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节镜联合阿西美辛、尪痹胶囊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观察关节镜清理联合阿西美辛加尪痹胶囊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和滑膜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8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6例老年肝肾亏虚证KOA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3例.联合组给予关节镜清理,术后联合使用阿西美辛+尪痹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镜清理,术后联合使用阿西美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两组病情严重程度[Lequesne膝关节严重程度指数(ISOA)]、膝关节超声指标(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寡聚基质蛋白(COMP)]、关节滑膜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APN)、前列腺素(PGE-2)]水平差异.结果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51/53),高于对照组的84.91%(45/53)(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Lequesne评分、关节超声指标(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厚度)、关节滑液中炎性因子水平(IL-17、TNF-α、APN、PGE-2)、血清COM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骨代谢指标(BGP、OP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清理联合阿西美辛+尪痹胶囊治疗老年KOA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改善骨代谢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尪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尪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RA患者2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尪痹胶囊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25羟维生素D[25(OH)D]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环氧合酶-2(COX-2)、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尪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炎性反应,拮抗骨吸收,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尪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尪痹胶囊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性.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分为风寒湿痹证及肝肾亏虚证2个证型组,应用尪痹胶囊口服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ESR及CRP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肾亏虚证明显优于风寒湿痹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尪痹胶囊能有效缓解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改善炎性指标,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补肾强督治旭汤加减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治尪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督寒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8例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旭痹胶囊.观察组采用补肾强督治旭汤加减内服.疗程均为3个月.进行治疗前后BASMI、BASFI、BASDAI、VAS、PGA和肾虚督寒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ESR、hs-CRP、TNF-α、IFN-γ、IL-6、IL-4、IL-10水平,以ASAS20和BASDAI50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ASAS20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4.71%(P<0.05);观察组BASDAI50有效率为76.47%,高于对照组的52.9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SMI、BASDAI和BASR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脊柱疼痛VAS评分、PGA和肾虚督寒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R、CRP、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FN-γ、IL-4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强督治尪汤加减方治疗肾虚督寒型AS可进一步显著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病情,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尪痹胶囊免疫相关通路及作用靶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尪痹胶囊免疫相关通路及作用靶点,为尪痹胶囊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在台湾中医药资料库中检索尪痹胶囊各组分中药合有的化学成分,在Pubchem中检索与这些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的靶蛋白,将靶蛋白上传至生物信息分析软件IPA,经数据分析,得到靶蛋白免疫相关的生物学通路及作用靶点,对这些信息进行生物学解析.结果 检索到尪痹胶囊的靶蛋白共232个,构建靶点网络,并分析尪痹胶囊作用的免疫相关通路,其中与细胞免疫相关的前五个通路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调控的固有免疫通路,活化和未活化的T淋巴细胞IL-2表达调节通路,淋巴细胞CD27信号转导通路,OX40信号通路,T淋巴细胞4-1BB信号转导通路.结论 尪痹胶囊可以通过作用于JUN、NF-κB、NF-κ BIA、RelA分子对免疫相关通路起到调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3种数据挖掘模型分析16618例含附子中成药的处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某院含附子的中成药处方,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分析该类中成药的临床用药特征规律,探究数据挖掘在中医药处方分析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抽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某院门诊含附子成分的中成药处方,从患者基本情况、中医疾病、中医证候等方面回顾分析该类中成药的临床使用情况,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进行基本统计,并结合Microsoft SQL Server Analysis Services 2012的3种数据挖掘算法解析处方用药特征.结果:某院使用含附子中成药共8种,14岁以下患者用该类药最多,其中小儿肺咳颗粒用量最大,中医疾病多为咳嗽、感冒、咳喘,中医证型多为寒热错杂证、风痰证、外感风邪.温补肾阳的中成药处方包含金匮肾气丸、龙鹿胶囊、尪痹胶囊、桂附地黄丸,中医疾病多为痹症、眩晕、虚劳等,证型主要为肝肾不足、肾虚血瘀、脾肾不足.决策树分析显示使用含附子的中成药处方具有年龄分布特点,其中中医疾病及证型为主要决策点;聚类分析根据该类处方患者年龄、性别、中西医诊断、中医证型将中成药处方分为10类;关联性分析显示小儿肺咳颗粒联用情况最多,但关联度不高,金匮肾气丸、芪苈强心胶囊、龙鹿胶囊和尪痹胶囊有各自的强关联用药.结论:数据挖掘算法纳入多因素分析临床处方的应用更接近中医临床辩证论治思维,结合基础统计可知某院含附子的处方整体用药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乌头类祛湿剂治疗痹证的临床综合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乌头类祛湿剂治疗痹证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SinoMed、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有关乌头类祛湿剂治疗痹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8月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3.1、WinBugs 1.4.3软件对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和贝叶斯推断.并以临床总有效率、药品不良反应及每日药品花费为指标进行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10种乌头类祛湿剂,49个RCT,共4 758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相比,单用附桂骨痛胶囊/尪痹片或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用附桂骨痛胶囊/尪痹片可以提高痹证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临床上使用尪痹片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较少,且其与虎力片、盘龙七片、通痹胶囊相比在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附桂骨痛胶囊与尪痹片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而在综合考量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的情况下,附桂骨痛胶囊是乌头类祛湿剂治疗痹证的优势品种.结论:乌头类祛湿剂在治疗痹证方面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综合考量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的情况下,临床上推荐使用附桂骨痛胶囊治疗痹证.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本研究所得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尪痹胶囊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尪痹胶囊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老年R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67例)与对照组(61例),研究组采用尪痹胶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疼痛评分、功能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DAS28评分、VAS评分、ESR、CRP、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RA患者采用尪痹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利于缓解疼痛程度,以及降低免疫炎症反应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尪痹片联合双醋瑞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尪痹片联合双醋瑞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0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餐后口服双醋瑞因胶囊,1粒/次,1~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尪痹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VSA评分、WOMAS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关节疼痛、关节晨僵、关节肿胀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1、4、8周后,两组VAS评分和WOM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和WOM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尪痹片与双醋瑞因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关节疼痛及降低炎症反应,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尪痹制剂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系统性评价旭痹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 Trials、Clinical Trial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采用旭痹制剂(包括尪痹片、尪痹胶囊、尪痹冲剂、旭痹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范围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7月12日.由两名研究者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评价.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表评价研究质量,评价结局指标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有效率和不良反应.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R3.6.3的Meta包进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涉及1182例患者,但其证据质量偏低.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尪痹制剂联合西药可进一步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CRP水平[MD=-5.53,95%CI (-8.25,-2.81)],缩短晨僵时间[MD=-13.75,95%CI(-23.51,-4.00)],降低关节压痛数[MD=-1.43,95%CI(-2.55,-0.30)]和关节肿胀数[MD=-0.63,95%CI(-1.13,-0.14)],且用药早期可显著降低ESR水平[MD=-25.20,95%CI(-30.64,-19.76)],还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R=0.39,95%CI (0.29,0.53)].结论 尪痹制剂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显著降低患者CRP水平和改善症状.但由于现有文献数量有限且质量偏低,还需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