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腺苷负荷 99Tc m-MIBI SPECT评价尼可地尔对冠脉微血管心绞痛疗效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 99Tc m-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评价尼可地尔对冠脉微血管心绞痛(CMVA)疗效的价值。 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临床诊断为CMVA患者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尼可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腺苷负荷 99Tc m-MIBI SPECT检查,测量心肌灌注缺损程度(SDS)、心肌灌注缺损面积(SRS)和心肌灌注缺损改善程度(SIS),并评估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心肌酶学指标[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外周阻力(TPR)、左室做功指数(LVWI)和心肌耗氧量(MVO 2)]等。 结果:治疗后,尼可地尔组的SDS、S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1),SIS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心肌灌注异常显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χ 2=4.976, 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程度,加拿大心脏协会(CCS)分级、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1);血清cTnI、CK-MB、LD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1);SBP、DBP、HR、LVWI、MVO 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1),SV、C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1)。 结论:腺苷负荷 99Tc m-MIBI SPECT能够有效评价尼可地尔对CMVA的疗效,尼可地尔能够改善CMVA患者的心肌灌注缺损和临床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冬眠心肌占心肌总灌注受损范围的比例预测HFrEF患者CABG术后心室重构逆转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心肌灌注显像联合门控心肌代谢显像探讨冬眠心肌(HM)占心肌总灌注受损范围(TPD)的比例(HM/TPD)预测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逆转心室重构(RR)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 1月至 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诊断为HFrEF的住院患者,手术前、后行锝-99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Tc-MIB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联合氟-18-脱氧葡萄糖( 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门控心肌代谢显像,术后3~12个月复查心肌灌注和代谢显像。Δ表示变化值(术后-术前)。根据术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减少 10%及以上认为发生RR,将患者分成逆转组(RR+)和未逆转组(RR-)。采用回归分析预测RR的影响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预测术后RR的界值。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诊断为HFrEF并在术前行心肌灌注和代谢显像的住院患者作为验证组,术前和术后3~12个月均行超声心动图。在验证组中,验证ROC曲线获得界值的可靠性。 结果:前瞻性队列纳入28例HFrEF患者,年龄为(56.9±8.7)岁,其中男性26例。RR+组( n=16)术前HM/TPD明显高于RR-组( n=12)[(51.8%±17.9%)比(35.7%±13.9%), 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HM/TPD是预测CABG术后RR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 OR)=1.073,95% CI:1.005~1.145, P=0.035]。ROC曲线示,预测术后RR指标的HM/TPD界值为38.3%,AUC为0.786( P=0.011),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为75%。回顾性纳入100 例HFrEF患者作为验证组,年龄为(59.7±9.6)岁,其中男性90例。在验证组中,HM/TPD预测HFrEF患者CABG术后RR的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60%,准确性为73%。与HM/TPD<38.3%的患者( n=36)比较,HM/TPD≥38.3%的患者( n=64)术后RR及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均 P<0.05)。 结论:术前HM/TPD是预测HFrEF患者CABG术后RR的独立影响因素,HM/TPD≥38.3%可较准确地预测CABG术后心室重构的逆转和心功能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状旁腺病灶重量对 99Tc m-MIBI显像诊断灵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病灶重量对 99Tc 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及其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灵敏度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学确诊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2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28~73(50.77±8.79)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 99Tc m -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 99Tc 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按切除的病灶重量将全部病灶分为两组,A组:病灶重量≤1.00 g,B组:病灶重量>1.00 g。采用 χ2检验分析两种显像方法对不同重量组的诊断效能。 结果:22例患者中,共切除病灶58个。 99Tc 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对A、B两组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7.83%(11/23)和84.00%(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05, P=0.008); 99Tc 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对A、B两组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8.26%(18/23)和85.19%(2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0, P=0.525)。 99Tc 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对A组的诊断灵敏度高于 99Tc 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7, P=0.033)。 99Tc 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对B组的诊断灵敏度高于 99Tc 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 P=0.906)。 结论:甲状旁腺病灶重量对 99Tc 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诊断灵敏度有影响,当病灶重量较小时, 99Tc 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对其的诊断灵敏度较低;而病灶重量对 99Tc 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的诊断灵敏度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负荷+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经临床和基因诊断确诊FH并行负荷+静息G-MPI检查的72例患者[男39例、女33例,年龄(21.1±12.3)岁]进行回顾性随访。图像分析采用17节段5分法,获得左心室心肌血流灌注及功能参数。随访患者全因死亡事件,采用Cox回归分析与全因死亡风险有关的预测因子。通过ROC曲线分析预测因子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FH患者全因死亡发生率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72例FH患者的随访时间为7(4,10)年,随访期间共16例(22.2%)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死亡组与存活组间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负荷灌注总积分(SSS)、静息灌注总积分(SRS)、总积分差值(SDS)、负荷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SESV)、负荷左心室射血分数(SEF)、静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EDV)、静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ESV)、静息左心室射血分数(R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2.65~4.47, z值:-3.43~-1.98,均 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SDS[风险比( HR)=1.337,95% CI:1.114~1.604, P=0.002]、SESV( HR=1.019,95% CI:1.008~1.030, P<0.001)、LDLC( HR=1.355,95% CI:1.049~1.749, P=0.020)是FH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预测FH患者死亡的SESV最佳界值为35.5 ml,AUC为0.701(95% CI:0.517~0.885),SESV≥35.5 ml组全因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SESV<35.5 ml组(28.6%和6.9%; χ2=5.15, P=0.023)。 结论:负荷+静息G-MPI是对FH患者进行全因死亡风险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手段,SDS、SESV、LDLC是预测FH患者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舒张不同步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相位分析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左心室舒张不同步(LVDD)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取16头巴马小型猪建立AMI模型,分别于建模前及AMI后1 d行GMPI,经定量分析获得心肌灌注缺损范围占左心室的百分比(Extent,%)、左心室收缩不同步(LVSD)及LVDD参数[相位直方图带宽(PBW)和相位标准差(PSD)];同期行超声心动图,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 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处理数据。 结果:16头小型猪均建模成功。AMI后Extent、LVEDV、LVESV均较建模前明显增大( t值:-11.14、-4.55、-6.12,均 P<0.001),LVEF、E/A明显减小( t值:10.16、2.18, P<0.001, P=0.046)。AMI后LVDD参数PBW、PSD[(142.25±72.06)°、(56.15±26.71)°]均较建模前增大[(33.06±8.98)°、(12.51±5.13)°; t值:-6.11、-6.60,均 P<0.001],且与AMI后LVSD参数PBW、PSD[(109.06±62.40)°、(44.40±25.61)°]间存在明显差异( t值:-2.73、-2.20, P值:0.016、0.044)。AMI后LVDD参数PBW、PSD与E/A呈中度负相关( r值:-0.569、-0.566, P值:0.021、0.022),与Extent呈正相关( r值:0.717、0.634, P值:0.002、0.008)。GMPI相位分析评价LVDD具有很好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重复性[组内相关系数(ICC): 0.953~0.984,均 P<0.001]。 结论:AMI后1 d即发生LVDD,LVDD可反映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灌注缺损范围与LVDD相关。GMPI相位分析是评价LVDD及舒张功能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99Tc m-MIBI SPECT/CT显像在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 99Tc 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CT显像在寻找和定位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PCD)患者主要痉挛肌肉中的价值。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确诊的10例PCD患者[病例组;男3例、女7例,年龄(47.3±9.9)岁]和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男4名、女6名,年龄(43.5±9.4)岁],行 99Tc m-MIBI SPECT/CT颈部肌肉显像。测量对照组双侧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头夹肌、半棘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肩胛提肌8对颈部肌肉SUV max;确定病例组显像剂异常摄取肌肉,勾画ROI,测量SUV max。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肌肉摄取差异,采用 χ2检验分析病例组颈部MRI与SPECT/CT显像对异常肌肉的检出差异。 结果:SPECT/CT显像示正常颈部肌肉呈对称性、轻度显像剂摄取(SUV max:1.10±0.19)。共发现病例组10例患者异常显像剂摄取肌肉60块,检出率为37.50%(60/160),其中头后大直肌7块、头下斜肌10块、头夹肌8块、半棘肌8块、胸锁乳突肌10块、斜方肌5块、斜角肌3块、肩胛提肌9块,较正常肌肉摄取明显增高(SUV max:1.81±0.43; t=17.05, P<0.001)。颈部MRI仅发现异常肥大肌肉30块,检出率(18.75%,30/160)明显低于SPECT/CT显像( χ2=28.03, P<0.001)。 结论:99Tc m-MIBI SPECT/CT显像可直观显示主要痉挛肌肉,可能成为指导临床精准注射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检查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99Tc m-MIBI SPECT/CT肌肉显像诊断痉挛性斜颈张力障碍肌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 SPECT/CT肌肉显像对颈部肌张力障碍(CD)诊断的潜在临床增益价值。 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CD患者50例[男14例、女36例,年龄(45.8±12.5)岁],所有患者在SPECT/CT肌肉显像联合肌电图引导下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对50例患者的400块颈浅部肌肉(两侧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头夹肌、斜方肌各100块)行 99Tc m-MIBI SPECT/CT肌肉显像,以肌电图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张力障碍肌组及正常肌组,分别获取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前西多伦多痉挛性斜颈评分量表(TWSTRS)评分、颈浅部单块肌肉和颈部总体肌肉的SUV max和靶本比(TBR)、肌电图诊断结果。采用ROC曲线计算SUV max及TBR诊断张力障碍肌的AUC,并用Delong检验比较其差异。2组间SUV max和TBR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颈部总体肌肉SUV max、TBR与TWSTR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张力障碍肌组肌肉205块,正常肌组肌肉195块。CD患者张力障碍肌摄取 99Tc m-MIBI明显增高,且部分张力障碍肌存在非整体性摄取 99Tc m-MIBI增高而表现为整块肌肉摄取不均匀现象。视觉分析判断张力障碍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2%(195/205)、75.90%(148/195)、85.75%(343/400)、85.58%(195/242)和93.67%(148/158)。张力障碍肌组与正常肌组的SUV max[1.74(1.42,2.12)和0.92(0.81,0.99)]及TBR[2.55(1.92,3.27)和1.44(1.22,1.7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z值:-15.29、-12.69,均 P<0.001)。颈部肌肉SUV max诊断效能优于TBR(AUC:0.942和0.867; z=5.03, P<0.001)。CD患者颈部总体肌肉SUV max、TBR与TWSTRS评分呈正相关( rs值:0.44、0.45,均 P<0.001)。 结论:99Tc m-MIBI SPECT/CT肌肉显像是1种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的诊断CD的影像学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Q-SPECT与配置低能高分辨准直器SPECT的临床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应用IQ-SPECT和常规配置低能高分辨(LEHR)准直器SPECT(LEHR-SPECT)在测定心功能和血流灌注参数方面的差异,以及经过散射校正(SC)和CT衰减校正(AC)后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于阜外医院行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龄(57±10)岁]。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得的体表面积标准化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直径将患者分为2组:A组(34例),有明显的左心室增大;B组(46例),左心室未见明显增大。所有患者均行LEHR-SPECT和IQ-SPECT门控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静息总积分(SRS)和心肌总灌注缺损程度(TPD),并比较2种方法之间及SC和AC前后上述参数的变化。采用配对 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评价2种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结果:对于A组患者,经过SC和AC后,IQ-SPECT测得的EDV、EF和SRS显著低于LEHR-SPECT[EDV:(257±137)和(276±154) ml, EF:(21±11)%和(26±13)%, SRS:17(6,25)和18(8,28); t值:-2.63、-7.46, z=-2.14,均 P<0.05];2种方法测得的各项参数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r值:0.965、0.969、0.967, rs值:0.920、0.960,均 P<0.001)和一致性。对于B组患者,经过SC和AC后,IQ-SPECT测得的EDV和EF显著低于LEHR-SPECT[EDV:(96±40)和(107±39) ml, EF:(46±15)%和(54±16)%; t值:-6.23、-10.71, P值:0.001、0.001];IQ-SPECT经过SC和AC后,SRS和TPD均较未校正显著降低[SRS:2(1,4)和5(3,11),TPD:3%(1%,5%)和7%(3%,12%); z值:-4.11、-4.16,均 P<0.001];2种方法测得的各项参数也有较好的相关性( r值:0.956、0.978、0.958, rs值:0.926、0.944,均 P<0.001)和一致性。 结论:IQ-SPECT与LEHR-SPECT测得的心功能和血流灌注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IQ-SPECT可有效缩短采集时间,在临床应用方面更具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右室心肌血流SPECT定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动态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右室心肌血流定量技术,探讨肺动脉高压猪模型的右室心肌灌注变化,以及心肌血流量与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11头中华小型猪(均雄性,6~8月龄;体质量25~30 kg),经结扎肺动脉主干、栓塞右下肺动脉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造模后行静息/腺苷负荷 99Tc 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 SPECT动态心肌血流灌注显像,获得左、右室的心肌绝对血流值,包括负荷心肌血流量(SMBF)、静息心肌血流量(RMBF)和心肌血流储备(MFR;即负荷与静息的心肌血流量之比)。所有动物在显像后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功能指标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并根据TAPSE结果分为右心功能保留组( n=5,TAPSE≥17 mm)和右心功能降低组( n=4,TAPSE<17 mm)。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行组间差异比较。 结果:成功构建肺动脉高压猪模型9头。实验猪造模后mPAP为(38.1±11.6) mmHg(1 mmHg=0.133 kPa);心肌灌注显像示猪右心显像清晰,心肌肥厚;右室心肌RMBF[(0.71±0.13) ml·min -1·g -1]与mPAP呈正相关( r=0.94, P<0.001);右心功能降低组的SMBF显著低于右心功能保留组[(1.66±0.35)与(2.24±0.30) ml·min -1·g -1; t=2.68, P=0.032]。 结论:SPECT心肌血流定量技术可用来评估肺动脉高压猪模型右室心肌血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PECT心肌血流定量技术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预后价值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SPECT心肌血流定量技术测得的心肌血流储备(MFR)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经冠脉造影确定为临界狭窄病变(狭窄程度为≥50%且≤80%)的患者,均在冠脉造影后3个月内接受一日法静息-药物负荷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和SPECT心肌血流定量。MPI根据标准5分法获得负荷总分(SSS)和负荷-静息差异总分(SDS)明确是否存在异常。利用ROC曲线获得MFR的预后最佳阈值。研究终点为心血管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预后分析。不同AUC间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共纳入314例患者,其中男194例、女120例,年龄(59.4±8.6)岁,中位随访时间754(628~914) d。54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ROC曲线显示MFR对终点事件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传统MPI(AUCs:0.713和0.512; z=3.76, P<0.001);MFR预测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最佳阈值为2.04。Cox多因素分析示MFR[风险比( HR)=0.434(95% CI:0.282~0.669), P<0.001]为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FR≤2.04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25.4%,43/169)明显高于MFR>2.04组(7.6%,11/145; χ2=21.27, P<0.001)。 结论:SPECT心肌血流定量技术测定的MFR对冠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