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CT三维分析在简化式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简化式左心耳封堵术(LAAO)是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心脏CT三维(CT-3D)分析在LAAO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的相关研究尚少.目的 探讨CT-3D分析在简化式LAAO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手术效率及术后随访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 2021 年 5 月—2024 年 1 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简化式LAAO的52例患者,采用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前行经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研究组术前行CT-3D分析.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和术中数据,包括左心耳(LAA)最大开口直径和深度,输送鞘管和LAA轴匹配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曝光量、造影剂用量、封堵器一次性展开率和选择成功率、术中封堵器残余分流(PDL)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等,在术后 90 d对患者进行CT-3D随访.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 26 例,均使用WATCHMAN封堵器,均成功完成LAAO,均未出现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入选患者术前检查均未发现心腔内血栓.对照组LAA最大开口直径在术前TEE和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量值分别为(22.9±4.1)mm和(25.4±2.9)mm,两指标无相关性(r=0.374,P=0.060);对照组LAA可用深度在术前TEE和术中DSA测量值分别为(25.7±8.1)mm和(23.7±3.4)mm,两指标呈正相关(r=0.392,P=0.048).研究组LAA最大开口直径在术前CT-3D和术中DSA测量值分别为(25.0±3.3)mm和(24.9±5.8)mm,两指标呈正相关(r=0.566,P=0.003);研究组LAA可用深度在术前CT-3D和术中DSA测量值分别为(23.5±4.2)mm和(23.1±4.0)mm,两指标呈正相关(r=0.774,P<0.001).研究组输送鞘管和LAA轴匹配率[25 例(96.2%)]高于对照组[20 例(76.9%)](χ2=4.172,P=0.042);研究组房间隔穿刺时间、封堵时间、X线曝光时间、曝光量、造影剂用量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微小PDL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共 37 例患者(对照组 16 例,研究组 21 例)完成术后 90 d随访,未发现器械相关血栓(DRT)或>5 mm 的PDL,部分患者封堵器未完全内皮化.结论 简化LAAO术前使用CT-3D引导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减少X线曝光时间和曝光量,降低术中微小PDL的发生率,术后随访在检测封堵器表面是否完全内皮化方面也具备一定优势.随着CT-3D在LAAO应用的进展,将来可以结合 3D打印技术,真实模拟手术过程,使LAAO手术更加安全、高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争议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O)已成为不能耐受口服抗凝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的一种替代治疗策略.多项研究证实,LAAO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随着国内外专家对LAAO逐渐认可,该技术在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从LAAO对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最佳的LAAO策略以及LAAO术后最佳的抗栓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支气管单向活瓣在支气管胸膜瘘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内单向活瓣(EBV)置入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市肺科医院内镜中心治疗的行EBV置入治疗术的外周型BPF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详细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病因、病变位置、治疗方法及操作过程、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数据,评估EBV置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3例患者中,男26例,女7例;中位年龄54.7(28~86)岁。病因为胸外科术后BPF 18例(54.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6例(18.2%)、肺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自发性气胸12例(36.4%);33例病例共置入瓣膜63枚,单个病例最多使用4枚活瓣,最少使用1枚。病灶位置位于右下叶16例(48.5%),左上叶12例(36.4%);33例行EBV置入封堵治疗患者中,共有22例(66.7%)成功,患者术前的胸管留置时间为(88.5±36.6)d,EBV治疗后胸管留置的时间为(29.6±11.4)d。EBV置入后成功取出的时间为(102.2±31.3)d;经EBV治疗外周型BPF的术后随访6个月,主要并发症是活瓣分泌物附着29例(90.6%),轻度肉芽增殖13例(40.6%)。另外有中重度肉芽增殖5例(15.6%),活瓣移位或脱落1例(3.1%),出血1例(3.1%)。结论:本研究中EBV置入封堵治疗成功率为66.7%,经支气管镜EBV置入治疗外周型BPF术是一种效果较理想且并发症相对较轻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消化道-呼吸道瘘封堵器治疗慢性胸腔胃-气管瘘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胸腔胃-气管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传统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差。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消化道-呼吸道瘘封堵器,成功应用在多例消化道-呼吸道瘘患者的治疗中。本文报道1例应用该封堵器成功治愈慢性胸腔胃-气管瘘,并自行将封堵器排出体外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及产后心脏手术20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后心脏手术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结局,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并经多学科会诊后妊娠期及产后行心脏外科手术的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转归、妊娠结局、随访等病历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20例妊娠期及产后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8例(40%)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7例(35%)急性主动脉夹层,4例(20%)心脏瓣膜病变,1例(5%)左心房黏液瘤。(2)20例心脏外科手术时间:早孕期3例(15%),中孕期9例(45%),晚孕期2例(10%),晚孕期剖宫产同时手术4例(20%),产后2例(10%)。9例(45%)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手术,均未发生严重产后出血。(3)除1例急性动脉夹层患者心脏外科术后1 d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及1例心脏外科手术后失访外,余18例患者均存活,其中中孕期引产1例、晚孕期胎儿宫内死亡引产1例、剖宫产分娩14例、阴道分娩2例(均为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孕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晚孕期阴道分娩)。16例活产儿中,除1例生后1 d因肺出血及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余均存活。结论:对于需要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孕产妇,应多学科合作,根据病情及孕周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严格的术后监护随访,以保证母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先心病的远期随访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儿童先心病的临床经验及随访结果,探讨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12月,随访内容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临床症状、并发症处理、预后情况。将室间隔缺损病例按照年龄、体重及封堵器类型进行分组,对常见并发症(如新发主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52例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727例,封堵成功691例(95.05%);房间隔缺损19例及联合畸形6例均封堵成功。684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7%,随访时间3~13年,期间无一例死亡。室间隔缺损患儿随访结果:53例残余分流中,48例自愈;8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微或轻度反流中,2例好转;1例迟发性心包积液;新发三尖瓣轻度反流或由轻度进展至中度反流的34例患儿中,13例恢复正常,2例由轻度反流进展至中度反流;1例新发间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仍在随访中,2例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已恢复;2例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儿中,1例恢复;38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儿中,5例恢复正常。偏心型及鞍型封堵器更易出现主动脉瓣反流( P<0.05),而不同封堵器类型中,三尖瓣反流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体重组中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复合畸形中,1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并在1年后恢复正常。 结论: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技术结合了体外循环手术和导管介入手术治疗的优势,远期随访提示安全、有效,但需进行全生命周期随访和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左心耳电隔离:持续性心房颤动治疗的新靶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提高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发现,左心耳不只是心腔内血栓形成的常见部位,更参与了心房颤动的触发与维持,因此对左心耳实施电隔离成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治疗的新策略之一。本文将从左心耳参与心房颤动的理论基础、左心耳电隔离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左心耳电隔离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以及术后抗凝策略等方面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应用肺血管扩张剂的门诊处方情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关于早产儿应用肺血管扩张剂的研究有限,本研究旨在描述瑞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儿童的门诊处方情况。方法:这是一项基于全国范围内登记资料的描述性研究,纳入诊断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2007~2017年使用肺血管扩张剂的7岁以内儿童。从瑞典处方药物登记处获取处方信息、患儿临床特征及合并症,并关联其他全国性的登记资料。结果:共纳入74例患儿,出生胎龄22~27周有54例(73%),28~36周有20例(27%)。单药治疗最常见,64例(86.5%);西地那非最常用,69例(93%)。10例(13.5%)患儿进行联合用药,以波生坦、伊洛前列素、马西替坦和/或曲前列尼尔为主。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有29例(39%)、房间隔缺损有25例(34%),分别有20例(39%)和3例(12%)行封堵术。19例(26%)患儿进行心导管检查。中位治疗时间为4.6个月(95% CI:1.9~6.8)。病死率为9%。 结论:使用肺血管扩张剂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通常无需预先置管。西地那非为最常用药物。诊断手段、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心房颤动介入治疗现况与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描述我国心房颤动(房颤)介入治疗的现况并对医疗质量开展分析。方法:在全国7大区域中分别选取1~3家区域医学中心,按比例随机抽取各中心2017年全年行房颤介入治疗(导管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的住院病历,收集CHA 2DS 2-VASc评分记录、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是否符合左心耳封堵术适应证等情况,并分析当次住院期间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 结果:17家中心2017年共行房颤导管消融术10 800例、左心耳封堵术447例。10/17中心房颤导管消融手术量<500例,7/17中心左心耳封堵手术量<20例。共抽取行导管消融术和左心耳封堵术病历1 347和160份。15.8%(238/1 505)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中记录了CHA 2DS 2-VASc评分。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抗凝率为98.6%(1 328/1 347),16/17的中心抗凝率高于90%;导管消融术的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9%(12/1 347)和0.4%(5/1 347);导管消融手术量<500例的中心并发症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量≥500例的中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413)比1.1%(10/934), P>0.05;0.5%(2/413)比0.3%(3/934), P>0.05]。左心耳封堵适应证符合率为81.3%(130/160),其中手术量≥20例的中心符合率高于手术量<20例的中心[84.8%(106/125)比68.6%(24/35), P<0.05];左心耳封堵术的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5/160)和1.9%(3/160),左心耳封堵手术量<20例的中心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手术量≥20例的中心[8.6%(3/35)比1.6%(2/125), P<0.0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2/35)比0.8%(1/125), P>0.05]。 结论:我国房颤介入治疗总体规范且安全,并发症总体发生率较低、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比例高、左心耳封堵术适应证符合率总体尚可,但上述指标在不同中心差异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持续心房颤动合并烟雾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烟雾病是一类少见的以颅底异常血管网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中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极高,当合并持续心房颤动后,抗栓策略的选择更加难以权衡,关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目前尚无报道。本文报道1例持续心房颤动合并烟雾病患者抗栓治疗的选择,以期为该类罕见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经验及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