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儿肝炎颗粒中环烯醚萜苷和黄酮类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儿肝炎颗粒中7种环烯醚萜苷类和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ilipse C18(2.1 mm×100 mm,1.6 μm)色谱柱,柱温30 ℃,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40、278 nm。结果: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山栀苷甲酯、羟异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线性范围分别为19.16~306.56 μg( r=0.999 4)、3.34~53.28 μg( r=0.999 1)、5.30~84.64 μg ( r=0.999 5)、0.80~12.80 μg( r=0.999 4)、0.46~7.20 μg( r=0.999 2)、2.78~44.48 μg( r=0.999 6)、6.02~96.16 μg( r=0.999 9)、33.22~531.36 μg( r=0.999 9)、3.92~62.72 μg( r=0.999 2)、2.38~37.92 μg( r=0.999 7)、1.32~20.96 μg( 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 n=9)均在94.62%~107.53%之间, RSD均小于3.0%。 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法可同时测定小儿肝炎颗粒中11种成分含量,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自身抗体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等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对于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05例AID患者ANA、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抗核小体(Nuc)抗体检测结果 以及4433名健康体检者的ANA核型、滴度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中位数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诊断效能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ANA核型以混合型及胞浆颗粒型为主,其他AID以均质型、核颗粒型、混合型为主;强直性脊柱炎(AS)、类风湿性关节炎(RA)、炎症性肌炎(IM)患者ANA滴度(中位数)≤1:160,其余AID患者以高滴度(≥1:320)为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ANA滴度与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r=0.394,P<0.01);成人SLE组(898例)女性占比及ANA、抗ds-DNA抗体、抗Nuc抗体、抗尿嘧啶1低分子量核糖核蛋白(U1RN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小儿SLE组(103例,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当AID组和健康体检组ANA滴度分别为1:80、1:160时,ANA的敏感性分别为97.1%、80.1%,特异性分别为38.7%、80.8%.结论 不同AID患者ANA阳性率和滴度存在差异,通过某些特殊核型分析可为AID(如PBC/AIH)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SLE患者中ANA滴度与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建议将ANA 1:80、1:160分别作为健康体检筛查和AID诊断的临界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婴儿百日咳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儿男性,3个月,主因“咳嗽7d,加重3d”于2018年3月收住北京妇产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患儿于入院前7d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病初单声咳,无喘息及呼吸困难,无发热,偶有吐沫、流涕、喷嚏,家中未予特殊治疗.入院前3d患儿咳嗽逐渐加重,为阵发性,再次就诊于我院,门诊化验血常规:白细胞28.01×109/L,中性粒细胞19.8%,淋巴细胞75.3%,血红蛋白123g/L,血小板545×109/L,C反应蛋白0.16mg/L,胸片:双肺纹理增多,未见明显异常病变密度影,予口服“红霉素、小儿肺咳颗粒”2d,效果欠佳,咳嗽未减轻,并出现痉挛性咳嗽,发作3~4次/d,咳嗽后伴呼吸暂停、发绀及呛吐,夜间加重,遂再次来我院就诊,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患儿系其母G2P2,孕34周早产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2800g.百日咳疫苗第一针尚未接种.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但与慢性咳嗽患者有接触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例接种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后偶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者称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因素攻击血小板导致的血小板下降,进而引起出血的疾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骨髓相对正常、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多种因素与ITP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有关接种疫苗与ITP病存在着联系的报道日渐增多.预防接种后发生ITP的案例也偶有报告.现将北京市房山区一例接种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后ITP个案分析报道如下.1 病例描述患儿,男,出生日期:2015年6月2日.于2017 年6月26日10:15在保健科接种甲肝灭活疫苗第二 剂.6月30日下午,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 最高37. 7℃,无寒战、惊厥,伴有间断轻微腹痛,就诊 于当地医院儿科,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小儿柴 桂颗粒口服清热解毒,热退,仍有间断腹痛;7月1日, 患儿腹痛较前加重,伴有全身皮肤散在皮疹及出血 点、瘀斑,四肢为著,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未予特殊 处理,建议至上级医院就诊;7月2日,皮疹渐退,四肢 仍见散在出血点、瘀斑;7月4日,再次就诊于当地医 院,未给予特殊处理.晚间20点左右患儿不慎磕碰 到下颚,很快出现紫色血肿,不见好转;7月5日,患儿 双下肢出现较多的出血点,紫色,无高出皮肤表面,压 之不褪色,考虑病情严重,紧急送至北京儿童医院,就 诊于小儿中医紫癜专科.血常规显示:血小板 7×109/L,CRP<8 mg/L, 白细胞 12. 05×109/L,红细 胞4.63×1012/L,血红蛋白124 g/L,中性粒细胞百分 率11. 9%,淋巴细胞百分率7 5. 3%,遂转至急诊,急诊 以"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ITP?"收入院.入院后杳 体:神清,精神反应好,面色可,四肢皮肤散在针尖样 出血点,瘀斑,口腔黏膜可见0.5 cm×0.5 cm溃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指纹图谱分析和多成分同时定量的小儿肝炎颗粒质量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小儿肝炎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成分含量,为小儿肝炎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4%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0 min,18%A→45%A;20~40 min,45%A→68%A;40~59 min,68%A→85%A;59~64 min,88%A→18%A);流速:0.9 ml·min-1,切换波长为326 nm和275 nm,柱温:35℃;建立小儿肝炎颗粒HPLC指纹图谱,并对绿原酸、新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在指纹图谱研究中,共确定小儿肝炎颗粒HPLC指纹图谱22个共有峰,通过与混合对照品比较指认其中7个指标成分分别是:新绿原酸(2号峰)、绿原酸(3号峰)、栀子苷(8号峰)、黄芩苷(12号峰)、含黄芩苷(14号峰)、黄芩素(15号峰)和汉黄芩素(17号峰),利用相似度软件对12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各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95以上.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试验7个指标成分分离度良好,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RSD值均<1.5%,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各成分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12批小儿肝炎颗粒中绿原酸、新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质量分数分别在0.2231~0.2241 mg·g-1、2.5610~2.5730 mg·g-1、1.1200~1.1300 mg·g-1、5.6190~5.6290 mg·g-1、1.0050~1.0180 mg·g-1、0.8675~0.8689 mg·g-1和0.2541~0.2555 mg·g-1.结论:所建立的小儿肝炎颗粒HPLC指纹图谱检测和定量测定分析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灵敏度高,能全面反映其内在质量,可用于小儿肝炎颗粒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儿肝炎颗粒多成分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小儿肝炎颗粒中7种特征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绿原酸、滨蒿内酯检测波长为330 nm,栀子苷、大豆苷、盐酸小檗碱检测波长为250 nm,盐酸黄柏碱、黄芩苷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绿原酸、滨蒿内酯、大豆苷、栀子苷、盐酸小檗碱、盐酸黄柏碱、黄芩苷进样量分别在4.342~86.848、1.361~27.216、2.082~41.644、4.666~93.328、6.025~120.504、1.971~39.420、8.243~164.856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为0.9995~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2%、99.2%、99.5%、99.8%、99.5%、99.6%、99.6%(RSD<1.5%,n=6);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48 h)试验的RSD均小于2.0%(n=6).6批小儿肝炎颗粒中7种成分均有检出,但含量存在差异.结论:建立的HPLC准确可靠、专属性好,可用于小儿肝炎颗粒中绿原酸等7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