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重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中的使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在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开展现状及ICU医师对RCA的认知情况。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现况调查。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包括3个部分,共20个问题),主要了解接受调查者一般信息,对RCA的认知情况和所在ICU目前RCA实施的具体流程。问卷通过线上平台发放及回收,国内ICU临床医师自愿参与。调查时间为2022年4月15日至2022年4月30日。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630份电子问卷,确认有效的为616份(问卷有效率为97.8%)。616位医师来自全国21个省、4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和1个特别行政区的587个ICU,其中来自三级医院者530位,具有高级职称者302位。488个(83.1%,488/587)ICU开展了RCA(503位医师),ICU性质(综合、内科、外科、专科ICU)与是否开展RCA无明显相关性。ICU开展RCA的主要原因为出血风险小(96.4%,485/503),监测方便(62.2%,313/503)和指南推荐(62.0%,312/503)。99个(16.9%,99/587)ICU未开展RCA(113位医师),不开展的原因主要为医院无枸橼酸钠抗凝剂(58.4%,66/113),其次为无使用经验或方案、价格贵(各14.2%,16/113)等。所在ICU开展RCA的503位医师中,443位(88.1%)医师认为严重肝功能不全(Child分级B以上)是RCA禁忌证;分别有388位(77.1%)和377位(75.0%)医师认为代谢性碱中毒和低钙血症是RCA并发症;273位医师执行每日规律监测总钙/离子钙比值;分别有276位(54.9%)和181位(36.1%)医师将血流速度设置在120~150 ml/min和151~180 ml/min;377位(74.9%)医师选择成品血液滤过基础液,252位(50.1%)医师稀释方式选择前稀释+后稀释;239位(47.6%)医师通过单独静脉通路补充碳酸氢钠注射液;400位(79.5%)医师选择枸橼酸钠剂量方案为每小时输注速度是每分钟血流速度的1.2~1.5倍。结论:目前国内综合性ICU在肾脏替代治疗中普遍开展RCA,且相关临床医师对RCA的禁忌证和潜在并发症等已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同医院在实施RCA时所采用的方案各异,监测手段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伴发消化道出血中枸橼酸抗凝对透析充分性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伴发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对患者透析充分性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6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抗凝方法分为A、B、C组,每组23例,A、B组采用4%枸橼酸钠单段式简化抗凝法,于血泵后滤器前泵入进行体外抗凝治疗,透析时间均为4 h,其中A组200 mL/h,B组300 mL/h;C组采用常规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比较三组患者的肾功能、凝血功能、抗凝效果、透析时间、完成率以及透析充分性。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B组患者的血清Scr、BUN水平低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B组滤器的抗凝有效率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65% vs. 82.61% vs. 60.87%, P<0.001);B组静脉壶的抗凝有效率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61% vs. 69.57% vs. 47.83%, P<0.05)。与A组和C组比较,B组的透析完成率与透析时间最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患者透析后的溶质清除指数(Kt/V)、尿素清除率(URR)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伴发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高于常规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且高剂量枸橼酸钠效果优于低剂量枸橼酸钠,可改善肾功能,提升临床抗凝效果、透析充分性、透析完成率,且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在单重血浆置换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探讨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单重血浆置换的枸橼酸钠抗凝参考方案。选择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就诊并接受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单重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3例次,根据枸橼酸钠抗凝的方式分为A组( n=9)和B组( n=10),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无一例因滤器跨膜压(TMP)达到上限或动静脉小壶凝血而提前终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B组患者体内离子钙水平显著高于A组( P<0.05),且更接近正常目标值,提示B组方案更为安全有效。本研究结果提示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方案简便易行,抗凝效果理想,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可保证单重血浆置换安全有效地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眼结膜MALT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52岁,因"右眼结膜肿物生长8个月"于2022年3月9日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结膜肿物自发现以来未见明显增大,伴有眼部异物感、烧灼感,无视力障碍。患者曾于外院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和"右眼结膜炎",给予配镜及局部抗炎滴眼液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既往史:骨关节病8个月,斑块状银屑病十余年,双眼重睑手术史15年,否认外伤史及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患者8个月前因双侧手、腕及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于外院就诊,行风湿四项、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其结果显示红细胞沉降率24 mm/h(正常范围:0~20 mm/h),类风湿因子882 IU/mL(正常范围:0~15.9 IU/mL),其余检查结果均正常,诊断为骨关节病,给予口服枸橼酸托法替布片、塞来昔布和祛风止痛胶囊治疗。患者一般状态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眼科检查示:视力右眼0.8,左眼1.0;眼压右眼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5 mmHg;双眼球眼位正,无突出,各方向眼球运动正常。右眼上睑轻度肿胀,上穹隆及球结膜可见弥漫性橙红色隆起,呈鱼肉样,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累及鼻侧球结膜,可见睑球黏连,颞侧上睑结膜充血明显,下睑结膜可见瘢痕(见图1A-B),余未见明显异常。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示:右眼鼻上部球结膜下肿物,内部呈均匀中等信号(见图2);眼眶MRI平扫+增强示:右眼结膜增厚,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中等信号,病变向颞侧生长,与邻近泪腺区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血常规、凝血项及感染性抗体检查均无异常;肺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异常;肝胆脾胰腺彩超示:肝脏弥漫性病变、肝囊肿、肝内钙化斑,全身未见转移迹象。3月11日,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结膜肿物切除+羊膜移植"术,术中剪除右眼结膜及泪阜肿物送病理检查。术后第3 d,患者右眼结膜充血水肿,缝线在位,羊膜与结膜对合良好(见图1C),嘱其出院并定期复查,继续右眼局部治疗,采用左氧氟沙星、1%醋酸泼尼龙及玻璃酸钠滴眼液点右眼,4次/d。2周后复查,可见结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拆除部分缝线(见图1D)。术后第5 d,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非霍奇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HE染色示:弥漫增生的单一小圆形淋巴细胞(见图3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Ki-67指数约5%~10%(+) (见图3B),CD20(+) (见图3C),CD79α(+),PAX-5(+),CD30(-),CD10(-),BCL-6(-),MUM1(+),BCL-2(+),CD3(-),CD21(破碎FDC网+),CD5(-),CyclinD1(-),SOX-11(-),CD23(-),LEF-1(-),CD43(-)。3月23日,患者至血液科就诊,入院后完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结果示右眼结膜术后改变,术区糖代谢未见确切异常,余未见明显异常。因该患者病理诊断明确,且未发现除右眼外的全身其他部位病变,未进行骨髓穿刺及化疗,出院后予1%醋酸泼尼龙滴眼液点右眼2次/d,每周递减1次,左氧氟沙星及玻璃酸钠滴眼液点右眼4次/d,1%醋酸泼尼龙及左氧氟沙星使用2周后停用,并建议每3~6个月随访1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局部枸橼酸抗凝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国内急诊科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的现状。方法:2019年8月1日至4日,在一次全国急诊会议上,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参会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收集关于急诊CRRT时RCA的开展现状及限制因素方面的数据。结果:本次调查通过网络收集问卷407份,答题完整性高达100%;剔除23份存在逻辑错误的答卷,最终共384份问卷纳入分析,问卷有效率为94.35%。共有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参会代表参与问卷调查,所在医院以三级甲等为主〔70.31%(270/384)〕。调查结果显示,61.46%(236/384)的急诊科可独立开展CRRT;多数急诊科每月行CRRT少于10例〔52.87%(166/314)〕。在开展CRRT的急诊科中,肝素是被广泛应用且能熟练掌握的抗凝药物〔82.17%(258/314)〕,可熟练应用RCA的急诊科有199家(63.38%);多数急诊科在无禁忌情况下行CRRT时首选肝素抗凝〔49.68%(156/314)〕,其次为局部枸橼酸盐〔25.80%(81/314)〕和低分子肝素〔23.56%(74/314)〕。在可熟练应用RCA的急诊科中,局部枸橼酸抗凝剂以4%枸橼酸钠为主〔68.34%(136/199)〕;RCA抗凝方式多数借鉴肾内科或透析中心方式(29.65%);多数急诊科均可在4 h内调节滤器前血中游离Ca 2+达到0.9~1.2 mmol/L目标安全水平〔88.94%(177/199)〕,调节滤器后血中游离Ca 2+达到0.2~0.4 mmol/L目标理想抗凝水平〔93.47%(186/199)〕;枸橼酸蓄积〔58.29%(116/199)〕、代谢性碱中毒〔54.77%(109/199)〕和代谢性酸中毒〔37.19%(74/199)〕 是急诊科医生普遍担心发生的并发症。在281家不能应用RCA的急诊科中,费用较肝素高(31.67%)、不会使用或不熟练(21.00%)、枸橼酸来源受限(17.08%)、担心发生并发症(11.74%)等因素限制了RCA的使用。急诊CRRT时常用的置换液以市售成品含钙置换液为主(45.54%);多数情况下急诊CRRT滤器寿命在12~23 h(39.49%)。 结论:国内急诊CRRT治疗时应用RCA情况仍不理想,对RCA的认识有待提高,需要制定适合我国急诊科CRRT治疗的RCA方案,并加强CRRT治疗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伴高乳酸血症的重症患者行局部CRA-CRRT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研究伴高乳酸血症的重症患者行局部枸橼酸抗凝(CRA)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进行RCA-CRRT治疗的67例伴高乳酸血症(2 mmol/L<乳酸值<10 mmol/L)的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按局部抗凝方式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抗凝)20例和CRA组(枸橼酸抗凝)4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CRRT治疗前及治疗24 h患者乳酸值、pH值、碳酸氢根离子(HCO-3)、滤器后血清离子钙(iCa2+)、体内iCa2+、血清总钙、血钠离子(Na+)、镁离子(Mg2+);统计滤器结局、血液制品输注情况、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记录CRA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CRRT治疗24 h两组乳酸值水平均降低,iCa2+、pH、HCO3-水平升高(P<0.05);CRRT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总钙、总钙/iCa2+比值、Na+、Mg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RA组滤器平均使用寿命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血液制品输注情况、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4 h滤器或管路凝血发生率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A组Ⅱ/Ⅲ级凝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枸橼酸蓄积、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高乳酸血症的重症患者行CRA-CRRT治疗有助于降低血乳酸水平,纠正酸中毒,减少凝血和出血风险,延长滤器寿命,枸橼酸蓄积风险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普通含钙透析液分段枸橼酸抗凝与无肝素透析在高危出血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观察应用普通含钙透析液分段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的安全性、有效性.与无肝素透析比较在高危出血患者中凝血情况、治疗时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大连市中心医院 2019 年 1 月至2021 年 12 月有高危出血风险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35 例,其中男性 19 例,女性 16 例.分别予以无肝素透析和 4%枸橼酸钠局部抗凝治疗,枸橼酸应用输液泵分别自管路动脉端和静脉壶处持续泵入.比较RCA应用前后患者血离子情况、血压变化和出凝血时间影响.比较 2 种方法凝血情况、透析时间的差异.结果:枸橼酸组患者通过在线调整透析机参数,透析后血钠可以维持平稳(P>0.05).应用含钙透析液(1.5 mmol/L),无低钙血症发生,透析后血钙较透析前升高(P<0.05).枸橼酸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心率平稳,无明显变化(P>0.05),随着透析时间延长,静脉压、跨膜压有所升高(P<0.05).RCA治疗后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较透析前延长(P<0.05),余出凝血时间较透析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组透析器及静脉壶抗凝有效性明显高于无肝素组(P<0.05),超滤量高于无肝素组(P<0.05),实际透析时间长于无肝素组(P<0.001),尿素清除指数(Kt/V)高于无肝素组(P<0.001).结论:普通含钙透析液RCA应用于高危出血风险透析患者安全、有效.抗凝效果好,优于无肝素透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在ICU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与全身普通肝素抗凝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 2015 年 12 月至2020 年 12 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因AKI接受CRR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凝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RCA组和全身肝素钠抗凝组,每组 40 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原发病、血常规、凝血功能、肾肝功能指标及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滤器使用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28 d累积生存率.结果 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前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含量、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RBC和H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T和APTT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两组治疗后RBC、Hb、PLT、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RCA组治疗后PT、APTT均较全身肝素钠抗凝组明显缩短[PT(s):18.46±6.67 比20.11±1.05,APTT(s):50.31±10.00 比 60.55±12.50,均P<0.05].血生化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水平均较治前明显降低,但治疗后两组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SCr、BUN、UA、碳酸氢根(H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全身肝素钠抗凝组血乳酸(La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RCA组无明显变化,故治疗后全身肝素钠抗凝组Lac水平较RCA组明显降低(mmol/L:1.07±0.96 比 2.86±2.49,P<0.05).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CA组治疗后滤器使用时间较全身肝素钠抗凝组明显延长(h:38.72±9.28 比 21.44±5.62,P<0.05).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 28 d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1.603,P=0.498).结论 在ICU接受CRRT的AKI患者,RCA可减少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显著延长滤器的使用时间,临床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不同浓度的枸橼酸盐在常规血液透析中的局部抗凝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的枸橼酸盐(30%、4%)抗凝在使用常规透析浓缩液的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观察两者的透析效果、抗凝情况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32例高危出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高浓度枸橼酸盐组15例和低浓度枸橼酸盐组17例),分别行常规血液透析30例次和32例次,检测透析前后、透析器前后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PH值、游离钙(iCa2+)、钠离子(Na+)的变化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平均尿素清除率指数(kt/v)、尿素清除率(URR)、管路凝血情况.结果 两组透析后PH值、Na+浓度虽较透析前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两组血离子钙在透析后、透析器后均显著下降,但透析器后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透析后、透析器后的ACT略有延长,但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钠体外局部抗凝对凝血没有不良影响.对两组透析后ACT、PH值、iCa2+、Na+、URR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种浓度的枸橼酸盐在常规血液透析中的局部抗凝是安全、有效、简便,使用高浓度的枸橼酸盐更方便、更经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风险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在高危出血风险的血液透析(HD)患者中应用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以及宜城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中具有高危出血风险的HD患者20例,采用4%枸橼酸钠局部抗凝进行HD治疗,搜集并比较患者透析前后血钾、血清游离钙、总钙、血钠、血氯、pH值、血肌酐、尿素氮、透析2h滤器末端钙离子浓度,激活凝血时间等的变化,并观察患者透析过程中出血、体外循环的凝血情况、不良反应(口唇发麻,肢体抽搐,肌痉挛)等情况.结果 20例患者总共完成70例次HD,透析时间均为4h.透析后血钾、血肌酐、尿素氮较透析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2h时滤器末端钙离子浓度为(0.58±0.20) mmol/L;透析后pH值、激活凝血时间、血氯、血清游离钙、总钙、血钠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均成功转为低分子肝素透析(95%).无透析中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的情况,其中有3例次Ⅰ级凝血,发生率为4.3%.4例患者出现低钙表现,发生率为20%;1例脑出血患者因脑疝加重放弃治疗(5%).结论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于高危出血风险的HD患者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血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