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体定向心脏放射消融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初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介绍基于立体定向放疗(SBRT)技术的立体定向心脏放射消融术(SCRA),并通过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该新型治疗方法进行综合评估。方法: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被评估并纳入临床试验,受试者均接受了真空垫体位固定和四维CT模拟定位,本研究以计划靶区体积(PTV)为目标,采用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设计立体定向放疗计划,使用R 50%、均匀性指数、适形性指数等参数评估治疗计划,并对比受试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结果:3例室性心动过速(VT)和1例室性期前收缩(PVC)受试者接受了处方剂量25 Gy的单次SCRA,PTV平均值为71.3 cm 3(60.3~89.4 cm 3),平均治疗时长12.0 min (4.5~21.0 min)。短期随访平均持续了18周(14~25周),结果显示受试者未出现并发症,VT负荷和PVC负荷显著下降。 结论:SCRA术短期内有效和安全,但关键放疗技术的效果和使用规范仍需要继续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疾病(INOCA)患者合并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的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前瞻性招募100例因心肌缺血症状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CAG)且提示三支冠脉狭窄均<50%的INOCA患者,同月行心肌灌注显像(MPI)、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碲锌镉(CZT)SPECT冠脉血流定量检测,最终纳入93例INOCA患者[男36例、女57例,年龄(63.0±10.9)岁]。CMD定义为冠脉血流储备(CFR)<2.5。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 χ2检验比较CMD组和非CMD组MPI结果、左心室容积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CMD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MD的危险因素。 结果:93例INOCA患者中,CMD组29例、非CMD组64例;CMD组的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负荷总积分(SSS)、差异总积分(SD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均高于非CMD组( t值:2.42~3.76, χ2=8.94, z值:-3.31、-3.41,均 P<0.05)。ROC曲线分析示,LVMI、SSS、SDS、LVPWT、IVST及年龄对CMD有预测价值(AUCs:0.67~0.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LVMI[比值比( OR)=1.08,95% CI:1.01~1.17]、SDS( OR=5.37,95% CI:1.95~14.78)、高血压( OR=5.68,95% CI:1.34~24.18)及年龄( OR=1.10,95% CI:1.03~1.18)是CMD的危险因素。 结论:LVMI、SDS、高血压及年龄与INOCA患者合并CMD密切相关,可用于INOCA患者的早期危险分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腺苷负荷-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左心室(LV)心肌灌注、心功能及机械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行CABG,并且于术前1周、术后6个月均进行G-MPI(一日法)的55例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男42例、女13例,年龄(59.3±9.0)岁];采用配对 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CABG前、后LV心肌灌注参数[负荷总积分(SSS)、静息总积分(SRS)、差值总积分(SDS)]、心功能参数[LV射血分数(EF)、LV舒张末期容积(EDV)、LV收缩末期容积(ESV)、搏出量(SV)、高峰充盈率(PFR)]和机械收缩同步性参数[相位直方图带宽(PHB)和相位标准差(PSD)]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负荷、静息显像间各指标CABG前、后变化值(Δ)的差异;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静息LVEF、PFR与心肌灌注指标的关系。 结果:CABG后患者SSS、SRS和SDS[6(3,12)、1(0,9)、3(1,5)分]均较术前降低[16(9,23)、4(1,15)、8(6,12)分; z值:6.37、4.84、6.24,均 P<0.001];静息及负荷LVEF[60%(49%,67%)、58%(48%,68%)]、PFR[3.67(3.12,4.28)、3.23(2.77,4.43) EDV/s]均较术前增加[51%(33%,62%)、53%(27%,61%),2.76(2.08,3.52)、2.83(1.86,3.62) EDV/s; z值:3.23~5.58,均 P<0.01],LVEDV、LVESV均较术前降低( t值:6.40、5.27, z值:5.33、5.40,均 P<0.001);静息、负荷PHB[45°(35°,70°)、53°(44°,113°)]和PSD[14.7°(10.9°,27.3°)、20.0°(14.6°,33.8°)]均较术前降低[60°(45°,131°)、83°(58°,198°)、20.4°(16.0°,49.1°)、27.2°(19.6°,60.4°); z值:4.19~4.81,均 P<0.001];ΔSSS大于ΔSRS,静息ΔPFR大于负荷ΔPFR( z值:6.24、2.77,均 P<0.05)。CABG前、后,静息LVEF、静息PFR与SSS、SRS均呈负相关( rs值:-0.741~-0.431,均 P<0.05)。 结论:依据腺苷负荷-静息G-MPI获得的LV心肌灌注、心功能和机械收缩同步性信息能很好地评估患者CABG后恢复情况,该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可能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ADH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配合rhBNP治疗,A、B两组rhBNP负荷剂量均为0.1 μg/kg,A组负荷剂量后予rhBNP 0.01 μg/(kg·min)持续给药24 h,B组予0.015 μg/(kg·min)rhBNP持续给药24 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监测用药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及呼吸困难程度的变化,测定两组患者血肌酐、胱抑素C、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等心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统计24 h尿量的变化,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近4周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B组疗效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24 h,B组HR、呼吸困难评分低于A组[(83.86 ± 4.75)次/min比(86.52 ± 5.77)次/min、(1.52 ± 0.43)分比(1.89 ± 0.34)分]( P<0.05);用药结束,B组LVEF高于A组[(47.52 ± 5.41)%比(43.75 ± 4.53)%],NT-proBNP低于A组[(3 652.41 ± 462.56)ng/L比(3 986.57 ± 314.21)ng/L]( P<0.05);用药结束,两组Scr降低,24 h尿量上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0.015 μg/(kg·min)rhBNP维持治疗ADHF合并肾功能不全对患者心功能改善价值优于0.01 μg/(kg·min)维持剂量,不会加重患者肾功能受损,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新生儿脓毒性休克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在脓毒性休克新生儿救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性休克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入选患儿均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前及治疗后1 h应用功能性超声心动图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同时记录血压、心率、血气分析结果;记录诊断休克至开始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期间(T0)及治疗开始后24 h(T1)的液体入量及尿量,分析患儿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液体超负荷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66例患儿,其中轻度休克27例,中度休克33例,重度休克6例,男婴48例,早产儿38例,胎龄(35.2±4.1)周,出生体重(2 476±909)g;休克诊断时间中位数为生后2 d,休克评分中位数4分。开始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时间中位数为诊断休克后7.5 h;与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 h的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指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缩短分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血pH、BE均明显升高,心率和中-重度休克组血乳酸明显下降,治疗后24 h尿量明显增多,液体超负荷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越早开始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休克病程中所需的多巴胺最大剂量越低( r=0.325, P=0.008)、血管活性药物下调时间越早( r=0.383, P=0.003)、使用时间越短( r=0.319, P=0.015)。66例患儿中,58例休克纠正,14例28 d内死亡。 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脓毒性休克新生儿治疗是有效、可行的,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成人血压与糖尿病前期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血压与糖尿病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参加中国慢病监测项目2010年基线调查和2016—2017年队列随访中年龄≥18岁的血糖正常且调查资料完整的6 846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城乡、收入、地区、是否吸烟、是否饮酒、身体活动状况、是否蔬果摄入不足、是否红肉摄入过多、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脂、空腹血糖(FPG)、75 g口服葡萄糖试验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计算体重指数(BMI)等。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FPG<7.0 mmol/L且7.8 mmol/L≤2hPG<11.1 mmol/L,和(或)6.1 mmol/L≤FPG<7.0 mmol/L且2hPG<7.8 mmol/L定义为糖尿病前期。将研究对象按照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4 304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组(960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组(277例)和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SDH)组(1 305例)。用χ2检验和 F检验比较各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与糖尿病前期发病的关系。 结果:在6 846名研究对象中,男性2 936名(42.9%),女性3 910名(57.1%),年龄(46.67±13.33)岁。平均随访6.4年,在随访期间共有809例进展为糖尿病前期,正常血压组、ISH组、IDH组及SDH组分别为452、147、31和179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城乡、地区、身体活动、中心性肥胖、吸烟、饮酒、蔬果摄入不足、红肉摄入过多、BMI以及血脂异常后,与正常血压组相比,ISH组糖尿病前期的发病风险增加45%(OR值为1.45,95%CI 1.11~1.90, P<0.05),SDH组糖尿病前期的发病风险增加53%(OR值为1.53,95%CI 1.21~1.94, P<0.05),IDH组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病风险无关( P>0.05)。 结论:我国高血压人群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增加,应将该人群(尤其是ISH和SDH人群)作为今后重点干预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皮支架置入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肺动脉狭窄的远期随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复杂先心病术后残余肺动脉狭窄的远期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中心确诊复杂先心病术后残余肺动脉狭窄并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的41例患儿的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心脏CT、心导管、6 min步行试验距离、BNP等检查结果。本组41例患儿,男30例,女11例,置入支架时年龄1.3~14.5岁,平均(6.1±3.6)岁,体质量8~43 kg,平均(18.9±9.4)kg。比较术前、术后随访期间靶血管直径、跨狭窄处压力阶差、心功能情况等,评估支架置入治疗肺动脉狭窄的远期效果。结果:41例患儿均随访,无死亡,随访过程中无支架断裂、动脉夹层、肺栓塞等严重不良事件。中位随访7.1年(3.1~13.8年)。截至2023年1月,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41例患儿靶血管直径由术前(3.9±1.5)mm升至(6.0±1.5)mm, P<0.05;跨狭窄处压差由术前(51.4±19.1)mmHg下降至(33.1±19.7)mmHg(1 mmHg=0.133 kPa), P<0.05;心脏螺旋CT显示靶血管内径与远端血管内径之比由术前0.4±0.2增加至0.9±0.3, P<0.05。所有患儿无生长发育落后,无反复肺部感染,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39例(95.1%),Ⅱ级2例(4.9%),学龄期患儿6 min步行距离462~633 m,平均(529.9±57.1)m,呼吸评分0.5~1.0分,下肢用力评分6~12分。远期不良事件5例,包括靶血管再狭窄4例(9.7%),支架内部分栓塞1例(2.4%);其中2例再狭窄患儿因反复靶血管狭窄、对侧肺动脉高压分别于支架置入术后4、13年行外科肺动脉支架去除术、肺动脉成形术,其余3例患儿临床症状、心功能良好,仍在随访,暂未作进一步干预。 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支架置入术前右心室收缩压是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经皮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先心病术后残余肺动脉狭窄能有效缓解右心压力超负荷,改善肺血流,稳定心功能,改善复杂先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降低再次手术开胸比例,远期疗效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左心房应变判断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舒张功能反应性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左房应变对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性的判断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64例进行平板运动负荷超声舒张功能评估的患者,以运动负荷前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14、运动后E/e′>14为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阳性,运动后E/e′<14为反应阴性。比较两组间运动负荷试验一般资料、左室内径、左房容积指数、收缩及舒张功能,以及左房应变参数。选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的负荷前超声指标绘制ROC曲线,判断其对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的预测价值。 结果:E/e′及左房应变各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阴性组的运动负荷前E/e′低于阳性组(8.20±1.27对10.32±1.33, P<0.01),而各左房应变指标高于阳性组[储备功能(33.7±5.7) %对(26.5±5.5)%, P<0.01;通道功能(16.8±4.0)%对(11.8±3.4)%, P<0.01;泵功能(16.9±5.7) %对(14.7±5.5)%, P<0.05]。左房应变储备功能、通道功能及E/e′对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性均具有判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 P<0.01)、0.62( P=0.04)、0.71( P<0.01)。 结论:静息状态左房应变能够判断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性,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进行舒张功能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辅助装置置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参数在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置入术前、后的变化,探讨TTE在LVAD置入术围手术期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置入LVAD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采集并分析LVAD置入前1周及置入后1个月的TTE参数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例置入LVAD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3.3±8.6)岁。置入LVAD后1个月,患者的左心房容积指数[(41.4±12.8)ml/m 2比(74.9±30.7)ml/m 2, P<0.001]、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152.1±35.3)ml/m 2比(205.5±35.7)ml/m 2, P<0.001]、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112.5±27.9)ml/m 2比(155.1±29.1)ml/m 2, P<0.001]、右心房横径指数[(23.7±3.5)mm/m 2比(27.2±5.8)mm/m 2, P=0.023]、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24.6±2.7)mm比(30.0±4.8)mm, P<0.001]、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11.5±2.9)mm比(14.6±2.8)mm, P=0.007]、肺动脉收缩压[(29.2±4.8)mmHg比(55.1±19.3)mmHg, P<0.001,1 mmHg=0.133 kPa]均较置入前降低。而主动脉窦部内径[(33.8±4.7)mm比(31.6±5.1)mm, P=0.007]、左心室射血分数[(26.3±3.0)%比(23.8±4.4)%, P=0.016]、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31.0±8.6)%比(23.8±5.5)%, P=0.004]均较置入前增加。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程度降低,下腔静脉吸气塌陷率增大( P均<0.05)。NT-proBNP[(1 418.4±812.6)ng/L比(5 097.5±3 940.4)ng/L, P=0.004]及TBil[(12.4±5.4)μmol/L比(27.5±14.0)μmol/L, t=4.284, P=0.001]较术前明显降低。 结论:TTE显示LVAD置入后左心有效卸负荷,右心功能改善;TTE可在围手术期监测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为临床评估LVAD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四维血流心血管MR分析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血流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四维血流(4D-FLOW)心血管MR(CMR)技术观察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血流特征,探讨右心室血流成分与右心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确诊PH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1周内行右心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并行CMR测定右心室血流及右心功能。采用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采集心脏电影序列,测定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等功能参数。采用三维回顾性心电图触发导航仪门控4D-FLOW序列进行全心血流扫描,测定右心室直接血流百分比(RVPDF)、延迟射血血流百分数(RVPDEF)、滞留流入血流百分数(RVPRI)和残余血流百分数(RVPRVo)。用Spearman方法分析右心室血流与心室功能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结果:PH患者RVPDF、RVPDEF、RVPRI和RVPRVo分别为16.4%±9.2%、16.1%±5.6%、16.8%±6.1%和50.5%±12.3%。RVPDF与RVPRVo呈负相关( r=-0.703, P<0.001),而RVPDEF 与RVPRI呈正相关( r=0.955, P<0.001)。RVPDF与右心室每搏输出量指数(RVSVI)( r=0.38, P=0.041)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 r=0.69, P<0.001)呈正相关,与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 r=-0.65, P<0.001)及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RVMI)( r=-0.45, P=0.004)呈负相关。RVPRVo与RVEF( r=-0.58, P=0.007)呈负相关。RVPDF与RVPDEF之和(RVPDF+RVPDEF)为35.2%±11.4%,RVEF与(RVPDF+RVPDEF)呈正相关( r=0.825, P<0.001),且RVEF与RVPDF+RVPDEF之和间差异无计学意义( t=1.427, P=0.164)。RVPDF与肺血管阻力(PVR)呈负相关( r=-0.52, P=0.007),而RVPRVo与PVR呈正相关( r=0.54, P=0.004)。 结论:4D-FLOW CMR能够在自由呼吸状态下测定PH患者RVEF。PH患者右心室直接血流减低,而残余血流增多,且右心室直接血流及残余血流与右心室功能、PVR相关,是评价右心室功能及后负荷的重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