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农村医生社区健康管理能力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背景 农村医生(以下简称村医)作为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是农村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社区健康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目的 调查我国村医健康管理能力现状,探讨村医社区健康管理能力提升策略,为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于 2020 年 8 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国东、中、西部5个省份共抽取村医3 916名.通过"问卷星"平台向村医发放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村医的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能力具备情况,以及各项能力满足工作需要情况,均由村医自评.结果 3 916名村医中,分别有3 494名(89.22%)、3 175名(81.08%)、3 775名(96.40%)、3 738名(95.45%)村医具备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力.性别方面,女性村医的计生指导、孕期健康指导、围绝经期疾病的预防与诊治、妇科常见病筛查能力及妇女总体健康管理能力具备率高于男性村医(P<0.05);男性村医的常见慢性病危急状况识别与处理方法、常见慢性病稳定期治疗与并发症预防能力及慢性病患者总体健康管理能力具备率高于女性村医(P<0.05).执业资质方面,执业(助理)医师的围绝经期疾病的预防与诊治能力具备率高于乡村医生和其他/无资质的村医(P<0.008 3),执业(助理)医师村医的妇女总体健康管理能力具备率高于乡村医生(P<0.008 3);全科医师的老年人功能减退预防能力具备率高于乡村医生(P<0.0083).学历方面,本科及以上者的常见慢性病稳定期治疗与并发症预防能力具备率高于大专学历者(P<0.017).东部地区村医的体检指导与常见病筛查能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率高于中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P<0.017);东部、中部地区村医的健康与自理能力评估、不良情绪识别与干预、功能减退预防能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率高于西部地区(P<0.017).结论 我国村医基本具备健康管理能力,女性村医在开展妇女健康管理服务方面更具优势,乡村医生执业资质村医的少数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能力不足,西部地区村医的老年人健康管理能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情况相对较差,应采取积极措施提升村医素质,促进村医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并发感染性皮疹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并发感染性皮疹的临床特点,积累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13年9月至2020年8月合并感染性皮疹的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45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男性273例(60.0%),女性182例(40.0%),重症组106例(23.3%),非重症组349例(76.7%)。中位月龄16.0(9.0,42.0)个月。皮疹出现于肺炎病程中的(6.9±5.2)d,皮疹持续时间(6.0±3.1)d,皮疹形态呈多形性,其中以非特异性的斑丘疹(67.5%)最常见。B型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共91例(20.0%),其次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为85例(18.7%),50例(11.0%)患儿存在EB病毒再激活感染。重症组的中位发病月龄、住院天数、发热天数、皮疹出现时间、皮疹持续时间以及恢复期发热伴皮疹、CRP升高、PCT升高、IgE升高、肺炎支原体感染及EB病毒再激活感染率均高于非重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13 467.0, t=6.500、4.923、3.098、2.998, χ2=13.445、15.391、8.208、5.313、29.839、13.474, P均<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患儿一般情况、肺外并发症、呼吸音减低以及恢复期发热伴皮疹。 结论: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程中伴发的非特异性感染性皮疹对疾病严重程度及病原学有一定提示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育龄期妇女生育意愿及心理压力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江西省铅山县育龄期妇女的生育意愿及心理压力现状,为有针对性地促进生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西省铅山县10个社区的育龄期妇女发放调查问卷及心理压力评分表,了解基本情况、婚育现状、生育意愿及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评分等信息,探讨可能影响育龄期妇女生育意愿及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向育龄期妇女发放1 500份问卷,回收913份,有生育意愿者占比65.0%(593/913)。育龄期妇女CPSS评分为8~28(16.84±2.75)分。不同职业的育龄期妇女CP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公职人员(含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员工)心理压力最小,个体经营及其他(无业人员)心理压力最大。不同文化程度、年收入水平、婚姻状况及有无生育意愿的育龄期妇女C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育龄期妇女心理压力大小与职业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r=0.230, P<0.05),其他如受教育程度、年收入、生育意愿、生育状况等与心理压力间均无明显相关性(均 P>0.05)。 结论:江西省铅山县育龄期妇女生育意愿基本正常,生育多孩的愿望不强烈。生育意愿与心理压力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育龄期妇女的心理压力大小与职业明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清叶酸与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转归的关系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交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与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1)转归的关系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方法:基于2014年6—12月在山西省介休市和阳曲县建立的已婚妇女社区队列,选取经病理学诊断为CIN1的5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2个月后再次行病理学检查,根据CIN1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CIN1消退组、持续和进展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血清叶酸与CIN1转归的关系,采用相加模型分析血清叶酸与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564例患者中,479例再次行病理学检查,CIN1消退组331例,持续和进展组148例。CIN1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患者的血清叶酸分别为(18.890±8.360)和(15.640±5.55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6.937, P<0.001)。154例患者检出HPV感染,其中148例为HR-HPV感染,6例为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在年龄、被动吸烟、清洗阴部频率、性生活后清洗、换洗内裤频率、血清叶酸及HR-HPV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洗阴部频率( OR=0.422,95% CI为0.238~0.750)、换洗内裤频率( OR=0.574,95% CI为0.355~0.928)、血清叶酸(13.06~16.78 nmol/L: OR=4.806, 95% CI为2.355~9.810;≤13.05 nmol/L: OR=8.378,95% CI为4.024~17.445)、HR-HPV感染( OR=1.852,95% CI为1.170~2.933)是CIN1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血清叶酸低水平和HR-HPV感染对CIN1持续和进展的相对超额危险度=4.992(95% CI为0.189~9.796),归因危险度=0.552(95% CI为0.279~0.824),交互作用指数=2.632(95% CI为1.239~5.588),血清叶酸≤16.78 nmol/L且HR-HPV感染阳性的a OR=9.055(95% CI为4.878~16.807)。 结论:低血清叶酸水平可增加CIN1持续和进展的风险,且与HR-HPV感染存在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粪便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基因的检测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就诊患儿粪便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基因的分布状况和临床诊断及各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8至1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3所院区就诊儿童2 059份非重复粪便标本所分离的4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集相关临床信息。提取菌株DNA后用PCR的方法检测相关的毒素基因,其中包括葡萄球菌肠毒素(SE)基因( sea、 seb、 sec、 sed、 see)以及杀白细胞毒素基因( pvl),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最后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从所分离的4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测到256株(256/412,62.1%)至少含有1种肠毒素基因,携带率较高的依次为 sec(125/412,30.3%)、 seb(98/412,23.8%)和 sea(66/412,16.0%),并且金黄色葡萄球菌 pvl基因的携带率为18.7%(77/412)。其中分离自胃肠炎患者粪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sea基因检出率(58/319,18.2%)明显高于非胃肠炎组(8/93,8.6%)(χ2=4.912, P=0.027),而在住院肺炎患者粪便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pvl基因检出率(8/21,38.1%)高于非肺炎组(6/47,12.8%)(χ2=4.252, P=0.039)。并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素基因与特定的ST型密切相关,82.4%(28/34)的ST6携带 sea基因,所有的ST338和ST59均携带 seb基因,96%(48/50)的ST45携带 sec基因,ST338的 pvl基因携带率高达5/5。 结论:ST6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SEA毒素可能与儿童患者胃肠炎诊断呈密切相关。PVL毒力基因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携带率高于非肺炎组,且与CC59克隆群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轮班对妇女绝经年龄及行经年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轮班对妇女绝经年龄及行经年限的影响,为有效保护职业女性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深圳市9个区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年龄≥60岁的深圳户籍常住女性居民(3 518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婚姻状况、绝经年龄、吸烟、饮酒、轮班经历及轮班年限等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轮班对妇女绝经年龄及行经年限的影响。结果:有轮班经历组359人(10.2%),绝经年龄为(49.71±3.63)岁,行经年限为(34.27±3.92)年;无轮班经历组3 159人(89.8%),绝经年龄为(50.20±3.60)岁,行经年限为(34.86±4.13)年。两组绝经年龄和行经年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调整被动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绝经年龄、行经年限与轮班均呈负向关联( β=-0.493、-0.575, P<0.05)。 结论:轮班与妇女绝经年龄及行经年限相关,应注重工作强度、昼夜节律对女性职工职业健康状况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体质辨识的健康管理在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体质辨识的健康管理在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的244名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按照所属社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121名)和观察组(123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体质辨识的健康管理。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围绝经期症状评分。干预后1年,比较两组偏颇体质人数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潮热出汗、失眠、眩晕、疲倦乏力、肌肉骨关节痛、头痛、心悸评分及围绝经期症状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感觉异常、情绪波动、抑郁疑心、皮肤蚁走感、性生活困难、泌尿系感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1年,观察组偏颇体质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1年,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周围环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体质辨识的健康管理可以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使其偏颇体质转向平和质,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4 - 2018年江苏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江苏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成效。方法:2014 - 2018年,在江苏省选择12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点县(区),开展大众健康教育活动;每年每个县(区)抽取3个乡(镇),在每个乡(镇)中心小学的4 ~ 6年级学生中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活动;每个乡(镇)抽取3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前、后,每个乡(镇)中心小学抽取5年级1个班的30名学生,并在学校所在地抽取15名家庭主妇,进行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小学生与家庭主妇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83%(15 362/16 200)和95.14%(7 706/8 100),较健康教育前[63.88%(10 348/16 200)、65.94%(5 341/8 100)]均显著提高(χ 2 = 4 700.00、2 200.00, P均< 0.001)。健康教育前,小学生、家庭妇女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各年度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 = 8.43、0.88, P = 0.077、0.928),但小学生低于家庭主妇(χ 2 = 10.03, P = 0.002);健康教育后,小学生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家庭主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1.07, P = 0.301)。 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效果,应当拓宽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使用形式多样的传播方式,长期、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巩固健康教育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39岁育龄女性妇科症状现状及就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全国20~39岁自述有妇科症状的育龄女性就医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10日-11月30日期间,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2 917名20~39岁的育龄女性进行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中71.8%育龄女性自述有妇科症状,其中就诊者占58.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已婚人群、月收入高于11000元者、拥有城镇户口者、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更高者以及水果摄入充足者就诊可能性较高;东北地区、熬夜以及每周静态时间多于(含)14 h者就诊可能性较低.结论 全国20~39岁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状况呈现出高患病率和低就诊率的情形.影响就诊的主要因素包括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居住地区、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生活方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生殖健康教育,提高就医意识,有关政府部门的卫生资源应适当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综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预防效果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预防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 8月于社区医院接受健康体检且无骨质疏松情况的 62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妇女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妇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2组妇女的骨质疏松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妇女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伴随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第一到第四腰椎、股骨胫骨密度、下肢肌力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预防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