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初步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8年间入组的46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内。术前放疗采用SIB-IMRT技术,直肠肿瘤及阳性淋巴结照射58.75 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50 Gy分25次(2.0 Gy/次),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放化疗结束后间隔6~12周行直肠癌根治术。 Kaplan- 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转移生存(MFS)。单因素分析用 log- 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用 Cox回归模型。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ypCR率为26%(12/46),保肛手术率为74%(34/46),R 0切除率为100%(44/44),TN总降期率为87%(40/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6)。3年OS、DFS、PFS分别为93%、91%、87%。单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是影响OS、DFS、PFS、LRFS、MFS的重要因素(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与DFS、PFS、LRFS、MFS均显著相关(均 P<0.05)。 结论: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SIB-IMRT 58.75 Gy分25次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安全可行,提高了ypCR率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长期生存是否获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3DCRT与VMAT同期化疗远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比较术前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同期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5年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DFS)结果,并分析该新辅助模式下的诱导/巩固化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收集2007—2013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术前3DCRT或VMAT同期联合化疗(主要为Xelox方案:卡培他滨加奥沙利铂)及手术的334例LARCs资料,其中3DCRT组172例,VMAT组162例。VMAT组靶区处方剂量为计划靶区1(PTV 1)50 Gy分25次,PTV 2 46 Gy分25次;3DCRT组处方剂量为PTV 2 46 Gy分23次。全组中185例接受术前同期放化疗(即单纯同期放化疗组),149例在术前同期放化疗前、后接受了1~7个疗程(中位数2个疗程)的诱导/巩固化疗(即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巩固化疗组,主要化疗方案为XELOX)。比较3DCRT组与VMAT组的5年OS及DFS差异,并分析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巩固化疗组与单纯同期放化疗组放化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病理完全缓解(ypCR)率及生存的差异。 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62.3个月(2.4~119个月),3DCRT组与VMAT组5年OS和DFS均相近,分别为79.0%与83.2%( P=0.442)和77.0%与82.1%( P=0.231)。同期放化疗组与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巩固化疗组≥3级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相近(7.0%与12.1%, P=0.114及14.1%与16.8%, P=0.491);术后并发症相近(17.3%与17.4%, P=0.971);ypCR率相近(25.4%与30.2%, P=0.329);5年OS相近(80.5%与82.0%, P=0.409)及DFS相近(78.0%与81.0%, P=0.252)。 结论:与术前3DCRT技术相比,VMAT技术并不显著改善患者5年OS及DFS,即使针对瘤床额外推量。在术前同期放化疗中加入中位2个疗程的诱导/巩固化疗并不显著提高ypCR率与生存,但不良反应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贝伐珠单抗联合以5-FU为基础的双药化疗用于结直肠癌仅肝转移患者新辅助治疗:一项多中心单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目的 通过开放标签的多中心探索性研究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5-FU)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仅肝转移、转移灶初始不可切除且未经治疗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R0切除率的影响.方法 在全国7家中心招募既往未经治疗(原发灶已切除)、只存在肝转移灶且不可切除的中国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入组患者均接受贝伐珠单抗(静脉注射,5 mg/kg,每2周1次,d1)联合以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方案进行新辅助治疗.患者术前和术后共接受≤12个周期的治疗,术前最后1个周期的化疗(无贝伐珠单抗)不计入12个周期内.主要终点为R0切除率,次要终点为R1切除率、客观缓解率(objectire response rate,ORR)、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无瘤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安全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患者中位年龄57岁(范围37 ~ 73岁),R0切除率为30.0%,R1切除率为0.0%.50例患者的ORR为15.0%,中位PFS为12.06个月(95% CI:6.70~13.31),接受RO切除的15例患者中位DFS为8.57个月(95% CI:1.84 ~ 17.74).总体安全性良好,32例患者(64.0%)共发生159次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其中24次为3级AE,无≥4级AE.最常见的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3级AE为高血压(8.0%).手术安全人群(n=17)中,5例(29.4%)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但均为肝脏局部并发症,仅1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 对于肝脏为唯一转移灶且初始不可切除的CRC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以5-FU为基础的双药化疗进行新辅助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且耐受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他汀类药物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行TME手术是目前规范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外多项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抗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我们从机制和临床应用方面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IMRT与3D-CRT的疗效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目的 比较术前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调强放疗(IMRT)联合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近期疗效、耐受性,并随访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行术前3D-CRT或IMRT联合同期化疗后手术的133例LAR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D-CRT组71例,IMRT组62例.IMRT组:PTV1 50.4 Gy/2.0 Gy ×25F,PTV2 46 Gy/1.84 Gy×25F;3D-CRT组PTV2 46 Gy/1.84 Gy ×25F.两组放化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评价参照CTCAE 3.0标准,比较两组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降期;随访比较两组PFS及OS.结果 同期放化疗期间,两组中位剂量、放疗中断率、2级及3级血液学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均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术后4级病理降期率为25.8%,3 D-CRT组为1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3D-CRT组3级以上病理降期率分别为45.2%和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741,P=O.017).IMRT、3D-CRT组术后中位PFS分别为36.5、3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中位OS分别为41.5、3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LARC新辅助调强放疗为可行的治疗方案,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提高了病理降期,延长生存期并降低复发,有待更高的局部加量进一步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模式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老年患者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缺乏针对老年患者的前瞻性循证医学证据,其最佳治疗模式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将对老年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老年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T影像组学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编辑人员丨2023/8/5目的 探讨CT影像组学在治疗前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收集治疗前临床及CT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肿瘤退缩分级分组.采用A.K.软件提取CT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筛选疗效预测因子并构建诺莫图模型.利用ROC曲线评价模型诊断效能,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校准度评价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结果 每例患者各提取了396个CT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6个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高度相关的特征.联合独立预测因子影像组学标签、癌胚抗原≥3.4 ng/ml和临床T分期(cT4)构建的诺莫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881)高于影像组学标签(0.791),且具有较高的校准度、内部验证一致性及临床应用价值(P>0.05).结论 基于治疗前CT及临床资料构建的模型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且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优于影像组学标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全程新辅助治疗与标准治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疗效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编辑人员丨2023/8/5目的:对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从2003年1月至2021年1月所有对比TNT与标准治疗(将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术前短程放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后辅助化疗模式统称为标准治疗)的文献,试验组为TNT,对照组为标准治疗。筛选出合格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相关的数据和资料,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3 352例患者,包括试验组1 688例,对照组1 664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更高(OR=1.87,95% CI:1.56~2.25,P<0.001),R0切除率更高(OR=1.37,95% CI:1.07~1.76,P=0.01),无病生存期(DFS)(HR=0.85,95% CI:0.74~0.98,P=0.02)与总生存期(OS)(HR=0.73,95% CI:0.62~0.85,P<0.001)更优;两组肿瘤降期、3~4级不良事件、保肛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漏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TNT尽管与标准治疗相比未显著改善OS和DFS,但明显提高了肿瘤的pCR率和R0切除率,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全程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恶性生物学标志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编辑人员丨2023/8/5[目的]探讨全程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病灶内恶性生物学标志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74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观察组术前进行全程新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近期抗肿瘤疗效、病灶切除情况,统计两组病灶内生物学标志基因表达情况、药物安全性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0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切除病灶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Slug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切除病灶的微管相关肿瘤抑制基因1(MTUS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Runx3、p53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腹泻、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总存活率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新辅助治疗可提高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及手术R0切除率,抑制癌细胞侵袭,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