶点1 599个,共同作用的靶点48个。核心靶点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以及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点主要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来抑制炎症反应和对抗氧化应激等过程,从而发挥治疗DR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脊髓线粒体自噬在姜黄素减轻小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脊髓线粒体自噬在姜黄素减轻小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DNP)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月龄,体重20~25 g,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30 mg/kg方法制备DNP模型。取DNP建模成功的小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 n=12):DNP组、DNP+姜黄素组(DPR组)、DNP+姜黄素+环孢素A组(DRC组)。另取12只正常C57BL/6小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组(NC组)。DPR组给予姜黄素200 mg/kg灌胃,1次/d,持续7 d;DRC组每次姜黄素灌胃前,鞘内注射线粒体自噬抑制剂环孢素A 10 mg/kg,1次/d,持续7 d,NC组和DNP组于同时点灌胃等容量生理盐水,1次/d,持续7 d。于灌胃前、灌胃1、3、5、7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最后1次行为学测试完成后,取L 4-6段脊髓组织,采用JC-1法和DCFH-DA法分别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ROS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LC3)、Beclin1和P62的表达水平,计算LC3-Ⅱ/Ⅰ比值,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自噬小体,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LC3-Ⅱ与线粒体外膜转位酶复合体蛋白20(TOM20)共表达情况。 结果:与NC组比较,DNP组MWT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ROS含量和LC3-Ⅱ/Ⅰ比值升高,Beclin1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 P<0.05),线粒体自噬小体形成增加,LC3-Ⅱ和TOM20共表达增加。与DNP组比较,DPR组MWT和线粒体膜电位升高,ROS含量降低,LC3-Ⅱ/Ⅰ比值升高,Beclin1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 P<0.05),线粒体自噬小体形成增加,LC3-Ⅱ和TOM20共表达增加。与DPR组比较,DRC组MWT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ROS含量升高,LC3-Ⅱ/Ⅰ比值降低,Beclin1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 P<0.05),线粒体自噬小体形成减少,LC3-Ⅱ和TOM20共表达减少。 结论:姜黄素减轻小鼠DNP的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线粒体自噬水平,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姜黄素减轻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时SIRT1与铁死亡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姜黄素减轻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铁死亡的关系。方法: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152只,8周龄,体质量23~27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38):假手术组(C组)、脓毒症组(S组)、姜黄素组(Cur组)和姜黄素+SIRT1抑制剂EX527组(CE组)。Cur组每日姜黄素200 mg/kg灌胃;CE组每日姜黄素200 mg/kg灌胃,并腹腔注射EX527 5 mg/kg;C组和S组给予等量溶剂二甲基亚砜。各组连续给药5 d后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模型。每组随机取20只小鼠观察造模后7 d生存情况。造模后24 h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和IL-18浓度;取肺组织,计算湿重/干重比值(W/D比值),HE染色后行肺损伤评分,采用比色法检测肺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MDA和铁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SIRT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酯酰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的表达。 结果:与C组相比,S组造模后7 d生存率降低,BALF中TNF-α、IL-1β、IL-6及IL-18浓度、肺组织W/D比值及肺损伤评分升高,肺组织GSH含量降低,MDA和铁含量升高,SIRT1和GPX4表达下调,ACSL4表达上调( P<0.05);与S组相比,Cur组造模后7 d生存率升高,BALF中TNF-α、IL-1β、IL-6及IL-18浓度、肺组织W/D比值及肺损伤评分降低,肺组织GSH含量增加,MDA和铁含量降低,SIRT1和GPX4表达上调,ACSL4表达下调( P<0.05);与Cur组相比,CE组造模后7 d生存率降低,BALF中TNF-α、IL-1β、IL-6及IL-18浓度、肺组织W/D比值及肺损伤评分升高,肺组织GSH含量降低,MDA和铁含量升高,SIRT1和GPX4表达下调,ACSL4表达上调( P<0.05)。 结论:姜黄素减轻脓毒症小鼠ALI的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进而抑制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UPLC-MS/MS方法测定醒脑静注射液中5种成分的含量与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建立可同时测定醒脑静注射液中莪术二酮、吉马酮、左旋樟脑、姜黄素和麝香酮 5 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研究项下使用的色谱柱为ACQUITY HSS? T3C18 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A为 0.1%甲酸水溶液+2 mmol乙酸铵,流动相B为甲醇溶液+0.1%甲酸.梯度洗脱方法:0~0.5 min,95%A;0.5~1.0 min,95%→5%A;1.0~2.7 min,5%A;2.7~3.4 min,5%→95%A;3.4~4.0 min,95%A).流速:0.4 mL/min;柱温:40℃;进样量:5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正离子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分析.[结果]在 4 min内,醒脑静注射液的 5 个标志性成分,包括莪术二酮、吉马酮、左旋樟脑、姜黄素和麝香酮被完全分离,峰面积与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0.对该检测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均得到了满意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2%~104.2%.6批样品中莪术二酮、吉马酮、左旋樟脑、姜黄素和麝香酮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 19.4~20.4、1.6~1.8、29.0~31.0、1.3~1.4、11.6~12.4 μg/mL.[结论]该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准确可靠的优势,可实现对醒脑静注射液中多个组分快速检测,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姜黄素调控TLR4/NF-κB和NRF2/HO-1信号通路改善草酸钙晶体诱导的小鼠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乙醛酸诱导的小鼠肾结石形成模型中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连续腹腔注射乙醛酸,建立小鼠肾结石形成模型.以一水草酸钙(calcium oxalate monohydrate,COM)诱导 HK-2细胞作为体外模型.小鼠模型经CUR作用后,测定肾小管损伤、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研究CUR对小鼠肾结石的保护作用;CUR对COM诱导HK-2作用后,检测细胞活力及炎症因子;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组织和HK-2细胞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和核因子红血球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相关蛋白;为进一步探讨CUR对TLR4/NF-κB和NRF2/HO-1通路的调控作用,采用NRF2抑制剂ML385和TLR4激动剂CCL-34分别作用于COM诱导的HK-2细胞,以进行功能增益和功能丧失检测.结果 CUR改善小鼠肾结石形成模型损伤,抑制炎症和抗氧化作用;促进COM诱导HK-2细胞的活力,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CUR抑制TLR4/NF-κB通路中蛋白的表达,促使NRF2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并促进HO-1的表达.ML385和CCL-34分别抵消CUR对COM诱导HK-2细胞抗炎作用的影响.结论 CUR通过调控小鼠肾结石形成模型TLR4/NF-κB和NRF2/HO-1通路改善肾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负载姜黄素的工程化细胞膜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用于小鼠乳腺癌治疗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制备负载姜黄素(Cur)的工程化细胞膜仿生纳米颗粒(PD1-Cur@PLGA NPs),探讨其对小鼠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潜在的肿瘤免疫调控作用.方法:构建过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工程化小鼠乳腺癌4T1-PD1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PD1表达率.提取4T1-PD1细胞膜,通过冰浴超声将其涂覆在负载Cur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颗粒(Cur@PLGA NPs)表面以制备PD1-Cur@PLGA NP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纳米制剂的Cur负载;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分析各纳米制剂的粒径和形貌.将4T1细胞分为阴性对照(PLGA NPs和PD1-NVs)组、实验组(PD1-Cur@PLGA NPs组)、平行对照(Cur@PLGA NPs)组及阳性对照(Cur)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凋亡水平.将4T1细胞移植瘤小鼠随机分为PBS组、PD1-NVs组及PD1-Cur@PLGA NPs组,进行体内治疗实验;治疗结束后,组织染色观察主要器官的病理变化,检测肿瘤增殖(Ki67)、凋亡(TUNEL)、CD4和CD8+T细胞的浸润和活性指标.结果:(1)4T1-PD1细胞系PD1表达率高达78%;(2)PD1-Cur@PLGA NPs呈类细胞壳核结构且粒径为100~200 nm;(3)PD1-Cur@PLGA NPs提高了Cur的生物相容性,且能有效诱导4T1细胞凋亡;(4)与对照组相比,PD1-Cur@PLGA NPs显著抑制了4T1乳腺癌的进展(P<0.01),且安全性高;肿瘤组织的Ki67阳性表达降低,细胞凋亡显著,CD4+和CD8+T细胞的浸润和活性增强.结论:PD1-Cur@PLGA NPs提高了Cur的生物相容性,并对小鼠乳腺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该组合制剂在体内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潜在的抗肿瘤免疫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姜黄素通过调节NF-κB/NLRP3通路减轻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损伤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神经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姜黄素抑制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小胶质细胞(BV2)为研究对象,对照不做任何干预,模型组给予100 ng/mL LPS干预24 h构建神经炎症细胞模型,1、5、10 μmol/L姜黄素+ 100 ng/mL LPS干预24 h,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BV2细胞内白细胞介素6 (IL-6)、IL-10、p-NF-κB、NLRP3、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IL-1β和iNOS含量。给予NF-κB抑制剂BAY 11-7082后,检测BV2细胞内IL-6、IL-10、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t检验方法分析。结果:与对照比较,模型组炎症因子TNF-α(398.80 ± 11.39比113.00 ± 5.93)、IL-1β (592.40 ± 11.32比206.70 ± 6.81)、IL-6 (1.73 ± 0.09比0.99 ± 0.03)、iNOS(88.39 ± 2.14比32.48 ± 1.71)、p-NF-κB (1.92 ± 0.02比1.02 ± 0.05)、NLRP3蛋白表达水平(10.33 ± 0.61比1.02 ± 0.05)和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水平(2.68 ± 0.10比1.05 ± 0.08)升高,IL-10蛋白表达水平(0.82 ± 0.03比1.01 ± 0.06)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0.70 ± 0.02比1.11 ± 0.06)降低(P均< 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模型组p-NF-κB (2.65 ± 0.06比1.04 ± 0.05)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4.380 ± 0.08比1.07 ± 0.04)升高(P < 0.001)。与模型组相比,高浓度姜黄素处理后TNF-α (207.90 ± 7.37比398.80 ± 11.39)、IL-1β (405.40 ± 6.56比592.40 ± 11.32)、IL-6 (1.09 ± 0.05比1.73 ± 0.09)、iNOS (39.52 ± 1.32比88.39 ± 2.14)、p-NF-κB (01.21 ± 0.05比1.92 ± 0.02)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1.51 ± 0.11比10.33 ± 0.61)降低,IL-10蛋白表达水平(2.61 ± 0.03比0.82 ± 0.03)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高浓度姜黄素处理后Bax蛋白表达水平(0.80 ± 0.04比2.68 ± 0.10)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1.93 ± 0.02比0.70 ± 0.02)升高(P < 0.001)。与模型组相比,NF-κB抑制剂作用后,IL-6蛋白表达水平(0.88 ± 0.06比2.70 ± 0.1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1.14 ± 0.04比3.63 ± 0.16)降低,IL-10蛋白表达水平(1.58 ± 0.03比0.52 ± 0.04)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1.48 ± 0.11比0.53 ± 0.05)升高(P均< 0.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1、5、10 μmol/L姜黄素处理后p-NF-κB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0.40 ± 0.02比2.65 ± 0.06、0.21 ± 0.02比4.38 ± 0.08,P < 0.001)。结论:姜黄素可降低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和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姜黄素及其纳米制剂在青光眼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姜黄素是从姜黄、莪术、郁金等中药中提取出的活性单体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且无明显毒性,现已开发出多种纳米制剂,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姜黄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青光眼.本文总结了姜黄素及其纳米制剂在青光眼中的应用及药理机制,包括抗炎、抗氧化、抗缺血再灌注、抗纤维化、抗谷氨酸毒性和调节细胞自噬,可为今后青光眼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九味肝泰胶囊的化学成分鉴定及10种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鉴定九味肝泰胶囊的化学成分,同时测定制剂中 10 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方法 查阅TCMSP、ChemSpider、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收集制剂的核心化学成分 181 个,采用Agilent"formula-database generator"软件建立化学成分数据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鉴定制剂的化学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制剂中 10种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 共鉴定出 45种化学成分.姜黄素在 1~50 ng/mL,大黄酚、大黄素、吉马酮、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在 200~10000 ng/mL,尿囊素、黄芩苷、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 在 1 000~50 0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待测成分和内标峰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 0.999 0),定量限分别为 0.05,10,0.5,10,0.05,0.05,0.05,0.5,0.5,10 ng/mL,检测限分别为 0.01,1,0.25,1,0.01,0.01,0.01,0.1,0.1,1 n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 5.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13%~102.64%,RSD为 0.54%~4.10%(n=6).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九味肝泰胶囊的化学成分鉴定和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