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市青年学生对猴痘的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无锡市青年学生对猴痘的认识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青年学生的猴痘宣传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10月,在无锡市一所大专院校开展横断面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样本量估计为812人.利用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对猴痘知识的认知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猴痘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了 818名青年学生,猴痘知识知晓率为3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为二年级(aOR=1.63,95%CI:1.08~2.44)或三年级(aOR=1.63,95%CI:1.08~2.44),近6个月出过国(aOR=2.87,95%CI:1.11~7.43),参加过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aOR=2.11,95%CI:1.32~3.37),近期对猴痘疫情信息的关注频率是偶尔关注(aOR=3.14,95%CI:2.09~4.73)或经常关注(aOR=9.46,95%CI:4.20~21.34),认为有必要在校园内开展猴痘知识宣传讲座(aOR=1.67,95%CI:0.81~3.43),认为猴痘会在国内广泛流行(aOR=1.83,95%CI:1.26~2.65)是青年学生猴痘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结论:虽然青年学生对猴痘信息有一定关注和了解,但其猴痘知识知晓率不高.针对青年学生人群的猴痘知识宣传教育应紧密结合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统筹开展,尤其要加强感染风险的警示性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猴痘预防和自我监测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23年江苏省苏中地区男男性行为者猴痘知识知晓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了解2023年江苏省苏中地区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猴痘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该人群猴痘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江苏省疾控中心设计的猴痘调查表,对苏中地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VCT)门诊和社会组织MSM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猴痘知识知晓率的因素.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对猴痘关注程度的差异.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 290份.年龄以26~50岁为主,占比65.04%(839/1 290);文化程度以大学专科、本科及以上为主,占比64.26%(829/1 290).猴痘知识知晓率26.12%,完全知晓率15.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猴痘知晓率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地区为泰州市(OR=6.710,95%CI:4.309~10.447),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技校(OR=2.461,95%CI:1.270~4.769)、大学专科(OR=2.515,95%CI:1.311~4.825)、本科及以上(OR=2.253,95%CI:1.184~4.288),对于猴痘疫情及相关情况比较关注(OR=1.684,95%CI:1.188~2.387)(均P<0.05).猴痘症状、预防措施和传播途径正确率分别为30.78%、42.25%和27.75%.1 186人(91.94%)从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关注猴痘的疫情和防治知识.不同地区(x2=65.348,P<0.001)、年龄(x2=19.422,P=0.001)、文化程度(x2=31.447,P<0.001)、婚姻状况(x2x=11.162,P=0.025)、最近一次 HIV 检测结果(x2=37.793,P<0.001)、性取向(x2=39.441,P<0.001)、最近 6 个月是否与同性有过性接触(x2=29.329,P<0.001)、是否与境外人员有过性接触(x2=29.199,P<0.001)的MSM,对猴痘信息关注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苏中地区MSM猴痘知识知晓率较低,猴痘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措施正确率均偏低,所以后期需要在微信、微博、抖音、百度等新媒体采用投放广告、信息推送等形式开展猴痘症状和传播途径等知识的宣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6-2023年青州市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 2016-2023 年青州市水痘(varicella)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水痘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 2016-2023 年青州市水痘报告病例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3 年,青州市共报告水痘病例 414 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 5.43/10 万;2016-2019 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63.00,P<0.001),2020-2023 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66.01,P=0.001,P<0.05).全年均有发病,每年 4-6月和 10 月至次年 1 月为发病高峰期.全市 13 个街道(镇、区)均有病例发生,其中云门山街道发病率最高(119 例,16.55/10 万),其次为经济开发区(32 例,6.32/10 万)和王府街道(72 例,5.88/10 万);庙子镇发病率最低(7 例,2.26/10 万).发病人群男女性别比例为1.17∶1.发病较多的年龄组为10~<15 岁组、15~<20 岁组、20~<25 岁组,病例数分别为 74 例(17.87%)、130 例(31.40%)、64 例(15.46%),主要集中于学生、农民和散居儿童.青州市 1~<20 岁人群水痘疫苗第 1 剂次接种率为94.80%,第2 剂次接种率为76.41%,其中1~<5 岁组第1 剂次和 5~<10 岁组第 1 剂次、第 2 剂次接种率均较高,15~<20 组第 1 剂次、第 2 剂次接种率均偏低.结论 青州市现有的免疫策略改变了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使发病年龄后移,中学生和大学生是水痘疫情的高发人群,因此扩大水痘疫苗接种覆盖面和开展加强免疫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对百色市某高中一起诺如病毒(norovirus)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进行调查,为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提供防控依据.方法 根据病例定义开展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特征进行三间分布描述,收集病例的临床数据,采集可疑环境样本及具有代表性病例的生物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分析暴发原因.结果 2021 年1 月20-28 日,本次疫情共累计报告病例205 例,其中疑似病例189 例,确诊病例11 例,隐性感染者 5 例.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90.50%)、呕吐(35.50%)为主,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男性罹患率5.85%(116/1 984)高于女性罹患率 3.74%(89/2 381).高中 3 个年级学生均有病例报告,但高三罹患率最高,为10.39%,发病风险是高一、高二学生的 5.90 倍(95%CI:4.473~7.778).对 72 份肛拭子、外环境涂抹标本进行诺如病毒GI型、GII型实验室检测,检出 16 份肛拭子呈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流行曲线显示人传人模式,1 月 29日学生放假全部离校后无病例报告.结论 本事件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学校暴发疫情,学校未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最终导致学校暴发疫情的暴发.应加强病例排查及管理,规范吐泻物消毒处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7至2022年西安某三甲医院单中心0~14岁儿童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2017年至2022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14岁儿童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年至2022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上报的0~14岁儿童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上报儿童法定传染病12种,共10588例,均为乙类或丙类传染病,位居前5位的儿童传染病为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猩红热.不同年份儿童传染病发病种类、发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趋势=14.698,P=0.000);不同年龄段儿童高发传染病不同,婴儿期(0~1岁组)高发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幼儿期(1~<3岁组)高发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学龄前期(3~<6岁组)和学龄期(6~14岁组)患儿主要为流行性感冒;不同年龄分期患儿所患不同疾病顺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4.458,P=0.000).散居儿童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而幼托儿童和学生中的传染病则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不同儿童群体之间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x2=2670.226,P=0.000).儿童传染病性别发病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趋势=0.728,P=0.394).0~14岁儿童中年龄越小传染病发病率越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传染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趋势=288.679,P=0.000).儿童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其中12、1、11、3月为传染病发病高峰月,流行性感冒发病以12、1、3月为主,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6、9、12、5月为主,感染性腹泻病发病以12、1、2、11月为主,猩红热发病在12、3、4月份为主,其余传染病均为全年散发流行,各月份传染病发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7.453,P=0.000).结论 2017年至2022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上报的儿童传染病流行整体呈现波动趋势,婴儿期以感染性腹泻病为主,其他年龄分期患儿均以流行性感冒为主;散居儿童以消化道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幼托及学生以呼吸道传播方式为主;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不同传染病发病高峰期亦有不同,应加强对高危人群和儿童传染病高发季节的疫情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广东省2008至2018年手足口病时空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了解广东省手足口病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广东省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至2018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新兴时空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等空间统计方法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手足口病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2008至2014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数持续增多,但2015至2018年有下降的趋势.2008至2018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数存在双高峰的规律,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病例集中分布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北-西南方向走向的区域中,呈现据中心距离逐渐减少的特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病例较少.连续的热点主要分布在深圳沿海地区,振荡的热点集中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其邻近区域,持续的冷点集中出现在粤东地区,而分散的冷点在粤东和粤西地区均有分布.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率与年均最高气温存在较弱的负相关(rs=-0.227),与年均降水量(rs=0.418)、常住人口密度(rs=0.236)、地区生产总值(rs=0.374)存在正相关.结论 2008至2018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数先增多后波动下降,但该地手足口病疫情依旧严峻,空间分布存在较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呈集聚分布,应加大重点地区防控力度,以防止手足口病暴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前后上海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前后上海市猩红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情况,为科学防控猩红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发病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的上海市猩红热病例的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COVID-19疫情发生前后(疫情发生前为2020年之前,疫情发生后为2020年1月及之后)上海市猩红热报告病例时间趋势、地区分布和年龄、性别分布的差异。结果: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为(0.22~4.02)/10万,中位数为1.13/10万;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为(0.01~1.64)/10万,中位数为0.14/10万,为COVID-19疫情发生前的12.39%。2021年2月至6月,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为(0.18~0.58)/10万,较2020年同期的(0.01~0.05)/10万有上升趋势。2016年至2019年各区年报告发病率为(0.55~65.48)/10万,中位数为9.57/10万;2020年各区年报告发病率为(0.29~9.85)/10万,中位数为2.18/10万,为COVID-19疫情发生前的22.78%;发病率出现大幅下降,但仍以闵行区最高。报告病例以4~8岁人群为主,COVID-19疫情发生前后占比无明显差异,仍以6岁组发病率最高。报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COVID-19疫情发生前后男性占比无明显差异。结论:COVID-19疫情发生后,上海市猩红热发病水平较疫情发生前出现大幅下降,病例所在地区和人群分布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未出现明显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起入境航班关联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病毒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2021年8月北京市一起入境航班关联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中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基因组特征及变异情况,为疫情防控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此次疫情全部50例关联病例的呼吸道标本,使用数字PCR方法对病毒载量进行测定,使用高通量测序对病毒全基因组进行测定分析,对基因组数据拼接整理后进行变异位点分析及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全部50例样本中病毒载量中位数为5.57×10 4拷贝/ml(ORF1ab基因)和5.85×10 4拷贝/ml(N基因)。共测定获得SARS-CoV-2病毒全基因组序列46份,均为Omicron变异株BA.5分支。其中21例与7例形成两个进化簇,内部全基因组核苷酸相似度高于99.993%和99.997%。 结论:该起聚集性疫情可能由两个传播链和其他散在感染共同构成,疫情病毒为境外流行的Omicron变异株BA.5分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癌症筛查的影响及其方案调整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许多有组织性筛查的国家暂停了结直肠癌筛查服务,这可能会导致癌前病变和结直肠癌的诊断延迟,进展期腺瘤和结直肠癌发病率升高。然而随着疫情的控制,筛查项目的重启,其对结直肠癌发病率及其各分期分布的影响未知。本研究基于荷兰肿瘤登记系统收集的2018—2020年25家医院所有确诊的55~75岁(当地筛查起止年龄)结直肠癌患者信息,分析每月总体及各临床分期诊断数量。基于筛查暂停前的发病率推断2020年3—12月的预期发病率,并将其与实际发病率比较,分析结直肠癌筛查活动暂停与重启的影响。结果显示,2020年4—6月结直肠癌总发病率大幅下降,其中Ⅰ期的占比最高(48%),其次是Ⅱ期(23%)和Ⅲ期(23%),Ⅳ期仅占5%。同年5月,当地政府根据先进先出的原则分阶段重启筛查计划,并通过提高结肠镜检查工作量(1.2倍)等措施,实现结直肠癌诊断量的追赶。7月观察到结直肠癌诊断数量增加,10月的实际诊断数量已远超预期。该研究提示,疫情导致结直肠癌筛查项目暂停,对结直肠癌总发病率的影响主要在于短期内早期癌的下降,对结直肠癌分期和死亡率的长期影响可能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5—2019年北京市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北京市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M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通过北京市麻疹实验室网络收集2015—2019年麻疹病毒阳性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核酸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C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基因序列同WHO麻疹病毒基因型代表株、中国和其他国家D8基因型参考株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对D8和B3基因型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5—2019年全市麻疹病毒基因型鉴定株546株,其中H1a基因型531株,疫苗株5株,B3基因型1株,D8基因型9株,其中8株为2019年流行株。本土株H1a基因型MV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1.5%~100.0%和73.6%~100.0%。2019年8例D8基因型麻疹病例均为成人,其中2例为一起暴发疫情,其余6例为散发病例。结论:输入性D8基因型成为2019年北京市MV主要流行基因型;2015—2019年随着麻疹发病下降,本土基因型H1a已经不占优势,而其他不同基因型输入,形成混合流行的趋势,建议在消除麻疹工作中,不仅要努力阻断本土麻疹病毒传播,更要防控非本土基因型病毒输入和持续传播,避免其逐渐演化为优势毒株而建立本土传播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