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和安徽发现霍氏鼠耳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3年3月及6月,本课题组在浙江省丽水市和安徽省池州市进行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资源调查期间,使用蝙蝠竖琴网及昆虫网采集到一批蝙蝠标本.其中10号(1♂,9♀)体型较小,头体长43.34~47.12 mm,前臂长34.37~37.87 mm.耳廓尖长,耳屏较短,其长不及耳长一半;体毛柔软而浓密,背毛基部至毛尖呈黑色至深棕色,腹毛基部至毛尖呈深灰色至浅灰色;后足长8.22~9.49 mm,胫骨长16.08~17.23 mm,后足较长,超过胫骨长之半;股间膜和翼膜呈棕色,且翼膜附着于踝关节以下的跖骨处.颅骨细弱,颅全长14.92~15.82 mm,脑颅宽7.46~8.04 mm,额骨处倾斜明显,脑颅稍膨大圆润,颅顶较平,颧弓较细.上述外形及头骨特征与霍氏鼠耳蝠(Myotis horsfieldii)相吻合.同时,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Cyt b)的系统发育学证据亦支持上述鉴定结果.本发现为霍氏鼠耳蝠在浙江省和安徽省翼手目分布新记录,丰富了该种的基础生物学资料,扩大了对其地理分布范围的认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邻面去釉改善下前牙"黑三角"的无托槽隐形矫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26岁,主诉上门牙间隙、下前牙"黑三角".患者全身状况良好,6年吸烟史,每日约1包烟,无家族遗传史,无外伤史,无手术史.临床检查:颜面左右不对称,侧貌稍凸,上下颌骨位置基本正常,颏部稍显发育不足(见图1).口腔卫生一般,牙龈龈缘稍红肿,牙石(+),恒牙列,上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上下牙列中线基本一致,双侧磨牙关系中性,双侧尖牙关系中性,前牙覆牙合、覆盖稍浅,11、21牙间有1mm间隙,上唇系带附着位置未见异常;下前牙轻度拥挤,牙龈较薄,根形明显,龈乳头退缩,邻接点根方外展隙形成黑色三角形间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例1q44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男,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700 g,身长48 cm,出生后9个月发现不能翻身,1岁不能站立,2岁时脑电图检查提示轻度异常,3岁后在大人搀扶下仅能走几步,只会发"爸爸"、"妈妈"等简单声音,并出现无明显诱因的癫痫发作,每5~6 h一次,脑电图有异常放电。患儿现6周岁,体重22 kg,身高110 cm,语言能力差,智力低下,运动障碍。查体:精神尚可,呼吸尚平,情绪不稳定,反应略迟钝,特殊面容:前额狭窄,头顶略尖,鼻梁凹陷,宽鼻。牙齿发育异常,牙齿中间有色素沉着。右手通贯掌,上肢肌张力正常,下肢肌张力稍高,行走步态不稳,不会跑;阴茎外观正常,右侧隐睾,大小便不能自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字法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A字法行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上海生命树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对内眦赘皮过度矫正患者100例进行A字法修复术治疗,男2例、女98例;年龄19~43( 28.0±5.7)岁。A字法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术通过手术祛除内眦部三角形皮瓣,内眦部皮下及眼轮匝肌深面进行广泛的分离松解。眼轮匝肌瓣折叠缝合覆盖内眦韧带表面,缝合泪阜段皮肤及切口鼻侧上下缘皮肤。术后随访6~22个月,评估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00例患者术前存在的泪阜过度暴露、双侧内眼角角度过尖、不对称、内眦部陈旧瘢痕等问题得到了改善。术前内眦角间距为(33.64±3.51) mm,术后为(35.92±3.1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左侧眼裂长度为(28.92±1.07) mm,右侧为(28.94±1.04) mm],术后分别为(27.78±1.03)、(27.79±1.0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患者非常满意69例,占69%;满意19例,占19%;较不满意7例,占7%;不满意5例,占5%。5例不满意患者中3例是因泪阜暴露矫正不足,2例因内眦角度形态不对称,重新手术获得满意效果。 结论:A字法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祛除部分上睑瘢痕,恢复眼轮匝肌结构的完整性,重建内眦赘皮,调整眼角角度和形态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心包积液及心包填塞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引起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对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PICC导致新生儿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报道对PICC导致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女,胎龄30周 +1,出生体重1 370 g。生后Apgar评分1 min为5分,5 min为9分。于生后第2天经右上肢贵要静脉置入PICC并持续静脉输液。生后第8天突然出现心率增快及代谢性酸中毒,实验室检查感染指标无异常,听诊心音遥远,心脏超声提示大量胸腔积液。立即拔除PICC,并行心包穿刺术,放出35 mL乳白色心包积液,患儿状态迅速好转,心音有力,代谢性酸中毒纠正。文献检索共有14篇报道24例PICC导致新生儿心包积液病例,并本例资料共25例。25例患儿中,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15例(60.0%),28~34周的早产儿9例(36.0%),足月儿1例(4.0%)。平均出生体重(1 080.6±585.5)g。置管时间中位数为3 d,发生心包积液的PICC使用时长中位数为7 d。导管置入部位以右肘前静脉及右贵要静脉为主,其余经大隐静脉等部位置入。导管尖端位置以直接位于右心房所占比例最高[13例(52.0%)],其次为由上腔静脉漂移至右心房[7例(28.0%)]。2例患儿以心搏骤停为主要表现,1例患儿表现为心率增快,1例患儿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1例患儿表现为原有疾病恶化,其余患儿均表现为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及低血压。9例死亡,病死率36.0%,16例(64.0%)好转。进行心包穿刺患儿中,仅1例死亡。 结论:在任何置入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当临床出现难以解释的呼吸循环系统不稳定状态,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呼吸暂停、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时,均应考虑到PICC导致的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及早诊断并进行心包穿刺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炎症牙源性组织中的干细胞在牙周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通过组织工程实现牙周骨组织再生是近年的研究热点。通常,牙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于健康的牙源性组织,但由于获得来源和拔牙适应证的限制,健康牙源性干细胞的数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炎症牙源性组织中的干细胞主要提取自炎症牙髓、根尖周及牙周组织,具有较健康牙源性组织中的干细胞来源丰富、保留干细胞的部分基本特征等优点,因而其有望应用于牙周骨组织再生领域。本文通过对炎症牙源性组织中的干细胞在牙周骨组织再生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探讨该类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可行性,以期为炎症牙源性组织中的干细胞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及其网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及其网络,描述其建模方法,并用计算机模拟验证其性能。方法:在充分考虑生物学适应性(激活电位阈值和不应期开关),及其对尖峰放电脉冲产生及其传导的动态调节机制基础上,在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中引入了突出后电位多通道滤波器,实现了输出电流及神经元突触强度的动态调节。提出基于自适应最小均方(LMS)的误差反向传播(BP)学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尖峰放电神经网络的调节。结果:在自发噪声下,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的尖峰放电间期信号直方图满足泊松分布。通过2个新型脉冲神经元的简单连接,可以形成多种复杂的尖峰放电模式。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具有自发本征噪声的特征,能够形成复杂的周期尖峰放电模式。对于输入噪声控制,该模型的不应期与门限电位适应性参数的稳定性较好。刺激电流-尖峰放电脉冲频率间的线性关系较好。结论:所提出的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在自发噪声条件下能产生多种模式的振荡和相干振荡,这与生物神经元极其相似,能实现复杂的噪声信号处理。所采用的具有不同频带的多通道突触后电位滤波器,能使一些突触后电位信号变得平稳。所提出的基于于自适应LMS的BP学习算法克服了尖峰放电信号的瞬态变化特性导致的误差驱动学习算法无法应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罕见 SOS1突变Noonan 4型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 男,84天,因"生长缓慢,易哭闹"就诊。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因羊水多行剖宫产,出生体重3.55 kg,出生身长50 cm。查体:体重5 kg(P3),身长58.4 cm(P3),头围40.0 cm(P75),前囟平软3.2 cm × 3.2 cm。精神不佳,哭闹、不配合检查,口周发绀,双手稍发青,声音嘶哑,视听反应不满意,心脏听诊可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侧隐睾,双足外翻,扶站时呈尖足,立位支撑差。双眼间距稍宽,鼻梁稍短,耳位偏低,鼻唇沟明显至唇角,钢丝样粗硬头发(图1)。辅助检查:心脏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膨出瘤伴缺损(2.0 mm),右房内强回声光带,房间隔缺损;头颅超声示双侧脑室旁脑白质回声增强;腹部超声显示双肾集合系统轻度分离;阴囊、睾丸、附睾超声示双侧腹腔内隐睾,左侧腹股沟斜疝;血氨基酸分析结果为多种酰基肉碱含量升高。初步诊断:(1)高危儿;(2)铜代谢紊乱(疑似Menkes综合征);(3)房间隔缺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游离第二足趾修饰性再造甲弧影以远指尖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第二足趾修饰性再造甲弧影以远指尖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我们切取第二足趾指尖复合组织瓣,携带部分末节趾骨游离移植,吻合胫侧(双侧)趾底动脉、神经及趾背静脉重建再造8例8指指尖缺损患者的指尖血运、感觉及外形。保留部分趾甲甲板,剥离并剔除甲基质,与患指残甲拼接。足趾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8例8再造指尖全部存活,其中1例术后30 h出现静脉危象,及时换药拆线后,顺利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5~20个月,其中5例术后4~10个月行指腹微修整术。再造指指腹饱满、皮纹接近,两点分辨觉为4~6 mm,手指功能接近正常,指甲生长外观良好,甲体无畸形。供区足趾无疼痛,行走功能无影响。结论:第二足趾部分移植修饰再造指尖甲弧影以远缺损,具有患指外形及感觉恢复佳、供区创伤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指尖缺损修复重建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APF)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的疗效。 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22年12月,杭州整形医院手外三科对12例拇指外伤性缺损的患者行游离 甲瓣再造拇指,其中6例为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骨支架和伸、屈肌腱完整;其余6例拇指缺损患者根据顾玉东分型法有3例为Ⅰ度缺损,2例为Ⅱ度缺损,1例为Ⅲ度缺损。均应用游离SCIAPF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切取皮瓣的大小为3.0 cm×6.5 cm~9.0 cm×7.0 cm。腹部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和(或)微信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再造拇指进行功能评定,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对供足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再造拇指全部成活。 甲瓣供区创面9例SCIAPFs顺利成活;本组有1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予及时手术探查后成活;1例皮瓣尖端部分坏死,应用局部转移皮瓣消灭创面;1例皮瓣皮肤大部分坏死,基底成活,二期植皮修复创面。腹股沟供区11例一期愈合,遗留1条线状瘢痕;1例供区伤口内血肿,清除血肿后再次缝合而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再造拇指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0例,良2例; 趾保留原有长度,恢复正常的屈、伸功能。供足行走、跑步无疼痛。供足功能按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2例。SCIAPFs色泽、质地满意,其中5例偏臃肿,二期行皮瓣修整术。 结论:应用游离SCIAPF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能有效地保留供足的外观和功能,同时腹股沟供区瘢痕隐蔽,损伤小,符合皮瓣供区的选择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