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常见感染与母乳喂养指导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物,但母亲存在感染时,因担心母乳喂养可将病原体传给子代,造成母乳喂养困惑,甚至不必要地放弃母乳喂养。围产医学专家组根据病原体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对母亲常见感染时能否母乳喂养达成以下共识:(1)母亲肝炎病毒感染,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均建议母乳喂养;(2)母亲巨细胞病毒感染,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建议母乳喂养;早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建议母乳经消毒后喂养,待校正胎龄≥32周或体重≥1 500 g时直接哺乳;(3)其他各种疱疹病毒感染时,除乳房感染外,均可直接哺乳;(4)流感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母乳挤出后由他人间接哺乳,乳汁无需消毒;(5)HIV感染时,尽可能放弃母乳喂养,采取完全人工喂养,禁忌混合喂养;(6)母亲存在结核菌、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弓形虫或疟原虫感染时,经规范治疗后均可以直接哺乳,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的母乳经巴氏消毒后可哺乳;(7)除黄热病毒疫苗母乳喂养可能引起子代感染外,母亲哺乳期接种所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对子代无不良影响;(8)婴儿母乳喂养期间,可接种任何疫苗;(9)尽管巴氏消毒能部分破坏母乳的营养和活性成分,但对子代的益处仍优于配方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2减毒株甲型病毒性肝炎灭活疫苗制备及免疫剂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利用甲型肝炎(甲肝)病毒(HAV)H2减毒株制备甲肝灭活疫苗,分析免疫剂量,为甲肝灭活疫苗的研发与生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AV H2减毒株感染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增殖病毒,收获含病毒的细胞,经提取、纯化和灭活后,制备成疫苗原液和抗原含量为1 280 EU/mL的试验疫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2020年版)对疫苗的各项指标进行检定.110只小鼠随机分为11组,包括试验疫苗、参比疫苗各5个剂量组(80、160、320、640和1 280 EU/剂)和佐剂对照组,腹腔注射免疫2次,检测血清HAV抗体,分析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和抗体阳转率,判断免疫剂量.结果 病毒收获液的抗原含量和病毒滴度分别为5 120 EU/mL和8.33 lgCCID50/mL,杂蛋白去除率为98.05%,抗原回收率为66.25%;试验疫苗各项指标检定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2020年版)的要求.试验疫苗和参比疫苗各剂量组二次免疫后小鼠血清HAV抗体GMT较初次免疫平均增加2倍以上;无论初次免疫还是二次免疫,试验疫苗160 EU/剂及以上剂量组小鼠血清HAV抗体GMT(log2)高于80 EU/剂组(均P<0.05),但160 EU/剂及以上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次免疫后,试验疫苗160 EU/剂及以上组HAV抗体阳转率均为100.00%.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H2减毒株甲肝灭活疫苗在小鼠体内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甲肝灭活疫苗的候选疫苗,初步分析其免疫剂量为320 EU/剂(儿童)和640 EU/剂(成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疫苗中铝佐剂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建立疫苗中铝佐剂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 采用8-羟基喹啉衍生化方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苯基-己基色谱柱[Luna 5u Phenyl-Hexyl(250 mm × 4.6 mm)],流动相为乙酸铵-8-轻基喹啉乙腈溶液(60∶40),并添加终浓度为20 mg/L的抗坏血酸,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80 nm,发射波长520 nm,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 ℃,进样量为50 μL,等度洗脱.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和耐用性进行验证.采用建立的方法测定12批疫苗中的铝含量,并与《中国药典》三部(2020版)通则3106的滴定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样品色谱图中无干扰色谱峰,非铝佐剂疫苗成分、磷酸盐缓冲液对测定均无干扰.铝标准品在6.25~1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准确性验证试验中甲型肝炎灭活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及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铝含量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2%、100.85%、101.09%和99.31%;4种疫苗同批次平行6份供试品溶液中铝含量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1.09%、1.42%、0.97%和1.30%;4种疫苗样品溶液室温放置0、2、4、6、8h,铝含量检测结果的RSD分别为0.82%、0.73%、0.40%和0.48%;流动相中乙酸铵溶液与8-羟基喹啉乙腈溶液比例在±5%范围改变时,4种疫苗铝含量测定结果波动范围均不超过2%.建立的HPLC法测定12批疫苗样品中铝含量结果与《中国药典》三部(2020版)滴定法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成功建立了疫苗中铝佐剂含量HPLC测定方法,该方法专属性、线性、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耐用性良好,操作简便且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因素干扰少,可实现单支样品测定,为快速大批量测定疫苗成品中铝含量,以及生产过程中监控半成品分装提供了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氢氧化铝佐剂与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吸附条件的优化及吸附产物免疫原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优化氢氧化铝A1(OH)3佐剂与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抗原的吸附条件,并评价吸附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 选取缓冲盐终摩尔浓度(0.01、0.02和0.04 mol/L)、pH(5.5、6.0、6.5、7.0、7.5、8.0)、氯化钠(NaCl)终摩尔浓度(0.075、0.13、0.15、0.17、0.45、0.75、1.0 mol/L)、混合方式(稀释后混合、不稀释直接混合)及滴加顺序[HAV原液滴加至Al(OH)3溶液、Al(OH)3溶液滴加至HAV原液]进行单因素筛选.以Al(OH)3吸附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优化.采用最优及次优组合条件制备的吸附产物经腹腔免疫NIH小鼠(雌雄各半),0.5 mL/只,每组10只,于免疫后28 d,经眼球或心脏采血,分离血清,HAV抗体定性检测试剂盒(ELISA法)检测HAV抗体水平,小鼠血清抗体阳转率评价吸附产物的免疫原性.结果 单因素筛选结果表明,缓冲盐终摩尔浓度、pH、NaCl终摩尔浓度对吸附效果可产生明显影响(F分别为6.582、14.007、8.612,P均<0.05),混合方式和滴加顺序对吸附效果无影响(t分别为-0.696和1.153,P均>0.05),确定缓冲盐终摩尔浓度为0.01及0.02 mol/L,pH为5.5~7.0、NaCl终摩尔浓度为0.13-0.17mol/L.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吸附效果因素依次为:缓冲盐终摩尔浓度>pH>NaCl终摩尔浓度,最优组合为:pH 6.3+缓冲盐终摩尔浓度0.01 mol/L+NaCl终摩尔浓度0.15 mol/L,次优组合为:pH 5.8+缓冲盐终摩尔浓度0.02 mol/L+NaCl终摩尔浓度0.17 mol/L.最优及次优组合制备吸附产物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阳转率均为100%.结论 优化条件制备的吸附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为甲肝灭活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海南省甲肝疫苗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海南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发病动态及流行特征,评价2008年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在海南省使用的甲肝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预防接种实施和控制提供策略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以来不同时期海南省甲肝疫情、人口统计和接种资料及2010-2014年甲肝疫苗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资料,从甲肝发病率、疫苗保护率、异常反应发生率、临床类型等流行病学指标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海南省2005-2014年甲肝发病率为1.04/10万~11.35/10万,年均发病率为4.20/10万;2005-2007年甲肝疫苗未纳入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时期,共报告甲肝2 173例,总报告发病率8.69/10万;2008-2010年甲肝减毒活疫苗分地区纳入EPI过渡时期,共报告甲肝893例,总报告发病率为3.38/10万;2011-2014年甲肝减毒活疫苗完全纳入EPI期,共报告甲肝538例,总报告发病率为1.48/10万;2010-2014年甲肝疫苗年均接种率为99.67%,年均保护率为99.97%;2008-2014年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甲肝发病率与甲肝疫苗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r=-0.862).接种甲肝疫苗后报告AEFI病例179例,其中减毒活疫苗169例,总发生率为2.65/万;灭活疫苗10例,总发生率为1.52/万;两者以一般反应(发热/红肿/硬结)绝大多数反应均为一过性;异常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皮疹,严重异常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性紫癜发生率等发生率均为0.03/万~0.06/万.结论 海南省将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推广应用效果显著,两种工艺甲肝疫苗安全性均较高,可继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用疫苗及生产用细胞中猪圆环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人用疫苗及生产用细胞中猪圆环病毒1型(porcine circovirus 1,PCV1)和2型(PCV2)PCR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PCV1(KC447455)和PCV2(AY578327)序列,全基因组合成PCV1和PCV2基因序列,以合成的PCV1和PCV2全基因组序列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PCR反应中的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对优化后的PCR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验证,并用该方法检测疫苗生产用细胞KMB17、Vero工作种子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vaccine,OPV)收获液、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freeze-dried hepatitis A vaccine,fHAV)成品、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收获液及成品、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prepared with Sabin strain,SIPV)收获液及成品的PCV1和PCV2.结果 优化后的退火温度为63℃,建立的PCR方法最低可检测出10-1 fg/μL的目的基因,仅对PCV基因组DNA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用该方法检测生产用细胞KMB17及Vero工作种子批、OPV收获液、fHAV成品、EV71灭活疫苗收获液及成品、SIPV收获液及成品,均未检出PCV1和PCV2.结论 成功建立了生产用细胞种子、疫苗收获液及成品中PCV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能够用于本所生物制品生产用细胞种子、疫苗收获液及成品中PCV污染的检测,从而提高生物制品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用疫苗生产用细胞、胰酶及疫苗成品中猪细环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人用疫苗生产用细胞、胰酶及疫苗成品中猪细环病毒(Torque teno sus virus,TTSuV)的PCR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TTSuV1 (JN688927)及TTSuV2 (AY823991)的序列,合成TTSuV1及TTSuV2基因组部分DNA序列,连接于PUC57质粒上,制备重组质粒,以重组阳性质粒DNA为模板,PCR扩增316 bp的TTSuV1片段及252 bp的TTSuV2片段,同时验证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采用该方法对2批0.1%胰酶、Vero、KMB17、MRC5、Hep2、BT细胞及6批疫苗[3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made from Sabin strain,SIPV)收获液、1批SIPV成品、1批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titis A(live) vaccine,freezedried,fHAV]成品、1批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vus type 71,EV71)灭活疫苗成品]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PCR法最低分别可检出10 fg/μL TTSuV1和0.01 fg/μL TTSuV2的目的基因;该方法可特异性扩增出TTSuV1和TTSuV2的目的基因条带.2批0.1%胰酶、Vero、KMB17、MRC5、Hep2、BT细胞及6批疫苗均未检出TTSuV1及TTSuV2.结论 成功建立了疫苗生产用原材料、细胞、疫苗收获液及成品中TTSuV的PCR检测方法,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本所疫苗生产中对TTSuV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四季均可发生.甲肝容易发生大规模的暴发,其流行程度因世界各地不同的卫生条件、社会经济水平而存在着显著差异[1].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多的甲肝疫苗为甲醛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甲肝疫苗均有良好的接种效果[2].本文就甲肝疫苗的研究现状、HAV分子的最新发现及对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L-A-1株)接种恒河猴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甲型肝炎灭活疫苗(L-A-1株)接种恒河猴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将效价为640和1280 EL.U/mL两个剂量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L-A-1株)与进口疫苗(1440 EL.U/mL)分别经后肢肌肉注射恒河猴,每组5只,首免后4周加强免疫1次.接种后每天观察动物接种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等异常反应;于免疫前、首免后1~ 10周定时采血,检测血清抗-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于初次免疫后第2天连续收集粪便1周,检测粪便中HAV含量;于免疫前及加强免疫后4周分别进行肝穿刺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接种疫苗后各组恒河猴均未见异常反应;血清ALT水平未见异常升高;于首免后2周抗-HAV抗体阳转率达100%,加强免疫后血清抗-HAV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持续升高,均在首免后7周达到峰值,随后略有下降,9~10周抗体滴度又略升高,甲型肝炎灭活疫苗(640 EL.U/mL)组抗体滴度峰值略低于甲型肝炎灭活疫苗(1280 EL.U/mL)组和进口疫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恒河猴粪便中未检测到有HAV排出;肝组织未见病理学改变.结论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L-A-1株)接种恒河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概率密度曲线的疫苗订购数量计算方法及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基于概率密度曲线的疫苗订购数量计算方法对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市丰台区范围内符合标准的9家预防接种门诊,按照基于概率密度曲线的方法进行疫苗订购数量计算,对比干预前后的疫苗数量管控效果,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与满意度指标.结果 9家预防接种门诊各种第1类疫苗库存量的极差和使用量均符合正态分布,9家预防接种门诊在干预前后的第1类疫苗使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25、0.244、0477、1.119、0.915、0.780、0.499、0.070、1.042、0.004、0.348,均P>0.05),经过干预后,9家预防接种门诊的乙型肝炎疫苗、灭活甲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风腮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C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库存量极差值分别从(332.22±50.30)支、(224.78±24.37)支、(260.33±50.60)支、(150.33±44.76)支、(496.00±65.23)支、(257.56±87.62)支、(229.56±18.41)支、(318.56±32.22)支、(324.89±34.92)支、(201.22±44.36)支和(241.22±29.50)支降低到(243.56±66.69)支、(166.56±23.84)支、(153.00±37.25)支、(108.33±31.80)支、(245.89±61.10)支、(129.89±42.17)支、(125.56±25.99)支、(224.44±31.69)支、(132.78±45.50)支、(115.78±13.39)支和(127.67±13.61)支,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4、5.123、5.125、2.295、8.395、3.939、9.798、6.247、10.049、5.532、10.487,均P<0.05).干预后各家预防接种门诊出现疫苗“断货”现象的次数从(5.31±1.51)次/月降低到(0.98±0.40)次/月,向其他单位借疫苗现象的次数从(2.01±0.68)次/月降低到(0.53±0.21)次/月,每名工作人员在计算订购疫苗数量时所花费的时间长度从(30.48±5.82)min/次降低到(13.24±3.09)min/次,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16、6.239、7.849,均P<0.05).干预后的医务人员对于订购疫苗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3,P<0.05).结论 基于概率密度曲线的疫苗订购数量计算方法对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的干预,在接种量未出现变化的前提下,可以减小疫苗库存数量的波动幅度,加强疫苗流通管理效果,增加医务工作者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