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院内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多种用于预测AMI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客观评估模型,在对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拟定治疗方案时提供了重要的决策辅助支持。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许多新的建模方法也在传统建模的基础上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本文将对常用的以及新近构建的AMI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系统介绍,以期为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应用模型辅助决策提供帮助,并为将来建立更为安全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Microsoft威胁建模工具的医疗健康场景下医疗器械网络安全问题分析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模拟构建医疗健康场景,针对医疗器械设备及整个场景存在的威胁制定检测方法和评分标准,为医疗健康场景下医疗器械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方法 根据医疗健康场景的特殊性,对模拟的医疗健康场景进行分析并构建出数据流图,运用Microsoft威胁建模工具根据STRIDE模型生成漏洞列表,对其中的漏洞和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针对医疗器械场景特殊性的评分标准和渗透测试方法,提出解决办法并进行风险降级.结果 根据场景的数据流图生成漏洞列表,共66个威胁,包含15个S(假冒)、3个T(篡改)、10个R(否认)、4个I(信息泄露)、14个D(拒绝服务)和20个E(权限提升).对以上威胁进行分类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缓解威胁并进行风险降级.结论 通过Microsoft威胁建模工具对医疗健康场景下医疗器械网络安全进行分析,可以科学有效地分析出场景下可能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预防由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地球网格剖分的球体3D-Voronoi图生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球体3D-Voronoi图是球面Voronoi图向球体空间扩展产生的,可用于空间目标管理与空间行为建模.在全球空间网格剖分与编码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球网格剖分的球体3D-Voronoi图生成算法.首先针对生长元为点集和全要素两种情况,分别给出了球体3D-Voronoi图的定义;然后阐述了基于活动像素生长的球体3D-Voronoi图生成算法的原理和具体实现步骤;最后以雷达探测威胁源和火力打击威胁源为生长元生成球体3D-Voronoi图,并提取边界网格,用于减少飞行器路径规划搜索网格范围,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传染病预测及模型选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传染病是对人类社会存在威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传染病早期预警将大大降低传染病的社会经济危害.目前应用于预测传染病的数学模型和方法体系较为广泛的主要是传统方法、传播动力学模型以及多元统计.传统方法主要指回归方法、灰色模型、时间序列模型以及马尔科夫模型等,传播动力学模型的经典形式是SIS模型和SIR模型.多元统计如维度缩减、联合建模和向量累积等方法近年来也运用较多.模型研究对疾病的预测预警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核生化环境下采样机械臂的设计与运动学建模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核生化(NBC)威胁应对已成为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应对NBC环境中危险样本采集任务,减少人与危险物接触,保证操作人员人身安全,设计一种可搭载于小型无人采样平台上的采样机械臂.方法 基于典型六轴串联式结构,遵循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采样机械臂的结构设计.采用D-H法推导正逆运动学方程,完成运动学建模.结果 设计了一款体积小、互换性强、操作灵活、稳定可靠的模块化采样机械臂,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运动学模型的可靠性.结论 应用采样机械臂可增强无人平台的工作效能,替代操作人员进入NBC危险区域,保障人员安全,提升核生化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制备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卒中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多见,脑血管阻塞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最后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脑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为了研究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从而预防与治疗脑卒中,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对于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尤为重要.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作为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工具,为制备更有效可靠、价廉便捷的脑梗死动物模型.本研究概述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动物选择、建模方法、模型改良方法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8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对9,302种大型真菌的受威胁现状进行了评估.根据大型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此次评估还对IUCN红色名录评估等级标准体系进行了适当调整.本文总结了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部分物种的分类学地位存在争议,缺少汉语学名;(2)大量物种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及动态变化等信息缺乏;(3) IUCN的部分评估标准在大型真菌中难以使用;(4)物种的受威胁因素不明确,缺乏科学定量的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1)加强真菌分类学研究,按命名规范拟定物种的汉语学名;(2)加强大型真菌的资源调查,对重要物种和多样性热点区域进行长期定点监测;(3)引入物种分布建模等定量分析方法,完善IUCN的评估标准,使之更适用于大型真菌的评估;(4)鼓励公众参与,建立交流互动平台,扩大红色名录工作的影响,加强大型真菌多样性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生存力分析:方法、问题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5
日益加剧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严重威胁种群的生存,因此预测多种胁迫下种群的命运至关重要.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PVA)是评估种群所受威胁、灭绝或衰退风险以及恢复可能性的有效方法.基于物种及环境数据和建模,种群生存力分析能够整合不同类型变量,为目标物种的保护提供建议.然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个体数据难以获取,种群参数估计困难,这导致传统种群生存力分析方法在此类种群中的应用存在局限性.在此,本文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生存力分析的潜在方法:小样本非统计分析法及环境变化下的种群适应力分析.小样本非统计分析法有益于提高种群统计学参数的估计精度,而立足于生态进化生物学的种群生存力研究有助于从生物学机理方面了解和预测种群动态,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提供更适宜的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生态斑块重要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生态斑块为生物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场所,城市化的推进引发生态斑块面积锐减且趋于破碎化,严重威胁生态系统服务.通过对生态斑块重要性的分析,可识别对保持景观连接度有关键作用的区域,是优化有限资金配置、实现高效生态保护和分级管理的有效途径.以2015年的四川省为例,从景观连接度出发,基于网络建模和拓扑指标计算,结合逼近理想点排序法(TOPSIS)和有序样品聚类进行了斑块重要性的综合评估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内生态斑块呈现西北部相对连续,南部和东部零散而稀疏的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生态基础设施网络具有无标度性;所选拓扑指标结合综合评价方法后可有效评估斑块重要性,所有斑块可分为5个重要性层级,高层级斑块主要位于相对核心的位置,低层级斑块分布于全省边缘.针对不同层级斑块的特点提出了相应规划建议,从整体角度出发引导局部生态规划,以期为有限资源下省域尺度复合种群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乳腺癌类器官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因此建立一个能够准确模拟体内肿瘤情况的理想乳腺癌模型显得尤为重要.类器官与体内来源的组织或器官高度相似,是一种新型的体外三维培养模型,近年来在各种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备受研究人员的青睐.目的:综述乳腺癌类器官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以期为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方法:第一作者以"类器官、乳腺癌类器官、肿瘤类器官、乳腺球、3D培养""organoid,breast cancer organoids,cancer organoids,mammosphere,three-dimensional culture"为检索词,检索1980年1月至2020年2月CNKI、万方、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文献类型不限,排除与文章研究目的无关及重复性的文献,最终纳入66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文章简要介绍了类器官技术,回顾了构建乳腺癌类器官模型的过程,总结了乳腺癌类器官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乳腺癌类器官在疾病建模、肿瘤发生机制、药物筛选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为乳腺癌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模型,特别是为乳腺癌个性化治疗开辟了新的视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