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长宁区环境γ辐射水平与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调查上海市长宁区室内外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估算公众受照剂量及其健康影响.方法 2022年6-12月,以网格化布点方式,根据建成年代在长宁区10个街道(镇)中各抽选12户居室,每个居室设置15个检测点.同时段在每个抽样社区中心位置抽选2条道路和1块绿地作为室外监测点,共计设置30个室外检测点.对各抽样监测点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开展现场检测.计算环境γ辐射所致公众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并评估环境γ辐射超额终生癌症风险(excess lifetime cancer risk,ELCR).结果 长宁区室内、室外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各监测点平均值分别为(125.80±11.72)nGy/h和(76.63±16.15)nGy/h.居室内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高于室外(P<0.05),2000年以后建造的居室内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低于2000年以前建造的居室(P<0.05).室内、室外γ辐射所致公众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平均值分别为0.617 mSv/年和0.094 mSv/年.长宁区居民居室内超额终生癌症风险均值为2.56 × 10-3,室外ELCR均值为4.28 × 10-4.结论 长宁区不同区域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有所不同,所致公众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和ELCR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处于全国正常波动区间范围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COPD是全球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三大死因之一,且全球COPD患病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各省份间COPD患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COPD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均存在差异,并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个体方面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BMI、腹部肥胖和身体活动会对COPD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环境方面,吸烟、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以及职业中的暴露均会导致COPD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990—2019年浙江省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浙江省2型糖尿病(T2DM)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数据,采用早死损失寿命年(YLL)率、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等指标评估疾病负担,采用对数转换的线性回归模型描述和分析1990—2019年浙江省T2DM疾病负担和主要危险因素变化趋势,同时与全国、世界不同社会人口学指数地区进行比较。结果:1990—2019年,浙江省T2DM所致YLL率、YLD率和DALY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变化率分别为0.50%、2.53%和1.92%。2019年浙江省T2DM所致YLL率、YLD率和DALY率分别为152.90/10万、399.35/10万和552.25/10万,其中70岁及以上人群组最高,15~49岁组最低。2019年男性YLD率(403.30/10万)和DALY率(555.57/10万)高于女性(395.16/10万、548.74/万),男性YLL率(152.26/10万)略低于女性(153.58/10万)。1990—2019年浙江省标化YLL率、YLD率和DALY率均低于全国水平和世界不同社会人口学指数地区。2019年T2DM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空腹血糖升高、高体重指数、室外空气污染、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相比1990年,环境危险因素和行为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有所提升。结论:浙江省T2DM疾病负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也存在高年龄组疾病负担较重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小儿麻醉相关规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各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由于需要更多的人员照顾和护理,交叉感染风险明显增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如何保障患儿和医护人员自身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加速患儿康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逐一介绍:(1)围术期处理:涉及到术前会诊评估、手术的必要性、手术室内安排、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患儿及医护人员的防护以及运输路线规划;(2)麻醉流程:患儿转运、术前镇静、麻醉方式选择、麻醉诱导、困难气道的鉴别和处理、术中管理以及气管拔管相关问题;(3)术后地表、物表、空气、医疗器械的消毒问题,术后患儿登记和随访;(4)手术室外气管插管术的防护和准备、气管插管操作和注意事项以及气管插管后的判断;(5)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防护和准备、置管选择、麻醉管理以及置管的相关注意事项;(6)门诊镇静中心舒适化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防护、镇静方案以及镇静流程;(7)特殊疫情时期患儿院内诊疗操作时的家属签字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污染天气下教室内新风净化系统使用效果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于2019年12月9—10日,选取山东省济南市某小学教学楼三层的两个相同面积的教室作为研究现场,评估新风净化系统对室内PM 2.5水平的改善效果,探讨新风系统运行的最优时长,以及影响新风净化系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新风净化系统运行期间,教室内PM 2.5浓度相比室外PM 2.5浓度平均降低48.1%~61.5%。运行2 h左右,室内PM 2.5浓度降低至比较稳定的浓度水平。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结果均显示,新风净化系统运行时长、课间学生活动、室内温度、室内相对湿度以及室外PM 2.5浓度是影响室内颗粒物去除率的重要因素。在新风量和室内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关闭门窗,适当延长新风净化系统运行时间,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教室内空气质量水平,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二氧化氮标准限值的修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二氧化氮(NO 2)是重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室外大气来源和室内燃烧源均会影响室内NO 2的暴露水平。考虑到高浓度的NO 2可能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的修订中进一步收紧了室内NO 2的标准限值,将NO 2的1 h平均浓度限值由0.24 mg/m 3修订为200 μg/m 3。本研究对确定该标准限值的相关技术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包括室内NO 2的来源和暴露水平、健康影响、限值修订依据,并对NO 2室内标准的实施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环境PM2.5暴露对气道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空气污染对于人体健康可产生全方位的影响,PM2.5暴露以其特殊的生物危害效应,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对于儿童,环境PM2.5暴露对气道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深远。PM2.5暴露可明显增加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发病率和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可增加咳嗽、气促、胸闷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可增加肺癌发生的风险。PM2.5暴露可导致气道炎症细胞浸润,17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其相应细胞因子表达上调,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相应细胞因子表达下调;通过芳香烃受体、Toll样受体(TLR)2/TLR4/髓样分化因子88信号通路等调控气道炎症反应;通过增加活性氧的产生和消耗抗氧化储备来诱导氧化应激;还可能通过表观遗传影响子代健康。针对PM2.5暴露,应加强室外、室内卫生保健和预防性药物干预。如何从源头和政策层面有效控制空气污染、降低PM2.5,还一个清新环境,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融合空气数据的深度网络慢阻肺评估测试评分预测模型的构建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融合空气数据的深度网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预测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定组研究的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科门诊入选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采集患者住宅区附近的室外环境监测空气数据,计算患者每日空气污染物暴露量和天气数据,并连续记录患者每日的CAT评分。通过融合时序算法和神经网络建立模型对患者未来一周的CAT评分进行预测,并比较该模型与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添加全局注意力机制的LSTM模型(LSTM-attention)和自回归移动模型(ARIMA)的预测准确程度,并探讨预测模型的意义。结果:共纳入47例慢阻肺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81.60 d,利用采集的空气数据和CAT评分构建长短期记忆模型-卷积神经网络-自回归(LSTM-CNN-AR)模型,其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85,平均绝对误差为0.71,较LSTM、LSTM-attention和ARIMA三者中最优模型平均预测准确度提升21.69%。结论:基于慢阻肺患者所处环境的空气数据,融合深度网络模型可更精准地预测慢阻肺患者的CAT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特应性皮炎对生命早期颗粒物暴露与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生风险关联的效应修饰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研究评估特应性皮炎在颗粒物暴露与学龄前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生风险关联中的效应修饰作用。采用横断面研究的设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7个城市的幼儿园收集了共计28 408名3~6岁学龄前儿童有关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的信息。运用一种成熟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时空模型以1 km的空间分辨率水平估算不同城市儿童生命早期、孕期和出生后第1年PM 1、PM 2.5和PM 10暴露水平。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和暴露反应关系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估特应性皮炎作为效应修饰因子是否会改变不同粒径颗粒物暴露与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显示,在28 408名儿童中,男孩为14 803名(52.1%),女孩为13 605名(47.9%);年龄范围是3.1~6.8岁、(4.9±0.9)岁,其中患过敏性鼻炎的儿童为3 586名(12.6%)。在总人群中,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的儿童为17 832名(62.8%),父母有过敏史的为769名(2.7%)。母亲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的儿童为21 548名(75.9%)。有被动吸烟暴露的儿童为7 338名(29.6%)。生命早期PM 1(9.8 μg/m 3)、PM 2.5(14.9 μg/m 3)和PM 10(37.7 μg/m 3)每增加一个四分位区间(IQR)浓度,儿童过敏性鼻炎调整后的 OR值在特应性皮炎儿童中高于无特应性皮炎儿童中对应的 OR值[PM 1: OR=1.45,95% CI(1.26,1.66) vs.OR=1.33,95% CI(1.20,1.47);PM 2.5: OR=1.38,95% CI(1.23,1.56) vs.OR=1.32,95% CI(1.21,1.45);PM 10: OR=1.56,95% CI(1.31,1.86) vs.OR=1.46,95% CI(1.28,1.67)]。特应性皮炎与不同粒径PM暴露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交互作用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Z值=19.4,交互作用 P值均<0.001)。在孕期和出生后第1年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且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与logistic回归的结果具有一致性。综上,作为过敏性疾病进程重要环节的特应性皮炎可能会修饰大气颗粒物暴露与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生风险的关联。提示患特应性皮炎的儿童更应重视减少室外空气污染物的暴露,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NA甲基化危险因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全球慢性病发病及致死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受到遗传因素和危险因素暴露的影响,二者由表观遗传机制介导。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甲基化水平变化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对近年来由吸烟、职业粉尘以及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源暴露等危险因素引起DNA甲基化变化而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