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合并地方性斑疹伤寒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地方性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宿主是啮齿类动物,以鼠蚤类为主要传播媒介。该病发作突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本文报道1例孕25 +1周,高热、头痛起病的孕妇,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结合病史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确诊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感染,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后病情好转。孕37 +1周顺利剖宫产术分娩一男活婴,母儿健康。斑疹伤寒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及时行mNGS检测,有助于快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4-2021年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规律,探讨当地鼠疫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鼠疫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1年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数据,分析主要宿主密度、染蚤率、蚤指数、小型啮齿类鼠种及细菌学、血清学检测结果,通过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统计,分析该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情况。结果:2014-2021年,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旱獭平均密度为0.06只/hm 2;小型啮齿类鼠种调查共布鼠夹19 300个,捕获鼠209只,捕获率为1.08%,三趾跳鼠(59.81%,125/209)和五趾跳鼠(31.10%,65/209)为该地区主要小型啮齿类鼠种。共梳检旱獭877只,检出染蚤旱獭184只,总染蚤率为20.98%,总蚤指数为1.00,斧形盖蚤(52.69%,461/875)和谢氏山蚤(47.20%,413/875)为优势蚤种;旱獭洞干染蚤率为7.72%(173/2 241),蚤指数为0.20。疫源地内共分离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39株,其中以旱獭分离为主,共35株,媒介分离4株。共检测旱獭及牧羊犬血清913份,检出阳性血清34份,其中,牧羊犬血清阳性率为13.98%(33/236)。 结论: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继续加强鼠疫监测,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严防动物间鼠疫流行波及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寄生于蝙蝠的节肢动物的病毒组:不同的媒介中高度分化的病毒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蝙蝠是尼帕病毒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人畜共患病毒的重要宿主。然而,蝙蝠体表的吸血节肢动物是否也携带这些病毒,以及吸血节肢动物携带的病毒与蝙蝠携带的病毒之间的关系尚未报道。本研究于2012—2015年在中国云南省收集了蝙蝠体表686只吸血节肢动物,其中包括蝠蝇、蛛蝇、蜱、螨和跳蚤。采用宏转录组学方法对这些节肢动物携带的病毒进行分析,发现了144种高度多样性的单股正链RNA、单股负链RNA和双链RNA病毒,其中138种是潜在的新病毒。这些病毒分属14个不同的病毒科或目,包括布尼亚病毒目、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呼肠孤病毒科和小核糖核酸病毒目。进一步分析发现,布尼亚病毒目是蜱中最丰富的病毒群(占总病毒RNA的84%),而裸露核糖核酸病毒在蛛蝇和蝠蝇的文库中最丰富(52%~92%),其次是solemoviruses(南方菜豆花叶病毒)(1%~29%)和呼肠孤病毒(0%~43%)。这些病毒基于节肢动物类型高度聚类。值得注意的是,在蝙蝠携带的节肢动物的病毒组中没有发现蝙蝠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这似乎并不支持蝙蝠体表的节肢动物是蝙蝠携带的人畜共患病毒的传播媒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962 - 2018年甘肃省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动态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1962 - 2018年甘肃省黄鼠疫源地鼠鼠疫自然疫流行病学特征,为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整理1962 - 2018年甘肃省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监测资料和疫情总结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鼠疫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人群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动物地理分布、染疫动物及媒介等。结果:1962 - 2018年,甘肃省黄鼠疫源地内仅1962年发生1起人间鼠疫,本次疫情共发病26例,死亡11例,发病率为29.89%(26/87),病死率为42.31%(11/26)。病例主要分布在会宁县刘寨乡、新塬乡,发病时间为7 - 8月份。1962 - 2018年,甘肃黄鼠疫源地共出现2次动物间鼠疫流行高峰,检菌地区分布于会宁县刘寨乡北部地区及接壤的平川区种田、复兴2个乡镇,判定动物疫点5处。染疫动物种类为黄鼠和沙狐,染疫媒介种类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和阿巴盖新蚤,动物鼠疫流行时间为4 - 8月份;黄鼠血清F1抗体阳性115份,其中会宁县检出阳性血清92份、平川区检出阳性血清23份,分布于2个县(区)5个乡镇的11个村;疫源地内共发现动物30种,隶属5目11科5亚科21属,黄鼠占绝对优势,占历年调查啮齿类动物总数的69.1%(2 464/3 567);共调查疫源地12 482.9 hm 2,捕黄鼠9 709只,平均密度为0.78只/hm 2。 结论:甘肃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呈间歇性流行状态,应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在居民区应主动加强鼠情监测和人间鼠疫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宁夏灵武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了解掌握宁夏灵武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重要数据.方法 收集整理 1969 年以来灵武鼠疫监测基础资料和疫情报告卡,采用描述动物鼠疫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1969-2023 年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3 次,检出鼠疫菌 16 株,鼠疫阳性血清 11 份,4-5 份为流行高峰;2009-2023 年共捕获鼠类 15 336 只,隶属4 科9 属12 种,弓形夹法调查平均鼠密度2.61 只/hm2,5 m夹线法调查夜行鼠平均捕获率 4.73%;获蚤 22 477 匹,隶属 5 科 11 属 21 种(亚种),鼠体平均染蚤率 36.06%,平均蚤指数1.36,鼠巢平均染蚤率为 70.47%,平均蚤指数为 2.26.结论 灵武市鼠疫自然疫源地属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组成部分,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为优势种群,同型客蚤和秃病蚤为主要媒介,随着监测工作持续深入,新疫点陆续被发现,提示疫源地有外扩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山地鼠疫疫源地的发现与证实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调查、证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阿勒泰山地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方法 2021-2022年在阿勒泰山地(青河县、福海县、阿勒泰市)开展鼠疫疫源性调查,采用鼠疫细菌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对捕获和捡拾的啮齿类动物脏器、血清、心脏浸液、媒介寄生蚤进行实验室检验检测,鉴定分离鼠疫耶尔森菌株的生化表型.结果 鼠疫细菌学检验阿勒泰山地青河县、福海县和阿勒泰市捕获和捡拾的自毙啮齿动物合计115只,其中长尾黄鼠和灰旱獭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数的60.87%和20.87%,宿主寄生蚤9组136只,其中长尾黄鼠和灰旱獭寄生蚤的优势种分别为方形黄鼠蚤阿勒泰亚种和谢氏山蚤,分别占宿主寄生蚤的67.74%和100.00%.血清学检测血清样本86份、小型鼠心脏浸液21份、自毙啮齿动物脏器研磨液8份,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自毙啮齿动物脏器组织提取核酸DNA 8份.1份长尾黄鼠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间接血凝试验(IHA)滴度为1∶12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滴度为1∶256].1份自毙灰旱獭脏器研磨液鼠疫Fl抗原阳性[反相间接血凝试验(RIHA)滴度为1∶64,ELISA滴度为1∶128].2份自毙长尾黄鼠脏器研磨液鼠疫F1抗原阳性(RIHA滴度分别为1∶512和1∶1 024;ELISA滴度分别为1∶2 048和1∶4 096).2份脏器组织鼠疫特异核酸阳性.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2株,生化鉴定为古典型,不具有酵解鼠李糖的特性.结论 新疆阿勒泰山地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菌株生化鉴定为古典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三峡库区重庆段2019-2021年小型兽类及体表媒介蚤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小型兽类(小兽)及体表媒介蚤监测结果,为相关鼠源疾病防控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9-2021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小兽及其体表媒介蚤监测资料,分析小兽物种构成和密度变化以及小兽染蚤率、蚤指数等.利用SPSS 25.0软件进行x2检验对数据做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1年间三峡库区重庆段监测发现小兽共10种2 860只,平均小兽密度为1.67%.其中居住区密度为2.74%,小兽密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x2=22.493,P<0.001),优势兽种为黄胸鼠、褐家鼠和小家鼠;耕作地密度为0.60%,小兽密度在较低水平波动,各年小兽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53,P<0.001),以黄胸鼠、四川短尾鼩、小泡巨鼠为主;居住区与耕作地小兽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003.754,P<0.001).小兽染蚤率为18.67%,总蚤指数为0.70,缓慢细蚤为优势蚤种.鼠疫血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2019-2021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小兽种群及密度与成库时相比均发生了明显变化,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室内黄胸鼠密度远高于国家鼠疫控制标准,蚤种有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应高度关注,加强鼠疫监测和及时开展灭鼠灭蚤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朱日和训练基地病媒生物性疾病发生风险评估及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朱日和训练基地重要媒介生物的种类分布、种群组成等情况,分析评估病媒生物性疾病发生风险,并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查阅文献、走访当地疾控机构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利用风险矩阵分析法评估朱日和基地发生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风险.结果 共采集鼠类222只,长爪沙鼠为优势种;蚤类61只,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蝇类5 760只,家蝇为优势种.朱日和基地鼠疫和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风险为极严重水平;蜱媒传染病和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风险为高危险度水平;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蚊媒传染病的发生风险为低危险度水平.结论 朱日和基地主要病媒生物有鼠、蝇、蚤等,危害较大;应在搞好环境治理的基础上,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物理防治为辅的综合措施,防止病媒生物性疾病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3年宁夏沙鼠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宁夏沙土鼠动物鼠疫监测的灵敏性,为动物间鼠疫的预测及预警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整理2013年宁夏沙鼠鼠疫相关资料,采用描述动物鼠疫流行病学方法;摘取鼠类肝、脾组织,采取压印培养的方法进行鼠疫细菌学相关检测.结果 宁夏沙鼠疫源地2013年间共检出鼠疫野毒菌5株,其中动物检菌4株,媒介昆虫检菌1株;全年活鼠检菌阳性率为0.83‰,自毙鼠检菌阳性率为25%;蚤的集组培养检出率为0.78‰.结论 宁夏沙鼠动物间鼠疫的流行正处于活跃状态.实施按月监测,以搜检自毙鼠为工作重点,强化监测预警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