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积弧形调强放疗计划执行时间与加速器参数的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分析容积弧形调强放疗计划执行时间与加速器参数的关系,探索改进加速器参数以缩短治疗时间的方法.方法 用简单随机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7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完成容积弧形调强放疗患者的25个治疗计划,通过软件对加速器参数进行建模.分别对常规分割和大分割计划,模拟独立提高机架旋转速度、剂量率、多叶准直器(MLC)叶片速度3个加速器参数时,治疗时间的相对变化,以确定哪个参数对治疗时间的限制最强;模拟只提高限制最强的参数的速度,得到在此过程中3个参数对治疗时间限制强弱的动态变化情况.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对于单次剂量为2 Gy的常规分割计划,机架旋转速度是计划执行时间的主要限制因素,机架旋转速度提高超过15%时,叶片运动速度成为计划执行时间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对于单次剂量为5 Gy的大分割计划,剂量率是计划执行时间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剂量率提高12%以上时,机架旋转速度成为计划执行时间最主要的限制因素.结论 容积弧形调强放疗计划执行时间与加速器参数的关系依赖于计划本身的特点,通过改进加速器参数来缩短计划执行时间时,要综合考虑不同机器参数及计划特点之间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前列腺癌放疗时CBCT使用频率和匹配策略的剂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图像引导放疗时锥形线束CT(CBCT)的使用频率和匹配策略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6月—2023年5月收治的21例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患者的561套每日CBCT图像,患者均接受中等分割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剂量为70 Gy分25次,2.8 Gy/次。根据不同图像引导方式和频率,校准摆位误差后将计划CT刚性配准到CBCT,CT值和结构通过形变配准算法传播到CBCT,根据形变矢量场将每日剂量映射到计划CT进行剂量累加。将每日在线CBCT验证的实际累积剂量与每周CBCT方案(第1-3、6、11、16、21天CBCT扫描)进行比较。比较基于骨匹配与基于软组织匹配(自动骨匹配后手动前列腺匹配并最终以直肠前壁为主做微调)两种匹配方式的摆位误差及剂量学参数。非正态分布的计划剂量和累积剂量之间的剂量学参数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移床值和平均剂量参数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与每日CBCT图像引导相比,每周方案的CTV_D 98%[(69.08±1.58)∶(65.24±3.64)Gy, P<0.001]明显减少。采用骨匹配的CTV_D 98%为(69.27±2.14)Gy,但直肠高量较高:V 60 Gy为3.18%±3.10%、V 65 Gy为0.77%±1.23%。采用软组织匹配方案的靶区覆盖率足够,CTV_D 98%为(69.08±1.58)Gy;且直肠高量区剂量的百分体积明显减少,V 60 Gy为2.02%±2.42%,V 65 Gy为0.34%±0.68%。 结论:中等分割前列腺癌放疗,每日CBCT图像引导的靶区覆盖度优于每周方案。自动骨匹配后手动前列腺匹配并最终依据直肠前壁做微调的匹配策略,能在保证靶区覆盖率前提下较好地保护直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HyperArc与VMAT技术脑转移瘤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新型脑转移瘤治疗技术HyperArc与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技术在剂量学参数及计划复杂性方面差异。方法:选取26例脑转移瘤患者,处方为9 Gy 3次、6 Gy 5次,分别采用HyperArc (HA)、共面(Cop)及非共面(Non-cop) VMAT技术进行计划设计。比较3种计划靶区(PTV) RTOG适形指数(RTOG CI)、Paddick CI、均匀性指数(HI)、梯度指数(GI),脑干D max以及Brain-PTV的V 2Gy-V 26Gy。此外,对机器跳数以及计划复杂性参数(包括MCSv和ALPO)进行比较。 结果:为了防止治疗时脱靶,所有计划RTOG CI都>1.1。对于Paddick CI,HA计划的高于Cop和Non-cop VMAT (0.89±0.019∶0.88±0.017, P=0.001和0.89±0.019∶0.87±0.036, P=0.003)。对于GI,HA计划的跌落最快(3.35±0.64),其次为Non-cop VMAT (3.70±0.80),最差为Cop VMAT (4.90±1.85)。对于脑干D max,HA计划低于Non-cop VMAT计划[(604.14±531.61) cGy∶(682.75±558.22) cGy), P<0.05]。对于V 12Gy和V 24Gy,HA计划都低于VMAT计划(均 P<0.05)。对于机器跳数,HA计划低于Non-cop VMAT、Cop VMAT计划(2 872.60±566.93∶3 771.28±1 022.38、2 872.60±566.93∶4 494.08±1 323.09,均 P<0.05)。计划复杂性方面,Cop VMAT计划的MCSv最低,即复杂度最高( P<0.05);HA计划的ALPO较Non-cop更高,即HA计划复杂度较低( P<0.05)。 结论:对于脑转移瘤治疗,HyperArc较VMAT技术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和剂量跌落,对脑干及正常脑组织保护更好,且计划复杂性也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预测可行性DVH的肝癌VMAT自动计划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基于预测可行性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肝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自动计划方法,并评价其性能。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10例放疗肝癌病例。采用Pinnacle Auto-Planning设计VMAT自动计划,通过PlanIQ剂量预测得到可行性DVH曲线,并根据其显示的可行性目标区间设置自动计划的初始优化目标。评价计划靶体积、正常肝和其他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以及机器跳数,并与临床手工计划行配对 t检验。 结果:自动计划和手工计划的计划靶体积D 2%、D 98%、D mean和均匀度指数相近[(58.55±2.81) Gy∶(57.98±4.17) Gy、(47.15±1.58) Gy∶(47.82±1.38) Gy、(53.14±0.95) Gy∶(53.44±1.67) Gy和1.15±0.05∶1.14±0.07, P均>0.05],手工计划的计划靶体积适形指数略高于自动计划(0.77±0.08∶0.69±0.06, P<0.05)。自动计划的肝V 30Gy、V 20Gy、V 10Gy、V 5Gy和V <5Gy显著优于手工计划[(26.68±11.13)%∶(28.00±10.95)%、(29.96±11.50)%∶(31.89±11.51)%、(34.88±11.51)%∶(38.66±11.67)%、(45.38±12.40)%∶(50.74±13.56)%和(628.52±191.80) cm 3∶(563.15±188.39) cm 3, P均<0.05],自动计划的小肠、十二指肠、心脏D mean以及全肺V 10Gy低于手工计划[(1.83±2.17) Gy∶(2.37±2.81) Gy、(9.15±9.36) Gy:(11.18±10.49) Gy、(5.44±3.10) Gy∶(6.25±3.26) Gy以及(12.70±7.08)%∶(14.47±8.11)%, P均<0.05]。两种计划的机器跳数相近[(710.67±163.72) MU∶(707.53±155.89) MU, P>0.05]。 结论:基于预测可行性DVH的肝癌VMAT自动计划方法能提高计划质量,更好保护正常肝,对小肠、十二指肠、全肺和心脏的保护也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巨块型NSCLC质子部分立体定向消融推量放疗的剂量学优势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肿瘤长径>8 cm的巨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中质子部分立体定向消融推量放疗(P-SABR)的剂量学优势。方法:收集既往应用光子P-SABR治疗的9例巨块NSCLC的定位影像。在光子肿瘤推量靶区(光子GTVb)基础上逐步外扩,直到重要危及器官受量达3.0 Gy/次时停止,形成质子肿瘤推量靶区(质子GTVb),质子GTV、CTV范围同光子,分别制订光子固定野调强放疗(光子FF-IMRT)、光子容积调强弧形治疗(光子VMAT)、质子调强放疗(IMPT)计划。对比不同治疗技术的剂量学参数。结果:光子GTVb和质子GTVb占GTV体积比分别为25.4%±13.4%和69.7%±30.0%( P<0.001)。光子IMRT、光子VMAT、IMPT的CTV平均剂量分别为(76.1±4.9)Gy、(78.2±3.6)Gy、(84.7±4.9)Gy,生物有效剂量(BED)≥90 Gy所包含肿瘤占GTV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70.7%±21.7%、76.8%±22.1%、97.9%±4.0%,质子较光子P-SABR计划显著提高了靶区剂量及BED( P<0.05)。质子较光子计划还降低了危及器官受量,其中光子FF-IMRT、光子VMAT和IMPT的双肺V 5 Gy分别为49.2%±22.0%、56.8%±19.0%和16.1%±6.3%( P<0.001)。 结论:质子P-SABR较光子可在降低危及器官受量情况下,扩大肿瘤推量靶区范围并提高肿瘤内BED,有望进一步提高巨块NSCLC的局部控制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肺转移瘤大分割精准放疗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体部大分割放疗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自2007-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93例肺转移瘤患者,男124例,女69例,中位年龄58岁,中位KPS评分80分。原发肿瘤以肺癌(33.7%)、结直肠癌(21.2%)、头颈部肿瘤(13.5%)、乳腺癌(10.9%)为主。分析大分割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9.9个月(95% CI为55.1~64.6个月),共治疗317个病灶,90.7%应用4D-CT定位,应用调强放疗(IMRT)、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螺旋断层治疗(TOMO)技术者分别占69.4%、28.0%、2.6%,中位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分别为5.0(0.2~142.3)、12.0(1.0~200.1) cm 3。处方剂量以60 Gy分4~15次为主,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60(45~70) Gy;生物等效剂量96(60~150) Gy。1、3、5年局控率分别为95.7%、91.3%、89.9%,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局控率的影响因素( P=0.027)。1、3、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1%、60.8%、46.2%和54.3%、30.3%、19.9%,放疗前肺外远处转移和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未见>3级不良反应。 结论:图像引导放疗大分割精准放疗对肺转移瘤可取得安全且较好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国产加速器IMRT和VMAT的剂量学测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应用TG119报告中的测试例对联影公司URT-Linac 506C加速器和URT计划系统FF模型进行全面的评估。方法:主要研究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剂量目标、点剂量和剂量分布计算准确性。测试模体采用AAPM TG119号报告测试例模体,主要包括模拟多靶区、模拟前列腺肿瘤、模拟头颈肿瘤和模拟C形靶区(简单)等。使用指形电离室和胶片,在URT计划系统(临床实验版本)和URT-Linac 506C加速器上分别优化计算和测量剂量,并分析计划剂量和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结果:URT计划系统中的4个测试案例的计划剂量目标均满足TG119标准要求。对于不同案例点剂量验证,IMRT计划最大误差为2.62%,VMAT计划最大误差为3.90%,均满足TG119报告中点剂量误差小于4.5%的要求。复合剂量分布胶片测量结果的γ通过率IMRT计划均>97.50%,VMAT计划均>93.27%。结论:URT-Linac 506C加速器和URTT放疗计划系统FF计算模型性能试验结果均达到TG119报告验证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旋转误差对宫颈癌VMAT计划阳性淋巴结剂量影响及应对策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旋转误差(绕前后轴)对晚期宫颈癌长靶区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中不同位置淋巴结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方法:简单随机抽样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宫颈癌伴腹主动脉旁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要求勾画出离计划中心不同距离的淋巴结靶区。根据每一病例CT图像设计VMAT计划后,通过改变治疗床参数的方式引入旋转误差(绕前后轴),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重新计算剂量分布。然后,按公式 d=2πr(α/360)对原淋巴结靶区增加外放边界( r是淋巴结中心到计划中心的距离),重新制作计划,分析引入相应旋转误差后原淋巴结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变化。 结果:当淋巴结靶区在与计划中心距离为6 cm误差为3°时、距离为9 cm和12 cm误差≥2.5°时、距离为15 cm误差≥2°时、距离为18 cm误差≥1.5°时,D 95%平均变化超过5%。旋转误差≤1°时淋巴结靶区D 95%的平均变化均小于5%,淋巴结距离治疗计划中心18 cm时超过3%,达到3.75%。以剂量参数V 100%评估,旋转误差0.5°、距离计划中心18 cm时(0.5°,18 cm)淋巴结靶区剂量变化超过5%,达到5.58%;(1°,15 cm)时V 100%变化达到8.96%,(1°,18 cm)时V 100%变化达到14.5%。按 d=2πr(α/360)增加原淋巴结靶区外放边界,引入相应旋转误差后,原淋巴结靶区D 95%、V 100%参数变化均<1%。 结论:在宫颈癌长靶区放疗中,淋巴结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变化随着旋转误差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着与计划中心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增大。应按 d=2πr(α/360)对不同位置淋巴结靶区增加外放边界,避免欠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治疗前体质量指数在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治疗前体质量指数(BMI)对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放疗、序贯放化疗或同步放化疗的711例不可手术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放疗均采用调强放疗(IMRT)或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技术,化疗方案为紫杉醇+卡铂、培美曲塞+顺铂或依托泊苷+顺铂。分析治疗前BMI及其他临床因素对患者总生存(OS)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亚洲人BMI推荐分组方法,低BMI组(<18.5 kg/m 2,23例)、正常BMI组(18.5~23.9 kg/m 2,293例)、高BMI组(≥24.0 kg/m 2,395例)中位OS时间分别为17个月(95% CI 11~29个月)、29个月(95% CI 22~36个月)、30个月(95% CI 27~34个月),低BMI组OS差于正常BMI组及高BMI组( χ2=11.20, P=0.004)。应用最大选择检验确定BMI预测生存的最佳临界值为21.31 kg/m 2,据此将患者分为低BMI组(BMI<21.31 kg/m 2,130例)和高BMI组(BMI≥21.31 kg/m 2,581例),两组中位OS时间分别为20个月(95% CI 17~27个月)和32个月(95% CI 28~35个月),低BMI组OS差于高BMI组( χ2=12.30, 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男性、Karnofsky评分<80分、低BMI、吸烟、组织学类型为鳞状细胞癌、治疗方式为单纯放疗均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对于接受放化疗的不可手术局部晚期NSCLC患者,治疗前BMI低者预后更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内乳淋巴结放疗患者VMAT与IMRT计划剂量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和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IMRT)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辅助放疗并内乳淋巴结照射患者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2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制定VMAT和IMRT两种放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计算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对分类变量行 χ2或 Fisher′ s精确概率法检验,连续变量根据正态性采用配对 t检验或秩和检验。 结果:IMRT靶区均匀性指数比VMAT高( P<0.05)。VMAT治疗时间较IMRT更短( P<0.01)。VMAT患侧肺V 20Gy、V 30Gy优于IMRT ( P<0.05)。VMAT在冠脉左前降支D mean、D max和心脏V 30Gy、V 40Gy、D mean、D max优于IMRT ( P<0.01)。食管D meanVMAT优于IMRT ( P<0.05),但健侧肺V 5Gy、V 10Gy和食管D maxIMRT优于VMAT ( P<0.05)。 结论:VMAT可以显著减少心脏、健侧肺、脊髓、食管照射剂量,缩短治疗时间。对于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需辅助放疗并照射内乳淋巴结的患者,VMAT技术比IMRT技术可以更好保护正常组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