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联合展筋活血方外用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展筋活血方外用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0 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对照组 35 例(脱落2例)给予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 35 例(脱落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展筋活血方外用治疗.2 组治疗疗程为 4w.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以及血清 IL-6、IL-8 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4w后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中的IL-6、IL-8的含量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展筋活血方外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IL-6、IL-8 含量水平,缓解并改善早中期KOA的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对日光性角化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皮肤鳞状细胞癌认知度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对日光性角化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认知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皮肤科门诊行光动力治疗的日光性角化病患者46例,依据健康教育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只行光动力治疗和治疗注意事项告知,观察组23例,除光动力治疗和治疗注意事项告知外,给予预防皮肤鳞状细胞癌相关知识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知晓情况。结果:初诊时两组患者各知识点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9, P > 0.05),第1、2次复诊时,两组患者各知识点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51、3.06,均 P < 0.05),第1、第2次复诊时知晓率逐渐提高,且均显著高于初诊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55、4.06,均 P < 0.05)。观察组患者在遵医治疗、及时就诊、及时复查方面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51、5.00、6.10,均 P < 0.05)。 结论:对日光性角化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帕他胺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阿帕他胺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临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本院使用阿帕他胺治疗的1例mHS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该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该患者应用雄激素剥夺治疗(ADT)+阿帕他胺治疗1个月后,血清PSA降至36.84 ng/mL,降幅达93%,4个月后降至4.73 ng/mL,8个月后降至0.32 ng/mL,PSA降幅达99%,其后维持在0.4~0.5 ng/mL水平。ADT+阿帕他胺治疗1个月后,睾酮降至0.12 ng/mL,并长期维持去势水平。治疗3个月后复查显示前列腺病灶、盆腔内淋巴结及骨转移灶均缩小。治疗1年后再次复查发现前列腺病灶、盆腔内淋巴结及骨转移灶进一步缩小。结论:应用ADT联合阿帕他胺治疗mHSPC患者早期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mHSPC的治疗方案多样性与个体化并存,ADT联合阿帕他胺在临床试验中被证实能够快速深度降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显著延长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及总生存期(O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淮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5例为研究对象,换血时建立两条通路,一条动脉通路为放血通路,另一条外周静脉为输血通路(该通路由留置针连接佳士比3000输液泵专用输血皮条,此皮条过滤器上端呈Y型,有两根平行的输血穿刺器,分别插入红细胞血袋和血浆血袋,共用一个过滤器输血。每输入100 mL红细胞,夹闭红细胞血袋端皮条,开放血浆血袋端皮条,再输入50 mL血浆,交替进行),两条动静脉形成换血回路,由3个输液泵控制(第1泵为放血泵,第2泵为输血泵,第3泵为肝素钠输注泵),真正实现了全程全自动换血。观察换血前后血常规、血总胆红素、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血培养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25例患儿中,换血时间90~120 min。换血前后呼吸、心率、血压、电解质、血气分析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小板均明显下降[换血前后总胆红素(485.8±126.5)μmol/L比(207.9±68.4)μmol/L;换血前后血小板(301.6±118.3)×10 9/L比(125.3±60.2)×10 9/L, t=-6.924、-7.986,均 P<0.01];换血后白细胞较换血前下降[换血前(12.57±6.11)×10 9/L,换血后(8.98±3.24)×10 9/L, t=-2.922, P<0.05];换血后微量血糖高于正常值,与换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换血前(4.9±0.7)mmol/L,换血后(7.1±1.5)mmol/L, t=3.866, P<0.01];换血后24 h内微量血糖恢复正常范围,72 h血小板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换血后血液细菌培养均阴性。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结论:改良输液泵控制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它的远期病毒学应答、预防肝硬化及肝癌的疗效被许多研究所证实,预测其疗效的各种因素进一步被揭示。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适应症扩大到非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外,不少学者还探索了IFN和核苷(酸)类似物初治联合、经治联合、经治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一步提高了疗效。此文就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消化道护理套餐在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消化道护理套餐对其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恶性肿瘤放化疗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对干预措施进行改善,设置消化道护理套餐并应用。对比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期间消化道反应发生情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消化道症状评分、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症状评分、焦虑与抑郁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除经济困难项目得分无明显变化外余下项目得分均得到优化,且观察组得分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理套餐的建立与应用能够优化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杂性动静脉瘘致下肢静脉性溃疡合并淤积性皮炎一例诊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1例复杂性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并发动静脉畸形和严重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及淤积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综合治疗策略,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患者,男,79岁。入院后予以利伐沙班抗凝,阿托伐他汀调脂稳斑,迈之灵改善静脉瓣功能血压变化,人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格列齐特控制血糖等药物治疗,并接受溃疡清创+淤积性皮炎清理术。术后进行细致的创面处理与弹力袜加压支持、物理疗法以及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力量,预防再次血栓形成。结果:经过综合治疗,术后1个月患者左下肢溃疡明显缩小,淤积性皮炎得到改善,肢体功能也有所恢复。结论:对于病史复杂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合并淤积性皮炎,综合性治疗策略包括内科全身状态管理与外科局部治疗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及全身健康状况。进一步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持续监测和实施全面的治疗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胶质瘤的治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脑胶质瘤患者存在明显的生存差异,是一组难治性异质性疾病,即使是相同病理类型和级别的胶质瘤,治疗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术中辅助手段的发展,使手术切除胶质瘤的程度和治疗效果都有明显提高;增敏剂的研发实现了与放化疗的结合,可以改善口服替莫唑胺的抗肿瘤效果;脑胶质瘤的分子标志物及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如异柠檬酸脱氢酶-1突变、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扩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表达、Notch信号通路、miRNA等,这些标志物及信号通路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对胶质瘤的增值、转移、侵袭等具有明显影响,是临床脑胶质瘤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许多不同的免疫治疗方案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积极进行,但还需考虑中枢神经系统独特的免疫微环境。本文就近几年脑胶质瘤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VOSviewer及CiteSpace的当归芍药散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当归芍药散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当归芍药散相关期刊论文,采用VOSviewer 1.6.18及CiteSpace 6.1.R6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 357篇,年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发文最多的期刊为《河南中医》;发文最多的作者为许钒;发文最多的机构是河南中医药大学。本方治疗妇科病症研究较多。除检索词外,频次排名前3位关键词依次为中医药疗法、经方、名医经验;关键词聚类分析提示,当归芍药散相关研究内容以疾病研究、治疗方法、实验模型、联合用药为主。结论:当归芍药散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应用、中医经典、验案研究等方面,今后逐渐转向作用机制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在ICU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入住金华市人民医院ICU的40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术后两组患者均采取同样干预措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符合撤机条件后,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撤机方式,研究组撤机拔管后采用HFNC序贯氧疗,对照组撤机拔管后予传统氧疗。比较两组患者序贯治疗后1、24 h的氧分压(PO 2)、血氧饱和度(SpO 2)、氧合指数(OI)变化及ICU住院时间、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24 h的PO 2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后1、24 h的PO 2未见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1 h,研究组SpO 2改变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1、24 h,研究组OI改变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均为100%,撤机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均为0。 结论:HFNC作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的序贯治疗,与传统氧疗相比,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氧合,应用安全且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