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侧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剥除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双侧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剥除术后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恢复情况及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2021年11月本院行腹腔镜肿瘤剥除术的双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62例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月经第2~3天卵巢储备功能指标[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基础窦卵泡数(AFC)、血清抑制素B(INHB)],基础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术后6个月,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黏液性/浆液性囊腺瘤患者血清AMH、INHB及AFC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成熟性畸胎瘤患者AFC水平低于术前(P<0.05),AMH、INHB水平与术前无差异(P>0.05);患者血清FSH、E2、RI、PI水平均低于术前,L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高于术前(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术后AMH、AFC、INHB与RI、PI水平均呈正相关,与子宫内膜厚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双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肿瘤剥除术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为术后生育评估提供临床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玄地滋阴合剂治疗中枢性性早熟阴虚火旺证女童199例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玄地滋阴合剂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CPP)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MI)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纳入236例CPP阴虚火旺证女童,均给予玄地滋阴合剂口服治疗,每次30 ml,每天2次,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患儿体重、身高、骨龄,计算BMI和BMI标准化值(BMI Z值)、骨龄与实际年龄差值;B超检测子宫卵巢大小,计算子宫容积(V子宫)、双侧卵巢容积(V左卵巢.V右卵巢)、双侧最大卵泡直径(r左卵泡及r右卵泡);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包括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骨龄与实际年龄差值、子宫容积变化的影响因素.患儿根据基线BMI分为正常体重组及超重/肥胖组两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骨龄、骨龄与实际年龄差值、V子宫及BMIZ值.结果 最终199例患儿进入统计分析,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骨龄、BMI及BMI Z值增大,骨龄与实际年龄差值、中医证候积分、V子宫、V左卵巢、V右卵巢、r左卵泡、r右卵泡减小,血清FSH、LH、E2、T水平下降(P<0.05或P<0.01).骨龄与实际年龄差值变化与LH、V子宫呈负相关(P<0.05),子宫容积变化与LH呈正相关(P<0.01).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正常体重组(100例)患儿骨龄、骨龄与实际年龄差值、BMIZ值明显小于超重/肥胖组(99例)(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骨龄增大,骨龄与实际年龄差值、V子宫缩小(P<0.01).进一步对两组患儿△骨龄与实际年龄差值、△V子宫比较(△=治疗后值-治疗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玄地滋阴合剂治疗CPP阴虚火旺证女童可降低患儿骨龄、性激素水平,减小卵巢和子宫体积,改善临床症状,对超重/肥胖儿童效果亦佳,对CPP女童骨龄的抑制作用不受BMI影响,且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巴戟天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巴戟天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枸橼酸氯米芬组、巴戟天组,每组15只.模型组、枸橼酸氯米芬组和巴戟天组构建不孕症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1次/d;枸橼酸氯米芬组给予0.83 mg/mL枸橼酸氯米芬溶液2 mL灌胃,1次/d;巴戟天组给予0.5 g/mL巴戟天溶液2 mL灌胃,2次/d.给药15 d后取大鼠子宫检测,比较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舒张期流速比值(S/D)]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合实验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巴戟天可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预测活性成分的结合部位.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PI、RI、eNOS、VEGF降低,S/D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枸橼酸氯米芬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PI、RI、eNOS、VEGF升高,枸橼酸氯米芬组大鼠S/D降低(P<0.05).与枸橼酸氯米芬组比较,巴戟天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PI、RI、eNOS、VEGF升高,巴戟天组大鼠S/D降低(P<0.05).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出巴戟天有效成分199种,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靶点792个,其交集靶点99个.PPI网络分析巴戟天主要作用于ESR1、NCOA1、NCOA2、MAPK14、PGR和AR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有较强的结合.结论 巴戟天对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或许具有积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ESR1、NCOA1、NCOA2、MAPK14、PGR 和 AR 等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子宫内膜搔刮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子宫内膜菲薄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缺陷的主要原因,继而引起不孕或流产.女性不孕或流产最常见的原因是胚胎植入过程受阻,这个过程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胚胎自身因素和母体因素.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优质胚胎获得率,因此,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是目前治疗不孕症面临的主要难题.子宫内膜搔刮术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薄的不孕症患者.本文对子宫内膜搔刮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W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ADC值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D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子宫内膜癌(EC)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3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EC的81例患者的DWI资料.其中,MSI组29例,微卫星稳定组(MSS)52例.在DWI图像上沿病变边缘逐层勾画ROI后生成容积ROI(V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在生成的ADC图像上测量病灶的ADC值.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和SelectKBest算法进行组学特征的筛选,然后采用决策树(DT)分析方法构建组学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影像组学模型与ADC之间诊断效能的差异.基于1000次采样的Bootstrap算法和校准曲线来验证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MSI组的ADC值小于MSS组(P=0.008).模型构建方面,共筛选出5个最优DWI影像组学特征(2个一阶统计特征、1个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特征、1个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和1个灰度游程长度矩阵特征)用于建立预测模型.诊断效能方面,DWI组学预测模型的AUC为0.927(95%CI:0.847~0.973),较ADC值的诊断效能(AUC=0.771,95%CI:0.664~0.857)显著增加(Z=2.436,P=0.015).模型验证方面,在基于Bootstrap算法的验证中,DWI组学预测模型亦显示出较高的效能,AUC为0.904(95%CI:0.885~0.916);同时,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DW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较ADC值能更好地对EC患者的MSI状态进行术前评估,有望为临床诊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宫腔粘连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与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子宫内膜容受性在胚胎着床中起重要作用。子宫内膜损伤所致的宫腔粘连是子宫性不孕的常见原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除了引起内膜及宫腔的形态结构改变,还从分子生物学方面影响相关因子的表达。宫腔粘连的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重塑内膜和宫腔的形态有一定的效果,但患者的妊娠率及活产率仍不理想。近年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达到功能性修复子宫内膜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焦点,并且已有研究取得初步进展。本文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阐述宫腔粘连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子宫内膜液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辅助生殖助孕成功率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胚胎着床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一直是困扰生殖医学界的难题。传统的超声对于内膜的评估缺乏可靠性,对子宫内膜组织进行子宫内膜微阵列检测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子宫是否处于种植窗,但是因为有创且检查当月无法移植限制了它的应用。子宫内膜液随着月经周期不断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子宫内膜容受性。随着各种组学技术的发展,对子宫内膜液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就子宫内膜液作为一种无创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媒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D55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妊娠的建立依赖于子宫内膜正常的功能状态,CD55在分泌期子宫内膜表达逐渐上调并在分泌中期达到峰值,而CD55的异常表达与反复流产和着床失败、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癌等多种子宫内膜相关疾病有关。除了作为补体调节蛋白抑制补体介导的细胞杀伤作用以外,CD55在子宫内膜中还参与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细胞侵袭迁移与黏附等生物学行为;此外,CD55还可结合其配体CD97作为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抑制性调节信号,在非免疫细胞则参与促进细胞的侵袭迁移。本文通过对CD55在子宫内膜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探究CD55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和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提供更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发 ATP7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肝豆状核变性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女性,11岁,2022年4月15日因"右手抖动2月余,右下肢跛行1月,发音不清半个月"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患儿系G 1P 1,因母亲为瘢痕子宫行剖宫产娩出,出生时无窒息缺氧史,发育未见异常,否认特殊疾病史。父母亲均表型未见异常,系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性病及传染性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正常面容,行走时右下肢呈拖拽步态,能正常交流,但发音不清晰,语速及语调正常,无张口受限,无记忆力下降,右手呈运动性抖动,手指稍僵硬,伸屈活动欠灵活,肌张力增高,伸舌居中、活动尚可,余查体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活体子宫移植供者与受者术前筛查的观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对子宫移植潜在供者与受者的调查研究,探讨筛选子宫移植潜在受者和供者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对象为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2例完全性子宫性不孕症(absolute uterine factor infertility,AUFI)患者。按照临床需求和既往研究制定8个方面的调查内容,对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之间通过门诊或电话咨询子宫移植临床试验的人群发放登记表。收集信息后,录入系统并处理数据。结果:数据有效的人群数量为84例,其中有子宫供者的受者的人群数量为37例。潜在受者的平均年龄为26.0岁(18~47岁)。在潜在受者中,有76例(90.5%)患有先天性AUFI,8例(9.5%)为获得性AUFI。对可提供子宫的潜在供者进行调查,潜在供者的平均年龄为47.5岁(32~64岁),处于绝经或围绝经期状态的比例为56.8%。结论:目前在国内具备开展子宫移植临床试验的需求和基础,但器官捐献人群储备和术前筛查预备存在固有缺陷,如供者年龄偏大、参与者主客观因素制约等。子宫移植临床试验术前筛查需要针对性扩大筛查范围、延长筛查时间、普及筛查知识,以提高试验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