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迟首次沐浴时间对新生儿影响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检索并获取延迟新生儿出生后首次沐浴时间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士更好进行新生儿护理提供参考,以便于早期建立新生儿皮肤屏障保护,改善皮肤湿度,提高早期吸吮成功率,从而降低低血糖及低体温的发生。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延迟新生儿首次沐浴提出问题,检索相关文献,采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工具,对各类研究进行证据级别和质量等级评定。结果:结合专业人员的判定,总结出7条延迟首次沐浴对新生儿影响的最佳证据,包括新生儿出生后延迟首次沐浴时间并保留胎脂,对改善皮肤湿度、增加母婴皮肤接触、提高早期吸吮率、维持新生儿体温及血糖平衡等方面的优势。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有关延迟新生儿首次沐浴对母乳喂养率、新生儿皮肤、体温及血糖等的影响,可为护士及护理管理者决策新生儿出生后首次沐浴时间提供循证依据。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建立新生儿皮肤屏障保护,提高母乳喂养率,进一步维持新生儿体温及血糖平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襁褓式沐浴与盆浴两种方式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2种沐浴方式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提高沐浴时新生儿的安全感及舒适度.方法 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将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科出院的110例新生儿分为襁褓式沐浴和盆浴组,每组为55例,襁褓式沐浴组在出院后采取襁褓式沐浴,盆浴组在出院后采取常规盆浴,观察2组患儿在沐浴时的安静状态、受惊哭闹表现及沐浴前后的体温状态.结果 襁褓式沐浴组新生儿在沐浴过程中的新生儿表现为安静和受惊哭闹分别为85.5%(47/55)、30.9%(17/55),盆浴组分别为56.4%(31/55)、50.9%(28/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2、4.550,P<0.01或0.05).襁褓式沐浴组新生儿握持反射时间、哭闹持续时间和沐浴后体温分别为(2.3±0.4)s、2(0,7)s和(36.49±0.02)℃,盆浴组分别为(7.9±0.5)s、6(5,10)s、(36.38±0.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6、2.910,Z=3.534,P<0.01).结论 襁褓式沐浴能更好地保证新生儿在沐浴过程中较少出现哭闹、紧张,减轻新生儿对沐浴的恐惧感,并且有助于新生儿在沐浴过程中保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析孤本《幼科秘诀》辨治儿科疾病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孤本《幼科秘诀》是清代陈氏所撰儿科著作,共载从婴儿初生沐浴及患常见疾病36个病证,涉及方剂68首,其内容精炼,医理严谨,配方简单,实用效捷,价值不菲.书中对咳嗽、吐泻、惊风、腹痛、疳疾等小儿常见疾病的症状、疗方都有所翔实论述.对临证辨治儿科病提供了宝贵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婴儿湿疹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婴儿湿疹的现状,分析婴儿湿疹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原则,在2016年3-9月期间,以苏州市立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的体检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1、6、12月龄的婴儿共计1 135名,由医生对其家长进行湿疹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并对婴儿湿疹进行诊断,应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婴儿湿疹的相关因素.结果 1)1、6、12月龄婴儿的湿疹现患率分别为59.1%、41.7%和19.8%,不同年龄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单因素分析筛选,与婴儿湿疹发生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喂养方式、沐浴及润肤产品的使用情况,外出户外活动时间的长短(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后表明,人工喂养(OR=2.695,95%CI:1.826~3.976)和混合喂养(OR=1.530,95%CI:1.179~1.986)是湿疹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户外活动1~2 h(OR=0.475,95%CI:0.343~0.658)、户外活动>2h(OR=0.273,95%CI:0.162~0.460)以及使用洗护用品(OR=0.755,95% CI:0.592~0.964)为湿疹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1)婴儿的湿疹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由于Th1/Th2免疫趋于平衡,湿疹逐渐趋于缓解消退.2)母乳喂养是降低婴儿湿疹的有利因素,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沐浴润肤用品的使用,可减少或缓解湿疹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中医润肤止痒思维调护特应性皮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基于中医润肤止痒思维的调护措施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研究.方法:将96例AD血虚风燥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予糠酸莫米松乳膏适量外用于皮损处,口服氯雷他定片,并给予生活环境指导、沐浴指导,保湿剂、润肤剂的使用指导和饮食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润肤止痒的思维下给予由中医饮食调护、润肤止瘁方外洗和外涂紫草婴儿软膏组成的调护措施.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评价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和血虚风燥证评分;治疗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SCORAD的A、B、C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A、B、C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虚风燥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在润肤止痒的思维下给予中医饮食调护、润肤止痒外方洗和紫草婴儿软膏的调护措施,能进一步减轻AD皮损程度,降低血虚风燥证评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襁褓浴和浴缸浴对中晚期早产儿沐浴时生理参数及压力影响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襁褓浴和浴缸浴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中晚期早产儿沐浴时生理情况和行为压力的影响,以期为早产儿的照护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4-9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NICU住院中晚期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40)和实验组(n = 40),对照组早产儿进行常规浴缸浴,实验组早产儿在单层襁褓巾包裹下行襁褓浴.两组早产儿沐浴持续时间、部位、顺序和沐浴后护理均相同.记录并比较两组早产儿沐浴前后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生理参数变化情况和哭泣时长,使用新生儿婴儿疼痛量表(NIPS)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沐浴前后的压力水平.结果 沐浴后实验组早产儿的体温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538、3.180,P<0.05).沐浴后对照组的早产儿心率和呼吸频率均高于实验组(t=6.335、3.328,P<0.05).沐浴期间实验组婴儿的哭泣持续时间[(17.45±4.91)s]较对照组[(59.03±24.93)s]明显缩短(t=10.349,P<0.05).沐浴后实验组早产儿的NI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98±0.92 vs.1.83±1.08,t = 3.783,P<0.05).结论 襁褓浴在维持中晚期早产儿正常生理状态和减轻压力方面有积极作用,值得在NICU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新生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新生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8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患儿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出院后的第3天、第7天由专门的护士电话指导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沐浴、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家庭护理的工作,解答新生儿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比较两组新生儿出院后1个月体质量、身长、头围的增长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院后1个月体质量(4776.88±446.59)g、身长(54.76±1.28)cm、头围(37.16±0.71)cm,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12,6.518,9.455;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9.2%,对照组8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6,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后健康教育能够满足新生儿及其家属的需要,有助于新生儿出院后的健康成长和家属满意度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床旁护理同质化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提升新生儿床旁护理同质化服务中的应用,为新生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3年9—12月分娩的388对母婴为未实施对照组、2014年3—6月分娩的380对母婴为实施观察组,比较实施新生儿床旁护理精细化管理前、后的变化,对产妇对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术掌握程度及新生儿护理安全合格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以了解精细化管理在提升新生儿床旁护理同质化服务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6.32%,对照组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1.75%,两组产妇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产妇掌握沐浴、脐部护理、抚触三项的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新生儿佩戴腕带合格率为98.9%,对照组新生儿佩戴腕带合格率为93.2%,观察组发生新生儿腕带脱落、遗失现象大幅下降,两组新生儿在身份识别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新生儿毒性红斑、脐炎及臀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新生儿床旁护理达到同质化服务效果,使新生儿床旁护理更加安全及人性化,不仅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还提高了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术的掌握程度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儿童类化妆品微生物检查方法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儿童类化妆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对其进行适用性试验.方法 选择市场上常见的儿童用化妆品,采用常规法、加中和剂方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 桃叶精华泡沫洗发沐浴露、天然燕麦婴儿舒缓柔嫩燕麦润肤乳、桃叶精华爽身露、婴儿抚触拍拍油、婴儿防晒乳液、儿童户外防晒乳液需氧菌总数检测量分别为300 ml/膜,0.2 ml/皿,1 ml/皿,1 ml/皿,0.2 ml/皿和1 ml/皿;霉菌和酵母菌检测量分别为0.2 ml/皿,1 ml/皿,1 ml/皿,0.5 ml/皿,1 ml/皿和1 ml/皿,除桃叶精华泡沫洗发沐浴露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和婴儿抚触拍拍油检测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外,其他控制菌检测均采用常规法.结论 建议在现行儿童化妆品标准的基础上优化检验方法,尤其儿童发用沐浴类化妆品,提高微生物阳性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母婴床旁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自护能力及育婴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自护能力及育婴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遂平县人民医院产科自然分娩的8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的自护能力和育婴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各项评分以及母乳喂养、婴儿抚触技术、沐浴、脐部护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可以加强自然分娩初产妇自护能力,提高育婴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