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2011-2022年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11-2022年福建省伤寒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探索高发人群和热点区域,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福建省2011-2022年伤寒监测资料,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ArcGIS 10.8软件对各县(区)发病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11-2022年福建省伤寒共报告发病5 126例,年均发病率为1.10/10万。年均发病率在2011-2015、2016-2019和2020-2022年分别为0.96/10万、1.49/10万和0.81/10万。全年均有发病,高发季节为5-9月。0~4岁和5~9岁年龄组发病数分别占23.59%(1 209/5 126)和9.62%(493/5 126)。全人群的男女性别比为0.97∶1(2 524∶2 602),<10、10~54和≥55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19∶1(925∶777)、0.75∶1(1 060∶1 404)、1.28∶1(539∶421)。宁德市发病占福建省的30.65%(1 571/5 126);发病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宁德市。存在再次发病和家庭成员续发现象。结论:2011-2022年福建省伤寒呈低水平流行,应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加强防控措施;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宁德市是主要的聚集区域,应深入调研其空间聚集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广州市3起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特征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广州市3起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21年6月18日广州市COVID-19本地病例数据,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3起本地COVID-19疫情累计报告病例726例,其中我国湖北省关联疫情366例,病例以女性(51.6%,189/366)、18~65岁(81.4%,298/366)、职业以家务/待业(32.2%,118/366)和离/退休人员(20.2%,74/366)为主,首发症状以发热(71.6%,250/349)和咳嗽(60.7%,212/349)为主;非洲国家及地区(非洲)入境关联疫情207例,以男性(69.6%,144/207)、18~40岁(72.9%,151/207)和商业服务职业(62.3%,129/207)为主,首发症状以无明显不适(55.6%,15/27)和咳嗽(37.0%,10/27)为主;Delta变异株关联疫情153例,以女性(58.8%,90/153)、≥41岁(64.7%,99/153)和离/退休人员(32.0%,49/153)为主,首发症状以咳嗽(32.9%,48/146)和无明显不适(28.1%,41/146)为主。我国湖北省关联疫情、非洲入境关联疫情和Delta变异株关联疫情的家庭续发率分别为11.2%、5.7%和11.5%;潜伏期 M( P 25, P 75)分别为6.5(4.0,10.8)d、4.0(2.5,6.0)d和4.0(3.0,5.0)d;代间距 M( P 25, P 75)分别为4.0(3.0,8.0)d、4.0(2.5,6.0)d和3.0(2.0,5.0)d。3起本地COVID-19疫情在性别、年龄、职业、首发症状、家庭续发率和潜伏期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病例发现途径中,我国湖北省关联疫情主要是自主就医(44.3%,162/366),非洲入境关联疫情和Delta变异株关联疫情主要是社区主动排查[58.5%(121/207)和27.5%(42/153)]和密切接触者管理[33.3%(69/207)和67.3%(103/153)]。 结论:广州市3起COVID-19本地疫情因感染来源、变异株类型和防控策略的不同导致流行特征在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传播特征及病例发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应不断完善重点人群和常见症状监测、强化聚集性疫情排查等措施,严防疫情反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国首起新型冠状病毒Alpha变异毒株相关本地疫情的溯源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北京市大兴区局部地区发生的全国首起新型冠状病毒Alpha变异毒株本地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其流行特征和传播链。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技术核查病例的活动轨迹,对活动轨迹涉及的点位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人员和环境采样检测,对溯源重点人群采集血清标本进行抗体检测,分析流行特征和传播链。结果:2021年1月17至29日,大兴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报告3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32例病例存在明确的流行病学关联,其中除1例在工作场所感染外,其他病例均在社区及家庭内感染。所有病例共涉及14个家庭,其中6个家庭全部发病,所有家庭成员罹患率为69%(33/48),续发率为56%(19/34)。通过入境人员和货品排查,未发现明确的感染来源。结论:该起新型冠状病毒Alpha变异毒株相关聚集性疫情发现和处置及时,影响范围局限,但家庭聚集性特征较以往疫情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天津市1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天津市135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5例病例中,男性72例,女性63例,年龄(48.62±16.83)岁,病死率为2.22%。74.81%的病例感染来源为本地传播。共发生33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5.92%。疾病的中位潜伏期为6.50 d,代间距平均为5.00 d,家庭内续发率为20.46%。发热的病例占比78.63%,其次为咳嗽56.4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1.038,95% CI:1.010~1.167)、慢性基础性疾病病种数( OR=1.709,95% CI:1.052~2.777)是重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天津市COVID-19病例早期以发热为主,本地聚集性疫情为确诊病例的主要构成,高年龄、有多种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容易转为重症,对密切接触者严格隔离及加强高危人群的救治是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特点。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2020年1月1日至2月29日的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提取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明确聚集性疫情规模、引入病例、家庭与非家庭续发病例特点。根据引入病例与续发病例发病时间间隔计算代间距,根据密接追踪结果计算续发率,比较聚集性疫情中不同病例的特点。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83起聚集性疫情,涉及引入病例633例,续发病例239例。以家庭聚集为主,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数最大值为27例,最小值为2例, M( P25, P75)为2.0(2.0,4.0)。广东省总体续发率为2.86%(239/8 363),家庭续发率为4.84%(276/3 697),非家庭续发率为1.32%(61/4 632)。根据广东省疫情特点分为疫情上升期、高平台期、下降期、低水平波动期4个阶段,4个阶段的续发率分别为3.5%(140/3 987)、2.3%(55/2 399)、2.6%(37/1 435)、1.3%(7/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3)。 结论:广东省聚集性疫情主要以家庭聚集为主,聚集疫情规模较小,病例潜伏期代间距较短,总体续发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聚集性疫情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传播链。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应用现场调查和大数据技术分析传播链。结果:2022年4月27日至5月13日,海淀区发生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全基因组测序系Omicron变异株(BA.2.2进化分支);涉及感染者38例,确诊病例34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临床分型以轻型(88.2%)为主,无重型、危重型和死亡病例;早期临床症状以咽部不适(50.0%)、咳嗽(29.4%)为主;17 d内传播7代,涉及3起社区聚集、2起单位聚集和8个家庭内传播;暴露方式以同住(47.6%)、同时空暴露(31.6%)为主;代间距 M( Q1,Q3)为3(1,6)d;总续发率为1.5%(37/2 482),其中家庭续发率为36.7%(18/49)。 结论:本起Omicron变异株疫情临床症状轻,家庭、社区聚集性明显,疫情传播速度较快,同时空暴露感染风险较高,需利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摸排密切接触者,以快制快,有效阻断疫情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儿童和成人患者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上海市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儿童和成人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2年4月4日至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儿童及其家庭内密切接触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等。比较儿童与成人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 χ2检验,并采用相对危险度( RR)和95%可信区间(95% CI)评估接种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保护作用。 结果:297个家庭中有1 274名家庭成员,其中儿童370名,成人904名。1 110例(87.13%)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中症状感染989例(89.10%),无症状感染121例(10.90%)。355例儿童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中症状感染337例(94.93%),主要表现为发热[96.74%(326/337)]和咳嗽[40.36%(136/337)]。仅1例患有雷特综合征的患儿进展为危重型。194例患儿接受影像学检查,64例(32.99%)提示肺部炎症病变。755例成人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中症状感染者652例(86.36%),主要表现为发热[73.16%(477/652)]和咳嗽[49.85%(325/652)]。症状感染病例中,儿童患者的发热发生率高于成人,而咳嗽发生率低于成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0.87、8.04,均 P<0.01)。儿童病例的热峰高于成人[(39.3±0.7) ℃比(38.6±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85, P<0.001)。儿童患者发病至呼吸道核酸循环阈值≥35的时间间隔长于成人[(13.0±3.1) d比(10.9±3.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7, P=0.004)。160名3~18岁儿童中,54名(33.75%)接种2剂疫苗。904名成人中,388名(42.92%)接种2剂疫苗,293名(32.41%)接种加强针。相对于未接种+接种1剂疫苗的成人患者,接种2剂次后症状感染的风险仅降低8%( RR=0.92,95% CI 0.86~0.98, P=0.014),接种加强针后发热和咳嗽发生风险分别降低42%( RR=0.58, 95% CI 0.49~0.67, P=0.001)和50%( RR=0.50,95% CI 0.34~0.78, P=0.001)。 结论:上海地区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高峰时期,家庭续发率和症状感染率高,家庭聚集性儿童和成人病例以症状感染为主,发热最为常见,热程持续时间短。成人接种加强针可以对奥密克戎株感染引起的常见症状提供一定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市某市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聚集性疫情传播链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北京市海淀区某商品交易市场(Y市场)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其传播链及传播模式,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聚集性疫情调查方法,描述COVID-19病例三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绘制病例发病时序图和分析传播链。采集调查对象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于北京市丰台区某农产品批发市场(X市场),由Y市场1名从业人员暴露于X市场引发,随后在Y市场、周边社区、美食城、公司、家庭等地导致8起聚集性疫情,共报告关联性COVID-19确诊病例20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10-14日,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中位数为45岁,年龄范围5~87岁;首发症状以发热(10/20)、咽部不适(7/20)为主;潜伏期中位数5( IQR:3~8)d;代间距中位数5 d;续发率3.7%(20/538),家庭密切接触者续发率14.0%(7/50)。 结论:Y市场COVID-19疫情是通过被污染环境、物品、人员接触等多种暴露方式导致的聚集性疫情,北京市海淀区通过综合防控措施使COVID-19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市顺义区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20年底北京市顺义区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特点,为做好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情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疫情由常规核酸筛查发现,发现时间较早期病例发病时间迟滞7天。疫情历时25天,感染42人,潜伏期中位数4天,因两个脆弱群体形成2个发病高峰,部分病例考虑为通过污染物品或环境间接感染。密接筛查发现的病例占85.71%(36/42),家庭续发率19.48%(15/77),就餐续发率为16.67%(12/72),在同一单位内,参加聚餐的感染风险是非聚餐者的3.773倍( x2=5.177, P=0.023)。 结论:密闭空间疫情传播更容易实现,要增强对于脆弱群体的管理和健康宣教,大规模人群筛查是聚集性疫情处置时尽早控制的"兜底"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引发天津市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引发天津市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新冠病毒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流行病学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天津市共报告430名病例,409名符合纳入标准,70.90%(290/409)发生家庭聚集。家庭续发率为33.64%,12~17岁组首发病例家庭续发率(13.79%)明显低于18~49岁组(36.48%), OR值(95% CI)为0.378(0.170~0.840)。影响家庭聚集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病例在封/管控区和居家隔离发现较集中隔离发现的 OR值(95% CI)分别为2.951(1.322~6.586)和2.287(1.164~4.495),首发病例出现咽部不适较未出现咽部不适的 OR值(95% CI)为3.003(1.576~5.720);家庭内全部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较未全部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 OR值(95% CI)为0.268(0.132~0.552)。 结论:本次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引发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高,首发病例在封/管控区和居家隔离发现以及首发病例出现咽部不适是发生家庭聚集的危险因素;家庭内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是发生新冠病毒肺炎家庭聚集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