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对他莫昔芬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对他莫昔芬治疗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置LNG-IUS组(治疗组, n=39)和不放置LNG-IUS组(对照组, n=45)。治疗前行一般状况评估,治疗前、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行子宫内膜厚度检查、血脂检查、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病理类型分析、子宫内膜雌激素/孕激素受体表达测定并比较。 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宫腔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1年,治疗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子宫内膜增生/分泌期改变发生率、良性病变发生率、萎缩子宫内膜发生率分别为2.6%、5.1%、15.4%、76.9%,对照组分别为6.7%、20.0%、17.8%、55.6%,两组子宫内膜增生/分泌期改变发生率、萎缩子宫内膜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06、4.22,均 P<0.05);治疗后2年,治疗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子宫内膜增生/分泌期改变发生率、萎缩子宫内膜发生率分别为0.0%、2.6%、84.6%,对照组分别为11.1%、15.6%、6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608、4.092、6.203,均 P<0.05)。 结论:LNG-IUS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治疗所引起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增生/分泌期改变发生率,提高子宫内膜萎缩发生率,不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87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诊断分为良性组(368例)、癌前病变及恶变组(1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影像特点,并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不同良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影像特点。结果:(1)癌前病变及恶变组有19例(4.9%,19/387),其中子宫内膜息肉恶变4例(1.0%,4/387);良性组有368例(95.1%,368/387),其中萎缩性子宫内膜息肉229例(59.2%,229/387)、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91例(23.5%,91/387)、腺肌瘤样息肉48例(12.4%,48/38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 OR=3.080,95% CI为1.147~8.273, P=0.026)和绝经前月经不规律( OR=7.574,95% CI为2.510~22.852, P<0.01)是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3)良性组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中绝经后出血患者所占比例(68.1%,62/91)和出血次数≥2次者所占比例(31.9%,29/91)均高于另外两类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超声检查条状血流信号所占比例(27.5%,25/91)及点状血流信号所占比例(15.4%,14/91)均高于另外两类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多数为良性病变,恶变率低。肥胖、绝经前月经不规律是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多表现为绝经后出血且超声检查多见条状或点状血流信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解毒活血法源流考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解毒活血法是中医学的重要治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解毒活血法最初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现其思;先秦至两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为其肇始,立其治则;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为之先导,创制初方;六朝时期深化病机,体系初成;金元时期首次记载,体系渐丰;明清时期应用广泛,体系成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解毒活血法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脂质代谢、调节免疫功能、改变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等作用.近现代医家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将解毒活血法扩展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银屑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糖尿病足溃疡等疾病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奥培米芬治疗绝经后外阴阴道萎缩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评估奥培米芬治疗绝经后外阴阴道萎缩的效果,为外阴阴道萎缩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奥培米芬治疗绝经外阴阴道萎缩的中英文文献,搜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4月.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手册中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使用Review Manager 5.3对纳人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 649例患者,其中奥培米芬组1 624例,安慰剂组1 025例.两组子宫内膜增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74,95%CI:0.79,17.75,P=0.10).奥培米芬较安慰剂组子宫内膜增厚发生率增加(OR=1.22,95%CI:1.01,1.47,P=0.03)、阴道pH值下降(SMD=-1.22,95%CI:-1.45,-0.98,P<0.000 01)、阴道干涩缓解(SMD=-0.38,95%CI:-0.55,-0.21,P<0.000 1)、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0R=1.49,95%CI:1.28,1.74,P<0.000 01).结论 奥培米芬可增厚子宫内膜、降低阴道pH值及缓解阴道干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仍是治疗外阴阴道萎缩的可靠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养血补肾调冲方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早衰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观察养血补肾调冲方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96 例肾虚血瘀型卵巢早衰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 48 例.对照组给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血补肾调冲方治疗,2 组连续治疗 1 个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性激素指标及子宫、卵巢超声检测指标,评估 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5.83%,高于对照组 81.25%(P<0.05).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雌二醇(E2)及子宫三径线之和、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平均体积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子宫三径线之和、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平均体积及E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及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2.08%,低于对照组 14.58%(P<0.05).结论:养血补肾调冲方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早衰疗效确切,能够调节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及卵巢萎缩,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手术切除后转归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手术切除后的复发情况及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或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宫腔镜手术的4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超声检查情况、宫腔镜术中情况、术后病理诊断、既往病史、肿瘤标记物、性激素水平、术后随访情况等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宫腔镜手术后的息肉复发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45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13±6.78)岁(51~85岁),平均绝经年龄(50.91±3.43)岁(40~54岁).455例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息肉431例(94.73%)[含腺肌瘤样息肉15例(3.30%)],子宫内膜病变24例(5.27%)[其中恶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15例(3.30%)].绝经后良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访3年,27例患者复发,整体复发率为6.26%,其中子宫内膜息肉伴有/不伴有萎缩性内膜术后复发率最低(5.47%),腺肌瘤样息肉术后复发率较高(13.33%),子宫内膜息肉伴有增殖期内膜术后复发率最高(21.43%),且3类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高峰期在术后1~2年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前有子宫内膜息肉病史和子宫内膜息肉及其内膜的病理类型是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27例复发患者中有4例再次行息肉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仍为良性.结论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手术切除后,整体复发率较低,且复发时仍以良性为主.腺肌瘤样息肉和伴有增殖期内膜的患者更容易复发,需要加强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灯盏花素注射液通过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Bre)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影响,并基于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60只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re(1 mg·kg-1)组、SB202190(p38MAPK 抑制剂,15 mg·kg-1)组、Bre(1 mg·kg-1)+SB202190(15 mg·kg-1)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4组均采用自体内膜移植法制备EMs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给药,1次·d-1连续4周.通过超声影像测量异位病灶体积,根据Haber评分标准进行盆腔粘连评分,HE染色法观察异位病灶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IL-8)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和p-p3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p-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JNK以及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NF-κB p65、p-IκBα 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Bre、SB202190和Bre+SB202190可显著降低EMs大鼠异位病灶体积和盆腔粘连评分(P<0.05);促进异位病灶结构紊乱、间质疏松、上皮细胞坏死、新生血管减少、腺体萎缩、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等病理改变;显著降低 TNF-α、IL-6、IL-8 含量,p-p38/p38、(p-ERK1/2)/(ERK1/2)、p-JNK/JNK、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及p-IκBα相对表达量(P<0.05).Bre+SB202190组上述作用均显著优于Bre组和SB202190组(P<0.05).结论 Bre可抑制EMs大鼠异位病灶生长、减轻盆腔粘连,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过度激活,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产后抑郁大鼠子宫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因子及雌激素受体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利用孕期束缚应激诱导产后抑郁(PPD)大鼠模型,探索产后抑郁对子宫组织形态学特点、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因子及雌激素受体α(ERα)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 2~3 月龄雌、雄性 SD大鼠合笼,怀孕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PPD组,每组各 6 只.PPD组通过孕期束缚应激诱导构建PPD模型.两组大鼠在产后 4~6 d,通过糖水偏好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抑郁样行为,采集血液检测血浆雌激素(E2)水平,通过 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形态,采用 ELISA 法检测子宫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β及ERα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ER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PD组大鼠糖水消耗率显著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PPD组大鼠血浆 E2 水平显著降低(P<0.01),子宫指数显著降低(P<0.01),内膜萎缩变薄,细胞缩小,间质部分纤维组织增生.与对照组比较,PPD 组子宫组织中 MDA 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P均<0.01),炎性因子 IL-1β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ER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孕期束缚应激可成功建立PPD大鼠模型;PPD可导致大鼠子宫发生相应的病理改变,如形态学变化、氧化应激水平及炎性因子、ERα表达增加等;但这些变化的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围绝经期综合征渐衰动物模型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复制围绝经期大鼠动物模型,为围绝经期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3月龄雌性未孕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和去势组;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去势组均切除右侧卵巢,去势1组、2组分别保留左侧卵巢体积约50%、20%,去势3组双侧卵巢全切,每组各15只;术后第7天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脱落细胞中角化细胞指数(CI),第21天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FSH)水平,并取各组子宫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去势1、2、3组大鼠阴道涂片角化细胞CI分别为>50%、<50%、<30%和0,与假手术组相比,各去势组大鼠血清E2含量显著降低,血清FSH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提示各去势组造模成功;去势1组E2水平最高,去势2组次之,去势3组最低(P<0.01);去势3组FSH水平最高,去势2组次之,去势3组最低(P<0.01);子宫组织形态学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各去势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呈不同程度萎缩变薄,间质、腺体稀疏,血管少,其中以去势3组大鼠子宫萎缩最明显.结论:采取手术去势方法成功复制了围绝经期综合征渐衰大鼠动物模型,可大致模拟人类卵巢功能渐衰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隔药饼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雌激素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隔药饼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雌激素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造模,成功后随机将SD大鼠分为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和达那唑组,另设未造模的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常规固定、暴露关元穴,不做其他处理;其余两组分别给予隔药饼灸法治疗、达那唑悬浊液灌胃,共2个疗程.待治疗结束后,用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及异位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E2水平;RT-PCR检测内膜组织芳香化酶(P450arom)和环氧化酶-2(COX-2)的mRNA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的异位内膜上皮细胞呈柱状增生,间质细胞密集,局部纤维化,血供丰富;隔药饼灸组的异位内膜上皮细胞萎缩,呈矮立方状,间质细胞萎缩,血供减少,局部呈纤维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E2水平和异位内膜组织P450arom mRNA、COX-2 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达那唑组大鼠血清E2水平和异位内膜组织P450arom mRNA、COX-2的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隔药饼灸组比较,达那唑组血清E2水平和异位内膜组织P450arom mRNA、COX-2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隔药饼灸可能通过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清E2和异位内膜组织中P450arom、COX-2的表达,从而抑制雌激素的生成代谢、抑制异位病灶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