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ICU 4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分析,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运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方法:将河北省中医院重症医疗队2021年1月7日至3月4日在河北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的确诊为新冠肺炎的48例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既往史以及住院期间首诊和复诊的全部中药处方。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建立数据库,用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48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2.4±13.7)岁;病情普遍偏重,其中普通型17例、重型25例、危重型6例;大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共纳入有效处方146张,涉及方剂59首、中药115味。对146张处方进行使用频次(使用率)分析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常用方剂为清肺排毒汤(30次,20.55%)、宣白承气汤(10次,6.85%)、达原饮(10次,6.85%);常见中药为甘草(80次,54.79%)、茯苓(76次,52.05%)、石膏(70次,47.95%)、苦杏仁(70次,47.95%)、麻黄(57次,39.04%)、黄芩(56次,38.36%)、陈皮(53次,36.30%)、广藿香(50次,34.25%)、白术(50次,34.25%)、柴胡(43次,29.45%)。中药功效以清热解毒(129次)、清热泻火(129次)、利水渗湿(110次)为主;药性以温(509次)、平(287次)、寒(235次)为主;药味以辛(765次)、甘(654次)、苦(626次)为主;归经以肺(1 096次)、脾(785次)、胃(687次)为主。关联分析显示,共17对药物组合,其中支持度排在前3位的药对分别为苦杏仁-石膏(0.43)、麻黄-苦杏仁(0.38)、陈皮-茯苓(0.36)、麻黄-石膏(0.36)。聚类分析显示,共有3个聚类药物组合,分别为麻黄、苦杏仁、石膏,广藿香、茯苓、陈皮、白术,以及黄芩、炙甘草、枳实、泽泻、柴胡、生姜、桂枝;核心药物由茯苓、柴胡、陈皮、白术、广藿香、苦杏仁、黄芩、石膏、麻黄、甘草组成。结论:中老年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正虚毒损,病机演变迅捷,湿浊毒邪多闭肺困脾、枢机不利,甚者内陷营血、阴竭阳脱;治以化浊解毒为要、补气养阴为则,使邪去而正气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基于《金匮要略》痰饮病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病机及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病因为感受寒湿疫毒邪气,病机为阳虚阴盛,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符合中医痰饮病特点.痰饮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当补虚与泻实兼顾,在温阳以治其本的同时,祛邪外出.饮邪在表者,以辛温药开腠理,发其汗;饮邪在里者,根据邪实盛衰,采用温阳行气或攻逐之法消痰利水.新冠肺炎初期,病机为寒饮袭肺伤脾,此期可参照溢饮、痰饮治法,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健脾利湿,采用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加减;中期病机为水饮停肺,饮郁不解,化热壅肺,此期可参照支饮、悬饮治法,宣肺逐饮,通腑泻热,采用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大青龙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厚朴大黄汤加减;危重期病机为饮邪闭肺,邪陷心包,应开窍醒神,益气生津,回阳救逆,采用木防己汤合肾气丸加减;恢复期病机为余饮留于肺脾,宜健脾补肺,行气化饮,采用外台茯苓饮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疫毒为本,热重兼湿——广东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证救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机特点及救治要点.方法 收集自2019年12月份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在本单位确诊的患者四诊资料,结合既往疫病救治经验及相关文献总结.结果 广东地区新冠肺炎病理因素以疫毒为本,属热毒疫范畴,热重兼湿,虚、瘀征象不明显;病情演变五脏相关,但初期病情多处于卫气分阶段,病位在肺脾,以实证为主,及早将病情控制在卫气分阶段可防止其传变;应树立现代中医思维,重视截断疗法及解毒透邪、清热化湿法的运用;发挥中药汤剂配合中成药静脉滴注、成药口服等方式,在严格掌握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指征前提下辅以相应治疗,多途径用药,力挽病势;注意食疗与生活起居、心理调摄.结论 疫毒为本,热重兼湿是广东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机,在临床救治中应结合本地区特殊的时令、气候及人群特点,在“三因制宜”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临证辨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黄丽娟分期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黄丽娟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效验显著,特别是对慢性心力衰竭有独到的诊疗思路.黄丽娟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病机是以气虚、阴虚、阳虚为本,痰湿、瘀血、水饮为标,病性多属虚实夹杂,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疗原则.治疗上主张衷中参西分期论治,将其分为早、中、晚、终末期,早期多为气虚血瘀证,治疗以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益气活血;中期多为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治疗以自拟强心1号方加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晚期多为心脾肾阳气俱虚、血瘀水饮内停证,治疗以自拟强心2号方加减温阳利水、活血通脉;终末期多为气机逆乱、阴阳离决证.治疗以独参汤、四逆散加减回阳救逆、敛阴固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实脾救心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60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实脾救心汤是结合历代医家的心衰论治精粹和笔者临床体会形成的自拟方,旨在救心的基础上遵循脾胃学说,重视激发脾阳以利元气充沛,达到强心补肺益肾、标本兼治、祛邪扶正之功效.笔者应用实脾救心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探讨乌梅丸论治情志病
编辑人员丨2023/8/5
乌梅丸载于《伤寒杂病论》厥阴篇,历代医家多认为其有温脏安蛔之功,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局限,自清代医家柯琴提出其为厥阴病之主方后乌梅丸才被医家重视,其临床应用亦得以拓展.乌梅丸证之成因,实则归于厥阴风木气运失常,阴阳不相顺接,而非仅为蛔虫内扰所致.以《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分析六经之功能,并结合《伤寒杂病论》原文可证"阴枢"实为厥阴,乌梅丸为厥阴病之主方,有顺接阴阳之功,故其可治疗厥阴枢机不利,寒热错杂之证.《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与《伤寒杂病论》二者同源,均参考了《汤液经法》所载内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补泻诸方及救逆方之组成有规律可寻,均依文中所载"汤液经法图"而成,与五行理论密切相关.该文通过探索"汤液经法图"组方规律及药物五行归属,以"汤液经法图"组方规律剖析乌梅丸,可证乌梅丸主要作用于肝、脾、心三脏,依黄帝内经五脏藏神理论,此三脏与情志调节密切相关,故以乌梅丸论治厥阴枢机不利、寒热错杂所致之情志病有据可循,文末亦列举概述近年乌梅丸治疗情志病的报道.该文为临床应用乌梅丸治疗情志病提供了思路及依据,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古方亦能为今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聚焦核心病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证治研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属于中医学"疫病"或"瘟疫"范畴.尽管目前新冠病毒毒株不断变异,症状表现变化多端,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聚焦"实性""虚性"和"虚实夹杂"几种核心病机来认识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的实性病机包括热毒内盛、阳明热盛、湿浊酿毒等;虚性病机包括气血亏虚、肺脾素虚等;虚实夹杂病机包括津枯邪滞、邪热内盛兼津血内伤以及疫病虽愈,伏热内闭等.基于核心病机认识,新冠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可用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轻型、普通型可选用清肺排毒汤、宣肺败毒方;重型、危重型选用血必净注射液、化湿败毒方、清肺排毒汤.近3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是新冠病毒感染防治的最佳方案,中医中药在"疫病"的理论与实践中凸显出重要作用,中医药的分期辨证论治方案亦可为应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救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