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弥漫性和局限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弥漫性和局限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我妇科海扶治疗室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根据磁共振提示腺肌性质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弥漫性30例和局限性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分(HRQL);评估治疗12个月消融效果,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的性激素水平(FSH、LH、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及窦卵泡(AFC)的变化况.计算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SS评分、VAS评分、PBAC评分及HRQ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SSS评分、VAS评分、PBAC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HRQL评分明显增加(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性组病灶体积和NPV均明显小于弥漫性组,NPVR明显高于弥漫性组(P<0.05).弥漫性组平均功率、治疗时间、辐照时间差异均明显高于局限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SH、LH、E2、AMH、AF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SH、LH、E2均明显降低,AMH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性组总有效率为83.33%,局限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治疗弥漫性和局限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子宫腺肌病影像学诊断进展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子宫腺肌病( adenomyosis ,AM)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局部或弥漫性病灶的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1 ] ,好发于35~50岁的育龄期女性[2] ,常合并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渐进性加重痛经及继发性不孕等. 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均匀增大或局限性结节,质地较硬伴腹部压痛,甚至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3]. 虽然全子宫切除的组织标本病理诊断是该病确诊的金标准,但是目前多数非手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诊断仍需借助影像学的检查,具体包括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超声造影、弹性超声、MRI、CT等. 上述多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比尚无明确定论,值得探讨与思考. 本文旨在对子宫腺肌病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同时提出新的诊断方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局限性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联合GNRH-a、曼月乐治疗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局限性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GNRH-a)、曼月乐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子宫腺肌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20例.4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GNRH-a+曼月乐组同时给予GNRH-a及曼月乐治疗,GNRH-a组单纯给予GNRH-a治疗,曼月乐组单纯给予曼月乐治疗,比较4组临床疗效.结果 GNRH-a+曼月乐组与曼月乐组术后6个月、1年、2年痛经VAS评分、月经量评分均显著低于GNRH-a组与对照组同时点(P<0.05);GNRH-a+曼月乐组与曼月乐组术后同时点痛经VAS评分、月经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组与对照组术后同时点痛经VAS评分、月经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a+曼月乐组与GNRH-a组术后6个月、1年子宫体积均显著小于曼月乐组与对照组(P<0.05),曼月乐组术后6个月、1年子宫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GNRH-a+曼月乐组、曼月乐组术后2年子宫体积显著小于GNRH-a组和对照组(P<0.05),GNRH-a组则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GNRH-a+曼月乐组术后6个月、1年、2年均无一例复发,术后不同时点复发率均低于其余各组,术后1、2年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组、曼月乐组术后1、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限性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联合GNRH-a、曼月乐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0T MRI联合带厚度指标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及ROC曲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ROC曲线分析3.0T MRI联合带(the junctional zone,JZ)厚度指标在子宫腺肌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证实的51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与80例正常对照者的3.0T MRI子宫联合带厚度及信号特点.2组均于T2WI压脂矢状位上,测出JZ厚度的最大值(JZmax)和最小值(JZmin),并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3.0T MRI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最佳JZ厚度截点.结果 51例腺肌症患者,JZ弥漫或局限性增厚,JZ厚度测量最大值(JZmax)及测量最小值(JZmin)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用ROC曲线分析,JZ厚度测量最大值(JZmax)及最小值(JZmin)在诊断子宫腺肌症均有较高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7、0.838,且JZmax较JZmin诊断价值高,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差别(P<0.01).JZmax区分正常与腺肌症的最佳厚度截点为10.4 mm,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98.7(93.2~100.0),96.1(86.5~99.5),97.5(91.4~99.7),98.0(89.4~99.9).JZmin区分正常与腺肌症的最佳厚度截点为3.4 mm,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73.7(62.7 ~83.0), 76.5(62.5 ~87.2), 83.1(72.3 ~91.0),65.0(51.6~76.9).腺肌症组51例患者,50例增厚区可见条或片状T2WI压脂高信号,18例JZ增厚区见小片状T1WI高信号.正常组80例JZ均呈较均匀T2WI压脂低信号,未见明确异常信号.结论 3.0T MRI示子宫腺肌症患者联合带(The Junctional zone,JZ)厚度及信号的变化,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到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最佳JZ厚度截点,对于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症具有较高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0T MRI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3.0TMRI对子宫结合带(junctional zone,JZ)形态、厚度及信号的准确评估,探讨3.0TMRI在子宫腺肌症(腺肌症组)与子宫平滑肌瘤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证实的51例子宫腺肌症与84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肌瘤组)的子宫结合带3.0T MRI 特征.2组病例均于T2WI压脂矢状位上观察JZ形态、信号变化,测出JZ厚度的最大值(JZmax)和最小值(JZmin),进行比较鉴别.结果 子宫腺肌症组51例患者,JZ弥漫性增厚39例,局限性增厚12例,JZ厚度测量最大值(JZmax)厚度明显大于子宫肌瘤组(P<0.01).腺肌症组与肌瘤组的(JZmin)无统计学差别(P>0.05).腺肌症组51例患者,50例增厚区可见条或片状T2WI压脂高信号,18例JZ增厚区见小片状T1WI高信号.肌瘤组JZ均呈较均匀T2WI压脂低信号,未见明确T2WI压脂高信号或T1WI高信号.结论 3.0T MRI能准确评估子宫结合带形态、厚度及信号的变化,对于鉴别子宫腺肌症与子宫平滑肌瘤具有很高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6例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分析其MRI表现,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MRI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准确率.结果 弥漫性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为子宫均匀性增大,T2加权成像(T2WI)序列可见结合带弥漫性不均匀或均匀增厚,结合带边界模糊,其内可见混杂散在多发性斑点状、小囊状高信号灶,在T1WI呈等低信号影.局限性子宫腺肌症的MRI主要表现为子宫肌层局限性膨大,以类圆形结节或团块灶为主,相应部位结合带出现增厚现象,部分结节于T1WI序列呈等低信号.MRI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准确率达到96.15%(25/26).结论 子宫腺肌症在MRI上有其独特表现,MRI检查有助于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性手术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子宫切除术是子宫腺肌病的根治方法,但不适用于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保守性手术作为一种能有效缓解症状并保留子宫的治疗方式,存在其价值,虽然同样有复发、手术并发症等局限性,但随着手术水平的提高及术式的改良,保守性手术的临床应用得到肯定.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子宫腺肌病保守性手术的文献,总结了包括楔形切除法、“H”型切除法等在内的病灶切除术式和包括多瓣重叠法、“U”型缝合法等在内的子宫重建术式,并对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并发症及有关术后妊娠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于保守性手术的认知以及为子宫腺肌病患者提供更多更合适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局限型子宫腺肌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局限型子宫腺肌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HIFU消融治疗的60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症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的影像学表现、子宫肌瘤症状严重程度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情况.结果 HIFU治疗后3天内复查MRI提示平均消融率为(70.30±12.27)%.不同部位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局限性子宫腺肌症病灶不同时间点的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HIFU治疗局限型子宫腺肌症无创、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超声造影误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误诊为恶性的原因,以提高诊断能力及鉴别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选取行子宫内膜阴道超声造影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的304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析其中20例良性病变误诊为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造影误诊的原因.结果:在超声造影误诊为恶性的20例良性病例中,超声造影特征为快速灌注及消退且呈高或等增强,16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2例为子宫腺肌瘤,2例为子宫肌瘤.结论:"快进快出"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需通过询问病史、分析超声影像、研究各类病变动态灌注过程以及结合诊断性刮宫等,可以提高子宫内膜病变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率及鉴别诊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的生育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往往居于首位,而在发展中国家为第2位.标准的子宫内膜复杂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及局限性EC的一线治疗方法为传统全面分期手术治疗,即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淋巴结评估+子宫外累及和病变的评估,进一步的治疗应基于手术及病理分期.然而,年轻患者往往尚未生育,故口服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成为目前最广为应用的非手术类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式.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建议:严格选择未浸润子宫肌层且分化良好(1级,G1)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孕激素治疗[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