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后角膜地形图状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术后儿童角膜地形图的改变。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行激光光凝术后的ROP儿童25例(50眼)为ROP组,同时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儿童23例(46眼)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统计分析时转换为LogMAR视力。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2组儿童的各种角膜参数: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角膜曲率的最大值(K1)和最小值(K2)、平均角膜曲率(Avg);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的陡峭半径(rs)、平坦半径(rf)、非球面参数(e)。数据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ROP组儿童BCVA(LogMAR) (0.24±0.25)较对照组儿童(0.07±0.10)差,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0, P=0.003)。ROP组儿童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屈光力均比对照组儿童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1(角膜前表面3、5、7 mm,角膜后表面3、5、7 mm): t=3.139、3.050、2.710,-4.216、-3.821、-2.474;K2: t=2.816、2.688、2.286,-4.252、-3.883、-3.178;Avg: t=3.190、3.041、2.649,-4.848、-4.271、-3.121。均 P<0.05]。ROP组儿童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形态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f(角膜前表面6、8 mm,角膜后表面6、8 mm): t=3.395、3.354,-4.427、-4.613;rs: t=2.928、2.807,-4.055、-4.175;e: t=3.437、3.991,2.268、4.355,均 P<0.05]。 结论::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是研究ROP激光光凝术后全角膜发育方面的有利工具。ROP激光光凝术后早产儿儿童与足月产儿童相比,角膜前后表面不同范围的屈光力更大,BCVA更差,在视觉发育过程中更易发生屈光不正等视功能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广东省珠海市与新疆省喀什市小学生视力和屈光状态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广东省珠海市和新疆省喀什市小学生的视力及屈光状态,为我国不同地区青少年儿童近视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研究。随机抽取2018至2019年珠海市10所小学及喀什市6所小学的学生。通过视力筛查获得裸眼视力、非睫状肌麻痹屈光数据和等效球镜度(SE)。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矫正两地性别和年龄差异。正态分布定量数据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非正态分布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数据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珠海市获得12 001例学生的完整资料,其中男生6 528例(占54.4%),女生5 473例(占45.6%),年龄(8.7±1.6)岁。喀什市获得5 584例完整资料,其中男生2 796例(占50.1%),女生2 788例(占49.3%),年龄(8.3±0.9)岁。两地区性别( χ2=28.60, P<0.001)、年龄( t=-19.27, P<0.001)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矫正性别年龄混杂因素后,两地均有5 478例纳入统计分析。珠海市小学生右眼SE为-0.25(-0.88,+0.13)D,喀什市为-0.11(-0.30,+0.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9.32, P<0.001)。两地不同年龄段小学生SE绝对值逐年增加,自8岁起珠海市增加速度较喀什市快。珠海市和喀什市的裸眼视力不良占比分别为17.7%和15.2%。在裸眼视力不良人群中,珠海市和喀什市的近视临床前期占比分别为18.3%和42.9%,筛查性近视占比为76.3%和51.1%;高度近视仅存在于珠海市,共15例。 结论::珠海市筛查性近视率和近视程度高于喀什市,两地的气候、经济、人口、教育差异可能是造成近视发病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衰老皮肤中ⅩⅦ型胶原蛋白α1对表皮干细胞的影响及微小RNA干预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ⅩⅦ型胶原蛋白α1(COL17α1)在小鼠衰老皮肤中的表达与作用及其对人表皮干细胞(ESC)干性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并且探讨相关微小RNA(miR)干预人ESC中COL17α1表达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2个月龄(青年)和24个月龄(老年)雄性C57BL/6J小鼠各12只,取其胸背部全层皮肤标本进行后续检测。对青年小鼠和老年小鼠全层皮肤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表皮层结构并测量表皮厚度,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皮基底膜形态和半桥粒并行半桥粒计数,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L17α1的mRNA与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观测COL17α1的蛋白表达与分布。取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行包皮切除手术的3名20~30岁健康男性术后弃用的新鲜包皮组织,提取ESC,取生长良好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ESC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空载体质粒组、敲低COL17α1质粒组,培养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OL17α1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L17α1和细胞角蛋白14(CK14)的蛋白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通过DIANA、miRTarBase、miRNAMap、TargetScan、microRNA数据库筛选可能作用于 COL17α1 mRNA 3'非编码区的miR。将ESC分为转染miR模拟物阴性对照物的阴性对照组和转染前述筛选出的各miR的模拟物的各miR模拟物组,转染后48 h,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L17α1的蛋白表达。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miR测序数据集GSE114006,使用GEO2R工具统计分析前述筛选出的可造成COL17α1蛋白表达下降的miR在30名青年(18~25岁)人和30名老年(>70岁)人皮肤中的表达。取青年小鼠和老年小鼠全层皮肤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前述老年人皮肤中表达增多的miR的表达。取2批ESC,第1批分为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与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模拟物组,第2批分为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与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模拟物组,分别转染对应序列,48 h后,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COL17α1的基因表达水平。组织实验中样本数均为6,细胞实验中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或Dunnet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与青年小鼠比较,老年小鼠皮肤表皮层与真皮层分界模糊且细胞层次较少,表皮层厚度明显变薄( Z=-2.88, P<0.01),基底膜形态不连续,表皮-真皮连接处半桥粒较少且分布不均,半桥粒数量明显减少( Z=-2.91, P<0.01),COL17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t值分别为10.61、6.85, P<0.01)。与青年小鼠比较,老年小鼠皮肤表皮基底层和毛囊球部的COL17α1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 Z=-2.24, P<0.05)。培养48 h后,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空载体质粒组、敲低COL17α1质粒组ESC中COL17α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27、1.12±0.21、1.13±0.23、0.42±0.18。相较于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和空载体质粒组ESC中COL17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K14的蛋白表达水平及ESC增殖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P>0.05),敲低COL17α1质粒组ESC中这些指标均明显降低( P<0.05或 P<0.01)。miR-203a-3p、miR-203b-3p、miR-512-5p、miR-124-3p、miR-28-5p、miR-590-3p、miR-329-5p可能结合 COL17α1 mRNA的3'非编码区。转染48 h后,与阴性对照组的1.000±0.224比较,miR-329-5p模拟物组、miR-203b-3p模拟物组和miR-203a-3p模拟物组ESC中COL17α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516±0.188、0.170±0.025、0.235±0.025, t值分别为3.17、5.43、5.07, P<0.05或 P<0.01)。老年人皮肤中仅miR-203b-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青年人( t=3.27, P<0.01)。老年小鼠皮肤中miR-203b-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青年小鼠( Z=-2.88, P<0.01)。转染后48 h,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模拟物组ESC中COL17α1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 t=7.66, P<0.01),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模拟物组ESC中COL17α1的基因表达水平与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相近( P>0.05)。 结论:COL17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小鼠年龄增长而减少,可能导致小鼠ESC脱离表皮基底膜。COL17α1的表达减少可抑制CK14的表达与ESC增殖,这可能是老年人皮肤中表皮层变薄和创面愈合减慢的原因。小鼠衰老皮肤中表达增多的miR-203b-3p可以靶向结合 COL17α1 mRNA的3'非编码区,阻碍转录后翻译过程,造成COL17α1蛋白表达减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建立拉曼光谱技术检测血清的方法用于胃癌诊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拉曼光谱技术检测血清的方法,用于胃癌诊断的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4—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胃癌患者110例[男73例,女37例,年龄为(57.4±10.3)岁],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4例[男48例,女26例,年龄为(58.3±12.2)岁],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男59名,女41名,年龄为(55.6±10.61)岁],收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血清样本,使用XploRA PLUS型拉曼光谱仪,在激发光源532 nm、100倍物镜、取谱区间200~2 000 cm -1等条件下,对血清样本进行无损、非接触式快速检测,采集血清样本的拉曼光谱图。使用拉曼光谱采集和处理配套软件LabSpec6对获得的拉曼光谱进行平滑、基线校正、归一化处理,将获得的拉曼光谱数据导入到多变量统计学分析软件SIMCA14.1中,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构建模型分析健康和胃癌两组血清样本之间的差异,绘制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的诊断性能,并使用结直肠癌组血清样本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结果:检测健康组和胃癌组血清样本获得重复性较好的6个拉曼光谱峰,分别位于1 001.17、1 154.63、1 337.89、1 446.85、1 515.33、1 658.34 cm -1处,在这6个拉曼峰处,健康组和胃癌组的拉曼强度差异明显。在1 001.17、1 154.63、1 515.33 cm -1位移处,健康组拉曼强度高于胃癌组;在1 337.89、1 446.85、1 658.34 cm -1位移处,胃癌组拉曼强度高于健康组。得到模型的R 2X(cum)=0.809,R 2Y(cum)=0.819,Q 2(cum)=0.758,基于OPLS-DA模型绘制ROC特征曲线,胃癌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8。在胃癌Ⅰ、Ⅱ、Ⅲ、Ⅳ期血清拉曼光谱中可检测到重复性较好的6个峰,分别位于1 001.85、1 155.07、1 338.36、1 445.75、1 515.92、1 657.68 cm -1位移处,在1 155.07、1 515.92 cm -1位移处,胃癌Ⅳ期拉曼强度显著高于胃癌Ⅰ、Ⅱ、Ⅲ期。 结论:健康组与胃癌OPLS-DA模型性能良好,能将健康组和胃癌组有效的区分开;模型可靠性验证发现健康组、胃癌组、结直肠癌组也能有效的分离;拉曼光谱检测血清技术联合多变量统计中的OPLS-DA方法,可实现对健康者与胃癌患者血清样本的非标记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皮肤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下肢淋巴水肿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淋巴水肿肢体皮肤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测量的更佳测量模式,并检测其对淋巴水肿的诊断效能。方法:2023年8月1日-1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医学科招募22例健康志愿者,使用导声垫以及厚层耦合剂分别测量肢体皮肤杨氏模量(E-value)(分别设为GP组和CG组);2023年8月15日-9月28日,连续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11例下肢淋巴水肿患者检测13侧水肿肢体皮肤E-value。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评估诊断效能。使用SPSS 26.0、R studio以及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比两组间E-value差异,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别分析GP组以及CG组的E-value值相关性。 结果:远端肢体皮肤的E-value测值均高于相应近端皮肤测值,且以下肢为著。各部位GP组测得E-value值均高于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可重复性分析中,组内相关系数(ICC)提示可重复性较好。共使用CG检测11例下肢淋巴水肿患者13侧水肿肢体,其大腿水肿处皮肤E-value与健康者人群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小腿水肿处皮肤E-value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根据约登指数计算小腿水肿皮肤E-value为27.6 kPa,皮肤厚度增厚截断值为2.3 mm,构建联合诊断模型诊断小腿淋巴水肿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2.3%、100%、100%、95.7%、97.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2。GP组与CG组臂、前臂、大腿和小腿皮肤处的E-value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65、0.882、0.850和0.815,均为显著相关。 结论:使用厚层耦合剂进行皮肤SWE检测的可行性高,联合皮肤SWE以及皮肤厚度两者诊断下肢淋巴水肿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为淋巴水肿早期监测及诊断、显微手术治疗以及围手术期量化评估等提供更加精准的超声影像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 C3orf77-2在下咽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3orf77-2对头颈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下咽鳞癌患者的临床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下咽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运用lncRNA芯片技术检测下咽鳞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中lncRNA的表达,分析差异表达的非编码RNA;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基因芯片差异基因;收集临床数据,分析lncRNA C3orf77-2表达与各种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下咽鳞癌FaDu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siNC组、lncRNA C3orf77-2 si-lnc1组、lncRNA C3orf77-2 silnc2组;沉默lncRNA C3orf77-2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下咽鳞癌组织中lncRNA C3orf77-2表达量(0.78±0.1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13±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96, P<0.01)。下咽鳞癌组织中lncRNA C3orf77-2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 F=4.3, P<0.05)、TNM分期( F=13.4, P<0.05)、淋巴结转移( t=4.07, P<0.05)明显相关;CCK-8结果显示,各组细胞在24、48、72 h的吸光度值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360±0.018、0.546±0.047、0.882±0.028),siNC组(0.401±0.018、0.561±0.037、0.825±0.056),lncRNA C3orf77-2 si-lnc1(0.230±0.031、0.416±0.009、0.555±0.048)和lncRNA C3orf77-2 si-lnc2(0.244±0.008、0.367±0.041、0.531±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4 h=15.6、 F48 h=360.7、 F72 h=105.7, P<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iNC组(89.00±0.58),lncRNA C3orf77-2 si-lnc1(31.67±1.76),lncRNA C3orf77-2 si-lnc2(22.67±1.76),空白对照组(94.00±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33.6, P<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si-NC组(36.67±4.33),lncRNA C3orf77-2 si-lnc1(10.83±1.17),lncRNA C3orf77-2 si-lnc2(12.0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8.8, P<0.01)。 结论:lncRNA C3orf77-2在下咽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且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沉默lncRNA C3orf77-2可显著抑制FaDu细胞的增殖、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胎儿小下颌畸形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52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胎儿小下颌畸形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和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诊断的所有胎儿小下颌畸形病例52例。总结小下颌畸形病例的临床特征、遗传学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分为非孤立性小下颌畸形(49例)和孤立性小下颌畸形(3例)。非孤立性小下颌畸形病例根据是否合并腭裂分为腭裂组(21例)和非腭裂组(28例),比较组间的临床特征。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非孤立性小下颌畸形胎儿合并1~6个系统畸形,最常见颜面部畸形(59.2%,29/49),其他依次是循环系统(51.0%,25/49)、肌肉骨骼系统(44.9%,22/49)、神经系统(34.7%,17/49)、消化系统(12.2%,6/49)和泌尿系统畸形(8.2%,4/49)。(2)52例中的9例进行了遗传学检测,均为非孤立性小下颌畸形,其中6例检出遗传学异常。(3)47例选择引产终止妊娠;另5例继续妊娠并活产分娩(胎儿均为非孤立性小下颌畸形),1例由于合并多发畸形生后即放弃救治,另外4例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2例放弃治疗;2例生后手术治疗,门诊随访1年预后良好)。(4)腭裂组与非腭裂组比较:腭裂组胎儿羊水过多[28.6%(6/21)与3.6%(1/28),Fisher精确概率法, P=0.033]和确诊Pierre Robin序列征的比例均高于非腭裂组[85.7%(18/21)与7.1%(2/28),Fisher精确概率法, P<0.001]。 结论:产前超声检出胎儿小下颌畸形时需全面筛查有无其他系统畸形,尤其是腭裂,同时建议完善遗传学检测。合并多系统畸形的小下颌胎儿常预后不良。小下颌畸形胎儿出生时需做好抢救准备,避免发生呼吸困难而致不良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宫颈菌群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宫颈菌群特征,分析宫颈菌群与HPV感染及宫颈炎的相互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HPV核酸检测300例样本,其中150例HPV阳性为HPV感染组(HPV+),150例HPV阴性为非感染组(HPV-)。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V4区测序,用QIIME分析比较组间的菌群构成、多样性和细菌丰度的差异。统计方法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对两组和多组间菌群差异进行比较;组间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采用Adonis多元方差分析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析300例样本,其中150例HPV阳性和150例HPV阴性;HPV阳性病例中,高危型感染132例(88.0%),低危型18例(12.0%)。HPV+组和HPV-组菌群存在显著差异,且HPV+组样本菌群α多样性显著升高(香农指数, W=8 174, P<0.000 1;PD whole tree, W=8 887, P=0.001 7);两组间菌群β多样性差异显著(Binary Jaccard, F=2.325 4, P=0.042 0;Bray Curtis, F=2.136 44, P=0.044 0);HPV+组样本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spp.)以及惰性乳杆菌( L.iner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W=7 730, P<0.000 1;W=8 979, P=0.002 5),同时伴随着无色杆菌属( Achromobacter)、窄食单胞菌属( Stenotrophomonas)、甲基杆菌属( Methylobacterium)、纤毛菌属( Sneathia)和类小杆菌属( Dialister)等细菌富集。高危型HPV感染和低危型HPV感染的样本菌群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4.100 4, P>0.05)。此外,宫颈炎与HPV感染显著相关(χ2=19.78, P<0.000 1)。宫颈菌群结构在HPV感染以及宫颈炎合并HPV感染间存在一致性趋势;与正常组相比,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样本菌群主要富集无色杆菌属( Achromobacter)、气球菌属( Aerococcaceae)、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窄食单胞菌属( Stenotrophomonas)、梭杆菌科( Fusobacteria)、黄单胞菌科( Xanthomonadaceae)等细菌。 结论:HPV感染患者存在显著的宫颈菌群紊乱特征,主要表现为菌群多样性升高及显著的乳杆菌缺失,并伴随无色杆菌属( Achromobacter)等多种条件致病菌丰度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远端交锁必要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远端交锁的必要性。方法: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8对(16例)防腐股骨标本,根据Evans-Jensen分型,将8对股骨左右两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两组并制备相应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其中稳定组(8例)为顺转子的两部分骨折(Ⅰ/Ⅱ型),不稳定组(8例)为内侧壁不完整骨折(Ⅳ型)。分别测量骨折模型在轴向、外展、外旋承重下的刚度值,记录远端交锁与否的刚度值的变化,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符号秩和检验(Wolcoxon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稳定组在轴向承重时,远端交锁时的刚度值小于非交锁[(401.13±121.54) N/m比(404.75±134.15) N/m, t=-0.596,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外展和外旋承重时,远端交锁的刚度值大于非交锁[(111.14±52.43) N/m比(108.88±48.35) N/m;(30.92±6.93) N/m比(29.68±8.09) N/m, t=0.632、1.785, 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稳定组在轴向、外展承重时,远端交锁的刚度值大于非交锁[(438.97±157.86) N/m比(420.5947±139.17) N/m, Z=0.700, P>0.05;(107.25±39.11) N/m比(105.44±36.81) N/m, t=0.611,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外旋承重时[(33.76±10.60) N/m比(29.98±13.16) N/m, t=3.18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当股骨粗隆间骨折为稳定型时,PFNA远端交锁可能不是必须的,但当骨折不稳定时,远端交锁则很有必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首发抑郁障碍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心室晚电位的预测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障碍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及心室晚电位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观察基线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治疗过程中抑郁缓解程度以及心室晚电位状况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联。对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进行评估,对于基线心室晚电位的判定采用DMS Lab 3.0心电工作平台晚电位分析系统进行判定(CardioScan 12 NET版本)。对心室晚电位阳性的首发抑郁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研究,考察心室晚电位阳性和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变化及其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联性,探寻心室晚电位的预测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联度。统计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数资料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 结果:通过对400名首发抑郁患者3年的追踪随访,共22.25%(89/400)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基线心室晚电位阳性和阴性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39.46%(58/147)和12.25%(31/2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578,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基线心室晚电位阳性(与基线心室晚电位阴性组比较, RR=10.78,95% CI=8.34~13.80),有心律失常家族史(与没有心律失常家族史比较, RR=5.23,95% CI=2.41~9.85),基线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高(与基线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低比较, RR=1.73,95% CI=1.25~2.85),首次疗效差且反复入院次数多(与首次疗效好且入院次数少比较, RR=1.11,95% CI=1.04~1.17),起病年龄<20岁(与起病年龄≥20岁比较, RR=1.07,95% CI=1.02~1.93)是首发抑郁症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基线心室晚电位阳性、心律失常家族史、起病年龄小、治疗疗效欠佳者,其3年内需要心内科干预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